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劈理与线理23
yantubbs地质构造大全(经典图文)

地质构造大全(有现场照片可以看)分享给好友作者:白烟马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照片名称:不整合2照片名称:印模照片名称:固流褶皱照片名称:捕虏体3照片名称:捕虏体4照片名称:斜层理3照片名称:方解石照片名称:水平层2照片名称:水平层1照片名称:析离体照片名称:水平层4照片名称:水平层5照片名称:水平岩层照片名称:溶洞照片名称:石英核幔构造1照片名称:碎裂岩照片名称:火炬状节理照片名称:缝合线照片名称:纹层照片名称:贝壳照片名称:长石扭折照片名称:韵律照片名称:风暴岩照片名称:张裂2照片名称:断层30照片名称:断层20照片名称:断层角砾照片名称:直断层1照片名称:破碎带照片名称:云母纽褶照片名称:逆断层照片名称:阶步照片名称:千糜岩照片名称:云母鱼照片名称:旋转斑2照片名称:漂亮斑照片名称:旋转碎斑照片名称:旋转斑6照片名称:碎斑5照片名称:韧变形1照片名称:韧变形17照片名称:韧变形20照片名称:韧变形2照片名称:韧变形18照片名称:韧变形25照片名称:韧变形37照片名称:韧变形3照片名称:韧变形5照片名称:韧变形51照片名称:韧变形53照片名称:劈理照片名称:韧变形8照片名称:交面线理照片名称:劈理0照片名称:交切照片名称:劈理10照片名称:岩脉12照片名称:大型线理照片名称:劈理弯曲照片名称:岩脉3照片名称:扇劈理照片名称:拉伸线理照片名称:扇劈理1照片名称:柱状节理照片名称:石香肠照片名称:片理照片名称:石香肠1照片名称:石香肠2照片名称:石英脉照片名称:窗棱构造2照片名称:线理23照片名称:W型褶皱照片名称:不协褶1照片名称:不对称褶照片名称:不连褶皱照片名称:倾竖褶皱照片名称:叠褶皱4照片名称:叠加褶皱照片名称:叠褶皱8照片名称:复褶皱照片名称:固流褶皱照片名称:固流褶4照片名称:复褶皱2照片名称:复褶皱17照片名称:大向斜照片名称:尖褶皱照片名称:尖圆褶皱照片名称:尖褶皱5。
构造地质学——劈理和线理

透入性构造——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 它反映了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地发生 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地存在于地 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 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分化成若干部分。
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
A--显微尺度 B--小微尺度 C--小型尺度 D--中小型尺度 E--中型尺度
泥质岩
片理 片岩 1-10 显著但差 中高级变质 透镜状到粗 造板状 各类岩石中
片麻理 片麻岩 大于 10 很不明显 高级变质 难以分开
各类岩石中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和微劈石域可 用肉眼加以鉴别,在露头和手标本上就 可显示其不连续的构造特征。
可分为间隔劈理、褶劈理
褶劈理:以一定的可见间隔切过先存连续 劈理,早期的连续劈理民生挠曲或细微褶皱
一、线理分类
1.定义—指露头上或手标本上的次生平行透 入性线状构造。
2. 根据规模的大小,分为:
1)小型线理:包括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皱纹线理和交面造、铅笔构造和压力影构造。
在中小尺度上一般不具有透入性,仅在大型尺度上尚 可能是透入性的,所以有时候称其为线状构造更为妥 当一些。
千枚理--介于板劈理与片理之间,发育于富 含泥质的板岩中,具丝绢光泽
千枚理主要见于千枚岩中,其结晶矿物较大、肉眼可见
片理:
矿物重结晶程度高,发育于中、高级变质岩石 中
φ > 0.2 mm(1-10mm) 具有良好的矿物优选方位 复矿岩:层状硅酸盐定向,围绕F、Q 单矿物岩: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1. 广义面状和线状构造概念:岩石种的各种构造 可以概括为面状和线状构造两大类。 断层、节理面、褶皱轴面、层理、劈理面—— 面状构造。 褶皱枢纽、各种面状构造之间的交线——线状 构造。
07劈理与线理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破劈理是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裂面,与矿物 组份的平行排列无关。其间隔一般为数毫米到数 厘米。
主要发育于轻微变质或不变质岩石中。
公共管理学
滑劈理(应 变劈理、折劈理) 是切过先存流劈理 的差异性平行滑动 面。
主要发育于 先存鳞片变晶结构 的板岩、千枚岩及 云母片岩之中。
根据劈理的成因和结构将劈理划分为三种 基本类型:流劈理(板劈理)、破劈理和滑劈 理。
公共管理学
