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实验指导书2007-10

合集下载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分析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7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电子模拟装置(以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主体)构成一个闭环模拟二阶系统的方法。 2、掌握测试二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二阶系统特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系统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4、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1、电子模拟装置 2、超低频双踪示波器 3、超低频信号发生器 4、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如图 2-1 所示 1台 1台 1台 1只 自制 型号 DF4313D 型号 JY8112D 型号 DT-8 3 0
R2
C(s) K R (s)
r(t)
R1 C(t)
模拟电路如图 1-1 所示:
C(s) K R (s)
R1=51K
K
R2 R1
R2=51K、510K
R0
图1--1
R0=270K
由于输入信号 r(t)是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输入,所以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正好相反,传递 函数中出现负号。有时为了观测方便,也可以在输出端串一个反相器如图 1-2 所示。
510K 510K 信号发生器 模拟电路 Y1
R0
Y2
4
图 1--2 从输入端加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的比例系数K时的输出波形,并作记录。 (绘制曲线 时,应将输入、输出信号绘制于同一坐标系中,以下记录波形时都这样处理)。 2、积分(I)环节 微分方程
C
T
dc( t ) r(t ) d(t )
传递函数
阶 跃
理 想
6
响 应 波 形 T 环 节 R1= (R2=510K) C=1uf R1= PI R1= C= PD R2= R1= C= 实 测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学生用)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学生用)

前言自动控制理论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和骨干课,它起着将基础知识运用于专业问题的桥梁与示范作用,故理论性极强,又由于它涉及许多工程概念与方法的介绍,所以工程概念也非常重要。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无论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上,还是在培养学生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自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具备对简单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动态仿真(模拟仿真和数字仿真)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主要包括经典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两大部分,使用的实验设备是上海航虹高科技有限公司的爱迪克labACT自控/计控原理教学实验系统。

该设备采用模块式结构,可构造出各种型式和阶次的模拟环节和控制系统。

本实验指导书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理论》课程实验指导书,也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的实验指导书。

I目录第一章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构成及说明 (1)第二章虚拟示波器 (3)第三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5)3.1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5)3.1.1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5)3.1.2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9 3.2 线性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量 (10)3.2.1 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10)3.2.2 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11)3.2.3 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14)3.3 线性系统的校正 (16)3.3.1 频域法校正 (16)3.3.1.1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16)3.4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23)3.4.1典型非线性环节 (23)3.4.2 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 (26)3.4.3 三阶非线性控制系统 (29)II第一章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构成及说明1.1 构成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由以下七个模块组成: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2.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模块3.信号源模块4.控制对象模块5.虚拟示波器模块6.控制对象输入显示模块7.CPU控制模块各模块相互交联关系框图见图1-1-1所示:图1-1-1 各模块相互交联关系框图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由六个模拟运算单元及元器件库组成,这些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回路和反馈回路上配有多个各种参数的电阻、电容,因此可以完成各种自动控制模拟运算。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自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自动控制实验指导书

R2 R 1 K , R Cs 1 2 G (s) 2 R1 R1 R2Cs 1 Ts 1
图 10-9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
式中: K R2 ; T R2C R1
惯性环节也可用方框图 10-10 表示; 图 10-11 是对应的模拟电路图。 图中 R1=10K, R2=R21+R22,R22 可调,C 可为 0.082μf 或 0.68μf。
图 10-12 比例微分环节方框图
其模拟电路和单位阶跃响应如图 10-13 所示。
集学科优势 求改革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指导书
图 10-13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通过改变 R2、 R1 、 C 的值可改变比例微分环节的放大系数 K 和微分时间常数 T。
R(s)

1 Ts
C (s)
图 10-5 积分环节方框图
图 10-6 积分环节模拟电路
(3) 比例积分环节(PI) 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集学科优势 求改革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R2
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指导书
G( s)
1 Cs ( R2 1 ) ( K 1 ) K K 1 P I R1 R1 R1Cs Ts s
(6) 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
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如下;方框图为图 10-14。
R(s)
-K
C(s)
图 10-3 比例环节的方框图
图 10-4 实际模拟电路
(2) 积分环节(I)
1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 ( s ) Cs 1 1

