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试行)

合集下载

电子验印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电子验印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验印系统操作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一.扫描仪1.扫描仪驱动不是用的最新驱动,导致不能正常建档。

解决方法:重新安装扫描仪最新驱动2.安装扫描仪最新驱动后在系统中找不到扫描仪的型号解决办法:是扫描仪的最新驱动的问题只要选择“系统运行中”即可。

3.建档时调不出印鉴卡图像,只出现红框。

解决方法:是扫描仪没有校正好,重新校正一下扫描仪.4.一个客户端不能带有两台扫描仪二.操作问题及解决方法1.问题:登录界面提示非本部门柜员或密码不正确。

解决方法:查看本PC机是否连接服务器成功。

是否连网,网络是否通畅。

用系统管理员进入重新设置该PC机所属部门。

即柜员所属部门。

2.问题:建档提取印章时,双击红色方框,提示未找到印章之类提示。

解决方法:请把尺寸放大,或查看所建印章形状是否跟待建印章形状一致。

或按小键盘上的加(+)减(-)号,把红框调整方向,使红框方向与印章方向一致,平行。

如还不行,重新扫描印鉴卡。

3.在建档或者票据识别时,扫描完成后就直接退出操作界面回到主界面。

解决办法:打开电脑C盘下的jla_bank,在jla_bank里面找到Tmp的文件夹(该文件夹有可能是隐藏的请把它显示出来),然后把该文件夹里面的所有东西清空,重启电脑即可.4.在验印复核时提示“下载票据影像失败”。

原因:客户端程序用的是旧版本或者升级不完全。

解决办法:把最新的验印系统程序下载拷贝到C盘下的jla_bank 覆盖更新,重新验印即可。

5.问题:使用建档或复核模块时,印鉴卡图像红框显示过小或不合适,与建档时尺寸不一样,造成无法复核。

原因:扫描仪分辨率设错,造成复核时扫描图像不合格。

解决方法:重新设置和校正扫描仪。

6.问题:复核时,系统提示该账号不需您复核。

分析:1.建档与复核用同一个柜员号.2.该账号还未建档或已校核未印章提取录入.判断:复核界面右上角未显示印章(建档的印章图像)。

解决方法:确定建档员与复核员不是同一柜员,要求建档员重新建档,把印章提取录入完毕。

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模版

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市联社)会计结算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电子验印系统印鉴识别效能,确保验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资金的安全,根据《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印鉴卡管理规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子验印系统中的客户印鉴管理实行“分散采集,集中管理,数据共享”的原则,即以信用社为单位分别采集印模,由市联社中心机房对数据集中管理,通过网络达到实时调用数据。

第三条新上电子验印系统的网点,实行手工验印与电子验印并运行磨合期不少于一个月,在磨合期内验印操作员必须严格执行电子验印与手工验印二道程序进行确认。

第二章验印系统功能及部门职责第四条电子验印系统实现印鉴采集、存储、管理和识别的电子自动化。

验印系统完全可以搭载现有业务网络线路与UNIX系统接口,其网络结构如下:网络采用三级结构,由市联社系统中心机、信用社验印终端和验印平台组成。

当网点需要调用本信用社或其他网点的印鉴信息时,系统实现实时对本地或其他信用社网点的数据库进行调用,实行实时传输识别。

第五条电子验印系统印模库数据实行集中管理、分布式存储、数据共享的管理模式,在市联社建立印模中心库,所辖各信用社、分社的营业网点设立验印平台,印鉴的建模、更新、删除统一以信用社为单位通过验印平台进行操作(分社不办理该业务),印模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即时更新,保持中心库与验印平台数据一致。

第六条电子验印系统功能。

电子验印系统具有印鉴卡管理、印章自动识别、印章辅助识别、印章修补识别、三级权限管理、双人复核管理、数据库管理、印鉴变更管理、印鉴挂失和冻结管理、人员管理、日志管理、系统查询及打印等功能。

