第四单元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

略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同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的不同,也是两国由战时合作走向对抗的重要原因。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4.历史评价 (1)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 (2)结束了欧◆ 全洲书优国质试家题随作意编为辑世◆界课堂中教学心流程的完美国展示际格◆ 独局家研,发为错美题组苏卷系两统 极对峙格局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值就等于苏、德、英的总和,而且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史料二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 与和平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
争。战争历时 6 年多,遍及世界各地,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 于一旦,夷平了许◆ 多全书村优质庄试题,无随意数编辑的生◆ 课灵堂教涂学流炭程完。美展当示战◆争独家终研于发错落题组下卷系统 帷幕,爱好和平的人们痛定思痛,希望从这场人类文明的浩劫 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悲剧重演,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二战 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
高二历史岳麓学案:第四单元第课“冷战”的缘起

第14课“冷战"的缘起问题导学“冷战”的缘起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仅居第16位,排在南斯拉夫与波兰之后,其武装力量总数在1939年只有33.5万人,1941年参战前增至200万人,1945年时已达1 217。
5万人,一跃而为头号军事强国,仅1943年的军火生产产值就等于苏、德、英的总和,而且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二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除了现役军人之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2)材料二中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基辛格博士在所著《大外交》中说:“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观,却是以美、英、法三个战胜国,加上中国,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的角色来维持和平……每个体系都能反映出企图通过有共同价值观的胜利者同盟,来维持平衡.”(3)概括20世纪国际格局中心的变化,并评价材料三的观点.材料四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斯大林(4)指出材料四中斯大林言论的含义。
最终形成了什么局面?美苏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冷战”的原因1.力量对比的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双方都具备超群的实力,为“冷战"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2.社会制度的对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由来已久,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
3.国家利益的不同: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后盾,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看作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苏联把确保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4.14 “冷战”的缘起 教学课件(岳麓版选修3)

(3)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确立了在资本主
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为美国增强国际政治影响力奠定了基 础;促使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课中思考】
分析一下,雅尔塔体制哪些内容反映了这一两重性?
提示 一方面,雅尔塔体制中关于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和 肃清其影响、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建立联合国等规定反映 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雅尔塔体制确认西欧 为美国及英国的势力范围,承认美国对中国、日本的控制 以及在亚太的利益,同意英国、法国继续保持在该地区的 殖民地,承认苏联在中国的特殊利益,这些规定无视弱小 国家的主权,是对弱小国家权益的剥夺,因而是大国外 交、强权政治的体现。
答案 一方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 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 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如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 主义东山再起;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
后世界和平的机构等。
但是雅尔塔体制又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如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新划定战败国及其被 占领地区的疆界;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实行托 管等。
(2)原因: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法西斯的溃败和西欧的衰落。③东欧 和亚洲各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 社会主义阵营 。 的_____________
三、世界战略的对立
1.意识形态:美国是资本主义,苏联是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世界战略:美国是咄咄逼人的进攻战略,苏联是维护成
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14课“冷战”的缘起

一、单选题对战后国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是A. 开罗会议B. 德黑兰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下列各项和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A. 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C.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 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A. 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格局B. 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C. 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D. 没有进步作用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 苏联的参加C. 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 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确立B.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格局的形成C. 确定了美苏的势力范围D. 美英联合主宰世界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 美国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C. 在雅尔塔会议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确立D. 是美苏两国势力均衡的体现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是A. 苏联B. 英国C. 法国D. 中国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A. 社会制度的'不同B. 意识形态的分歧C. 国家利益的冲突D. 军事实力的悬殊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A.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 联合国的成立C. 关贸总协定成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家托克维尔“以惊人的洞察力预言”一百年之后的世界格局:“它们起点各异,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然而似乎是天意要它们各左右半个地球的命运。
冷战的缘起

