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动起来
AE中实现人物动的高级技巧

AE中实现人物动的高级技巧在AE中实现人物动的高级技巧Adobe After Effects(简称AE)是一款专业的视觉特效和动态图形合成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电视后期制作、广告设计以及在线视频等领域。
在AE中,实现人物动画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AE中实现人物动的高级技巧,帮助您提升人物动画的质量和效果。
一、为人物绑定骨骼系统在AE中实现人物动画的第一步是将人物与骨骼系统绑定。
这样做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控制人物的各个部分,并使其具有更加自然的运动。
建议使用AE中的Duik插件,它提供了强大的角色绑定和控制功能。
通过在Duik中创建骨骼结构,您可以轻松地将人物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控制器来控制人物的动作。
二、使用关键帧技巧制作动画在AE中,关键帧是实现动画效果的基本要素。
掌握一些关键帧技巧可以帮助您制作出更加流畅和自然的人物动画。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关键帧技巧:1. 缓入缓出:通过在关键帧前后应用缓入缓出效果,可以使人物动作显得更加平滑。
可以使用AE中的曲线编辑器来调整缓入缓出的程度。
2. 动画间隔:在制作人物动画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动画间隔,使得人物动作更加有节奏感。
例如,可以在走路动画中加入小幅度的膝盖弯曲和臂部摆动。
3. 角色细节:注意细节是制作出真实人物动作的关键。
例如,可以在人物眨眼、嘴巴微微张合等细节上添加额外的关键帧,增加人物动画的逼真度。
三、利用表情控制器添加表情变化在人物动画中,表情变化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AE中的表情控制器可以帮助您实现人物表情的自动变化,提高人物动画的表现力。
您可以使用AE中的形状图层和控制器来创建表情控制器,并将其绑定到骨骼系统上。
通过控制表情控制器的参数,您可以轻松地实现人物表情的变化,如眼睛的放大、嘴巴的张合等。
四、利用动态模糊和拖尾效果增强人物动画效果为了增强人物动画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在关键帧上应用动态模糊和拖尾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劳技最新教案

抽拉式课程表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课程表" ,给自己的学习到来方便。
2. 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纵杆和摇臂。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抽拉使人物活动起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已经制作好的"课程表"1 份。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01 号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课程表"成品,抽拉几次调动起学生制作活动课程表的浓厚兴趣和迫切要求。
2. 完成该制作件的难点:(1)怎样粘贴上下底板让课程表动起来;(2)怎样使课程表中的小男孩站起来?为突破难点教师应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或放大了的教具演示说明让学生看清楚明白该怎样做?复习一下纸工制作符号的操作要点,如山线怎样折叠等等。
(3)在学生制作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通过操纵杆完成抽拉连动的现象启发学生动脑筋。
想一想抽拉连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还能设计制作别的抽拉纸玩具吗?3. 评价作品连杆玩具教学目标:1知道简单连杆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初步了解连杆的连接方式与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3. 初步了解不同连接位置对运动效果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连杆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 了解不同连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
教学准备:剪刀、美工刀、双面胶、划痕针、铅笔、直尺、工作板、印有卡通图案的各类卡纸教学过程:1、尝试: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使桌上的对折卡纸动起来。
2、交流:尝试的结果。
3、观察与讨论:无论是哪种材料,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4。
观看媒体:各种机械装置中的连杆机构。
生活中运用连杆装置的实例。
5、以卡纸条为连杆,思考:如何让卡通人物动起来?6、说说:自己的连接方式。
7、归纳:有几种连接方式?每一种连接方式都能使卡通人物动起来,但有什么不同点?8、制作:植树。
9、交流。
10、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制作方法完成作品立体书教学目标:1. 能正确使用剪刀和刻刀进行立体书的制作。
紧扣核心信息 提升三种能力

紧扣核心信息提升三种能力作者:戚荣慧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2年第07期一、紧扣“我”,提升自我表现力习作教学倡导的是“以我手写我心”,表达的本质就应该是自身观点、情感、思想认知的集中反映。
这篇习作属于想象类习作,学生创编神话,绝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不能让“我”缺位,即体现学生自身的情感、希冀、意志,是“我”之生活的变形体现。
其一,这是神话起源的需求。
什么是神话?这是一个大命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要认识到神话是远古时期,人类面对自然、面对世界,无法解释,更无法适应,而编创出来的故事体系,希望借助于神的力量,超越自然、控制自然,獲得安全,甚至是美好的生活。
所以,神话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更融入了内心的希望和寄托。
学生编创童话,如果一味追求好玩、新奇,甚至打着神话的幌子,而大行“胡思乱想”“东拉西扯”之道,不仅会与神话文体的本质渐行渐远,而且会养成不良的想象陋习,最终得不偿失。