自动控制元件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元件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实验一:直流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实验二:单相变压器实验●实验三:三相感应电动机实验●实验四:自整角机实验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1.首次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的学生应认真听取实验指导教师对于安全内容的介绍。

2.实验室总电源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不得擅自接触。

3.为确保人身安全,电机实验时应注意衣服、围巾、发辫及实验用线,防止卷入电动机旋转部件。

实验过程中需妥善保管好水杯、饮料瓶等容器,不许放置在实验操作台上。

4.学生进行实验时,独立完成的实验线路连接或改接,须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并提醒注意事项后,方可接通电源。

5.严禁带电接线、拆线、接触带电裸露部位及电机旋转部件。

6.各种仪表、设备在使用前应先确认其所在电路的额定工作状态,选择合理的量程。

若认为仪表、设备存在问题或发生故障,应报告指导教师,不得自行排除故障。

7.实验中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并保护现场,同时报告指导教师。

待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可继续进行实验。

8.实验室内禁止打闹、大声喧哗、乱扔废物以及其它不文明行为。

9.实验开始后,学生不得远离实验装置或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10.实验完毕后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经指导教师检查实验数据后方可拆除实验线路,并将实验仪表、用线摆放整齐。

实验一直流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继电器主要特征2.掌握继电器逻辑电路设计方法3.根据给定的逻辑要求能实现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二、预习思考题1.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的作用是什么?2.如何实现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三、实验主要设备介绍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设备实物图1.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设备直流继电器:动作线圈额定电压直流12V,触点二常开、二常闭,共8只。

★注意本实验中的直流继电器,常开与常闭触点间有一个公共端,设计电路时要考虑这个结构的影响。

直流稳压电源:正电源+12V;负电源0~-12V可调。

发光二极管:串联电阻后工作电压12V,正向发光红色,反向发光绿色,共4组。

自动控制元件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元件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实验一:直流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实验二:单相变压器实验●实验三:三相感应电动机实验●实验四:自整角机实验实验室安全操作守则1.首次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的学生应认真听取实验指导教师对于安全内容的介绍。

2.实验室总电源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不得擅自接触。

3.为确保人身安全,电机实验时应注意衣服、围巾、发辫及实验用线,防止卷入电动机旋转部件。

实验过程中需妥善保管好水杯、饮料瓶等容器,不许放置在实验操作台上。

4.学生进行实验时,独立完成的实验线路连接或改接,须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并提醒注意事项后,方可接通电源。

5.严禁带电接线、拆线、接触带电裸露部位及电机旋转部件。

6.各种仪表、设备在使用前应先确认其所在电路的额定工作状态,选择合理的量程。

若认为仪表、设备存在问题或发生故障,应报告指导教师,不得自行排除故障。

7.实验中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并保护现场,同时报告指导教师。

待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可继续进行实验。

8.实验室内禁止打闹、大声喧哗、乱扔废物以及其它不文明行为。

9.实验开始后,学生不得远离实验装置或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10.实验完毕后应首先切断电源,再经指导教师检查实验数据后方可拆除实验线路,并将实验仪表、用线摆放整齐。

实验一直流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直流继电器主要特征2.掌握继电器逻辑电路设计方法3.根据给定的逻辑要求能实现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二、预习思考题1.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的作用是什么?2.如何实现继电器逻辑控制电路?三、实验主要设备介绍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设备实物图1.继电器逻辑电路实验设备直流继电器:动作线圈额定电压直流12V,触点二常开、二常闭,共8只。

★注意本实验中的直流继电器,常开与常闭触点间有一个公共端,设计电路时要考虑这个结构的影响。

直流稳压电源:正电源+12V;负电源0~-12V可调。

发光二极管:串联电阻后工作电压12V,正向发光红色,反向发光绿色,共4组。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终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终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施金鸿编孙炳达审核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系前言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等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而编写的。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门课程的辅助教材。

