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材料生长方法

合集下载

单晶材料的生长及应用

单晶材料的生长及应用

单晶材料的生长及应用单晶材料是一种高纯度、高质量的材料,由于其结晶形态独特,因此在材料研究、电子设备、光学装置、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单晶材料的生长及其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单晶材料的生长单晶材料的生长是制备高纯度、高质量单晶的重要步骤。

通常采用质晶生长法、气相生长法、液相生长法、熔体法等方法进行单晶材料的生长。

1. 质晶生长法质晶生长是通过熔融物料中的慢冷过程而获得单晶。

材料首先被融化,然后在恒定温度下缓慢冷却。

在冷却过程中,熔体的成份逐渐结晶,通过控制结晶速率和温度,使得晶体在相似的晶体学方向上生长,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单晶。

2. 气相生长法气相生长是通过热分解气体、化学反应、沉积等方式在固定位置上生长单晶。

在气相生长过程中,单晶在半导体材料工业、电子器件及其他光学应用中得到广泛运用。

3. 液相生长法液相生长法是指利用溶剂在有机液相或高熔点固体溶剂中生长单晶。

在液相生长过程中,贵金属及宝石类制品、化学物质、波长选择性钙钛矿、氧化物等单晶特许材料都能被制造。

4. 熔体法熔体法通常是通过熔融材料注入熔体中,在高温条件下快速冷却形成单晶。

在熔体法中,电子金属材料、高冰温超导体、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等都能被制造。

二、单晶材料的应用单晶材料在电子学、光学、传感器、医学、材料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电子学单晶材料在电子产品及半导体制造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硅单晶是半导体制造中最常用的单晶材料。

2. 光学单晶材料在光学设备制造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蓝宝石单晶、铝氧化物单晶等材料都是高品质的激光晶体材料。

3. 传感器单晶材料还可被应用于传感器制造。

例如,压阻式传感器中常用的压电晶体就是一种单晶材料,它能够用来测量压力、重量、温度等参数。

4. 医学单晶材料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人工晶体的制造。

5. 材料工业单晶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金属锆单晶制成的喷气式发动机叶片,能够提高航空和航天领域中的效率。

最全的材料晶体生长工艺汇总

最全的材料晶体生长工艺汇总

最全的材料晶体生长工艺汇总材料晶体生长是一种重要的制备材料的方法,它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面是一个最全的材料晶体生长工艺汇总,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生长方法和工艺步骤。

1.物质熔融法物质熔融法是最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之一、它适用于高熔点物质的晶体生长,通过将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然后缓慢冷却,使晶体从熔融液中生长出来。

这种方法包括Czochralski法、Bridgman法等,它们的主要过程是将熔融物质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撇去熔融液表面的杂质,然后用适当的速度慢慢降低温度,使晶体在逐渐凝固过程中从熔融液中生长出来。

2.溶液法溶液法是一种常用的低温晶体生长方法。

它适用于低熔点材料的晶体生长,通过将溶解了材料的溶液缓慢蒸发或者用化学反应生成晶体。

溶液法包括坩埚法、溶液蛹法、溶液冷温法等。

其中,坩埚法是将溶解到溶剂中的物质加热至溶解温度,然后慢慢冷却,使晶体从溶液中生长出来。

3.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晶体生长的方法。

它适用于高熔点、不易溶解或化学反应性强的材料的晶体生长。

气相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等。

这些方法通过将气体或蒸汽中的原料转化成固态晶体,然后在衬底上生长出晶体。

4.熔盐法熔盐法是一种利用熔盐作为溶剂和晶体生长培养物质的方法。

它适用于高温高熔点材料的生长和掺杂晶体的制备。

熔盐法包括坩埚熔盐法和区域熔盐法等,其中坩埚熔盐法是将晶体原料和熔盐混合,加热至溶解温度,然后通过缓慢冷却使晶体从熔盐中生长出来。

5.拉伸法拉伸法是一种通过拉伸单晶将其变成纤维或片状晶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获得大尺寸单晶的材料,通过拉伸使晶体在拉应力下断裂,形成纤维或片状晶体。

