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与近代发展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经典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转化为歌曲形式的音乐创作形式。
它融合了文学、音乐和表演艺术,以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一些作曲家开始将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进行音乐化,创作成曲调优美、旋律流畅的歌曲。
这些作品在旋律、节奏和和声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通过音乐的表达形式传递出深沉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逐渐发展壮大。
一些作曲家和演唱家以及音乐团体开始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创作和演绎。
他们选取了大量的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从各个时期和不同流派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艺术歌曲。
这些艺术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精湛的演唱和传神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它们通过音乐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同时,这些歌曲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古代诗词的艺术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方面,新一代的作曲家和演唱家涌现出来,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出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富有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数字平台的兴起为这些歌曲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欣赏到这一形式的音乐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也让古代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
它们将古代诗词的美与音乐的韵律相结合,通过音乐的形式将古代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当代人,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与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与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自唐朝以来,中国古诗词就开始被设置成音乐,成为文人雅士和民间艺人的创作对象。
古代的艺术歌曲多数以吟唱的方式演唱,如琴曲、箫曲等。
这些艺术歌曲既表达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又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
许多作曲家将古代经典的诗词与民间音乐、传统乐器以及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这些歌曲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味和意境,又呈现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从音乐理论、文学研究、曲艺传统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他们研究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析作词作曲的技巧和风格,考察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流派。
此外,一些学者还从视听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影响。
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和歌手开始创作和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和观众。
同时,一些学府也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人才从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与创作。
这些努力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进步。
通过对其音乐制作和传播的不断
探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感受。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古典诗词音乐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与变革。
从古代诗经、楚辞、汉赋等传统文学作品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经典的涌现,再到以乐府诗为代表的音乐艺术形式的繁荣兴盛和文人墨客的创作,中华古典文化在智慧与感性的碰撞中不断提炼和发扬。
在音乐艺术方面,随着不同朝代的更替和文化的传承,古代音乐艺术也不断拓展和深化,从“六代谣曲”、“乐府诗”、唐代的“大曲”和“小令”、宋代的“琵琶行”和“莫愁女”、元代的杂剧和“南曲北调”等不同流派和类型,到清代的“西洋音乐”和“清乐”,各具风格、特色和代表性,共同构成了中国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逐渐式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电影、电视和网络等娱乐产业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沉寂和冷落。
为了让古典诗词音乐艺术重焕生机、接受现代审美、走向市场、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和喜爱,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复兴和尝试。
其中,文化艺术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古典诗词音乐会、诗词大会、演唱会等活动,旨在培养观众的文化素养,提高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普及度。
同时,一些音乐人和演唱家也开始尝试将古典诗词音乐艺术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借助流行音乐的包装和传播方式,推出一些新型的古典音乐作品和演绎方式,如杨洪基、朱哲琴等歌手的《花仙子》、《莫愁女》、《大唐芙蓉园》等作品。
另外,网络平台也为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场所和途径,如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一些专门的文化互动网站和博客,通过发布古诗词朗诵、音乐会报道等内容,扩大了古典文化的受众群体,提高了反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古典诗词音乐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演变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联

演变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联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
尽管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这种联系以不同的方式显露出来。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联,并阐述其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一、情感表达的共通性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都是通过音乐和文字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的诗经和唐诗宋词,还是现代的流行音乐,它们都是人们表达内心感受和情感的媒介。
古代的诗词常常描绘爱情、离别、自然景观等情感主题,而现代的流行歌曲也以类似的主题为基石。
无论是哀愁的离别之歌、快乐的恋爱之曲,还是勇敢追求梦想的激励歌曲,它们都能触动人们的情感和共鸣。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了千年文化的传承和积淀。
它们通过文字的形式传达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而现代流行歌曲则是当代文化的产物,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向。
在这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背景下,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与融合的关系。
一方面,现代流行歌曲中常常引用古代诗词的名句或意象,使歌曲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古代诗词也受到现代音乐处理方式的影响,赋予了崭新的音乐形式。
这种文化传承和创新不仅丰富了诗词和歌曲的艺术内涵,也推动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演变。
三、语言表达的变化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古代诗词多以古代汉语为基础,注重格律和韵律的表达;而现代流行歌曲则更注重直观、通俗的表达方式。
然而,正是这种语言形式的变化,使得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联更加丰富多样。
