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模拟题(一)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模拟题(一)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模拟题(一)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数学18道

1.什么是四基? 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等: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2.什么是四能? 答: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中设置“综合与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答:“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4.什么是数感?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5.什么是符号意识? 答: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6.什么是运算能力? 答: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7.什么是推理能力? 答: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8.什么是模型想想? 答: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9.什么是对应思想? 答:对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即一一对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与一个相呼应,只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对象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比较事物的多少。【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10.什么是代数思维? 答:代数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思维。它的要点是发现关系与结构,以及明确这些关系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代数思维的运算过程是结构性的,侧重的是关系的符号化及其运算,是无法依赖直观的。结构化、符号化、抽象化及概括化是代数思维的特点。例如,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11.什么是算术思维? 答:算术思维着重利用数量计算求出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境性、特殊性、计算性的特点,甚至是直观的。【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12.什么是假设思想? 答: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例如,鸡兔同笼问想。【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A、B、C三项诗句均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将军和都护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他们难以穿着”。 5.【答案】A。解析:题干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花比作流动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多与美。B、C两项虽然含有喻词“好像”“像”,但并没有把“父亲”“我”比作某一样事物,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只是介绍了风的变化,没有涉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美术学科高中学段笔试大纲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美术教学设计能力。了解教学设计方法,规范地撰写教案,准确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美术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准确地表述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4.美术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的美术人物、美术风格与流派及美术现象,知道美术的基本理论。 ——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美术门类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建 筑艺术等。 ——了解西方从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如:洞穴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后印象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及现代设 计艺术。 ——知道美术的概念、性质和价值等基本理论。如: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美术创作思想、美术的社会价值等。

2.知道美术主要类别和技法理论,了解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结果。 ——知道相关技法理论。如: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知识。 ——了解美术创作(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3.掌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理念和价值; ——熟悉高中美术课程的模块和学时,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知道《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有关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建议。 4.了解美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并用以指导美术教学活动。 ——理解美术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了解美术课程与教材的意义、结构和编写方法。 ——知道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与美术能力发展的规律。 ——了解合格美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熟悉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基本的美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1.恰当地设定并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合理地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 4.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5.合理选择多种美术教学资源,尤其是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使教学更有效。 (三)教学实施 1.运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高中美术教学。 2.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大胆创作。 3.准确、清晰地表述美术教学内容,阐释美术概念,演示美术原理和技法。 4.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5.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处理“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会认、读、写小数。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表示长度的小数的实际意义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收集信息,引入小数。 1.整理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信息。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逛超市或采用别的方法收集一些物品的价格,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收集到的商品的价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一块橡皮0.2元一本笔记本3元一袋三全汤圆7.60元一个书包45元一管佳洁土牙膏10.55元一卷彩笛卷6元 2.对比整数和小数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组织学生把这些商品的价格进行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像3、45、6这样的数都是以前学过的整数。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另一类数的特点。 3.揭示课题。教师告诉学生:像0.2、7.60、10.5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其中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擦掉整数价格)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认识小数。 1.读、写小数。 (1)学生尝试读小数。教师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读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后面的数要一位一位的读,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尤其注意小数部分的读法,不要受整数部分读法的影响。) (2)教学写小数。学生练习写小数。(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谈话:这几种商品的价格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知道它具体表示多少钱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交流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直接板书在整理的小数后面。)0.2元2角7.60元7元6角10.55元10元5角5分提问: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练习: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3.教学例1。 (1)谈话引出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小数?(学生畅所欲言,之后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2题)谈话:看来,小数不仅可以

(完整)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陈述式教案: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小结要点->布置作业

