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课程-全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docx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docx

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第一节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 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 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 1 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 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五、教学课时 :2 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体育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体育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体育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计划介绍本文档提供了《新人教版九年级体育全册》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计划。

通过这些教案和计划,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展开九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

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体育锻炼与健康- 教案一: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教案二:常见运动项目的介绍和实践- 教案三: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方式第二单元:足球运动- 教案四:足球运动基本技能介绍与训练- 教案五:足球战术与比赛规则- 教案六:足球比赛实践与技能提高第三单元:棒垒运动- 教案七:棒球、垒球运动的规则和技术要点- 教案八:棒球、垒球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 教案九:棒垒运动的战术应用与比赛策略第四单元:篮球运动- 教案十:篮球运动基本技能介绍与训练- 教案十一:篮球战术与比赛规则- 教案十二:篮球比赛实践与技能提高第五单元:体育舞蹈- 教案十三:体育舞蹈基本动作与表演技巧训练- 教案十四:不同风格舞蹈的特点与实践- 教案十五:舞蹈表演技巧与团队合作教学计划以下是针对九年级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 第一周:研究第一单元的教案一和教案二- 第二周:研究第一单元的教案三- 第三周:研究第二单元的教案四和教案五- 第四周:研究第二单元的教案六- 第五周:研究第三单元的教案七和教案八- 第六周:研究第三单元的教案九- 第七周:研究第四单元的教案十和教案十一- 第八周:研究第四单元的教案十二- 第九周:研究第五单元的教案十三和教案十四- 第十周:研究第五单元的教案十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进度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体育全册》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体育教案全集一、编写思路本文集旨在为教师提供全面的人教版九年级体育课程设计方案,涵盖各类运动技能、锻炼方法以及健康知识的传授。

通过系统性的教案,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教案内容1、篮球主题:掌握篮球基本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包括运球、传球、投篮等,并在团队协作中提高比赛能力。

内容:理论讲解、技能训练、比赛实践结构:热身活动(5分钟)——技能训练(30分钟)——小组比赛(40分钟)——总结与反馈(15分钟)2、足球主题:学习足球基本规则,了解战术策略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掌握基本的战术策略,提高比赛能力。

内容:理论讲解、技能训练、比赛策略实践结构:热身活动(5分钟)——技能训练(30分钟)——分队比赛(40分钟)——战术讨论与改进(15分钟)——总结与反馈(10分钟)3、跑步主题:提高长跑技巧,增强心肺功能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长跑的正确姿势和呼吸技巧,提高长跑成绩,同时增强心肺功能。

内容:理论讲解、技能训练、长跑实践结构:热身活动(5分钟)——技能训练(20分钟)——长跑实践(30分钟)——总结与反馈(15分钟)4、羽毛球主题: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能,提高反应速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能,包括发球、接发球、平抽等,并在训练中提高反应速度。

内容:理论讲解、技能训练、比赛实践结构:热身活动(5分钟)——技能训练(30分钟)——小组比赛(40分钟)——总结与反馈(15分钟)5、跳绳主题:学习跳绳技巧,提高协调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跳绳的基本技巧,提高手脚协调能力,同时培养节奏感。

内容:理论讲解、技能训练、跳绳比赛结构:热身活动(5分钟)——技能训练(20分钟)——跳绳比赛(30分钟)——总结与反馈(15分钟)三、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3. 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常见体育运动的项目和技巧。

3. 体育运动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

4. 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体育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示范法:展示正确的体育运动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体育运动。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程度。

2. 技能掌握程度:评估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程度。

3. 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

4. 团队合作精神:评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表现。

五、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和设施:提供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2. 教学器材:准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如球类、跳绳等。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案、课件等。

第二章:篮球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接球、运球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篮球的基本技巧: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

2. 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篮球的基本技巧和比赛规则。

2. 示范法:展示正确的篮球技巧。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篮球技巧的练习和比赛。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技能掌握程度:评估学生掌握篮球技巧的程度。

2. 比赛表现:评估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和设备:提供足够的篮球场地和设备。

2. 教学器材:准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如篮球等。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案、课件等。

六章:足球基本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接球、射门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能力。