由于理论教材中各电路原理已阐述详尽,故在实验教材中主要侧重介绍实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来验证所学理论,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本书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系施金鸿编孙炳达审核。

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疏漏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6月目录前言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 (3)实验二线性定常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0)实验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17)实验四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21)实验五典型非线性环节静特性的测试 (25)实验六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法 (30)实验七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34)实验八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 (39)实验九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42)附录:TKKL-4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使用说明 (46)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对表1-1所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设计相应的模拟电路(参见表1-2)表1-1: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表1-2: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2、测试各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3、改变各典型环节的相关参数,观测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1、TKKL-4型控制理论实验箱 1台2、双踪示波器 1台3、数字万用表 1块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吴鹏松编班级学号姓名2012 年 3 月前言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自动化类学科的重要理论课程实验。

本科自动控制原理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两部分,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主要是针对经典控制理论的实验,采用的运算电路来进行的。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由于模型比较复杂,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字仿真实验。

离散控制系统实验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简单的认为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上就能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预习时需要对电路图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可以借助MATLAB软件进行辅助分析和综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不包括实验箱和实验软件的使用说明,相关的内容参考实验软件LABACT软件中的帮助文件。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及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编者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二二阶系统特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三典型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四开环增益与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五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实验六线性系统的串联校正实验七A/D与D/A 转换及零界阶保持器实验八离散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混合仿真研究实验九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法分析实验十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分析附录1 教学考核方法附录2 实验课安排时间要求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自动控制综合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的阶跃响应。

3.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4.掌握ACES 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综合实验箱 2.计算机 3.LABACT 软件三.实验内容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s U s U i =)()(0图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1) 比例系数(放大倍数)选取: A .当K=1、K=2、K=5时,分别观测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波形;B .比例放大倍数 K=R2/R1;(2) 阶跃信号设置:阶跃信号的幅值选择1伏(或5伏)(3) 连接虚拟示波器:A .将输入阶跃信号用排题线与示波器通道CH1相连接;B .将比例环节输出信号(实验电路A2的“OUT2”)与示波器通道CH2相连接。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2、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64,实验学时84、学分:45、先修课程:《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6、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7、大纲执笔:自动化教研室罗敏8、大纲审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7年10月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并且在人类探索新能源,发展空间技术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平台课),是必修课,是以原理为主的理论性课程;主要讲述自动控制原理与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等内容。

根据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动控制原来可分为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本课程主要介绍古典控制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这些理论研究较早,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控制论中线性定常连续、单输入单输出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综合,掌握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以及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其具有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对系统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要求在理解有关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掌握并灵活运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进行系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基本明确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基本掌握运用频率法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的能力。

通过对离散系统的学习,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的特点,理解脉冲传递函数和系统稳定性分析等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熟悉TDN-AC/ACS自控原理实验系统;2.对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有直观的了解。

二、实验要求1.根据要求,分析计算模拟实验系统图;2.观测和记录不同参数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和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仪器1.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2.计算机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四、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1.各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函:2.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及输入响应:3.理想曲线:五、实验步骤1.了解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使用方法;2.按照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接线;3.观测并记录在阶跃信号下实际响应曲线U0(t),改变参数,再次记录曲线。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及要求;2.实验前理论分析计算数据及实验线路图;3.实验观测并记录波形;4.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会和提出建议。

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和稳态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模拟设计、参数计算及元件选择的能力;2.培养学生测试动态和稳定性能指标的技能;3.深入掌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根据要求,分析计算和设计模拟实验系统图及参数;2.观测并记录不同条件下二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性能指标,即超调量和稳态误差;3.测量并记录开环增益和零点对典型三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1.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2.计算机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四、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1.已知系统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一当G1(s)=K,在如下情况,分别计算超调量和误差:①K=2.5,T2=0.02s;②K=6,T2=0.02s;③K=6,T2=0.1s。

