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学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日食、月食、影子等自然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创设问题情境,如“光在真空中能否传播?”、“光速是多少?”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的传播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与光的传播相关的小实验。这种方式鼓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影子等。
4.了解光的传播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学会使用光速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上册导学案 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上册导学案 光的传播

2、通过光看视频,培养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学习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合作探究】1、有以下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

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是2、观看视频,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纳为:3、光线:画法:4、光的直线传播应用〔1〕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物理现象有哪些?请写在下面〔2〕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请写出:5、光速(1)真空的光速:我们计算时一般取c= m/s(2)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 m/s(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自我检测】1、在开凿大山隧道是,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偏差,这主要利用了的原理。

2、通过门缝向外看,眼睛里门缝越(选填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可以用光的来解释。

3、关于光的传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可以在任何均匀介质中传播D.以上说法都不对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相同B.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 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5、过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下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6、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膜上看到的像是( )7、以下成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 人影相随,形影相伴C. 水中捞月,徒劳无功D.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8、太阳光垂直照在一个极小的“△〞形孔上,那么它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A. △B. ▽C. ○D. □9、浩繁的星空,天体之间相距遥远,例如,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1011m,假设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太阳光可以看成是沿方向传到地球的,你每天接收到的太阳光大约是秒前从太阳上发出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导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导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导学案北师大版问题:光在怎样的条件下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否相同?有什么应用?探究点一:光的传播特点(重、难点)1、光源什么是光源?试举例说明?2、光的传播特点问题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问题2、光在水中的传播途径?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

影子的形成问题:影子是如何形成的?针对训练探究点二:光的传播速度问题: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达标检测1、光在不同的物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m/s。

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请你将下列诗句中所涉及物理光学中的知识指出:③ “潭清疑水浅”__________________ ②“湖静映彩霞”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___________ ④“水中月,镜中花”_______________⑤“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的原理成什么像?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是什么原理?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

如果物体是彩色的,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

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什么有关?小孔成像时,像的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跟小孔的形状无关。

小孔较小时,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大量光束中,只有很细的一束通过小孔,其他发光点发出的光束大多不与它相重叠,所以像比较清晰;小孔较大时,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线可以达到多处,多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相互重叠,图像变得不那么清晰。

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束形成的,所以是实像,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可以拍摄到照片。

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屏到孔的距离都有关系。

若孔到屏的距离不变,则物体离孔越远成像越小,物体离孔越近成像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光的传播》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1《光的传播》教案 北师大版

光的传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3)光速
2.难点:(1)本影和半影的概念(2)日食、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荧光棒、小激光笔、果冻、半个大可乐瓶、一小段香、火柴、
蜡烛、牙膏盒、一块10厘米见方的半透明塑料膜、棉线、三根大头针、一块纸板教学器材:小烧杯、手电、日食和月食演示仪(三球仪)、瓦数较大的灯泡、多媒
体课件、简易“针孔照相机”(制做方法:把一个大废纸箱的底面封好,在上面扎一小孔,去掉顶面,封上一张半透明塑料膜即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1光的传播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1光的传播

5.1光的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及其应用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并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能概括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特征,分析与了解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自主预习】一、光源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那些能够_______________叫做光源。

光源的分类:_______________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__________,如电灯等。

2.月亮是光源吗?二、光的传播3、如书上图5-2所示光在有机玻璃中的传播路线是________(选填“直”或“弯”)的,这说明光在有机玻璃中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_____________,常见的均匀介质有空气、水、玻璃等。

5、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广大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具有一定关系的光线的集合6、光在沿___________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便会在物体的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形成____________7、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日冕、和无影灯的制作和使用应用了什么知识?三.光速8、在真空中,光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填快或慢)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的2/3【合作探究】1.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1)换用不同形状的小孔重复上述实验,保持光屏与小孔的位置不变,在光屏上得到______形的光斑,说明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2)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同一张硬纸板向光屏靠拢,发现光屏上的像变____亮度____ (3)保持硬纸板(孔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远离孔的方向移动,发现光屏上的像变______,亮度变_________.(4)以上三次实验都用到了物理学中常用的__________法(5)通过实验得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测评】1.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A.光的反射;a区B.光的折射;b区C.光的直线传播;a区D.光的直线传播;b区2.如图示,L是一块上有两个小孔的挡板,在挡板的右方有一个点光源S,AB、CD是从小孔中射过来的两条光线,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确定出光源S的位置,并画图说明.6.在运动会上,如果你是百米赛跑的计时员,你该何时启动秒表,是听到发令枪响还是看到发令枪口的烟火?3.如何由激光测距仪得到的时间求物体间的距离?4.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阴下形成点点圆斑?5.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①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②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教学后记:。

一、光的传播-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

一、光的传播-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

一、光的传播-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及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应用实例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常见应用实例3. 教学重点1.精确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2.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4. 教学难点1.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熟练运用平面镜和凸透镜进行成像。