2024版初三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

2024版初三九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名师优秀教案
明确目标
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练习目标,如提高跑步 速度、增强肌肉力量等。
自我反馈
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变化, 及时调整练习方法。
2024/1/28
合理规划
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练习时间和强度,避免过 度疲劳和受伤。
记录与分享
建议学生记录自己的练习过程和成果,并与 同学分享经验和心得。
10
03
力量素质训练
作能力。
团队目标
设立明确的团队目标,鼓励学生 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培养他们的
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024/1/28
28
07
考试评价与反馈
2024/1/
29
考试评价标准设定和实施过程描述
1 2
设定全面、科学的考试评价标准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包括体 能、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考试评价标准。
保持拉伸姿势不动,持续一段时间, 使肌肉逐渐拉长。
动力性拉伸
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肌肉来增加肌 肉长度和弹性。
22
肌肉拉伸和放松技巧指导
PNF拉伸
通过等长收缩和放松肌肉来增加肌肉 长度和弹性,同时激活拮抗肌群,提 高关节稳定性。
按摩
通过手法作用于肌肉表面,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和代谢,缓解肌肉紧张。
2024/1/28
针对性分析学生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成绩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2024/1/28
提供个性化改进措施建议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改进措施建议,如加强锻炼、 改进技术动作等,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成绩。
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在体育 课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体育锻炼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九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身体各项机能逐渐成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4.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课程的背景、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一、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1. 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 运动对肌肉和骨骼的影响二、运动营养与健康1. 运动与饮食营养的关系2. 运动与水分补充3. 运动与微量元素的摄入三、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1.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2.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3. 运动康复与保健本章通过讲解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掌握运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提高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和处理能力。

第三章:田径运动一、短跑1. 起跑技巧2. 途中跑技巧3. 冲刺跑技巧二、长跑1. 慢跑与快跑的交替训练2. 长跑的呼吸技巧3. 长跑的节奏控制三、跳远1. 助跑与起跳的技巧2. 空中姿态与落地3. 训练方法与比赛策略本章主要介绍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他们勇敢、自信的品质。

第四章:球类运动一、篮球1. 基本技巧2. 战术配合3. 比赛规则二、足球1. 基本技巧2. 战术配合3. 比赛规则三、乒乓球1. 基本技巧2. 战术配合3. 比赛规则本章通过讲解球类运动的基本技巧、战术配合和比赛规则,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第五章:武术与健身一、武术基本套路1. 太极拳2. 少林拳3. 剑术二、健身操1. 有氧健身操2. 力量健身操3. 拉伸健身操三、养生保健1. 传统养生观念2. 养生保健方法3. 身心和谐与健康本章通过学习武术基本套路、健身操和养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初三九年级体育课教案课程全集

初三九年级体育课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三年级初三年级第一周第 1 次课初三年级第一周第 2 次课初三年级第二周第 3 次课初三年级第二周第 4 次课初三年级第三周第 5 次课初三年级第三周第 6 次课初三年级第四周第7 次课初三年级第四周第8 次课初三年级第五周第9 次课初三年级第五周第10次课初三年级第六周第11 次课初三年级第六周第12 次课初三年级第七周第13 次课初三年级第七周第14 次课初三年级第八周第15 次课初三年级第八周第16 次课初三年级第九周第17 次课初三年级第九周第18 次课体育理论课教案初三年级第十周第19次课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

使自己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别。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三、教学方法: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运动处方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体育锻炼者以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项目、时间、负荷、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锻炼计划。

2、处方的重要性: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着性,达到有效地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1、基本内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就是“运动”。

2、什么是“一时性运动”:人一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即身体机能随着运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时性适应”,如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等。

3、么是“持续性适应”:如果“一时性适应”在体内反复发生,身体就会产生“持续性适应”,也即提高了身体机能水平。

4、发生的条件:(1)是不同的运动手段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举重与耐久跑,举重主要是提高力量与增加肌肉,耐久跑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

九年级体育教案(全)第一章:篮球基本技巧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持球手法。

2. 训练学生进行传球、接球和运球的动作要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篮球持球手法教学。

