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的传说
灶王爷的故事

灶王爷的故事
灶王爷是中国传统民间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是中国神话中的火神,被尊为“火神”、“灶君”、“灶神”等。
传说灶王爷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火匠,他擅长炼火,能够把火炼成黄金。
他有一只神犬,能够把火炼成银子,他一天到晚炼火,把火炼成金银。
有一次,他炼火时,火突然变得无比炽热,他被火焰烤得半死不活,火焰也把他的小屋烧毁了。
他的神犬也被烧死了。
但是,灶王爷没有死,他被神灵救活了,神灵把他升级成灶王爷,赐予他神奇的力量,让他可以操纵火焰,拥有无穷的火力,而且他还有一只新的神犬,可以帮他把火炼成金银。
灶王爷从此成为了神话中的火神,他被尊为“火神”、“灶君”、“灶神”等,在中国民间有着极高的崇拜。
他被认为能够把火炼成金银,有着无穷的火力,能够控制火焰,保护人们免受火灾的伤害。
扫房子的传说故事

扫房子的传说故事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视察善恶的神。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情况。
这灶王爷可厉害了,家里的大事小情他都瞧得真真儿的。
有这么一家,特别邋遢,家里乱得就像被龙卷风席卷过一样。
灶王爷住在他家,看着就糟心。
到了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的时候,灶王爷就把这家人邋遢的事儿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
玉皇大帝一听,这还了得,就想给这家人一点惩罚。
灶王爷身边有个小仙儿,心地比较善良。
他就偷偷下凡,到这家人家里托梦。
在梦里,他告诉这家人,玉皇大帝因为他们家太脏太乱要惩罚他们呢,如果赶紧把房子彻彻底底打扫干净,也许还能躲过这一劫。
这家人从梦里惊醒,第二天就全家总动员开始扫房子。
他们把屋顶上的蜘蛛网扫掉,把角落里的灰尘都清理出来,家具擦得锃亮锃亮的。
房子一打扫干净,感觉整个家都焕然一新,人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等玉皇大帝再派人来查看的时候,发现这家人的房子干净整洁,人也精神焕发,就觉得灶王爷可能是夸大其词了。
不但没惩罚这家人,还降了福运给他们。
从那以后啊,每到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之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扫房子,希望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也祈求新的一年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呢。
你看,这扫房子的习俗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啦。
民间故事:灶王爷的由来传说,还和玉皇大帝的小女儿有关系?

民间故事:灶王爷的由来传说,还和玉皇大帝的小女儿有关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民间有个说法,过了年二十三就算过年的开始,年二十三要祭灶神,可是为什么会有祭灶神的说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说起这个灶王爷,还跟玉皇大帝的小闺女有关系,玉皇大帝的小女儿生性活泼好动,每天喜欢到处逛来逛去。
有一天,小女儿就逛到了玉皇大帝的御膳房门口,忽闻一股香味儿迎面而来,小女儿不禁咽了咽口水,心想:里面做着什么饭呢?那么香,待我去看看。
一进门就看见灶上有个瓦罐,正炖着什么,那股香味儿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由于好奇,她打算揭开锅盖瞧瞧,可是她手刚一摸锅盖,哎哟!把这个手烫的呀,锅盖太热了,赶紧找点凉水吧。
可是这凉水不小心没拿好,一下子就洒到那个炖汤的灶火上了。
这火焰儿一下子就被扑灭了,哎哟,不好。
小女儿急了,这可是给我玉帝父王炖的汤的呀,这下不是捅娄子了吗?她左看右看没人,灵机一动,口里念念有词,就使了点仙术使这个锅继续的煮了一会儿,趁着没人就溜出了御膳房。
汤做好了,被人端给了玉帝,玉帝一尝,咦?这汤的味道不对呀,不像平常那么鲜美呀。
于是他掐指一算,哦,原来是我那顽皮的小女儿搞的鬼,他一想,这小女儿是平常惯坏了,得出个主意教育教育她。
于是他假装生气,把小女儿叫到堂前,声称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让她贬到凡间尝尝人间的苦,省的不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小女儿可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她早就过厌了天上那种无聊的生活,到凡间正好玩一玩,贬下凡间之后啊是更开心了,整日东逛西逛。
可是好景不长,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一向爱玩的小仙女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时候她又冷又饿,她想着这可怎么办呀,时间长了会活活冻死的,就想着就近去求助吧。
咦,这时候远远望见前面有一个房子,里面有暖暖的灯光,她跌跌撞撞就往那个房子方向走去。
由于她挨冻的时间太长了,心里想着去求救,可是脚不听使唤,嘴里也发出声音,到房间门口扑通一下就晕倒了。
房间里有个小伙子正在生火做饭呢,忽听到门口有声音,跑出来一看,哟,有个大姑娘晕倒了,一看冻得脸都紫了。
灶王爷生日是哪天_灶王爷的来历传说