总结:以上是最全的材料晶体生长工艺汇总,介绍了物质熔融法、溶液法、气相法、熔盐法和拉伸法等常用的生长方法和工艺步骤。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应用领域,科学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生长方法,以获得优质晶体材料。

晶体生长技术

晶体生长技术
对于具有负温度系数或其溶解度温度系数较小的材料,可以使溶液保持恒温,并且不断地从育晶器中移去溶 剂而使晶体生长,采用这种办法结晶的叫蒸发法。很多功能晶体如磷酸二氢钾、β碘酸锂等均由水溶液法生长而 得。
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各种碱性或酸性的水溶液使材料溶解而达到过饱和进而析晶的生长晶体方法叫水热生长 法。这个方法主要用来合成水晶,其他晶体如刚玉、方解石、蓝石棉以及很多氧化物单晶都可以用这个方法生成。 水热法生长的关键设备是高压釜,它是由耐高温、高压的钢材制成。它通过自紧式或非自紧式的密封结构使水热 生长保持在200~1000°C的高温及1000~10000大气压的高压下进行。培养晶体所需的原材料放在高压釜内温度 稍高的底部,而籽晶则悬挂在温度稍低的上部。由于高压釜内盛装一定充满度的溶液,更由于溶液上下部分的温 差,下部的饱和溶液通过对流而被带到上部,进而由于温度低而形成过饱和析晶于籽晶上。被析出溶质的溶液又 流向下部高温区而溶解培养料。水热合成就是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而生长晶体。
气相外延 材料在气相状况下沉积在单晶基片上,这种生长单晶薄膜的方法叫气相外延法,气相外延有开管 和闭管两种方式,半导体制备中的硅外延和砷化镓外延,多半采用开管外延方式。
液相外延 将用于外延的材料溶解在溶液中,使达到饱和,然后将单晶基片浸泡在这溶液中,再使溶液达到 过饱和,这就导致材料不断地在基片上析出结晶。控制结晶层的厚度得到新的单晶薄膜。这样的工艺过程称为液 相外延。这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生长温度较低,速率也较快,但在生长过程中很难控制杂质浓度的梯度等。 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的外延层,磁泡材料石榴石薄膜生长,多半用这种方法。
这个方法是指在高温下把晶体原材料溶解于能在较低温熔融的盐溶剂中,形成均匀的饱和溶液,故又称熔盐 法。通过缓慢降温或其他办法,形成过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它类似于一般的溶液生长晶体。对很多高熔点的氧 化物或具有高蒸发气压的材料,都可以用此方法来生长晶体。这方法的优点是生长时所需的温度较低。此外对一 些具有非同成分熔化(包晶反应)或由高温冷却时出现相变的材料,都可以用这方法长好晶体。BaTiO3晶体及 Y3Fe5O12晶体的生长成功,都是此方法的代表性实例,使用此法要注意溶质与助熔剂之间的相平衡问题。

单晶制备方法综述

单晶制备方法综述

单晶制备方法综述单晶是指物质中具有高度有序排列的晶体,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

单晶制备是实现高性能材料研制和工业应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综述几种常见的单晶制备方法。

1.液相生长法:液相生长法是最常见的单晶制备方法之一、它基于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溶剂中存在过饱和度来实现晶体生长。

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晶种或原料,通过恒温、搅拌等条件控制溶液中的过饱和度,使得晶体在液相中逐渐生长。

液相生长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晶体尺寸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单晶材料的制备。

2.熔体法:熔体法是通过将材料加热至高温使其熔化,然后再进行快速冷却来制备单晶。

熔体法适用于熔点较高的材料,如金属和铁电材料等。

具体实施时,将原料加热至熔点以上,然后迅速冷却至晶体生长温度,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和成核条件等参数,使得材料在熔体状态下形成单晶。

熔体法制备的单晶具有高纯度、低缺陷密度等特点。

3.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将气体、液体或固体混合物送入反应器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气体中的原子或离子,然后在合适的衬底上生长晶体。

CVD法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反应原料、反应条件和衬底选择等,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晶体。