2. 传球、接球动作教学。

3. 运球动作教学。

4. 团队配合练习。

三、教学步骤:1. 讲解和示范篮球持球手法。

2. 学生分组练习传球、接球和运球。

3. 组织团队配合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持球手法的正确性。

2. 评价学生在传球、接球和运球练习中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在团队配合练习中的配合程度。

第二章:足球基本技巧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停球手法。

2. 训练学生进行踢球、传球和射门的动作要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足球停球手法教学。

2. 踢球、传球动作教学。

3. 射门动作教学。

4. 团队配合练习。

三、教学步骤:1. 讲解和示范足球停球手法。

2. 学生分组练习踢球、传球和射门。

3. 组织团队配合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停球手法的正确性。

2. 评价学生在踢球、传球和射门练习中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在团队配合练习中的配合程度。

第三章:乒乓球基本技巧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握拍手法。

2. 训练学生进行发球、接球和击球的动作要领。

3. 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1. 乒乓球握拍手法教学。

2. 发球、接球动作教学。

3. 击球动作教学。

4. 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练习。

三、教学步骤:1. 讲解和示范乒乓球握拍手法。

2. 学生分组练习发球、接球和击球。

3. 组织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握拍手法的正确性。

2. 评价学生在发球、接球和击球练习中的表现。

3. 评估学生在乒乓球比赛中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第四章:羽毛球基本技巧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握拍手法。

2. 训练学生进行发球、接球和击球的动作要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第一节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学情分析: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三、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四、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

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每分。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

而睡眠、休息时则减缓。

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

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

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

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

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是的脉率(二)脉率的测定方法1.准备一块马表;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

(三)注意的问题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

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如下曲线图表)。

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

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脉率,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少。

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荷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对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好,说明运动负荷比较合理。

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五.参考资料(1)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

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

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

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

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

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

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8.课堂练习:在教学时还应注意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超量恢复、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后的心率恢复、心脏恢复水平等内容,讲授时最好与图示、图表等形式配合进行。

如有条件,可将本课时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授时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电教手段,提高教学信息输出的高效性和直观性。

9.作业安排:熟练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10.自我问答: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二章田径一、跨栏跑技术教学教案二、背越式跳高技术教案??????????????????????? 背越式跳高1背越式跳高2背越式跳高3三、投掷---后抛实心球教案一.设计意图经常参加投掷运动不仅能有效发展上肢爆发力、协调性,增强腰腹、肩带和上肢肌肉力量还可以提高运动技能。

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力争上一堂平实而富有常态化的体育课。

二.主要特色1.展现多种趣味学练形式。

2.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将枯燥的投掷变得生动而有趣味。

3.抓住教学时机,结合教材本身的教育功能,稳定学生情绪、控制纪律并渗透安全教育三.教学过程第三章足球一、脚内侧踢球技术第四章篮球一、基本技术—运球转身二、一对一防守第五章羽毛球第一课:介绍羽毛球知识第二课:正反手握拍法及准备姿势第三课:正手发高球第四课:学习正手击高球第五课:学习后场移动步法第六章网球第七章体操“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二、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依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入手,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与情感交流,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学练中感受到进步。

三、教材与学情分析技巧练习具有多重功能,其造型美观,体现着运动美、姿态美,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二,形式多样发展学生的灵敏、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三,保护与帮助是技巧的一大特色,通过学生的团结与合作,促进情感交流。

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集中体现了“美、健、情”,是技巧组合动作中较为复杂的部分。

高一女生已掌握一些滚翻、平衡、倒立的基本动作,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扎实基础;同时,她们身体上柔韧性好,个性上活泼爱美,心理上求知欲强,是学习技巧的较佳时机。

本课是技巧单元的第二次课,本次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肩肘倒立基础上展开。

四、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练中。

2、运动技能:80%学生能在侧头、推手正确的基础上连贯动作。

3、身体健康:通过学练,使学生在柔韧性、协调性方面得到锻炼。

4、心理与社会适应:通过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快乐与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默契,提高交往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头侧屈。

教学难点:经单肩向后滚翻时的及时推手。

六、教学设计特点1、本课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主线,兼顾学生学练中的情感交流与成功体验进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