现代流行歌曲中引用古代诗词的片段或形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歌曲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现代流行歌曲中使用的通俗语言也让古代诗词丰富了新的表达方式,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
四、审美趋向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年轻一代的崛起,审美趋向也在不断演变。
古代诗词在其创作和传承的过程中受到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而现代流行歌曲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由创作。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
古典诗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富有文学意义,也蕴含着音乐艺术的精髓。
在
中国历史上,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并在现代得到了复兴。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起源于唐宋时期,经历了元明清时期的发展。
唐代的诗词音乐艺术,多以乐舞为主,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质。
宋代则更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强化,取得
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曲艺、戏曲、宫廷音乐等。
在元朝,诗词音乐艺术进入了较为繁荣的时期。
元代的名曲有《高山青》、《酒狂》、《柳营曲》等,这些曲子有着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曲调优美,深受人们喜爱。
明朝时期,民间曲艺盛行,流传着许多小调、二人转等,其中不乏高超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清朝时期,古典诗词音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康熙皇帝对诗词音乐艺术十分热爱,并通过举办乐部、作词等方式来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康熙乐府、乐府清曲、官话语
词等都是清代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诗词音乐艺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创新。
现代古
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复兴,主要得益于音乐艺术的新生代和一些文化精英的积极推动。
现代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复兴,不仅创新了传统古典诗词的表现形式,还深入挖掘了古典诗词
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为现代音乐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性。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演变和现代复兴,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也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不断地寻求实现现代化和复兴,不仅
有助于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与发展

当代音乐2021年第4期MODERN MUSIC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与发展朱莹[摘要]古人读书喜欢摇头晃脑,是因为在清朝废科举之前,我们的祖先是用吟诵的方法去读书的。
摇晃脑袋,就是为了跟着诗句的节奏,更好地体会个中韵味,可见中国古诗词与音乐是早有渊源的。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经历不同时期的演变,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方式,这是中华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是历代声乐艺术的结晶。
从而通过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史、一个朝代的兴衰史。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变;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81-0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上溯夏商、先秦时代,再历经春秋战国,经过《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绝律诗、词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不同声乐体裁的演变,且均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历代音乐艺术的精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历程以时间为序,可分为古代艺术歌曲、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
⑴绝大部分古代艺术歌曲的原音乐已遗失,只有文字诗词流传至今。
当今作曲家结合创作新意与手法,借鉴古代声乐艺术,如昆曲、琴歌等创作,再结合西洋作曲技法,创新探索出具有中国古韵今声的艺术歌曲。
一、古代艺术歌曲(一)夏、商———诗词歌曲的开始《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易经•泰》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充分说明古代诗乐一体、歌诗同源,上古时期就有大舜作词的《南风歌》。
较为遗憾的诗乐结合的乐谱曲调并未全部传承下来,这样的缺失使得中国古老的歌诗文化难现原有面貌。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给今人的是无尽的喟叹。
[收稿日期]2020-10-23[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0468)。
[作者简介]朱莹(1987—),女,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也经历了不同的流变和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文化等方面对中国民歌的流变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和传统魅力。
一、历史渊源中国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流传着民歌。
在《诗经》中就有不少反映民间生活的歌谣和吟诗。
而在唐宋时期,民歌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民歌作品,广为流传。
在明清时期,民歌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
中国民歌的流变可以概括为古代、中古世纪和近现代三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风貌。
二、地域特色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民歌在不同地域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北方的民歌以叙事性和悲壮性为主,多以农耕生活和抗战故事为主题,歌词多为严肃而豪迈。
南方的民歌则以抒情性和婉转性为主,多以江南水乡和山川风景为题材,歌词多为柔情而婉约。
西南地区的民歌则以节奏感和热情性为主,多以少数民族文化和川滇风情为题材,歌词多为激情而豪放。
东北地区的民歌则以朴实性和豪放性为主,多以劳动生活和抗日故事为题材,歌词多为坚毅而豪放。
不同地域所形成的民歌风格各异,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元特色。
三、文化内涵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多彩。
民歌以其朴素、真挚、生动的表现手法,直接的反映了中国古老文化的传统魅力。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民歌积淀了大量的古老文化元素,涵盖了人生哲理、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镜像。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国民歌还是能够保持其传统的特色和魅力,继续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且不断地为今天的人们所创作。
四、当代发展在当代社会,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新的挑战。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古典诗词音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沉淀,深受人们喜爱。
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是一段值得深入探究的历史与文化发展。
本文将就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的复兴进行探讨。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诗词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是士人文化的标志。
古代的诗词音乐艺术大多以诗词作为歌词,配以古乐器演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古代的诗词音乐多以儒家经典和文人雅士的诗作为素材,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经历了多次的兴盛和衰落。
随着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迁,古典诗词音乐艺术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尤其是在元明清时期,随着文学、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合,古典诗词音乐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