2.已知系统结构如图二所示。

图二①τ=T=0,T0=0.1s,用劳斯稳定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②T=0,T0=0.1s,用劳斯稳定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③τ=0,T0=0.1s,用劳斯稳定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④τ=0.02s,T=0.1s,T0=0.1s,计算系统超调量及误差。

3.按系统结构图,根据给定参数,应用运算放大器和阻容元件,设计模拟实验系统图,并分别选择适当阻容元件参数。

五、实验步骤1.了解TDN-AC/ACS教学实验板使用方法;2.按图一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根据电阻电容计算值,先选好电阻及电容,然后按图连线;①用计算机观测并计算K=2.5,T2=0.02s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超调量和误差;②用计算机观测并计算K=6,T2=0.02s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超调量和误差;③用计算机观测并计算K=6,T2=0.1s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超调量和误差。

3.按图二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选好电阻电容并连线。

①用计算机观测并记录τ=T=0,T0=0.1s;T=0,T0=0.1s;τ=0,T0=0.1s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C(t)图形;②用计算机观测并计算τ=0.02s,T=0.1s,T0=0.1s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超调量和误差。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及要求;2.实验前理论分析计算数据及实验线路图;3.实验观测并记录的波形及数据;4.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会和提出建议。

七、思考问题1.实验系统图如何保证为负反馈?2.实验时阶跃输入大小范围如何考虑?3.如何测量超调量和误差?4.如何从波形判别系统稳定性?实验三计算机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计算机绘制响应曲线图的方法;2.培养借助计算机分析系统性能的技能;3.对CTAI软件和Matlab软件有一定的入门了解。

二、实验要求1.根据要求,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及绘图;2.上机绘制曲线图,分析各种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1.计算机一台四、实验步骤1.在计算机中运行CTAI软件,并按照软件中的使用说明进行逐步操作;2.应用CTAI软件对实验二中的系统进行仿真实验;3.运行Matlab软件,并按照附件中的软件操作说明进行逐步操作;4.应用Matlab软件对实验二中的系统进行仿真实验。

五、实验结果分析1.把仿真结果和实验二的实际模拟线路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2.实验后应再进一步深入学习Matlab软件。

实验四 采样系统分析一、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模拟研究采样系统的技能;2. 加深理解采样系统的基本理论。

二、实验要求1. 了解信号的采样和恢复与采样周期的关系;2. 分析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和时间响应。

三、实验仪器1. TDN-AC/ACS 教学实验系统 一套2. 计算机 一台3. 数字万用表 一只 四、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1. 已知图一结构及模拟实验线路图如图二所示:输出输入图一 LF398采样——保持器功能原理方框图图二 采样保持器设:()wt A t x sin =,最大频率Hz f25max =,根据采样定理求采样周期T 。

2. 已知图三所示采样系统结构图:图三① 分析K=1,T=0.6S 时系统的稳定性,计算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 ② 分析K=10,T=0.6S 时系统的稳定性,计算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③分析K=10,T=0.06S时系统的稳定性,计算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④根据图三设计模拟实验线路图,并选择电路参数。

五、实验步骤首先,将信号源单元(U1SG)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快”短接,然后进行:1.信号的采样保持与采样周期的关系。

①按图二接好线;②将单元U15SN产生25Hz正弦波信号;③将实验版的信号单元开关置于“2mS~20mS”档,调节电位器使采样周期T=2mS;④用计算机同时观测LF398的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⑤改变采样周期,直至20mS,观测输出波形。

2.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响应分析。

①按图二设计的模拟实验线路图接线;②取T=0.6S,K=1加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波形,测算超调量和稳态误差;③取T=0.6S,K=10加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波形,测算超调量和稳态误差;④取T=0.06S,K=10加入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波形,测算超调量和稳态误差。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要求;2.实验前理论分析和计算数值、波形;3.实验观测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体会和建议。