第七条各信用社必须指定专人负责验印系统的日常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科技部门负责系统软件硬件的调试、系统及通讯的维护,财务会计部门负责系统的业务应用和操作辅导。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印章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印章管理办法(试行)()
第四条
业务印章包括业务专用印章、业务戳记和业务用个人名章。
第五条业务印章是明确对内、对外权责关系的重要依据,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管理原则。业务印章管理包括业务印章的设计、刻制、发放、保管、使用和收缴销毁。
第六条
第七条业务印章的设计管理和刻制管理由总行和一级分行分级负责,监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业务印章的设计管理指管理印章的规格、内容和样式,刻制管理指管理印章的质料、价格和订货。
(一十九)资金清算业务专用章,圆形,外沿直径38毫米,上部刊机构名称,中部刊“五角星”,下部刊“资金清算业务专用章”字样。
(二十)
(二十一)事后监督专用章,圆形,外沿直径38毫米,上部刊机构名称,下部刊“事后监督专用章”字样及印章编号。
(二十二)
(二十三)同城清算专用章和本票专用章,其规格、内容和样式按当地人民银行的规定执行。
(四)
(五)对公业务专用章,适用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机构,用于公司业务对外出具的重要单证或报表。如:存款证明、资信证明、签发单位定期存款存单、协议存款证明、客户对账单、代理业务收据、利息清单、向付款人发出的承付通知、账务联系书、提出贷方凭证和贷方退票凭证的提出联、重要空白凭证收入/付出单、挂失回单、止付通知、退汇通知、系统内往来双方预留的签章,及其他需要加盖业务公章的重要单证或报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印章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印章管理,有效防范业务风险,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印章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会计基本规范指导意见》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业务印章,是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分支机构在办理各项金融业务过程中,为确认并表明业务的合法有效或处理状态,在业务合同、业务凭证、业务票据、报表以及其他业务、会计资料上加盖的、用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印信凭证,其法律效力只适用于印章上标明的使用范围。

XX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

XX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

XX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预留印鉴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根据《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及我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电子验印系统的架构与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子验印系统是指借助数字平台将客户预留印鉴图像信息储存于印鉴库中,通过采集业务凭证上的印鉴信息与印鉴库中储存的账户预留印鉴图像信息进行比对核验,对票据的印鉴进行真伪判断、返回并记录验印结果的业务应用系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XX银行各分支机构及需通过电子验印系统对其负责业务进行管理的其他部门。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四条总行会计运营部是电子验印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全行电子验印系统的管理、指导、监督及检查。

分行会计运营部负责辖内电子验印系统的具体管理及相关操作。

第五条分行技术部门是电子验印系统的技术管理和支持部门,负责电子验印系统维护和相关电子设备的检修,根据业务需求解决技术问题。

分行技术部门为验印系统技术维护部门,负责进行电子验印系统技术维护,解决验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保证电子验印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电子验印系统预留印鉴数据库集中存放于总行电子验印系统主机中。

各分行及其辖属机构可调用、管理本辖内的电子印鉴信息。

第七条电子验印系统是我行防范支付结算业务风险的重要控制手段,各分支机构应遵照本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规范操作。

第三章系统管理第八条电子验印系统中的机构号、柜员号、柜员名称、账户属性等应为真实存在。

电子验印系统的客户信息、账户资料须与核心系统保持一致,账户资料变更时,电子验印系统中的账户资料须同时进行修改。

第九条电子验印系统按机构、柜员角色进行内部权限控制管理。

第十条核心系统中所有需要进行验印的银行账户,必须在电子验印系统中建档。

第十一条机构层级用以控制查询范围与验印范围。

上级机构可以查询、调用所辖下级机构的印鉴信息,负责对其辖属机构的机构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增加、删除、合并及拆分等。