流劈理是变质岩中最 常见的一种透入性面状构 造,由片状、板状或扁圆 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 排列而成,具有使岩石分 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是岩石在变质固态流 变过程中新生的平行面状 构造,岩石内部组分发生 压扁、拉长、旋转和重结 晶作用的结果。
是层理。
区分层理和劈理,一方面要洞察所 观测到的平行面状构造是否存在原生沉 积标志(如粒序层、交错层、波痕等), 特别要注意对特殊岩性和结构构造的标 志层的寻找,通过较大范围的追索,区 分层理和劈理之间的几何关系和空间展 布规律。
公共2管. 理测学定劈理参数和描述劈理结构特征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观察劈理的结构和几何形态,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岩石 化学、矿物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以确定劈理的类型。
在测定劈理参数和描述劈理的结构特征时,通常需要做以 下的工作:
劈理间隔 在垂直劈理的横截面上或垂直劈理面的定向标 本上来观察和测定。通常将劈理间隔分为四级:大间隔:> 5mm;小间隔:0.1~5mm;微间隔:0.01~0.1mm;连 续: <0.01mm。
研究这种关系,对查明大型构造的形态和形 成机制、大型构造变形的构造环境以及变形岩石 的力学行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造地质学)7面理和线理

分隔褶劈理
间隔劈理(破劈理)
劈理域充填不溶物(粘土等),劈理两侧指示
物可错开,但不是滑动造成
间隔劈理应为压溶成因,而非剪裂成因
压溶的证据:鲕粒、化石标志
可与板劈理呈过渡,说明具有成因联系
不排除部分间隔劈理与剪切作用有关
三、劈理的形成机制及有限应变意义
1. 劈理的形成机制:
以压溶作用为主,同时可能有机械旋转和重结晶
构造。
2. 狭义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概念:通常是指次生
的劈理和线理,它们是广泛发育在变质变形岩石
中、在手标本或露头尺度上呈“透入性”展布。
透入性构造——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
它反映了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地发生
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地存在于地
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 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分化成若干部分。 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
具有良好的矿物优选方位
复矿岩:层状硅酸盐定向,围绕F、Q 单矿物岩: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片 理 的 显 微 结 构
片理露头
片麻理--是深度变质岩区广泛存在的另一 种连续面理。 它是劈理岩石高度重结晶 的产物,有深浅两种矿物条带构成
连续劈理
板劈理 岩石类型 板岩 粒度(mm) 小于 0.5 劈开性 劈开完好 变质程度 低级变质 劈开后 板状 形态 原岩 泥质岩 千枚理 千枚岩 0.5-1 较完好 中级变质 千层微片状 泥质岩 片理 片岩 1-10 显著但差 中高级变质 透镜状到粗 造板状 各类岩石中 片麻理 片麻岩 大于 10 很不明显 高级变质 难以分开 各类岩石中
作用的参与。
讲09 面状、线状构造

第二十一章
面状、线状构造
地质学基础
第一节 面状构造 受岩层界线控制的面理。在强硬岩层中发育正扇形面理,软 弱岩层中发育反扇形面理。 见图 三、面状构造的置换 面状构造的置换是指原有的面状构造在变形变质过程中被新 生面状构造所置换的现象。最常见的为被轴面面理所置换的现 象。 见图
第二十一章
面状、线状构造
1
第二十一章
面状、线状构造
地质学基础
第一节 面状构造 变质过程中形成的一组潜在密集平行破裂面。劈理由劈理域和 微劈片组成。 劈理域为高应变域,由变余矿物定向排列构成。 微劈片为低变质域,其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基本保留。 见图 劈理域中的矿物主要表现为矿物组分的压扁、拉长、旋转、 压溶、变质形成新的片状矿物。见图 根据肉眼是否可辨认劈理域和劈理片,可将劈理分为不连续 性劈理与连续性劈理 1.连续劈理 主要发育于低变质板岩中。劈理域宽0.005毫米,由云 1)板劈理 母、绿泥石等片状矿物构成,劈理片宽约1毫米,由石英、长 石等组成。 见于片岩中,因板状、长柱状矿物的定向排列形成。 2)片理
5
地质学基础