元曲的出现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是中国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对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古典诗词音乐艺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典诗词音乐艺术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许多古老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和旧社会的产物而被批判和遗弃。
在当代社会,古典诗词音乐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呼声,古典诗词音乐艺术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呼吁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一些音乐家、文学家和学者们也开始尝试将古典诗词音乐艺术与当代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创作出新的作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
在当代社会,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复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古典诗词音乐艺术,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与近代发展
作者:程经奎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以特有的古诗词享誉古今中外,并且为人类精神财富以及文化库藏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作用,同时也是当代教育资源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能够使中国古诗词在人们口中得到代代相传的作用,古往今来,多少名曲家以及作曲者为中国古诗词以艺术歌曲的方式进行谱曲且传唱,使得中国古诗词在朗朗上口的歌声当中得到充分地交流与传承,并且从其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以及艺术享受。
所以,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将会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古代当中的衍变历程以及在近代史当中的发展做出详细地阐述与分析,从而望能够帮助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更好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古代演变;近代发展
引言:
在《毛诗序》当中曾提及到,“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诗词当中有一种强大的兴发感动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刻的情感,并且触动读者的内心,从而引发精神与灵魂的共鸣享受。
而古诗词的传承,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口口相传当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因此,研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那种独特的艺术与引发心灵共鸣之魅力。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
众所周知,中国古诗词在历史当中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而古诗词艺术歌曲,同时也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结合古籍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来,人们普遍只知道仓颉造字的典故,却很少有人知道伶伦制律的故事。
早在黄帝时期便有着多种民间歌谣,并且在当时社会当中已经产生了“诗乐一体”的现象,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中最为古老的现象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最早、最原始的形式,之所以没有普遍传承下来是因为在当时能够利用文字记载事物的方式极少,所以导致在那时候的歌谣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记录较为完整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诗歌总集,在春秋时期得到了繁衍与发展,并且每一篇皆取自于民间诗歌精华所在,诗经的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诗、乐、舞”一体的魅力,标志着我国古老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中的典型形式。
在战国时期,《楚辞》的出现,为中国古诗词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传承作用,并且其中不乏多种包括《离骚》等经典之作,《楚辞》结合当时楚地独特的音律形成特有的歌曲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当中展现出了我国古诗歌逐渐在向艺术歌曲所转变的过程。
汉乐府诗,我们都知道诸多经典传世之作,比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是我国古诗歌的发展史当中继《诗经》及《楚辞》后又一大代表阶段。
汉乐府诗以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来将当时汉代的民间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并且将我国古诗歌民谣的形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直到唐宋时期,诗歌与诗乐在其中得到了非常流行的发展形式,并且促进了“以诗配乐”的文化风尚,唐诗宋词同时也为“诗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奠基作用,在宋代开始,主流风尚便由诗变为词,并且促进了当时“曲子词”的广泛发展,使得诗词与音乐形成了高度的吻合,同时也代表了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在元明时期,开始出现了元代散曲以及明清俗曲,元代散曲多以口语化的形式使散曲出现了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民间艺术风范,而俗曲的形式类似于说唱,并且配有丰富的乐器与搬走,使得中国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发展得到了非常丰富饱满的形式。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
由于在清末时期当中,大批人才开始留洋,并且在西洋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共同碰撞当中,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东西结合的独特魅力,使得在上世纪当中中国古诗歌艺术歌曲出现了空前盛大的发展形式。
在经笔者所整理后,当时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近代发展开端
在上世纪近代的中国故事艺术歌曲发展的开端,便是在20年代开始发展。
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当时我国的音乐创作当中,新型音乐的发展开始展露顽强的生命力,而古诗词作为我国独特的经典艺术与文化,使得当时许多作曲家们纷纷以古诗词进行谱曲写词,著名的作曲家青主所谱写的《大江东去》,将东方的宋词文化以及西方的音乐作曲作了一次非常具有典型完美融合的代表意义,并且在我国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开端。
(二)近代发展创作高峰
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家,其中以冼星海、谭小麟为典型代表,他们以中国古诗词当中的各种体裁诗词为基词,并且将西方乐曲以及美学进行了巧夺天工的融合,开始出现了诸多如《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代表音乐作品,使得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近代的发展当中达到了空前的创作高峰。
(三)近代发展的成熟完善
直至上世纪40年代,国难当头,战争频发,许多人开始为了能够将民族力凝聚为一体,并且将每个人的爱国情怀得到激发出来,从中无数人开始将中国古诗词近代艺术歌曲的創作进
行了一次全方面的革新,使得艺术歌曲更趋向于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形式,其中的典型代表为谭小麟的《彭浪矶》,这首歌曲以我国宋代时期爱国主义诗词为曲词。
融合近代独特的民族风格,为近代古诗词的艺术歌曲发展提供了举足轻重的重大贡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近代史当中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可谓空前盛大,并且其以东西结合的大胆创作形式,为现代音乐的雏形提供了奠基作用。
而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创作性思维,并且使得古诗词文化在现阶段仍旧能得到更加坚实的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蒋鸣.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与近代发展[J].音乐创作,2017 (6):93-95.
[2]蒋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复兴与保护传承[J].音乐创作,2017 (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