第十二条电子验印系统根据柜员角色及系统功能共设置四类基本岗位:管理岗、建库岗、审核岗和验印岗。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2011年版)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2011年版)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电子验印系统管理办法(2011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预留银行签章的真伪鉴别能力,防范金融支付风险,确保客户和银行的资金安全,总行在全辖建立统一的电子验印系统。

为规范该电子验印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根据《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管理办法(2010年版)》、《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安全管理规定(2007年版)》、《中国银行应用系统业务用户密码设置规定(2007年版)》等规章制度,结合电子验印系统的架构与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验印系统,指利用电子化核印技术和我行网络资源,通过扫描仪设备提取票据上的印鉴信息与总行印鉴库中储存的账户预留印鉴图像信息进行数据比对,对票据的印鉴图像进行真伪判断,返回并记录验印结果的业务应用系统。

第三条电子验印系统适用于各级机构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的核对,以及符合人行及我行要求的其他业务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的核对。

第四条总行公司金融总部(国内结算与现金管理)负责全辖电子验印系统的管理、指导、监督及检查;各一级分行公司人民币结算管理部门负责辖内电子验印系统的管理、指导、监督及检查。

第五条电子验印系统预留印鉴数据库物理集中存放于总行电子验印系统主机中。

各一级分行及其辖属机构可调用、管理本辖区内的电子印鉴信息。

第六条总行为管理及使用电子验印系统的机构配备专用终端及扫描仪设备,未经一级分行批准,不得在终端中安装、使用与本系统无关的软件,不得擅自修改电子验印系统软件。

系统管理员与操作员应专机专用,管理员与操作员分机操作。

电子验印系统终端一旦发现病毒或其它故障,应按有关规定立即联系信息科技部门妥善处理。

第七条总行其他管理部门如需通过电子验印系统对其负责的账户进行管理,应遵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章业务管理第一节柜员登陆第八条电子验印系统是基于IE浏览器的全国性业务系统,柜员登陆时必须同时输入核心银行机构代码、柜员代码和密码。

电子验印管理实施细则模版

电子验印管理实施细则模版

电子验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验印业务管理,防范支付结算风险,保证电子验印系统安全、高效率运行,依据有关总行《中国**银行电子验印业务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结合电子验印系统的操作要求,拟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涉及专用术语(一)电子验印系统是指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用图像采集设备提取、保存客户预留银行印鉴图像,并可将其与票据等凭证所载印鉴比对并进行真伪鉴别的系统。

电子验印系统一般由图像采集设备、电子印鉴存储设备、验印PC及有关网络组建。

(二)电子印鉴库是指通过电子验印系统集中存放客户预留印鉴对应电子印模的数据库,统一存放于*分行后台。

(三)建模或建库是指使用电子验印系统专用图像采集设备扫描客户提交的预留印鉴卡片,将客户预留印鉴影像及有关重要信息保存在电子印鉴库中,并作为印鉴核验依据的操作。

(四)电子验印业务是指使用电子验印系统将票据等凭证所载印鉴与电子印鉴库中相应电子印模比对,以辨别真伪的操作。

(五)印鉴管理集中点是指集中进行电子印鉴扫描新增、变更等操作处理的机构。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电子验印业务主要包括建模操作、电子验印及有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银行***分行辖属各级对公会计管理及营业机构。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会计部门职责(一)*行会计部负责依据有关总行关于制度和办法,结合本行实际,拟定业务管理实施细则;负责牵头辖内电子验印系统在前台网点的推广应用;负责电子验印业务的监督检查、业务培训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验印系统需求的搜集和上报工作。

(二)二级分行会计部负责辖内电子验印业务培训、监督检查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辖内电子验印系统在前台网点的推广应用。

第六条营运管理部门职责(一)*行营运管理部负责电子验印系统在后台的所有验印处理;负责二级分行印鉴管理集中点及*地区电子验印系统柜员和机构的维护;负责*地区辖属网点客户预留银行印鉴的集中建库工作;协助配合开展电子验印系统在辖内前台网点的推广应用等。