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为“冷战”对峙局面奠定基础 二、美苏实力均势 ——“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实力基础 三、对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为“冷战”对峙局面奠定基础
1.基本概念 所谓雅尔塔体制,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 战时盟国领导人在德黑兰、雅尔塔等会议 中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 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 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 物,为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 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基础。
三、对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1.战时同盟的基础已不存在。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结束,美苏失去合作的基础。
2.意识形态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成为战后世 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 标,尤其是美国,积极推行反苏反共政策。 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却成为美国称霸战略的最大障碍。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了1000 万人,占它在二战期间总伤亡 人数的73 %。但是,苏联在反侵略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 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1941 年,苏军约 有540 万人,到1945 年5 月,增到近1140 万人。1943—1945 年每年平均生产 12 万门炮、19390 万发炮弹、3 万辆坦克、4 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但远远超了其他国家。战争 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 苏联的地位。苏军的反攻使它又进驻欧洲更广阔的地区,最终 从卢卑克到的里雅斯特形成了一条与美英军对峙的军事分界线, 该线还穿过亚得里亚海延伸到希腊北部边界和土耳其海峡。在 亚洲,苏军进驻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并将日本部分北方领土齿 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划归苏联,从而形成了从南库页岛、 千岛群岛到朝鲜“三八线”,再到旅大港的另一条与美军对峙 的军事分界线。苏联幅员辽阔,能将两条军事分界线连成一片, 其间包括10 多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一、雅尔塔会议
蒋裕国译《雅尔塔会议花絮》中的论述
蒋裕国译《雅尔塔会议花絮》,《海外文摘》1987 第87-08期,第17页。
二、雅尔塔体系
刘长敏著《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中的论述
刘长敏著《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369-375页。
三、美国的强大
刘金质《冷战史》(上)中的论述
刘金质《冷战史》(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4-18页。
四、苏联的崛起
刘金质《冷战史》(上)中的论述
刘金质《冷战史》(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19-23页。
五、核威慑
刘德斌《核威慑的条件--兼论南亚核威慑的前景》中的论述
第3期,第6-13页。
2020自主学习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基础
一、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1 形成 2 内容 3 评价 4 影响
条件
二、 美苏实力超群
1 经济: 2 军事: 3 政治:
根源
三、 世界战略的对立
1原因: 2表现: 3结果: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一)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英国虽然获得了胜利,却损失兵力120万,黄 金枯竭,海外投资大部分被变卖,债台高筑。丘 吉尔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意识到“英 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曾这样描绘:“我 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 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的是一 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冰岛
挪
威 英
苏联控制东欧
丹
国
麦
苏联
美国控制西欧
联 邦
民 德
波
兰
德
法国 瑞国士
西班牙
阿
尔
巴 尼 亚
土耳其
雅尔塔会议规定:苏美英法对德国及首都柏林分区占领。
英 苏
法 美
德国
柏林
二战后德国的分裂
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
北纬38°
日本投降后, 美苏军队以北 纬38度线为界 分别进驻朝鲜 北部和南部。 1948年8月美 国扶植南部建 立大韩民国。 9月苏联扶植 北部建立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朝鲜 半岛从此处于 分裂状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冷战”的缘起
课标要求 《山东省普 通高中2017级 历史教学指导 意见》
以
⑴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世
欧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界
洲 为 中 心 的 国
两 极 格 局
⑵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⑶ “冷战”和美苏争霸:
高考学科导学案冷战的缘起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学法指导】1、利用学科自习,25分钟之内,阅读教材和导学案上所有的内容,明确课标及考纲要求,结合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并背诵。
2、20分钟完成检测,注意答要点,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冷战”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冷战”决非是美国统治者的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冷战”局面形成原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决定其国际地位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从而使学生明了为了国家的富强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雅尔塔体制。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苏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冷战”局面形成的影响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知识链接】“冷战”含义:“冷战”是二战后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争体系国际关系新格局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欧洲大陆势力均衡,英国占有很大优势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国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提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能成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也非朝夕之功。
【合作探究】【C级理解运用】你能回忆起美国成长为世界大国历程中的一些大事来吗?【达标检测】【C级理解运用】1下列有关雅尔塔体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确立B.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其取代C.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导致的结果D.美国据此确立了在全球的霸主地位2.雅尔塔体制的内容包括()①铲除德日法西斯势力②创建联合国③成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④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3、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C英法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4、雅尔塔体制的确立()A.意味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不利于清除法西斯势力C清除了霸权主义的危害 D.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精神5、雅尔塔体制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的表现是()①建立联合国②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③重新划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④托管法西斯国家的殖民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表现不包括()A.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位B.工业生产总额居世界第一位C.军事实力仅次于苏联D.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的影响力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相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对战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