灶王爷生日是哪天_灶王爷的来历传说又一年的小年将至,在民间腊月二十三小年都会祭灶,知道灶王爷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灶王爷的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灶王爷的生日根据道教典籍《玉匣记》记载,灶王爷的生日是八月初三。
一些地区尤其是北方都在这天举行祭祀,还要奉诵一部俗称《灶王经》的经典。
民间俗云“家有灶王经,水火不能浸”。
此风明清最盛,清顾禄《清嘉录》中说“(八)月初三日,为灶君生日,家户具香蜡素羞,以祀天王堂及福济观之灶君殿。
进香者络绎终日”。
可见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的日子。
听老人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他的汇报,决定这一家新一年的吉凶祸福。
所以要好好送送他老人家。
好让他老人家高高兴兴给说好话。
灶王爷的来历传说关于灶王爷由来的传说,现代民间流传的依然非常丰富多彩。
东部,从苏北、山东半岛到华北、东北各地,西部,以四川盆地为中心,流传着一个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我们有理由把这一传说看作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张郎形”。
大意说:有一个张郎,不好好种地,出门去做生意,一去之后音信杳然。
家里的生活重担,落到了他的妻子丁香身上。
丁香拼命地干活养家,并殡葬了先后去世的公婆。
有一天,成了富翁的张郎回家来,休了丁香,娶了海棠。
老牛(或老马)拉着车,毫无目的地把丁香拉到山中一间茅屋前,停下脚步不再向前走了。
这地方就是丁香的归宿。
这家里老婆婆和靠砍柴为生的青年相依为命,收留了她,她与青年成婚。
后来他们成了富家。
过了多年,突然有一个讨饭的来到门下讨吃,丁香发现他就是抛弃了自己的前夫张郎。
张郎从前妻递给他的面条里吃出了他们结婚时的簪子和荷叶首饰,知道这个女人便是被他休掉的妻子,于是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火塘里去给憋死了。
张郎死后,大庙不留,小庙不收,魂魄到处游荡。
玉皇大帝下界视察,恰遇张郎,由于他们同姓,便封了他个灶王官的名号。
人们看不起他,每到腊月二十三,煮一锅烂面条给他上供,羞辱他,却又害怕他在玉皇面前搬弄是非,也不敢怠慢他。
祭灶传说从灶王爷的故事说起

祭灶传说从灶王爷的故事说起祭灶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人们会在家中厨房里祭拜灶王爷,以表达对灶神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灶传说源远流长,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关于灶王爷的传说。
下面,让我们从灶王爷的故事说起,一起了解祭灶传说的来历和意义。
据传说,灶王爷原名张仙,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普通人。
他生前是一位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为人正直,乐于助人。
然而,他的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辛。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
在他离开家乡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你的命运将会发生改变,你将成为灶王爷。
”张仙听后感到疑惑,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灶王爷。
老人解释道:“灶王爷是人们心中的神灵,他们将你当作灶神供奉,希望你能保佑他们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张仙听后恍然大悟,他决定接受老人的指引,成为灶王爷。
张仙成为灶王爷后,他开始了自己的使命。
他每天巡视人间,了解人们的生活和困难。
他看到了许多人们的辛苦和付出,也看到了他们的善良和努力。
他决定帮助那些真心诚意地祭拜他的人们,保佑他们的家庭平安和幸福。
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张仙开始学习烹饪和烹调技巧。
他用心研究各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方法,创造出了许多美味的菜肴。
他将这些菜肴带回人间,与人们分享。
人们品尝后,无不赞叹不已,纷纷称赞他的烹饪技艺高超。
为了感谢灶王爷的帮助和保佑,人们开始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祭拜灶王爷。
他们会在厨房里摆放一张供桌,上面摆满了各种美食和水果。
他们会点燃香烛,烧香祭拜,向灶王爷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同时,他们也会给灶王爷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以示对他的尊敬和感激。
祭灶传说中的灶王爷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人们对灶神的崇敬和感恩之情的体现。
通过祭灶活动,人们希望能够得到灶王爷的保佑,家庭平安、生活幸福。
同时,祭灶也是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展望,是对新一年的期许和祈福。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祭灶传统仍然保留着。
灶神的由来和传说【民间故事】