5. 教学方法1.用清晰、直观的图像和实例进行解析。

2.运用实验和示范演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

6. 教学过程(1)概念讲解光的传播及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散射和折射。

其中,光的直线传播定律是指光线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时保持直线传播的规律。

这对于我们理解成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是指平面镜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我们可以借助光路图和镜像应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清晰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凸透镜中的入射光线可以聚焦到一点或发散。

我们可以通过凸透镜的公式和成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中光线的成像规律。

(2)形成概念通过示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理解知识,将概念深入学习,明确和理解物理现象与科学原理之间的联系。

(3)应用实例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具体应用,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营造出一种互动学习的氛围。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7.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光的传播和成像的各种规律,学生能够理解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和现实案例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光学原理,还可以更好地运用学到知识。

北京版-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1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北京版-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1节《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课题第八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班级初二(3)(4)班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发对光现象的学习兴趣;·观察光在不同种介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了解日食和月食现象,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重点学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并能用它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教具学生用:激光笔,果冻,硬纸板,水(染红),薯片筒(上部封半透膜,下部扎眼),蜡烛,火柴。

教师用:激光笔,清水(无色),浓盐水,漏斗。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教师用投影播放图片:安静的欣赏图片,并感受大自然中光现象的美丽。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提问:几幅图片共同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就进入第八章光现象的学习,去了解更多有关光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见到的能够发光的物体?教师用投影图片展示:学生想不到的发光体有水母。

还有一些生物可以发光,如萤火虫等。

这些物体可以自行发光,我们称他们为光源。

(一)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在生活中,你观察过光的传播路径吗?教师用投影展示图片:汽车大灯发出的光以上同学们举的例子共同说明:光在空气中回答:光。

记笔记。

回答:太阳,蜡烛,灯泡,汽车大灯等等。

记笔记。

回答:观察过汽车大灯发出的光,它沿直线传播;观察过演出时摄像机发出的光,也沿直线传播。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光的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光的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设计递进式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收集数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内开展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1光的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五章第一节“光的传播”内容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光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导入、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光的传播规律。通过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的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将光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增强他们的学以致用能力,为后续光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反射定律。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分析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水面反光、镜子成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传播》学案北师大版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学习重点难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自主学习: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特别提醒: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而亮的,它自身并不发光。

)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

像课本34页图
2、1-1的太阳、萤火虫、水母等它们都属于自然光源(也叫做天然光源)。

为了使用方便,人们研究并制造了人造光源,它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原始人用篝火照明,后来又出现了火把、油灯、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现在又有了更方便的各种电灯,人造光源还在发展和改进。

1、光是如何传播的:
活动1: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径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或者说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填一填:
1、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2、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
2、光速: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很早以前就有人感兴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现象: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这说明了什么?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所以测定光的转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

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常用字母c表示。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也就是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活动3:阅读课本37页“科学世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光年”什么意思?
是什么的单位?1光年=3108m/s(365243600)s=
9、46081015m=
9、46081012km填一填:
3、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C= 。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光年是单位(也就是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合作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解释相关现象)影子: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进入的区域就产生了影子。

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例1:如图,某人在路灯下,请画出它的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位置变型1:人走路经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长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变型2:在图中作出室内人在A点处观察到的窗户外的景物的范围( )
例2:(吉林中考)画出物体AB经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上标出AB的像A′B′变型2:(山东中考)大伟在课外按图示制作了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很小的△小孔,则它在半透明的纸上的看到的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光斑
D、圆型光斑当堂训练:
1、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标尺缺口与枪前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__道理,能证明这一道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2、一个人面朝南方站在阳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右侧这时是_________(选项“早晨”、“中午”、“下午”)
3、我们在上体育课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来解释。

4、我们常见到的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月亮
C、平面镜
D、太阳
5、如图可以表明,光在空气中是
传播的;
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7、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
A、太阳的影子 B树叶的影子
C、树叶间小孔的像
D、太阳的像
8、发生日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 物理阅读无影灯
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使光线遇到不透明的障碍物时形成阴影,特别是在光源很小,近似为点光源的条件下。

面光源则可减少或消除这些阴影。

医生做外科手术用的无影灯,是在很大的圆形灯罩里,呈环形或交错排列着几个到几个灯球(图中为12个),每个灯球里有一个镜面灯泡。

灯泡的内半壁上涂有一层铝,把光线均匀柔和地反射到整个灯球上,使发光面大大扩大,相当于无数个点光源从各个方向照射到手术台上。

即使医护人员操作、移动,也不会形成影区以致影响病体表面的光亮,保证手术始终在均匀照明下顺利进行。

先听到歌声?
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听众甲坐在北京音乐厅里,离演员17米,直接听演员演唱;听众乙在
远离北京约120千米的天津,在收音机旁听现场转播。

问甲乙二人谁先听到歌声?
“甲先听到!”小虎不加思考地抢答道,“因为甲就在现场直接听演唱。


“应该是乙先听到。

”经过一番运算以后小明回答说。

老师:“小明,你能讲讲为什么吗?”
小明:“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甲听到歌声需要的时间。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一样,都是3105千米/秒,从北京传到天津用的时间。

所以是乙先听到歌声。

”课堂小结:学生谈: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一些收获,还有哪一些疑惑?课后作业: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