CVD法适用于制备半导体晶体、薄膜和光纤等材料。

4.硅热法:硅热法是指通过将石英管内的硅砂与待制备材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有机金属气体,通过扩散至冷却区域后与基片上的晶种接触形成晶体。

硅热法制备的单晶一般适用于高温超导材料、稀土金属等。

5.水热法:水热法是指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利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晶种和反应物之间的反应动力学及溶质活度等热力学因素来实现晶体生长。

水热法适用于很多无机非金属单晶材料的制备,如氧化物、硅酸盐等。

水热法可以自主调控晶体形貌和尺寸等物理性能。

综上所述,单晶制备方法涵盖了液相生长法、熔体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硅热法和水热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通过合理选择和控制制备条件,可以得到高质量、尺寸可控的单晶材料,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单晶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

单晶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

单晶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单晶材料,指的是具有完全单一晶体结构的材料,其晶粒呈现为整体性完整的晶体。

这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单晶增长法、气相转化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单晶增长法单晶增长法是目前制备单晶材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液相或气相中的原料溶液或气体在晶体表面上沉积,并利用材料的热和质量迁移,使晶体逐渐增长,最终形成单晶。

1.液相法液相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单晶材料的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晶种的培养、溶液配制、溶解和淬火等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晶种,在高温下使晶种与溶液接触,晶种逐渐增大。

然后,配制溶液,将材料溶解于溶剂中,形成适合生长晶体的溶液。

接下来,将晶种放入溶液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浓度等参数,晶体逐渐从溶液中生长出来。

最后,取出晶体并进行淬火处理,使其冷却到室温。

2.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通过蒸发气体使晶体逐渐生长的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晶种选择、反应气体制备、晶种遗忘和生长阶段等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晶种,将其放入反应器中。

然后,制备反应气体,根据晶体材料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气体进行气相反应。

接下来,将反应气体通过外部加热的方式在晶体表面进行蒸发,晶体逐渐生长。

最后,取出晶体并进行后续处理。

(二)气相转化法气相转化法是一种通过气体中的化学反应在晶体表面上形成单晶的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晶体生长和后续处理等步骤。

首先,选择适合的原料,在高温高压下使其在气氛中发生化学反应。

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得反应物在晶体表面发生转化反应,逐渐形成单晶。

接下来,将晶体取出并进行后续处理,例如清洗和退火等。

(三)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物理沉积技术制备单晶材料的方法。

其主要过程包括蒸发源制备、蒸发和沉积等步骤。

首先,制备一个蒸发源,将所需材料放入蒸发源中。

然后,通过加热蒸发源,使其产生气态物质。

接下来,将气态物质从蒸发源中输送到晶体表面,通过沉积在晶体表面上,逐渐形成单晶。

单晶培养的方法

单晶培养的方法

几种培养单晶的方法和大家共享单晶培养的方法一、挥发法原理:依靠溶液的不断挥发,使溶液由不饱和达到饱和过饱和状态。

条件:固体能溶解于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一般丙酮、甲醇、乙醇、乙腈、乙酸乙酯、三氯甲烷、苯、甲苯、四氢呋喃、水等。

理论上,所有溶剂都可以,但一般选择沸点在60~120℃。

注意:不同溶剂可能培养出的单晶结构不同二、扩散法原理:利用二种完全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有机溶剂。

固体易溶于高沸点的溶剂,难溶或不溶于低沸点溶剂。

在密封容器中,使低沸点溶剂挥发进入高沸点溶剂中,降低固体的溶解度,从而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

一般选难挥发的溶剂,如DMF,DMSO,甘油甚至离子液体等。

条件:固体在难挥发的溶剂中溶解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易挥发溶剂中不溶或难溶。

三、温差法原理:利用固体在某一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使其在高温下达到饱和或接近饱和,然后缓慢冷却,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

一般,水,DMF, DMSO,尤其是离子液体适用此方法。

条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经验:高温中溶解度越大越好,完全溶解。

推广:建议大家考虑使用离子液体做溶剂,尤其是对多核或者难溶性的配合物。

四、接触法原理:如果配合物极易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种合成,选择性高且所形成的配合物很难找到溶剂溶解,则可使原料缓慢接触,在接触处形成晶核,再长大形成单晶。