第二节 线状构造 2)交面线理:面理的交线所构成的线理。 见图 三、大型线理 1.石香肠构造(布丁构造) 软硬相间的岩层受到垂直层面方向的挤压力后,软弱岩层被 压扁而向两侧流动,并对强硬岩层产生顺层摩擦力,强硬岩层 在垂直挤压力方向发生破裂,形成一连串的断块,断块间隙被 软弱层压入,其截面形如香肠,故称之为石香肠构造。 见图 随着强岩层的脆性不同其变形程度与形态也不同。见图 见图 2.窗棂构造 指强硬岩层形成的一系列半圆柱状或波状起伏的构造。其柱 面多呈浑圆形,表面常被磨光,可见一层云母或其它矿物薄膜。 延伸方向与B轴平行。按形态和成因可分为: 由寄生褶皱的转折端组成。 1)褶皱式窗棂构造
No7-1 第7章 劈理和线理

4、劈理的应变意义 、
有限应变测量表明: 有限应变测量表明:劈 理一般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 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 理一般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 平行于压扁面。 平行于压扁面。 在变形岩石中, 在变形岩石中,绝大多 数劈理与褶皱同期发育, 数劈理与褶皱同期发育,大 平行于褶皱轴面。 致平行于褶皱轴面。
在含有化石的板岩中: 在含有化石的板岩中: 平行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形体较窄 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平行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形体较窄。 垂直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形体较宽 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垂直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形体较宽。
2、劈理的结构 、 劈理域 具有“ 具有“域”的构造 岩石中由云母或绿泥 劈理域 岩石中由云母或绿泥
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 或薄层的区域。宽约0.005mm, 或薄层的区域。宽约 , 又称云母域 云母域( 域 又称云母域矿物的集合体组成的 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体组成的 区域。呈透镜状,宽约1mm- 区域。呈透镜状,宽约 - 0.01mm或以下,又称石英域(Q 或以下, 石英域( 或以下 又称石英域 域) 。
复 习 题
透入性构造、非透入性构造的含义。 透入性构造、非透入性构造的含义。 的含义 名词解释:劈理、劈理域、微劈石域、 名词解释:劈理、劈理域、微劈石域、连续性劈 不连续性劈理。 理、不连续性劈理。 板劈理与片理的主要特征。 板劈理与片理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褶劈理、间隔劈理? 什么是褶劈理、间隔劈理? 劈理方向与应变主应力方向的关系? 劈理方向与应变主应力方向的关系?
1) 连续劈理
指劈理域和微劈石域不能用肉眼进行鉴别的劈理。 劈理域和微劈石域不能用肉眼进行鉴别的劈理。 不能用肉眼进行鉴别的劈理 根据其粒度或域构造发育的程度再细分为板劈理、 根据其粒度或域构造发育的程度再细分为板劈理、 粒度 再细分为板劈理 千枚理和片理。 千枚理和片理。 A. 板劈理 矿物粒径一般小于 小于0.2mm, 矿物粒径一般小于 , 使岩石具有良好的可劈性 具有良好的可劈性, 使岩石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可 十分平整的薄板。 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以板岩中的板理最为典型。 以板岩中的板理最为典型。
综合地质学 第九章 面理、线理

面理((Foliatiom)、线理第九章面理(lineation)概述从几何角度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分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面状构造包括原生的沉积岩层面、侵入岩的流面等,也包括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断层面、节理面、轴面、劈理面;线状构造包括原生的侵入岩的流线,也包括构造作用形成褶皱枢纽、断层擦痕等。
在这里主要研究构造作用形成的展现于手标本和露头上的次生透入性构造。
什么是透入性构造和非透入性构造?透入性构造是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它反映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的发生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则是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于地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附近。
