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四讲 光现象(含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月亮C.教室内的投影幕D.发光的萤火虫【答案】D【详解】A.钻石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钻石不属于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月亮不属于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内的投影幕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教室内的投影幕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D.发光的萤火虫可以自身发光,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镜面反射D.漫反射【答案】A【详解】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反射现象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答案】A【详解】A.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B.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所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当光照在叶片时,由于叶片不透光,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即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A.0°B.45° C.50° D.90°【答案】B【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90度,即反射角与入射角均为45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历年真题专题训练 第四章 光现象

2.(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题)15.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i
30°
45°
60°
反射角r
30°
45°
60°
(1)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入射到O点,观察反射光。实验中,从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F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3.(2014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物理试题)12. 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______镜,一般都是______ (选填“竖直”或“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使车内景物所成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的位置在轿车前面的______(“正前方”或“正上方”)。
4.(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试题)23. 利用激光笔和水槽等器材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的折射现象,下图是光束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径迹。请完成下列问题:
A. 起舞弄清影B. 潭清疑水浅
C. 楼台倒影入池塘D. 海市蜃楼画胜诗
3.(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五四制)中考一模物理试题)15. 2021年3月26日,济南地铁2号线初期运营。下列与地获有关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在地铁线两侧安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环节防治噪声
B. 图乙中我们认为飞驰的列车中坐着的乘客是静止的,是以车厢为参照物
9.(202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题)15. 如图,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人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
A. 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B. 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
C. 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D. 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
(最新人教版)2014学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光现象(有答案)

2014学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光现象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如图所示,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___________所示的位置。
(填“甲”或“乙”)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___________传播理论。
一束光从地球到月球需要1.27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m/s; 打雷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 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m。
3、如图,在一张不透光的纸板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灯丝光斑,这是___________(选填“影子”或“小孔成像”)现象,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产生的.若其他物体保持不变,只让纸板向上移动,则白纸上的光斑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5、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6、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__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4讲光现象(解析版)

第4讲光现象——划重点初二期中期末之复习讲义考点1:光源及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做光源.分类:按其来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电灯、蜡烛是人造光源.但像月亮表面、镜面等依靠它们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光线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光线的定义,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①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相对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
影子部分并非没有光照到,而是光相对比较少。
②日食、月食:日食: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看到的是月球的影子,日食现象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
月食: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看到的是地球的影子。
月食也印证了光的直线传播。
③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成像特点:倒立、实像,像的形状只跟物体的形状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所有实像都是倒立的)。
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和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可大可小可等大。
小孔成像的一个常考的经典案例:太阳穿过树叶缝隙,在地上留下的圆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利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②排队时看齐;③射击瞄准,瞄准点、准星、缺口三点一线;④影子的形成,包括日食、月食、皮影戏、立竿见影等等;⑤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⑥小孔成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现象知识讲解及训练(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光现象【知识框架】【知识点梳理】考点一、基本概念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
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要点诠释: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四讲光现象(含解析)