一般无机合成,快反应使用此方法。

方法:1.用U形管,可采用琼脂降低离子扩散速度。

2.用直管,可做成两头粗中间细。

3.用缓慢滴加法或稀释溶液法(对反应不很快的体系可采用)4.缓慢升温度(对温度有要求的体系适用)经验:原料的浓度尽可能的降低,可以人为的设定浓度或比例。

0.1g~0.5g的溶质量即可。

五、高压釜法原理:利用水热或溶剂热,在高温高压下,是体系经过一个析出晶核,生长成单晶的过程,因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发生许多不可预料的反应。

方法:将原料按组合比例放入高压釜中,选择好溶剂,利用溶剂的沸点选择体系的温度,高压釜密封好后放入烘箱中,调好温度,反应1~4小时均可。

单晶材料生长方法研究与改进

单晶材料生长方法研究与改进

单晶材料生长方法研究与改进一、引言单晶材料的制备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晶材料在电子、能源、光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制备单晶材料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旨在介绍目前常用的单晶材料生长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二、单晶材料生长方法1.卤化物熔盐法卤化物熔盐法是制备单晶材料的常用方法,它利用熔化的卤化物混合物中的溶质扩散,形成单晶。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制备大型单晶。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成本高、需要高温和高真空、对晶体生长的方向和形状的控制性不好等。

2.气态沉积法气态沉积法是将气体或气溶胶沉积在衬底上进行单晶生长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单晶,可以控制形状和晶面取向。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晶体质量受气氛污染的影响较大。

而且该方法需要特殊的设备和高真空条件,所以成本较高。

3.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将气态的有机金属分子沉积在衬底上进行单晶生长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单晶,可以控制形状和晶面取向。

而且该方法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该方法需要特殊的设备和高真空条件,对衬底要求高。

三、单晶材料生长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存在的单晶材料生长方法各有优缺点。

卤化物熔盐法虽然可以制备大型单晶,但成本高、需要高温和高真空、对晶体生长的方向和形状的控制性不好等问题制约了其应用。

气态沉积法可以制备高质量单晶,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高真空条件,成本较高。

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成本相对较低,但对衬底要求高。

四、改进方法针对以上问题,一些改进方法被提出。

例如,利用杂质扰动控制晶格方向,可以更好地控制晶体生长的方向;利用辅助成分和添加剂对溶液中某些有益的成分添加,有助于提高晶体生长的质量和速度;通过利用局部热扰动来控制晶体生长的方向等。

这些方法的出现,使得单晶材料生长方法更为全面、高效。

五、结论单晶材料的制备需要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有卤化物熔盐法、气态沉积法、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sic单晶生长方法

sic单晶生长方法

sic单晶生长方法概述Sic单晶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频和高功率电子器件。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Sic单晶,需要采用适当的生长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Sic单晶生长方法及其特点。

1. 溶液法生长溶液法生长是一种常用的Sic单晶生长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溶液中溶解适量的Sic原料,然后将溶液在高温下冷却结晶,使Sic单晶逐渐生长。

溶液法生长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生长温度低,适用于大面积晶体的生长。

然而,溶液法生长的缺点是晶体质量较差,容易出现晶体缺陷,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

2. 熔体法生长熔体法生长是一种常用的Sic单晶生长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Sic原料加热至熔点,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氛条件,使Sic单晶从熔体中生长出来。

熔体法生长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晶体质量高,适用于小尺寸晶体的生长。

然而,熔体法生长的缺点是生长温度高、生长条件难以控制,对设备和操作要求较高。

3. 气相沉积法生长气相沉积法生长是一种常用的Sic单晶生长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Si和C反应生成Sic,然后将Sic沉积在衬底上,从而实现Sic单晶的生长。