灶神的由来和传说【民间故事】 灶神也叫灶王爷,他是传说中所有的神祇之中,官职最⼩的⼀个。
但是,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他是⼀家的顶头上司。
⼀、灶神的⼯作职责 他⼀年到头长住在家⾥,掌管着这⼀家⼈平⽇善恶记录,只有到了每年腊⽉⼆⼗三⽇或⼆⼗四⽇的时候,他离开⼈间回到天庭,向⽟皇⼤帝报告⼈间善恶。
如果这家⼈在这⼀年当中做过善事,那么在来年,上天就会给这家降下百福;反之,如果这家⼈在⼀年当中做过很多坏事,上天就会给这家⼈降下百祸。
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作善降之百福,作不善降之百殃”的由来。
灶神有两只⼤坛⼦,⼀只叫做善罐,另⼀只叫做恶罐。
若发现这家有⼈做了好事,他便记下来放到善罐中;如果发现了坏事,他就记下来放到恶罐中。
最后作⼀次总的结算,到了每年腊⽉⼆⼗四⽇晚上⼩年夜的时候,他回到天上,按照两个罐⼦⾥的记录来向⽟皇⼤帝报告⼈间的情况。
⼈们为了讨好灶神,都会在腊⽉⼆⼗四⽇这⼀天为灶神饯⾏。
⼆、灶神其实是御厨 其实,灶王爷本来也是天上的神仙。
他是⽟皇⼤帝的御厨,但是因为偷吃了⽟皇⼤帝的供果,才被贬到⼈间,并且罚他永远坐在⽼百姓的灶台上,只能看着⼈家做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在每年的年末向⽟帝报告⼈间的情况。
由于他⼀年到头只能看着别⼈吃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吃,久⽽久之就对⼈家产⽣了嫉妒,并且还有个“多嘴”的⽑玻因为他主管⼀家的祸福财⽓,⼈们只得都把他敬为⼀家之主。
每次主⼈在祭灶神的时候,都得在灶王爷像旁贴⼀对吉利的对⼦:“上天⾔好事,下界保平安”,并摆上芝⿇糖果供奉灶神。
灶神特别喜爱吃这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吃多了就会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这样他到⽟皇⼤帝那⾥就不会胡说⼋道了。
三、灶神是个善良的长⼯ ⼜有的传说,灶神原来是⼀个勤劳善良的长⼯。
有⼀天,他家⾥的⼈不知从哪⾥弄来了⼀瓶圣洁的⽔,⼗分甜润,家⾥其他⼈觉得这⽔很奇异,就都喝了⼏⼝,没想到喝完之后,他们都飘飘忽忽地飞到天上去了,成了天上的神仙。
这⽔还留下⼀⼩瓶,这是给还在地⾥⼲活的长⼯留下的。
民间故事之灶王爷传说的故事

民间故事之灶王爷传说的故事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灶王爷的故事吧!灶王爷告状以前,河南村里有个姓谭的财主,有钱有势,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谭家还把吃剩的饭菜倒在几十只大缸里,喂猪,喂狗。
这件事,灶王爷看得一清二楚。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准备启程去天廷汇报的日子。
这天晚上,谭家人照例给灶王爷安排了丰盛的晚餐为他送行,并再三叮嘱,上天要多说好话。
可灶王爷唯恐失职,触犯天条,饭后便骑上他的枣红大马,腾云驾雾,直奔天廷。
到了天廷就把谭家浪费粮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玉皇大帝。
玉帝听罢大怒,即刻派霹雳神下界处理此事。
土地爷和谭家邻居是要好的朋友,于是便上天到玉帝面前跪倒为谭家求情。
结果被玉皇大帝训斥了一顿,而且叫他严查此事,如有怠慢,重责不赦,吓得土地爷磕头如捣蒜,连声称是,战战兢兢地退出了天廷。
土地爷从天廷退出后,便托梦给谭家,说他糟蹋粮食犯了天条,要遭天罚。
为了免遭此祸,叫财主把缸里的剩饭分给穷人吃了,然后刷洗干净,盛满清水。
二月二,龙抬头,霹雳神带着玉帝的旨意到谭家问罪。
可是,看到谭家的缸里盛的是清水,便立即回天廷报告玉皇大帝。
玉帝即传灶王爷,要治虚报假情之罪,灶王爷大喊冤枉。
霹雳神经过明查暗访,才知道是土地爷搞的鬼,于是把土地庙霹毁了。
姓谭的地主为了报答土地爷的恩情,就在村东为土地爷重建庙宇,结果建一次被毁一次,连续几次都没建成,最后只好为土地爷树了一座石碑。
灶神的由来以前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个张郎。
张郎娶了一个老婆名叫葛丁香,葛丁香配把这个张郎啊,就像个活财神请进了家,小日子过的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可是这个张郎啊,是个浪荡子出身,好日子过腻了,他就不务正业,浪荡漂泊,吃喝玩乐了。
葛丁香时常劝他,他不但不听,反而嫌弃她不好,要休掉葛丁香。
过去的妇女被休是奇耻大辱啊!葛丁香是个贤德的妇女,她不愿离开张家,张郎硬是不要她,最后还是把葛丁香休掉了。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灶王爷(李仁贵珍藏版)