光现象【考纲要求】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命题趋势】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点精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镜中的花朵B.小孔成像C.水中“断"笔D.仙鹤的倒影【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镜中“花朵”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C、水中“断笔”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仙鹤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2.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D.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F: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AI:平面镜的应用;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4)当从上面看水中的物体时,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并且从物体射来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人眼逆着光线看,就看到了此时的物体.【解答】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故A错误;B、因为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成的,所以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正确;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故C 正确;D、小猫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则小猫看到“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D正确.故选A.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A:漫反射;AU:紫外线.【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紫外线能验钞;(3)根据光的反射分析;(4)光射到光滑的物体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射到粗糙的物体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它们的异同点主要从是否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面的差异、对平行光的反射效果等方面分析.【解答】解: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判别钞票的真伪,故B错误;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了180°偏折,这属于光的反射,故C 错误;D、根据不同反射面对光的反射效果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A.4.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C.D.【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据此分析.【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故选:D.5.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C.我们先看见是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考点】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93:声速;9H:音色;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2)音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主要依据;(3)光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4)雷声是声音不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解答】解:A、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雷雨天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故C正确;D、雷声是声音不是电磁波,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6.G20杭州峰会朝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虚(实/虚)像.【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分析】(1)解答本题应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平静的水面好像一面镜子,所以桥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解答】解:激光和普通光一样在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所以看上去是直的;扇形光电背景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故答案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虚.7.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解答】解: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5°.如图所示:.8.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空气(选填“空气”或“透明物质");反射角= 40°.【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由图可知,上面的两条线在同一种介质内,故应该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是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故入射角为90°﹣50°=40°;下面的那条线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折射角为90°﹣70°=20°,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下方为透明物质,上方为空气.故答案为:空气;40°.9.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反射形成的.【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分析】①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而“倒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并且成的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解答】解:(1)“人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倒影”中的“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即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的正立等大的虚像.故答案为:沿直线传播;反射.10.合肥市的地铁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挖掘地铁隧道的过程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激光准直系统,其工作原理与乙(选填“乙”“丙"或“丁")图所示的原理相同,图丙中,当人靠近镜子时,人的脸在镜中的像将会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当光在不均的透明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发生折射.【解答】解:甲图中,挖掘隧道时,采用激光准直技术,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乙图中,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手掌,不能继续向前传播,所以在墙上出现了手掌的影子;丙图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丁图中,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乙;不变.三.计算题(共1小题)11.如图a为学校升旗时的旗杆,小朱同学借助一块平面镜就测出旗杆大致高度,如图b,先把一小块平面镜m水平放置在你和旗杆间水平地面上的适当位置O点,当你从平面镜中恰能看到旗杆A点的像A’,测出这时平面镜和你及旗杆间的水平距离l和L,再测出你的眼距地面的高度(近似为身高)h,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可算出旗杆的高度.(1)请在b图中作出人眼从平面镜中观察到旗杆A点的像的光路图.(2)请推导旗杆高度H=h.【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AI:平面镜的应用.【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A的像点,连接像点与眼睛的连接线确实入射点和反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2)由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解答】解:(1)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所以先作出A的像点A’,连接CA’,与平面镜的交点E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E与C点连线为反射光线,再连接A也入射点E连线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由图知,Rt△ABE∽Rt△CDE,所以=,即: =,所以H=h.答:(1)见上图;(2)推导过程见上.四.解答题(共5小题)1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求得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明应选G 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BC 两支蜡烛(填字母).(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垂直.(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10:35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在实验中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物体在平面镜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没有关系.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5)根据平面镜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实验时,小明应选G作为平面镜.(2)实验中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实验时镜面与桌子必须垂直;(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故答案为:(1)G;确定像的位置;(2)BC;(3)垂直;(4)虚;(5)10:35.14.探究平面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需要的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刻度尺及火柴.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采用的器材为玻璃板,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及物像的大小.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个特点去分析,很容易得出第三空的答案.【解答】解: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及物像的大小,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玻璃板另一侧没有蜡烛,所以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烧痛.故答案为:玻璃板;刻度尺;不会.15.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圭表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选填“光沿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凝华.【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作凝华.【解答】解:(1)依题意可知,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2)圭表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答案为:(1)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2)光沿直线传播;(3)凝华.16.阅读《光的全反射》,回答:光的全反射如图1所示,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里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进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β大于入射角α.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时(小于90°),折射角会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射出,光线全部反射回玻璃,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奇景如图2所示,就是因为光的在空气层中多次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所以在海面上方的空气出现下冷上暖的现象.由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景物的光线先由密的空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空气层,并在上层发生了全反射,光线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人的眼中.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看到的“景物”比实物抬高了许多.人们利用光的全反射的现象制成了光缆,用于通信等方面.光在均匀透明的玻璃棒中传播,即可在弯曲的玻璃棒的光滑内壁上,借助于接连不断地全反射,可以将光从一端传导到另一端,即使棒的截面直径很小,甚至到微米数量级,传导的效果也不变,这种导光的细玻璃丝称为光导纤维如图3所示.光导纤维束已成为一种新的光学基本元件,在光通信、光学窥视及光学特殊照明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在此方面贡献突出,被世界誉为“光纤通讯之父”.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海市蜃楼情景中,人眼看到的空中的“景物”是虚像(选填“实”或“虚").(3)请你写出光纤的一些具体的应用手术时用的内窥镜.【考点】A6:光的反射.【分析】(1)由材料“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可得出答案;(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3)光在光导纤维中,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解答】解:(1)由材料“当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时,只要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就会发生全反射"可知,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2)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高些的虚像.(3)手术时用的内窥镜利用了光纤.故答案为:(1)大于;(2)虚;(3)手术时用的内窥镜.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中考全景透视)中考物理专题讲解 第四讲 光现象(含新题)