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是十分有利的。雅尔塔体系提倡和平、
民主的原则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返回
二、美苏实力超群
1.西欧
作为主战场之一,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力量大大削弱。
2.美国
(1)经济:战前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二战”期间,本
土没有受到破坏,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基础之上的重新划分世界。
答案:A
返回
二、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的原因是什 么?
(1)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双方都 具备了超群的实力,为“冷战”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2)社会制度的对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 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由来已久,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美、苏两国首当 其冲。
(2)军事: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处于绝对确立了
世界的霸主地位。
资本主义
返回
3.苏联 (1)政治上: ①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国际威望 大大提高。 ②“二战”后,苏联成为 联合国 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之一,并形成了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 阵营。 (2)军事上:苏联一直保持着庞大的军事力量,并在1949年 成功爆炸了 原子弹 。 (3)经济上:“二战”后,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返回
(3)国家利益的冲突。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为后盾,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和社会主义国 家看做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 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 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第
第
四
14
单
课
元
新知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高频考点·巧解密 创新演练·大冲关
课后习题解答
返回
[主旨概括]本单元主要讲述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矛盾直 至瓦解的过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散去,美苏之 间的战时合作逐渐被“冷战”对抗所取代;随着雅尔塔体 系逐渐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里,以美 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敌视对抗,双方“冷战”时而紧张, 时而缓和势均力敌,这也导致世界形势一方面始终处于战 争威胁之下,一方面又保持了相对和平。随着1991年苏联 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返回
1.“二战”后初期确立的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
()
A.美苏两分天下
B.美苏战时同盟
C.美苏和平共处
D.美苏争夺霸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本质的能力。“二战”后美
苏战时同盟关系因为失去共同敌人走向破裂,故B项错;
当然也不能和平共处,C项错;战后初期美苏尚未开始争
霸,D项错;雅尔塔体制实质是建立在美苏经济军事实力
返回
[学法指导] 1.学习本单元需要把握的基本线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极“冷战”格局的出现、演变及结束。 2.学习时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原因
和实质;二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过程、斗争阶段、特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以下认识:冷战是大国集团之
间实力抗衡、利益博弈的结果,不符合时代的趋势和人民的愿 望。
返回
3.内容 (1)处置战败国,以防止 德国 东山再起。 (2)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3)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 委任统治地 实行托管,原 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建立 联合国 ,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秩 序的机构。 4.评价 (1)进步性: ①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返回
3.结果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 立。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国家的“ 冷战 ”。 [特别关注] 从世界格局的变化不难看出,格局的变动取决于大国之 间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间的矛盾与争斗对双方 实力都会造成削弱,只有和平共处、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 展。
返回
②体现了各国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进
步性。
(2)局限性: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
具有大国
霸权主和义强权政治的色彩。
(3)雅尔塔体制结束了 欧洲国家 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
局,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拨]
雅尔塔体系将苏联与英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
返回
返回
一、怎样认识雅尔塔体制与战后世界格局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础 (1)雅尔塔体制是美苏力量均势的产物,美苏关系一直 主导着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雅尔塔体制所划分的美苏势力范围,促成了以两大 军事集团及以美苏对抗为主要形式的东西方“冷战”,并且 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标志。 (3)雅尔塔体制所确定的处理战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格局的总体面貌。
返回
三、世界战略的对立 1.原因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苏联和美国失去了合作的基 础, 意识形态 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重新主宰了双 方关系。 2.表现 (1)美国:美国制定了称霸世界的战略,苏联和 东欧 的 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美国称霸计划中的最大障碍。 (2)苏联:战后初期采取的是一种防御型的外交政策,在 自己的周边建立起“ 安全带 ”。同时,苏联也利用战争胜利 的机会竭力扩大影响。
返回
2.雅尔塔体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1)由于雅尔塔体制反映了客观的世界力量均势,增强了 和平结构的有效性。维持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世 界大战没有再发生。 (2)雅尔塔体制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美苏两 国的争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并加深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的对立,不利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分析雅尔塔体系时,应注意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系 和比较。
返回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返回
知识点
知 识 要 素 记忆 理解 运用
雅尔塔体制的概念、背
雅尔塔体制
√√
景、内容
国际力量对比 美国实力的膨胀,苏联 √√
的变化 的迅速崛起
“冷战”
“冷战”局面形成的原 因和特点
√√
返回
一、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1.背景 (1)“二战”后期,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被提上了日 程。 (2)在雅尔塔等会议上,苏、英、 美 三国首脑就战后国 际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2.概念 “二战”后,美苏等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原 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