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灶王爷(李仁贵珍藏版)你知道灶王爷的传说故事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叫张禅的公子,长得十分的俊美。
一次外出经商,路上有人拦住一个良家女子,想要调戏。
女子大喊救命,过路之人都视而不见,生怕惹上麻烦。
张禅看到后十分愤怒,上前与坏人搏斗,将其赶走。
那女子感恩地说道:小女子丁香,感谢公子的救命之恩。
张禅看见女子明眸皓齿、天生丽质,竟是一个美貌佳人,对丁香一见钟情。
回到家之后就打听丁香是谁家女儿,并且请媒婆牵线搭桥想要迎娶丁香。
丁香见张禅仪表堂堂,而且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很快就同意了婚事。
婚后两人和睦恩爱,并且生下一个女儿。
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张禅外出经商发了财,于是在外面花天酒地。
有了钱之后张禅就嫌弃妻子人老珠黄,对丁香不闻不问,经常夜不归宿。
后来张禅看上了青楼女子海棠,海棠就让张禅将丁香休掉,娶自己为妻。
张禅听从了海棠的主意,回到家之后将妻子丁香休掉,并且赶出了家门。
张禅和海棠结婚之后,发现海棠好吃懒做,而且花钱大手大脚。
多次劝说,可是海棠依旧我行我素不知悔改。
而张禅这时候才想起前妻丁香善良贤惠又孝敬公婆的种种好处。
张禅后悔莫及,想要赶走海棠找回丁香,海棠知道了张禅的想法之后,怀恨在心,伺机抢夺家产,谋害张禅。
一日,海棠将张禅灌醉,并且找人将家里的财产全部搬走,又放了一把大火将屋子点着,想要将张禅烧死。
张禅命大,从大火里逃了出来,可是眼睛被火烧伤,从此看不见了。
张禅无家可归,眼睛也瞎了,只好到处流浪讨饭吃。
一年冬天,天空下起了大雪,张禅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他蜷缩在一户人家的门前,又冷又饿。
这时这家的女主人回来,看见了张禅,就将张禅带回家中厨房,让他靠着炉灶取暖。
随后女主人准备了热汤和菜给张禅吃,张禅哭着感谢女主人,可是女主人并不说话,张禅感觉很奇怪,但是也没有多想。
张禅吃饭的时候,听见外面有一个女孩对女主人说道:母亲,那个乞丐怎么那么像父亲啊。
女主人说道:你说话小点声,那并不是你的父亲,你父亲早就去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有关灶王爷的传说?
传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
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
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
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
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
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
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
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
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
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
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
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
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
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
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传说一: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
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
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
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
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
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
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
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传说二:说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
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
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
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
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
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
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
传说三:灶王爷姓张名大郎,他出生于豪门家庭,一向为人刁野蛮横。
有一年,他的家乡大旱,田地颗粒无收。
邻里乡亲们上门苦口求救,想借些钱粮糊口,以度饥荒,张大郎非但分文不给,还把乡亲们通通推出他家的院门。
就是对他自己家里的亲人,也是非礼对待,特别是对他的妻子,在平日里,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将妻子折磨得遍体鳞伤。
后来,竟用一纸休书,将妻子赶出门家。
张大郎在家挥霍无度,没用几年的时间把家产挥霍一空,于是就出门依靠乞讨度
日。
有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冻,张大郎讨饭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听说这里施舍粥饭。
张大郎赶快排队打粥,可是刚刚挨到他时,锅里的粥打完了,张大郎饥饿难耐,顿时眼前直冒金星,晕倒在地。
小尼姑发现后急忙通报师太,师太叫人七手八脚将张大郎抬回尼姑庵。
师太一看此人竟是张大郎,赶紧亲手给张大郎做了一碗热面条,端给他吃。
原来,师太正是张大郎的前妻郭丁香。
按古训,出嫁的女子被男子所休,就丢尽了脸面,自从丁香离开张大郎后,只好削发为尼。
一碗热面条下肚后,饿晕了的张大郎睁开了眼睛,一眼就认出前来端饭的人正是自己结发妻子。
此时,他感到无地自容,一溜子钻进了熬粥的灶房。
从此后,张大郎就帮尼姑庵烧火熬粥,施舍天下劳苦百姓。
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于是钦封张大郎为灶君,掌管各家灶房事务,人们从此称他为“灶王爷”。
玉皇大帝念张大郎有功,叫人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祠一次,到了这天,百姓就给他献上糖果,并在他的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话言好,下界保平安”,横联“与人为善”。
此后,各家各户都供一些糖果粘糕类的甜食给灶王爷,也有得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是为了让灶王爷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
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
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于是,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吃过了本年在人间的最后一顿饭,带着各家的供奉回天庭述职了,至于述职的结果,只有等下一届的灶王爷告诉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