并把均匀连续体分为若干部分,也叫分划性构造。
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
第一节劈理(Cleavage)一、劈理及其组成顾名思义:劈:具有可劈性;理:具有面性劈理是一种能按一定方向将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或薄板的平行面状构造。
它发育于强烈变形的岩石里。
劈理组成要素:劈理域和微劈石劈理域二、劈理的分类劈理分类包括传统分类和劈理结构分类传统分类:流劈理、滑劈理、破劈理结构分类:根据劈理域和微劈石的特征分为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两大类连续劈理:板劈理、千枚理、片理不连续劈理:褶劈理(带状和分隔褶劈理)、间隔劈理(一)连续劈理 板劈理 千枚理 片理 片麻理 岩石类型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粒度(mm)小于0.5 0.5-1 1-10 大于10 劈开性 劈开完好 较完好 显著但差 很不明显 变质程度 低级变质 中级变质 中高级变质 高级变质 劈开后 形态板状 千层微片状 透镜状到粗 造板状 难以分开 原岩 泥质岩 泥质岩 各类岩石中 各类岩石中(二)不连续劈理(三)劈理与大构造关系及劈理现象1 轴面劈理2 层间劈理3 劈理弯曲与折射现象4 断裂劈理5 顺层劈理6 区域劈理1 轴面劈理2 层间劈理3 劈理弯曲与折射现象劈理弯曲与折射现象劈理弯曲与折射现象是由于岩性的渐变和突变引起的一种现象。
基础地质学 第九章 地质构造 (六)面理、线理

2、帮助确定大型褶皱的性质以及岩层层序
如果轴面劈理与其所在褶皱是同期纵弯褶皱 作用产生的,两者具有如下关系: 劈理与层理所交的锐角一般指示相邻岩层的运 动方向。如劈理位于纵弯褶皱的一翼,则其向上 锐角指示相邻岩层向背斜顶部运动。
3、帮助确定断层两盘运动方向
与断层有关的劈理常与断面交成锐角,其尖端指向对盘岩 块运动的方向 。
早期阶段
原始层理S0作 为运动面,在 递进的弯褶皱 过程中发生弯 曲,并越来越 紧闭(图A),进 而产生近于平 行褶皱轴面的 劈理或片理 (图B)。这时 层理仍大体保 持连续性,只 显示部分或初 步的置换。
中期阶段
随着挤压的加 强,两翼层理 的产状与新生 的轴面面理 (S1)之间的夹 角愈来愈小, 强硬岩层被拉 断,发生石香 肠化及片内褶 皱(图C)。这 时,原始层理 的连续性已逐 渐丧失,新生 的平行面状构 造已开始取得 主导地位。
四、面理置换
岩石的变形过程中,新形成的面理取代先存面理的现象。 新形成的面理往往是劈理,而先存面理可以是劈理(如流 劈理),也可以是层理。 破劈理(S )
1
原生层理(S0)
新疆阿克陶县克孜勒塔格J1砂岩中的面理置换
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 进变形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在变形地质体的演化过程中,最常见和最重 要的构造置换是面状构造的置换,线状构造 也相应发生置换。 面状构造的置换首先是层理的置换,即原生 层理在褶皱发育过程中被新生的轴面劈理 或轴面片理所置换。层理的置换过程大体 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 ; 中期阶段 ; 晚期阶段 。
(二)、劈理的分类
劈理分类包括传统分类和劈理结构分类
1、传统分类:流劈理、滑劈理、破劈理 2、结构分类:根据劈理域和微劈石的 特征分为连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两大类 (1)连续劈理:板劈理、千枚理、片理(2不连续劈理:褶劈理(带状和分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将着重讨论与褶皱有关的轴面劈理、与成层构造
有关的层间劈理、与断层有关的断层劈理。
1.轴面劈理 指产状平行或大致 平行褶皱轴面的劈理。 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 层中,大多为流劈理。 轴面劈理形成于褶 皱作用过程的中晚阶 段,是强烈压扁作用 和剪切流变作用的结 果。劈理面是典型的 挤压变形面。
褶皱不同部位劈理与层理之间的关系
排列,由于云母的定向生长,可能使粒状矿物呈长条 状而具有优选方位,无域结构的流劈理的形成显然与
定向重结晶有关。
继承原岩-重结晶、物质迁移-新矿物形成 、变质分异、层间贯入
重结晶
物质迁移
变质分异
层间贯入
3、 压溶作用 压溶作用发生在垂直最大压缩 方向的颗粒边缘,溶解出的物质 由化学势能控制下向低应力区迁 移和堆积。颗粒状矿物在垂直压 缩方向上被溶解,使其变成透镜 状或长条状,形成微劈石;溶解 出的物质迁移至低应力区形成须 状增生物、压力影或分异脉。岩 石中的粘土或云母等不溶残余物 质相对富集,并在应力作用下递 进旋转定向排列形成劈理域。
连续劈理的类型
• a.板劈理(slate cleavage)-粒度小于0.2mm • b.片 理(schistosity)-粒度大于0.2mm,(110mm)