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暂行办法银行电子验印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范支付结算风险,加强内部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资金安全,确保电子验印系统安全运行,提高结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验印是指利用计算机自动验印系统核对票据影像、客户支付票据或凭证印鉴的过程。

第二章系统管理第三条电子验印系统由省级分行验印中心、二级分行监督中心和营业网点用户终端三级组成。

第四条省级分行验印中心设置在各省级分行,主要负责存储全辖各网点的印鉴信息,以及验印系统的数据传输、备份、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等工作。

省级分行财务会计处负责辖内电子验印的管理、协调工作,信息技术处负责验印服务器的日常管理维护,保障电子验印系统网络的畅通、验印设备的稳定运行及系统数据库的备份。

二级分行监督中心设在每个二级分行财务会计部门。

主要负责所辖营业网点操作员信息变更的操作,并监督所辖营业网点账户印鉴信息建立、变更、撤销及验印情况。

营业网点用户终端设在各营业网点。

主要负责对提回的票据影像和实物票据凭证进行印鉴核验;负责客户电子印鉴的建立、变更、撤销及账户信息变更等操作。

第五条各营业网点均应使用电子验印系统审核开户单位票据凭证或票据影像的预留印鉴。

第六条电子验印系统的业务功能包括业务处理、资料审核、凭证识别、账户查询;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机构管理、字典管理、日志管理、业务配置、系统设置。

(一)业务处理是对账户和预留印鉴进行开销户、账户资料变更、预留印鉴录入和变更。

(二)资料审核是对账户、印鉴的录入资料进行复审,以保证录入资料的准确和完整。

(三)凭证识别是系统使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将被验印鉴与预留印鉴进行比对分析,以判别被验印鉴的真实性。

(四)账户查询用于对账户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五)日志管理用于对系统中的各类日志进行查看、打印、备份和清除。

主要包括:工作日志记录操作员使用验印系统工作的情况,包括操作员代码、进行何种操作、以及进入、退出的时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验印操作手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验印操作手册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安装调试 (2)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系统性能说明 (4)第三章系统安装、调试 (5)一、硬件安装: (5)二、软件安装、调试: (5)第四章用户级别规则 (11)第二部分超级系统管理员操作 (12)第一章超级系统管理员登录 (13)第二章超级管理员操作说明 (15)一、查询打印: (15)二、柜员管理: (15)第三章参数管理员操作说明 (21)一、部门管理: (22)二、柜员管理: (24)三、密码管理: (28)第四章系统管理员操作说明 (29)一、部门设置: (30)二、扫描仪设置: (31)三、扫描仪校正 (32)第三部分账户管理 (37)一、柜员登录 (37)二、账户建档 (38)三、印章更新 (46)四、销户挂失 (51)五、查询打印 (53)六、账户复核 (68)七、印章解挂: (85)八、销户复核: (88)第四部分印鉴防伪 (91)一、扫描验印 (92)二、复核 (96)三、查看 (96)四、查找票据 (96)五、批量扫描 (97)六、批量验印 (98)第一部分系统介绍、安装调试本部分内容有金联安警用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简介及电脑验印系统介绍,验印系统安装方法及调试、用户级别说明等。

本部分由电脑维护人员查阅,并由电脑维护人员进行金联安票据印鉴防伪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第一章前言金联安警用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1996年,研制的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公安部部级鉴定,经过几年的技术进步,金联安在印章鉴别等领域形成了12项国家专利。

金联安警用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获得信息产业部授予的“双软”企业称号,核心产品印章防伪鉴别管理系统于2001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金联安将自身技术优势结合银行实际工作特点,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集印章识别、管理于一体的银行电脑验印系统,并成为印章管理识别领域公安部唯一指定推广产品。

本系统在印章图像自动定位、去除图像背景噪声、加密图像识别等技术领域均有独特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