气相沉积法生长的优点是生长温度低、晶体质量高,适用于大面积晶体的生长。

然而,气相沉积法生长的缺点是生长速度较慢、设备复杂,对气氛和流动条件要求较高。

4. 子扩散法生长子扩散法生长是一种新兴的Sic单晶生长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Sic 衬底上扩散Si或C原子,使Sic单晶逐层生长。

子扩散法生长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容易控制,适用于大面积晶体的生长。

然而,子扩散法生长的缺点是晶体质量较差、晶体缺陷较多。

总结以上所述的四种Sic单晶生长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生长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实际情况。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生长方法,通过优化生长条件和工艺参数,获得高质量的Sic单晶,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会有更多高效、高质量的Sic单晶生长方法被开发出来,推动Sic单晶在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晶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材料相对于块体材料来说,可以应用较小的原料而达到相应的性能要求;而且薄膜材料还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使薄膜材料能够满足现在大型集成电路以及各种功能器件的要求,使器件向小型化、轻便化方向发展。

单晶薄膜由于膜层内部缺陷少、而且具有一定尺度的膜层具有一定的量子限域效应,电子在其内部运动时会有许多独特的状态和方式,从而产生更优的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鉴于单晶薄膜的种种优势,人们对其的研究也进行了许多年,各种单晶薄膜的制备技术被相继开发出来,当前生长和制备单晶薄膜的主要方法有: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脉冲激光沉积(PLD)、电子束沉积(EBD)和原子束沉积法(ABD)等。

一、分子束外延(MBE)
分子束外延是一种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将原料通过热蒸发等方式气化升华,并运动致衬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的的方法。

配合仪器自带的原位分析仪器(如RHEED等)可以精确控制膜层的成分和相结构。

分子束外延存在生长膜层速度太慢的缺点,每秒钟大约生长一个原子层厚度,但可以精确控制膜层厚度。

David 等【1】运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分子束外延(PEMBE)方法直接在SiC衬底上制备了具有纤锌矿结构的、膜层质量较好的GaN单晶薄膜。

由于GaN与SiC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以往的研究往往是预先在SiC表面制备AlN缓冲层,来减小晶格失配,得到单晶GaN膜层。

生长过程中引入等离子体大大降低了由于晶格失配而极易出现的堆垛缺陷浓度,使得膜层质量有较大改善。

Yefan Chen等【2】同样运用PEMBE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单晶ZnO膜层,RHEED模式照片显示ZnO在蓝宝石衬底表面的外延生长是逐渐由二维生长转变为三维岛状模式生长的;且XRD分析表明ZnO沿(0001)方向择优生长;PL谱分析显示ZnO膜层内部的污染和本征缺陷浓度较低,晶体质量较好。

二、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主要用于Ⅱ—Ⅵ族和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它是运用载气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气体输运至衬底处,金属有机化合物在输运过程中发生热分解反应,在衬底表面发生反应并沉积形成薄膜的技术。

该法具有沉积温度低、对衬底取向要求低、沉积过程中不存在刻蚀反应、可
通过稀释载气调节生长速率和实用范围较广的优点,但所使用的原料大部分剧毒且易燃,在试样过程中应该予以注意。

J. Nishizawa等【3】运用MOCVD法,以三甲基镓(TMG)为镓源,AsH3为砷源,H2为载气,成功制备了GaAs单晶薄膜,并系统研究了薄膜沉积过程中的反应机制:当以TMG+H2的混合气体为镓源时,500—550℃条件下,TMG迅速分解;温度高于580℃时,余气中只含有CH4;温度高于930℃时,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碳水化合物生成。

Y. LIU等【4】以二乙基锌(DEZn)为锌源,O2为氧源,运用MOCVD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可用于紫外探测的ZnO单晶薄膜,并在反应气中引入NH3尝试对ZnO进行N 掺杂。

XRD图谱表明N掺杂ZnO择优取向生长,虽然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ZnO 薄膜的电阻率下降,但其导电类型仍然是n型,并没有因为N的引入而发生导电类型的转变,这是因为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膜层中的O空位和Zn填隙原子浓度升高,抵消了N引入引起的p型导电性能(自补偿效应)。