• c.千枚理(0.5-1mm)
连续劈理
板劈理 岩石类型 板岩 粒度(mm)小于 0.2 劈开性 劈开完好 变质程度 低级变质 劈开后 板状 形态 原岩 泥质岩 千枚理 片理 片麻理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0.5-1 1-10 大于 10 较完好 显著但差 很不明显 中级变质 中高级变质 高级变质 千层微片状 透镜状到粗 难以分开 造板状 泥质岩 各类岩石中 各类岩石中
层间劈理常在褶皱中组合成正扇型和反扇型劈理。这种组合 形成与弯滑及弯流褶皱作用有关——弯滑褶皱作用引起翼部层 间剪切,形成一组与层理大角度相交的破劈理,在转折端形成 拉张裂隙(破劈理),两者组合成正扇型破劈理;弯流褶皱作用 却使软弱岩层发生向转折端的塑性流动形成反扇型流劈理组合。
3. 断层劈理
断裂劈理包括断裂带内部 及其附近两盘岩石中发育的各 种劈理,这些劈理是在断层形 成和两盘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劈理产状与断层面斜交或近于 平行,锐角指向对盘岩块相对 运动方向。在韧性断层带多发 育流劈理;在脆性或脆-韧性 断层破碎带里,则多为破劈理 和褶劈理。
转折端部位: 劈理与层理 相垂直 褶皱翼部: 劈理与层理 斜交或者平 行
2. 层间劈理
是一种受岩性和层面控 制的,产状与层理斜交的 劈理。受岩性影响显著— —强硬层中劈理发育较差, 重结晶程度低、劈理 密度小、劈理域窄,以破 劈理为主;软弱层中发育 较强,流变特征明显,劈 理密度大、劈理域宽,以 流劈理为主。 岩性差异还造成劈 理出现折射现象。
如何区分层间劈理与斜层理?
劈理与变形岩层的地层层序
五. 劈理的形成作用
劈理形成作用是地质学家长期以来探讨的课题。经 典的解释认为,原岩在压扁作用下,由于矿物组分的机 械旋转、矿物的定向结晶或沿着紧密间隔裂隙状的不连 续面的简单剪切变形而形成。近年研究认为,劈理的形 成不仅与压溶作用引起母岩中物质迁移及岩石的体积变 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岩石中矿物晶体塑性变形有关。
连续劈理
片理
2.2 不连续劈理—结构形态分类
不连续劈理特征是矿物 在劈理域中定向,劈理域 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 肉眼即可分辨劈理域和微 劈石的劈理。 “透入性” 相对较弱,岩石只有劈理 域部分被劈理弥漫。不连 续劈理包括褶劈理和间隔 劈理。
(1)褶劈理
• 以一定可见的间隔切过先存连续劈 理的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 • 微劈石域中通常以发育早期连续劈 理的小型褶皱构造为特征。
精细的观察劈理的结构和几何形态,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岩 石化学、矿物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以确定劈理的类型。 在测定劈理参数和描述劈理的结构特征时,通常需要做以下的 工作:
滑劈理
褶劈理的类型
• 根据劈理域的形态特征
• 劈理域可以是相对较窄的、将微劈石 域截然分开的形式存在,叫做分割褶 劈理; • 也可以是以一个带状的过渡区域为特 征,叫做带状褶劈理。
分割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2)间隔劈理
• 劈理域经常由粘土等不溶残余 物构成,微劈石域往往由结构 构造均一的岩石组成。一般相 当于传统分类中的破劈理。
• 线理(Lineation)
•
线理的类型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成面状和 线状构造。断层面、节理面褶皱轴面以及劈理、片理等都属 于面状构造(统称面理);褶皱枢纽、定向柱状矿物、各种构
造面的交线都属于线状构造(又称之为线理)。面状和线状构
造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重要构造现象,也是构造研究中最基 础的研究对象和构造标志。 面理和线理的成因多样,类型繁多。本章主要讨论面状和 线状构造中比较广泛发育的两大透入型构造——劈理和线理
面状和线状构造都可以分为“透入性”和“非透入性”
“非透入性”(又称为“分划性”)构造——以不连续面分散
的存在于地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 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化成若干部分的构造(如断裂)。这些构造 仅仅产于地质体的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地段。 “透入性”构造——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的构造(现象),