2)师生互动教案:引入新课->直观演示层层设疑->创设情境案例质疑->资料分享讨论交流->拓展延伸->总结 学生:回顾,思考,观察,合作,讨论,自读,倾听,观看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3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4)班级整体个性“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 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 1. 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式、教师主导 式、师生互动式) (一)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 (四)研究性学习 (五)直观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D.有理数集是有界集 2、……设a,b为非零向量,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A. 垂直于 3、……设f(x)为...,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D.在上可导 4、……若矩阵...则线性方程组...解的个数 (5分) 正确答案:B.1 5、……边长为4的正方体木块,各面均涂成红色...恰有两面为红色的概率是 (5分) 正确答案:A. 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双曲柱面...的交为 (5分) 正确答案:B.两条平行直线 7、……下面不属于“尺规作图三大问题”的是 (5分) 正确答案:D.作一个正方形使之面积等于已知正方形面积的二倍 8、……下列函数不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是 (5分) 正确答案:C.指数函数 请选择本题的作答情况: 得分不得分 二、简答题 9、……若ad-bc≠0,求逆矩阵 (7分)

正确答案:【答案】 10、……求二次曲面过点(1,2,5)的切平面的法向量(7分) 正确答案:【答案】 11、……设...是R到R的函数,...是函数集合...证明D是V到V上既单又满的映射。(7分) 正确答案:答案暂无 12、……简述选择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7分) 正确答案:【参考答案】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学客观的需要与实现,为目的而创造方法,另一方面是主观的选择和创造.选择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有:①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符合教学目标和任务;③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④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⑤符合教师的特长;⑥符合教学的经验性. 另外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①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②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③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13、……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理解。(7分) 正确答案:【参考答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得出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直接应用,它在图形证明和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学生对于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义一般也在同一小结内进行了学习,这对于学生接下来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有一定的帮助.齐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定理.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定理的特点是: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应用这个定理时,不一定同时用到两个结论,有时用到平行关系,有时用到倍分关系,做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 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 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热爱 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 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 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陈述式教案: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提高-> 小结要点-> 布置作业 2)师生互动教案:引入新课-> 直观演示层层设疑-> 创设情境案例质疑-> 资料分享讨论交流-> 拓展延伸->总结 学生:回顾,思考,观察,合作,讨论,自读,倾听,观看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3)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4)班级整体个性“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 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 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式、教师主导式、师生互动式) (一)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2016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真题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五分。 1.极限lim t t 的值是()。 A .e B .1 C . e 1 D .0 2.下列级数中,不收敛... 的是()。 A .1 (1)n n n ∞=-∑ B .2 11 n n ∞=∑C .11n n ∞ =∑D . 11! n n ∞ =∑3.方程222 1x y z -+=-所确定的二次曲面是()。 A .椭球面 B .旋转双曲面 C .旋转抛物面 D .圆柱面4.若函数()f x 在[0,1]上黎曼可积,则()f x 在[0,1]上()。 A .连续 B .单调 C .可导 D .有界 5.矩阵122212221?? ???????? 的特征值的个数为()。 A .0 B .1 C .2 D .3 6.二次型2 2 3x xy y -+是()。 A .正定的 B .负定的 C .不定的 D .以上都不是 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提出培养数学基本能力,对于用几何方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学习有助于培养的数学基本能力有( )。 A .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B .空间想象、推理论证、抽象概括 C .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空间想象 D .数据处理、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任务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下面的表述中不适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是( )。 A .发现和提出问题 B .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C .规范数学书写 D .探索结论的新应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设质点在平面上的运动轨迹为 sin ,x t t =-1cos , y t =-0t ≥,求质点在时刻t=1的速度的大小。 10.设球面方程为222 (1)(1)(1)169x y z -+-+-=。求它在点(4,5,13)处的切平面方程。 11.在体育活动中,甲乙两人掷一枚六面分别标有1,2,3,4,5,6的质地均匀的骰子。如果结果为奇数,则甲跑一圈,若结果为1或2,则乙跑一圈,请回答甲跑一圈和乙跑一圈这两个事件是否独立,并说明理由。 1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描述“知识与技能”领域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请以“等差数列”概念为例,说明“理解”的基本含义。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教学提纲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产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汽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C.