其二,这是想象层级发展的需要。
想象是生命个体的重要能力。
教材也非常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中,都设置了与“想象”维度相关的语文要素,呈现出鲜明的训练体系和逻辑。
从三年级的“新奇大胆”,到四年级“有趣神奇”,再到第三学段的“合理”,重在引导学生在想象的道路上,经历无所顾忌的“大胆”—巧妙点缀的“神奇”—审视反思的“合理”。
这篇习作是向第三学段迈进的过渡性基础。
融入了“我”的元素,让学生的神话创编,始终裹挟着自我的生活、遵从着自我的内心、带着自我的情感……为后续想象习作中的“合理”,储备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资源。
鉴于此,这篇习作的教学就不能急于与神话挂钩,也不要急于亮出习作的主题,更不能急于提出习作的要求。
教师应与学生聊生活,聊学习,聊家长里短……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是核心。
如自己有哪些愿望,实现起来有难度;生活中有哪些遗憾,让你很后悔,而又无从挽回;生活中有哪些目标,很难实现……就在学生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无从着手之际,教师可以相机亮出本次习作:没关系,这一切都可以实现啦!让你和过一天,让你梦想成真。
平面人物秒变3D模式,图片中的人物可以从平面中“跑出来”,动起来

平面人物秒变3D模式,图片中的人物可以从平面中“跑出来”,动起来12月,华盛顿大学和Facebook的研究人员提交了一份最新成果:平面人物秒变3D模式,图片中的人物可以从平面中“跑出来”,动起来。
如果再结合VR技术,那么你手机照片中的任务不再只是静态的人物,他们会穿越层层障碍,奔向你。
哈利·波特里有项魔法“黑科技”很让我等麻瓜羡慕——照片会动甚至会从平面照片中伸出头或者手和你互动。
本月,华盛顿大学和Facebook的三位研究人员(Chung-Yi Weng、Brain Curless、Ira Kemelmache-Shlizerman)在arXiv上发表文章,彻底将J.K.罗琳的黑魔法变成了真实的黑科技。
论文地址:https://arxiv/pdf/1812.02246.pdf
这三位最新开发了一项动画制作方法和应用程序:照片动起来已是小case,这项技术可以保持照片背景不变,激活平面人物变成3D模式,直接跑出画面奔向你。
如果再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那么画面中的人会真的出现在你面前。
技术效果展示
有了这项技术,那些小哥哥、小姐姐甚至动漫人物都不再只是固定在某一姿势的静态人物,他们会被唤醒,走出照片穿越人群,奔向你。
构建完美的可动画化3D模型方法,让画中人动起来
研究人员称这项技术为“唤醒”照片,他们甚至基于此开发了名为Photo Wake-Up的软件。
但与电影图谱不同的是,电影图片是从视频中创建的2D体验,而最新的方法是将一张照片作为输入,并产生完全的3D体验。
而在此过程中最主要的挑战是重构后的3D人物与照片中原形人物的轮廓紧密匹配,这事实上非常困难,因为身体可能被部分遮挡,通常被其他身体部分遮挡,比如有人站立时双。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9课 动起来 动起来》说课稿1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9课动起来动起来》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9课动起来动起来》这一课是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以动态的人物形象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掌握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动态人物的观察和分析,也有对动态人物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动态人物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人物的基本动态,并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
但是,学生在表现动态人物时,往往存在动作生硬、比例失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态人物的特点,帮助他们掌握表现动态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态人物的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独立观察和创作出动态人物作品。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态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动态人物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态人物的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动态人物创作中的比例失调、动作生硬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观察法、分析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态人物的特点,掌握表现动态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态人物的作品和照片,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动态人物的作品和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动态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分析:教师学生观察和分析动态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表现动态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创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态人物的创作,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4.展示评价: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AM教程-扫盲实验篇

一篇关于图块划分的介绍)
而人物素材只要平均划分就可以,不限制单个素材块的规格。
这次我们用软件自带的素材作为例子,因为自带素材比较丰富。
素材提取方法:打开系统自带的范例工程 ,进入素材管理选项卡,
找到如图所示的图形文件。
然后点击预览图下面的提取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存放地点和改名。
,纵向有10个格,那么我们就如图输入7和10.