三、脉冲激光沉积(PLD)
脉冲激光沉积法(PLD)是利用高能脉冲激光作用于源物质表面,源物质局部发生融化气化升华,并进一步与激光作用生成等离子体羽辉,并向衬底做等温绝热膨胀,在沉底表面生成薄膜的方法。

此法具有能够实现同组分沉积,制备与靶材成分一致的的膜层;由于是高能等离子沉积,因此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原位生长外延单晶膜层;能在气氛中实现反应沉积,可引入各种气体如O2、H2等实现反应沉积制备以前难以制备的多组元薄膜等优点。

Ji Nan Zeng等【5】以纯度为99.999%的多晶ZnO为靶材,利用PLD法在硅片和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单晶ZnO 薄膜,并研究了衬底温度、氧气气分、激光频率等对ZnO膜层的影响: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膜层结晶质量提高;光学和电学性能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的变化;在高频激光条件下,氧气气氛能够有助于化学计量比失配而引起的缺陷浓度的降低。

Myung-Bok Lee等【6】预先运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i(100)面沉积TiN缓冲层,然能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TiN表面外延生长了单晶BaTiO3薄膜。

XRD图谱显示BaTiO3薄膜沿(100)方向择优生长,而且对TiN/BaTiO3/TiN 的金属-绝缘体-金属结构进行介电性能测量,结果显示膜层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而非常小的漏电流,显示了很好的介电性能。

四、电子束沉积(EBD)
电子束沉积技术是运用电子束作为蒸发源,高能电子束撞击靶材使靶材局部温度升高并发生气化,随后形成等离子体像衬底方向移动,在衬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该法克服了电阻丝加热蒸发等必须运用坩埚而引入污染和难于对高熔点物质进行蒸发的缺点,所以特别适用于高纯度和高熔点膜层的制备。

S. Tricot等【7】运用脉冲电子束沉积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沿(0001)方向择优生长的六角纤锌矿结构的ZnO单晶膜层,对膜层进行霍尔效应测量显示,ZnO膜层导电类型是n型,载流子密度为3.4×1019cm-3,膜层的电学性能优良。

五、原子束沉积(ABD)
原子束沉积(ABD)是由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变化发展而来的。

S. Guha 等【8】在真空室内引入射频放电源用以激发O2而转化为O原子束,结果在预先用HF处理的硅片(100)面上制备了结晶状况良好的单晶钇基氧化物薄膜。

测试表面这种薄膜在高频下具有很高的响应频率,因此在门电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生长单晶薄膜的方法还有电泳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液相外延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对于特定的材料可能只有特定的制备方法,所以在生长薄膜的过程中一定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制定最优的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David J. Smith, D. Chandrasekhar. Characterization of structural defects in wurtzite GaN grown on 6H SiC using plasma-enhanc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 Appl. Phys. Lett. 67(1995)1830-1832
【2】Yefan Chen, D. M. Bagnall, Ziqiang Zhu, et al. Growth of ZnO single crystal thin films on c-plane (0001) sapphire by plasma enhanced molecular beam epitaxy.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181 (1997) 165-169
【3】J. Nishizawa, T. Kurabayashi.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GaAs MOCVD.
Solid-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3) 413-417
【4】Y. Liu, C. R. Gorla, et al. Ultraviolet Detectors Based on Epitaxial ZnO Films Grown by MOCVD.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29(2000) 69-74
【5】Ji Nan Zeng, Juay Kiang Low, et al. Effect of 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nO films prepared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197-198 (2002) 362-367
【6】Myung-Bok Lee, Masashi Kawasaki, et al. Heteroepitaxial growth of BaTiO3 films on Si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Appl. Phys. Lett. 66 (1995) 1331-1333 【7】S. Tricot, M. Nistor, et al. Epitaxial ZnO thin films grown by pulsed electron beam deposition. Surface Science 604 (2010) 2024–2030
【8】S. Guha, E. Cartier, et al. Atomic beam deposition of lanthanum- and ytttium-based oxide films for gate dielectrics. Appl. Phys. Lett. 77 (2000) 2710-2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