纳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奥运会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由二氧化硅分子组成的,熔点高,硬度大 B.二氧化硅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 C.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可制得硅酸 D.二氧化硅晶体——水晶可用于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等 9.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 A.450 B.225 C.900 D.375 10.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是()。 A.正丁醇 B.正丁烷 C.二正丁基镁 D.正丁基氢氧化镁 11.下列化合物中不具顺反异构的是()。 1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 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 D.实践队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13.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在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合设计 14.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 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 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 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 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 15.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 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6.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学习兴趣 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17.根据学生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2014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真题答案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答案】B 。解析:2 20'()(ln(2))'2ln(2)0x f x t dt x x =+=+=?,只有0x =一个解。2.【答案】A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得22(||)(||)a b a b +>- ,化简的||||cos 0a b a b θ?=> , 即cos 0θ>,所以02 πθ<<(θ为,a b 的夹角)。3.【答案】C 。解析:因为1α、2α是线性方程组0x =A 的一个基础解系,所以0==12AαAα,对于选项A 有(3)301212A α+α=Aα+Aα=,所以是A 的特征向量;同样选项B 也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对于选项D ,由于0=≠33Aαα,所以(3)33==333A αAαα,故D 也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至于选项C ,(3)33+=+=13133A ααAαAαα不能写成(3)m +13αα的形式,所以C 不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 4.【答案】C 。解析:联立sin x θ=和1cos y θ=-+消去θ得2220x y y ++=,可知选C ,1cos y θ=-+和sin 2 z θ=联立消去θ可得220z y +=。5. 【答案】D 。解析:根据函数的一致收敛定义可得。6.【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变换为100010001?? ? ? ???→010100001?? ? ? ???→011100001?? ? ? ??? 。7.【答案】B 。解析:根据史实可知正确选项为B 。 8. 【答案】D 。解析:五种基本能力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 【答案】相交;sin 21 θ=。解析:平面π的法向量为n =(3,-1,2);平面2x+y+z-1=0的法向量为1n =(2,1,1),平面x+2y-z-2=0的法向量为2n =(1,2,-1),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8下初中数学真题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与向量a=(2,3,1)垂直的平面是() A.x-2y+z=3 B.2x+y+3z=3 C.2x+3y+z=3 D.x-y+z=3 2.0tan 3lim cos x x x x →的值是() A.0B.1C.3D.∞ 3.函数f(x)在[a,b]上黎曼可积的必要条件是f(x)在[a,b]上() A.可微 B.连续 C.不连续点个数有限 D.有界 4.定积分()0,0a a a b ->>?的值是() A.ab π B. 2ab π C.3ab π D.4 ab π 5.与向量()()1,0,1,1,1,0αβ==线性相关的向量是() A.(3,2,1) B.(1,2,1) C.(1,2,0) D.(3,2,2) 6.设f(x)=acosx+bsinx 是R 到R 的函数,V={f(x)|f(x)=acosx+bsinx,a,b ∈R}是线性空间,则V 的维数是() A.1 B.2 C.3 D.∞ 7.在下列描述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中,要求最高的是()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知道 8.命题P 的逆命题和命题P 的否命题的关系是() A.同真同假 B.同真不同假 C.同假不同真 D.不确定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9.求过点(a,0)的直线方程,使该直线与抛物线y=x 2+1相切。 10.设2513D ??= ???,''x y ?? ???表示x y ?? ???在D 作用下的象,若x y ?? ??? 满足方程x 2-y 2=1,求''x y ?? ??? 满足的方程。 11.设f(x)是[0,1]上的可导函数,且()'f x 有界。证明:存在M>0,使得对任意x 1,x 2∈[0,1],有()()1212f x f x M x x -≤-。 12.简述日常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目的。 13.给出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b 2的一种几何解释,并说明几何解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 14.设随机变量ξ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即(){}0,0,,,01,1,1x P x x x x ξ? 。求ξ的 数学期望E ξ和方差D ξ。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15.论述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并阐述使用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6.案例: 如下是某教师教学“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环节。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知识。 然后,呈现如下教学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例题:篮球联赛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针对学生的解答,教师给出了如下板书: 解1:胜x 场,负y 场,则

2017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下列不.适合 ..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 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4.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 A.只有这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 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C.老大爷,您外边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 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5.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的“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合适的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中数学)