这样我们就把需要的人物动作素材准备好了。怪物的素材也是一样。
3.素材OK之后,我们开始编辑人物的基本动作。
这里我们先讲一下AM的运行机制,以方便理解为什么要编辑这些动作。这要
涉及到以后的一些步骤,这里提前讲解一下。
AM中人物动作的控制是这样的:
首先,人物需要有一个待机动作,也就是什么都不做的时候进行的动作。这
在动作设置中,只有方向区别的相同动作可以作为一个动作组来设定。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个动作是如何设置的。
首先,我们在动作设置选项卡中选择【新规追加】(你应该知道它所在的位
置了),这时会出现一个空角色。我们把它的名字改成【主角】
我们会发现中间的三个小框中出现了基本的设置,我们先不管他。
然后,如图进入右边【表示等的设定】中的第二个选项卡(图标是记事本的
好了划分。当然,你也可以在这里重新划分素材。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中间的三个小框中有了人物图片的显示,如图:
我将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三个框是如何运作的。
我们把第一个小框中的名称改为【待机】,然后点选中间框中的【右】选项,
接着选择第三个小框当中的第一帧。
这张素材给我们提供了待机的动态素材,就是人物不停地上下运动,并且提
作文-初中作文指导:用描写让人物动起来ppt优秀PPT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若能把一些事看淡了,就会有个好心境,若把很多事看开了,就会有个好心情。让聚散离合犹如月缺月圆那样寻常,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
凡 事 都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境 ,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 就 会有 个 好 心 情 。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让 得 失 利 弊 犹 如 花 开 花 谢 那 样自 然 , 不 计 较 , 也 不 刻 意 执 着; 让 生 命 中 各 种 的 喜 怒 哀 乐 , 就 像 风 儿 一 样 , 来 了 , 不 管 是 清 风 拂 面 , 还 是 寒 风凛 冽 , 都 报 以 自 然 的 微 笑 , 坦然 的 接 受 命 运 的 馈 赠 , 把 是 非 曲 折 , 都 当 作 是 人 生 的 定 数 , 不 因 攀
毛病在哪?
比较漫画和作文片段,给你什么启示?