褶劈理的形成与压溶作用密切相关,先存的流劈理在顺层或与层 斜交的缩短作用下发生纵弯褶皱作用,形成微褶皱。但应变状态所 需的缩短作用超过只凭褶皱所达到的量时,岩石开始由压溶作用使 物质溶失而缩短。沿褶皱翼部易溶的长英质被溶失,云母或层状硅 酸盐的不溶残余相对富集形成劈理域。微褶皱转折端相对富集粒状 的长英质矿物而成为微劈石。
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也叫做透镜域。 往往保留了相对比较完好的原岩结构构造, 颜色一般比较浅。
劈理域
微劈石
二 劈理的分类
(一) 劈理的类型
劈理分类和命名方案很多,目前常用的分类有两种: 1. 传统分类——根据劈理的结构及其成因。 C K Leith,1905; J L Knill, 1960) 流劈理/板劈理=矿物组份平行排列而成 破劈理=密集的剪切破裂面 滑劈理=切过流劈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2. 结构形态分类——根据劈理化岩石内劈理域结构及其能识别的 尺度。由鲍威尔(Powell,C.McA.1979)提出,盛行于欧美国家。 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
劈理折射与劈理弯曲
劈理折射
劈理的弯曲
2、劈理与最大挤压应变面
• 劈理面相当于最大压扁面 即应变椭球体的xy面
四 劈理产出的构造背景
劈理作为岩石变形的产物,其形成不仅与地壳较深层 次的变形变质作用相关;而且,与褶皱、断裂等构造在几
何上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这种关系,对查明大
型构造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大型构造变形的构造环境以及 变形岩石的力学行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劈理的结构特征----域构造
• 劈理域(Cleavage domain):层状硅酸盐
或者不溶残余物富集而成的平行排列或者交 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又称薄膜域。其中原岩 成分和结构往往遭到比较强烈的改造,颜色 一般比较深。矿物和矿物集合体的形态或晶 格具有显著的优选方位。
• 微劈石域(Microlithon):夹于劈理域间
1、 劈理弯曲与折射现象
• 是由于岩性的渐变和突变引起的一种现象。 • 劈理弯曲=岩性的渐变导致劈理有规则的弧 形弯曲 • 劈理折射=岩性的突变引起劈理发生方位的 明显改变
• 在强硬岩层中劈理的密度相对较 低,劈理与层理的交角较大;
• 在软弱岩层(非能干岩层)中,劈理 的密度较高,但是劈理与层理之间的 交角较小。
• 尽管有些岩石中的间隔劈理两侧呈 现出似错动现象,但是仔细研究发 现,并不存在着沿劈理域的滑动作 用,而完全可以由压溶作用产生。
间隔劈理
压溶作用产生的缝合线(面)构造
—间隔劈理形成的重要机制
间隔劈理
三 劈理的应变意义
• 劈理的弯曲与折射--反映岩层的能干性差异
• (劈理发育的密度、劈理与层理之间的交角大小 及其变化趋势) • 劈理面一般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变面 • (用于进行应力应变分析)
4、 晶体塑性变形与超塑性流动
变形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塑性变形作用,促使扁平状或长条状颗粒沿着 应变椭球体XY主应变面平行排列,获得晶体形态优选方位,从而构成岩石 中连续的面理或流劈理。例如韧性剪切带内通常所见的条带状糜棱面理,就 是这种晶体塑性变形的典型产物。
六 劈理的观测与研究 • 识别劈理(注意与层理的区别) • 观测劈理的结构(域构造) • 观测劈理和层理之间的关系 • 劈理发育密度(单位长度/厚度范
1. 传统分类
1.1流劈理(基本概念)
流劈理是变质岩中最
常见的一种透入性面状
构造,由片状、板状或 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 的平行排列而成,具有 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
的性能。
流劈理的基本特征:
流劈理是岩石在变质 固态流变过程中新生的 平行面状构造,岩石内 部组分发生压扁、拉长、 旋转和重结晶作用的结 果。表现在①沿劈理面 的微剪切作用——层理 纹位移、包体或斑晶的 旋转等;②沿劈理面的 伸长和垂直劈理面缩短 的压扁。 板劈理的显微构造特征
1、 机械旋转 索尔比(1856)根据退色斑有限应变测量、板岩的岩 石学研究和粘土压缩实验提出,白云母等片状、板状 矿物在变形过程发生旋转,一直旋转到与压缩垂直的 平面上。机械旋转解释了劈理域中的片状、板状矿物 定向排列的成因机制。
2、 重结晶
定向重结晶作用在板劈理形成中较为明显。板岩
中的云母或层状硅酸盐矿物的面呈垂直最大压缩方向
反映地质体的整体发生并经历了一度变形或变质作用。
透入性(penetrative)
• 透入性构造是指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
分布的构造;
• 非透入性构造是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