? 2017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中数学)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若lim f ( x ) = k > 0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x →a A . ?r ∈ (0, k ), ?δ> 0, ?x ∈ (a -δ, a +δ) ,且 x ≠ a ,有 f ( x ) > r B . ?r ∈ (0, k ), ?δ> 0, ?x ∈ (a -δ, a +δ) ,且 x ≠ a ,有 f ( x ) > r C . ?r ∈ (0, k ), ?δ> 0, ?x ∈ (a -δ, a +δ) ,有 f ( x ) > r D . ?r ∈ (0, k ), ?δ> 0, ?x ∈ (a -δ, a +δ) ,有 f ( x ) > r 2. 下列矩阵所对应的线性变换为旋转变换的是( )。 ?1 1? A. ? ?0 1? ?1 0? B. ? ?1 1? ? 1 1? ? 0 1? C. ? ?- 1 1? D. ? ?- 1 0? ??2x 2 + y 2 + z 2 = 16 3. 母线平行于 x 轴且通过曲线 ??x 2 - y 2 + z 2 = 0 的柱面方程是( )。 A .椭圆柱面3x 2 + 2 z 2 = 16 B .椭圆柱面 x 2 + 2 y 2 = 16 C .双曲柱面3y 2 - z 2 = 16 D .双曲柱面 y 2 - 2z 2 = 16

2015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数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设函数1,()0x f x ?=?? 为有理数,其他,21n n x n =+;则有12n x →, 1lim ()()12n n f x f →∞==,但是()f x 处处不连续。 2.【答案】D 。解析:2{|,[1,1]}{|01},M y y x x y y ==∈-=≤≤{|,0}{|1}x N y y e x y y -==≤=≥,所以M N ?={1}。 3.【答案】D 。解析:特殊值带入验证。当a=-2,b=-1时,a ﹤b 推不出来a 2﹤b 2,又当a=1,b=-2时,a 2﹤b 2推不出a ﹤b ,故两者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4.【答案】D 。解析:由于x α=是代数方程()0f x =的根,固有()0f α=,x α-是()f x 的因式,x α-整除()f x ,(,0)α是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但是不一定有'()0f α=,比如()2f x x =-。 5.【答案】B 。解析:()f x 在某个区间I 内有导数,则'()0(x I)()≥∈?f x f x 在I 内为增函数;'()0(x I)()≤∈?f x f x 在I 内为减函数。结合图1中导函数的函数值从左到右依次大于0、小于0、大于0,因此原函数图象从左到右变化趋势依次是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单调递增。因此选B 。 6.【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m =(2,-1,-3),平面π的法向量n =(1,1,1),易知m 与n 不共线,且0?≠m n ,而直线L 上的点(1,-1,2)在平面π上,故两者相交但不垂直。故选择B 。 7.【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8.【答案】D 。解析: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答案(20190422151414)

2018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 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答案:C。2x-3y+z=3 2.答案C。3 3.答案:D。有界 4.答案B。Tab/2 5.答案 A.(3,2,1) 6.答案:A.1 7.答案:C。掌握 8.答案A。同真同假 二、简答题

9.参考答案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 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 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评价目标多元化 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往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学 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忽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2) 评价内容多维性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 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 评价内容体系。对不同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反映不同内容的问题,如对某一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也可以在综合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如在一项调查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投入的态度进行评价; 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来评价。 (3) 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中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掌 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能希望一种评价方法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封闭式的问题、纸笔式的评价可以简捷方便的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开放式问题、综合性的、在丰富的情境中的评价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 10.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2)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2)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2)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 第四节: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4)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6)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8) 第四章: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9) 第一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9)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9) 第五章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10) 第一章数学教学方法 (11)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11) 第二章数学概念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12) 第三章数学命题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13)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方式 (13)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 (13) 第二节:数学学习的概念 (14) 第三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14) 第一章数学教学设计 (15)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阐明 (15)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 (15)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确定 (16) 第四节教学方案的撰写 (17) 第二章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7)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 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