第四讲光现象【考纲要求】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命题趋势】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探究】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例1】(13泰安)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拱桥倒影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钢笔错位 D.树林间的光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解题的关键是区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A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B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是光的折射, D 是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 A【方法总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考点二、光的反射【例2】(12烟台)一束光线AO以与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面,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并标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垂直于两种物体的分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方法总结】:作图时遵循两个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考点三:光的反射定律【例3】(13义乌)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4:光现象导学案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4:光现象导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
4.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并会解释一些现象。
【知识回顾】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和。
2、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是 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此值近似相等。
5、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有关。
6、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是:。
7、光的反射定律是:;;。
8、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反射。
9、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⑤像与物以镜面的。
1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从而发现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成的是像。
1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反射。
12、平面镜成虚像的根本原因是: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能用光屏来承接。
13、光从一种介质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光现象
【考纲要求】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命题趋势】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探究】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例1】(13泰安)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钢笔错位D.树林间的光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解题的关键是区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A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B是影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是光的折射,D是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 A
【方法总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考点二、光的反射
【例2】(12烟台)一束光线AO以与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
面,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并标明入射角
和反射角的大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解题的关键是对
于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
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垂直于两
种物体的分界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
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
【方法总结】:作图时遵循两个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
线居中。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
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考点三:光的反射定律
【例3】(13义乌)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
验演示,
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 ,则反射角的
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 、
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
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
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光的反
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时由于将入射角或反射角的位置弄错,会对实验结
果产生影响。
【答案】 20o 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方法总结】: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四: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例题4】1.(2011年山西省第37题)小豪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
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
或“较黑暗”);
(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
这是由于 造成的;
(3)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
该实验为了便
于观察,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重叠的像是因为玻璃板较厚既发
生了反射又发生了折射的原故。
【答案】 (1)较黑暗 (2)玻璃板较厚 (3)不变
【方法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
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所成的像是虚像。
【经典考题】
食形成(
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 .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 .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D. 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5.(2013•娄底)(2)一条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
射后的光线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模拟预测】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 .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
C .在玻璃板与蜡烛A 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A 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
再也看不到A 的像了
D .保持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
的位置,发现B 始终能与A 的像重合
2.如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3.如图7所示,能正确描述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图是( )
4.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 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 .0.5m
B .1m
C .2m
D .3m
5.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 .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 .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
6. 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
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 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 .若把光屏放在B 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 .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7.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 )
A 、水中“月亮”
B 、雨后彩虹
C 、墙上手影
D 、海市蜃楼
8.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
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 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
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甲 O 平面镜 乙 平面镜 O i 图
3
A B C D 图7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反射角
参考答案
【经典考题】
1.A
2.A
3. A
4.B
5.
【模拟预测】
1. A
2.B
3.D
4.C
5. C
6. C
7.A
8.(1)一定垂直(2分)
(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2分。
其他表述只要合理均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