实验五非线性系统(一)一、实验目的1.培养模拟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技能;2.掌握用相平面分析非线性系统实验方法。

二、实验要求1.用相平面法分析继电型非线性系统在阶跃信号下时间响应和稳态误差;2.用相平面法分析带有速度负反馈的继电型非线性系统;3.用相平面法分析饱和型非线性系统。

三、实验仪器1.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2.计算机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四、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1.分别画出图一图二图三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图;2.根据图一图二图三分别设计模拟实验系统图,选择适当参数。

图一M=±6v6v图二M=±五、实验步骤1.按图一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接好线,然后在系统输入端分别加4v、3v、2v阶跃电压,用观测并记录在e-e平面上的相轨迹,测量在4v阶跃信号下的超调量和振荡次数。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要求;2.实验前绘制的相轨迹图及数据;3.实验观测记录的相轨迹图及数据;4.实验结果分析、体会和建议。

七、思考问题1.从模拟实验系统中如何获得e和e的信号?2.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时,怎样测取系统超调量和振荡次数?实验六非线性系统(二)一、实验目的1.实习用相平面法分析高阶非线性系统;2.掌握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二、实验要求1.用相平面法分析继电型非线性三阶系统;2.用相平面法分析饱和型非线性三阶系统。

三、实验仪器1.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2.计算机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四、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1.用描述函数法分别分析图四和图五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2.根据图四和图五,设计模拟实验系统图,并选择电路参数。

图四M=±6v图五M=±6v,K=1五、实验步骤1.用相平面法分析继电型非线性系统:①按图四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接线;②观测并记录系统在e-e平面的相轨迹;③测量自激振荡(极限环)的振荡幅值和周期。

2.用相平面法分析饱和非线性三阶系统:①按图五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接线;②观测并记录系统在e-e平面上的相轨迹;③测量自激振荡幅值及角频;④减小线性部分增益,测量自激振荡振幅和角频;⑤继续减小线性部分增益,直至自激振荡现象消失。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要求;2.实验原理及电路图;3.实验前用描述函数法分析的图形及振幅和角频;4.实验观测、记录;5.实验结果分析、体会和建议。

七、思考问题1.消除自激振荡有哪些方法?实验七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一、实验目的1.学习全状态反馈系统按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2.学习降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1.用全状态反馈配置极点方法,按给定的性能指标进行设计;2.设计一个降维状态观测器。

三、实验仪器1.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2.计算机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四、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已知控制对象如图一所示:u u0(s)图一1.设计一个全状态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性能要求ζ=0.707,t s≤0.2s,设计相应系统模拟实验图,选择相应元件参数。

五、实验步骤1.全状态反馈系统实验:①按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接好线;②观测记录系统阶跃响应,测量σ%,t s。

2.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实验:①按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接好线;②观测记录系统阶跃响应,测量σ%,t s。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和要求;2.实验线路图;3.理论设计的数据;4.实验所观测和记录的数据、波形;5.实验结果分析、体会和建议。

附 件1. 进入MATLAB 系统:依次点击“开始→程序→MA TLAB ”后,可进入主界面,也可以双击桌面上的MATLAB 快捷方式。

2. 输入传递函数:设系统传递函数标准型为()()()11211121+-+-++++++==n n n m m m a s a s a b s b s b s den s num S G 在MATLAB 中,输入系统传递函数时直接用分子/分母的系数表示,即只须输入系统分子及分母对应的系数矩阵即可,系数与系数之间用“,”或“空格”隔开,外面用“[ ]”括上。

设分子为num ,则num=[b 1,b 2,…,b m ,b m+1] 设分母为den ,则den=[a 1,a 2,…,a n ,a n+1]例如:系统传递函数()153210232++++=s s s s S G ,则我们只需输入如下命令:num=[1,0,10] den=[1,2,3,15]这时系统就会知道你输入的是上述传递函数所代表的系统[num ,de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