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 到。但要抓住特征,写 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成功案例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 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 圆规。
成功案例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 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 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 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 物的方法。
复习旧知识:
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 (神态描写)
成 龙
小 沈 阳
赵
让人物动作真正“动”起来——浅析如何提升学生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动作描写水平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34期总第630期让人物动作真正“动”起来——浅析如何提升学生在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动作描写水平摘 要:高考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的分值为25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它成了英语成绩提升路上的拦路虎,续写中人物的动作描写又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人物性格的传递、情节冲突的推进,因此写精人物动作至关重要。
笔者从一篇读后续写作文中动作描写出现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实践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人物动作;“动”起来;描写提升作者简介:黄丽丽,肖玥,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我们先从读后续写作文“A gift for my grandpa”说起,文章说的是Jack和Berlin去爷爷家过暑假,但是爷爷腿疼站不起来,两个人想办法缓解一下困顿。
续写的第一段需要描述两位小主人公想到的主意是什么。
之后两个人到了树林,在众多小树中,寻找合适的那一棵,然后学生需要详细描述如何把树制作成拐杖。
然而学生是这样来描述拐杖的制作过程,“Jack and Berlin saw a tree and made a cane for grandpa.”句子看似没有任何问题,没有语法错误,单词拼写也都正确,但是确是学生失分点之一,细细琢磨,看到了一棵树,怎么就接着制作好了拐杖呢?中间缺少其他的动作描写来有效衔接这两个开头和结尾的动作,也就是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叙述这些动作,将动作有效地串联起来。
由此,笔者总结了学生在续写作文中动作描写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一、学生续写中动作描写存在的主要问题1.动词的选用不符合具体的语境。
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的某个动作,使用不够规范,不能有效地传递人物情感,不太符合人物当时的思想,不切合此时此景。
2.使用单个动作,缺少动作的连贯性。
成功的人物动作描写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需要一连串的关联动作的辅助。
很多学生在描写时一个单词带过,表明已经写完这个动作,其实没能够细致地捕捉人物的代表性慢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人物
起来
——动作描写指导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 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 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 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 神面貌,凸显人物的个性特 征——思想的、品格的、性 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有人这样写——
八年五班 张文瑄
•准确用词
将特征、心理、环境等融入 动作中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妙招一:选好动作点 • 妙招二:拆分动作 • 妙招三:准确用词
• 修改自己刚上课时所写的动作描写
八年五班 张文瑄
有人这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使用的动作 “点”来 看
手 双腿 身子 肌肉
•选好动作点
使动作特征更明显
有的人这样写—— 我拿起实心球,用力往外扔, 实心球落在了7米外的地上。
3个动作
•
“低调,才是最彪悍的炫耀!”我 暗自感叹了一声,轮到我了,我仿佛最 成熟老练的工匠拿起心爱的工具一样, 双手捧起了实心球,呈圆弧形,牢牢卡 住球体,缓缓后退三步,左腿绷,右腿 弓,拉开一个大大的弓步,猛的右脚一 蹬,身子前倾,瞅准时机,双手同时发 功,肌肉绷紧,收拢,舒张! • 球从眼前飞出,双手的余力挥散在 空气中,如同一根鞭子。球飞起,划出 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远处。
•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 层含义:
• 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不同的情境
自然拥有不同的动作 晚饭后散步
走
上学要迟到
不同的心情 自然拥有不同的动作 心情舒畅
走
心情郁闷
•
“低调,才是最彪悍的炫耀!”我 暗自感叹了一声,轮到我了,我仿佛最 成熟老练的工匠拿起心爱的工具一样, 双手捧起了实心球,呈圆弧形,牢牢卡 住球体,缓缓后退三步,左腿绷,右腿 弓,拉开一个大大的弓步,猛的右脚一 蹬,身子前倾,瞅准时机,双手同时发 功,肌肉绷紧,收拢,舒张! • 球从眼前飞出,双手的余力挥散在 空气中,如同一根鞭子。球飞起,划出 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远处。
有人这样写——
15个动作
八年五班 张文瑄
•拆分动作
给读者历历在目的感觉
•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 层含义:
• 一是体现人物特点。
体现 动作 身份
•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 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 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 块钱攥在手里。
体现 动作 性格
• 例如:一个腼腆的人,笑 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 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 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 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 动作点——动作描写的内容
•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 腰身、脚腿等动作描写的内容 (材料)。
有的人这样写—— 我拿起实心球,用力往外扔, 实心球落在了7米外的地上。
从使用的动作 “点”来 看
手
•
“低调,才是最彪悍的炫耀!”我 暗自感叹了一声,轮到我了,我仿佛最 成熟老练的工匠拿起心爱的工具一样, 双手捧起了实心球,呈圆弧形,牢牢卡 住球体,缓缓后退三步,左腿绷,右腿 弓,拉开一个大大的弓步,猛的右脚一 蹬,身子前倾,瞅准时机,双手同时发 功,肌肉绷紧,收拢,舒张! • 球从眼前飞出,双手的余力挥散在 空气中,如同一根鞭子。球飞起,划出 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