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

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

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五言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跃”的大发展时期;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交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

他们继承了建安时期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

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大放光辉。

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

以下文段即是对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脉络的简要介绍。

正文:按照一般的习惯,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限为东汉的建安,下限为隋朝的统一。

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

然后北方历经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朝,南方从偏安的东晋到宋、齐、梁、陈相继,最后南北归于隋朝的统一,历时近四百年。

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和南北两个地区。

其中,建安时期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

建安时期的文人打破了两汉以来四百多年辞赋独盛的一统局面,第一次兴起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

建安时期文人毕集,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五言诗的形式在他们的诗歌中被普遍采用,“居文词之要”,成为这一时期文人诗歌的主导形式。

七言诗也在这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以后的诗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

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中国诗歌发展简史中国诗歌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

1. 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起点,这一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爱情、自然等方面。

其中,以风、雅、颂三类最为著名,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朴实自然。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要形式,乐府诗是以音乐为伴奏的歌曲,内容多涉及政治、军事、生活等方面。

代表作品包括《陌上桑》、《木兰辞》等。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文人诗为代表的新体诗,注重个人感受和表达。

3.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诗歌以五言绝句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等。

五言绝句以其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而成为中国诗歌的经典形式。

宋代的诗歌则以七言绝句为主,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更为宽松,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元代以后,诗歌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小令、曲子等民间诗歌形式。

4. 近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近现代时期的中国诗歌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诗人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个性,形成了新诗运动。

新诗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郭沫若等。

此后,中国诗歌在政治、社会、人文等方面都有了更为广泛的表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风格和流派并存。

总结:中国诗歌发展简史可以概括为先秦时期的《诗经》、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以及近现代时期的新诗运动和多元化发展。

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界文学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一、东晋诗歌发展1.东晋文化特点东晋时期文化氛围浓厚,以王羲之、谢安等人为代表的士人精神追求和创作活跃。

2.沈约和王羲之的书法与诗歌创作沈约和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两位重要文化人物,他们的书法与诗歌创作相互影响,使东晋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江西诗派的兴起东晋时期,江西一带兴起了一批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味。

4.庾亮与花间派庾亮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在文化上提倡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即花间派,其特点是咏史抒怀,言志豪迈。

二、南朝文化的继承与创新1.刘宋时期的文化特点刘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文化以学问的广博和文人的风雅为特点。

2.南朝绝句的兴起南朝时期,绝句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南朝的诗人们通过绝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绝句创作风格。

3.谢灵运与乐府诗谢灵运是南朝文学的重要代表,他在乐府诗的传统上进行了创新,使其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4.玄言派的兴起玄言派是南朝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诗歌以含蓄深沉、意境隽永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北朝文化的兴盛与衰落1.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化和交融,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在这个时期都得到了发展。

2.北朝初期的辞章与乐府北朝初期的诗歌形式以辞章和乐府为主,体裁丰富,内容多样化。

3.北朝中期的雁门诗派雁门诗派是北朝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诗歌以豪放和怀古为特点,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北朝晚期的山水诗北朝晚期的诗歌以山水为题材,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背景和演变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背景和演变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背景和演变历程一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文学起始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结束于隋的统一(589),历时约四百年。

(一)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特征纵观魏晋南北朝四百年,可以分成几大历史板块:一是汉、魏的嬗代。

二是魏、晋的嬗代。

三是西晋的内忧外患。

四是南北对峙。

从上面的对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描述,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全国长期分裂。

二是政权更迭频繁。

三是社会动乱。

四是民族矛盾尖锐。

五是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

(二)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特征对诗歌的影响:1、消极影响其一,整个社会或者说统治集团没有给人们提供一个更高的为人们所认可的社会理念或者说是社会秩序:其二,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已的现实给文人及文学带来的厄运:就是使一种文学样式不能走向成熟,产生的一流作家不多(陶渊明除外,如果他不隐逸,就没有田园诗)。

2、积极影响:这样一个社会现实给社会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又带来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自由、解放的社会思潮:其一,儒学衰微,产生重视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其二,儒、释、道三教并存,相对自由的文化与学术背景:社会思潮对文学发展的影响:鲁迅在其著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文学集团的活跃。

第三,文学创作呈现一种追求“新变”的风气,脱离政治传统,致力于抒发性情、追求外在形式的华美:第四,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二、魏晋南北朝诗歌的演变历程大致而言,这一时期的诗歌思潮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汉魏之交——西晋时期建安诗歌具有明显的文志兼备\由质趋文的倾向。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尤其是诗歌方面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诗歌的创作题材多样,形式多变,诗人们以其独特的才华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与思想,也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本文将以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为主题,探索这一时期诗歌的演变与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诗歌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前期的魏晋时代,以及南北朝的时期,诗歌创作主题逐渐从宫廷政治转向了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化。

魏晋时期的诗人们常以咏史抒怀为主题,他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与感受。

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则更加注重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他们以写景抒怀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触动。

无论是魏晋还是南北朝,诗歌的题材都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创作的主要目的也从宫廷政治转向了对个体情感和人生意义的表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与前代的五言绝句相比,诗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诗体形式,如七言绝句、律诗等。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且在题材与情感表达方面,注重个性的发挥与自由的表达。

尤其是七言绝句在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时主流的诗歌形式。

七言绝句的诗句比五言绝句更加宽敞,使得诗人们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更具延展性和表现力,七言绝句的应用也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的创作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诗人们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越来越注重独特性,追求个性化的表达。

在南北朝的时期,一些诗人更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如王羲之、谢灵运等人。

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诗风和表现手法,使得诗歌的创作更具个性和艺术性,成为了当时诗坛的翘楚。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诗歌的发展脉络承载了诗人们对个人情感与社会思潮的表达,也在形式与风格上呈现出了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点。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史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史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致包括魏、晋、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代,从220年到58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化艺术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一些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1.乐府诗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逐渐成为主要的文学体裁。

乐府诗是一种以音乐演唱为主要目的的歌谣,以其简练、朗朗上口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

代表性的作品有《蝴蝶泉辞》、《长歌行》等。

乐府诗歌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情,反映了社会百态、人生况味。

2.五言绝句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绝句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形式简洁明快,适合歌颂抒发个人情感,成为后来唐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代表性的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

3.文人士大夫诗歌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注重修辞技巧,倡导清新淡泊的文学风格,形成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代表性的诗人有曹操、陶渊明、谢灵运等。

4.佛教诗歌的发展: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发展。

佛教诗歌多以宣扬佛教教义、抒发出禅悟心境为主,代表性的作品有慧远的《赞佛赞颂歌》等。

5.南北朝时期的变革:随着南北朝时期南北分治,南北文化逐渐分道扬镳。

南朝文学多以婉约细腻见称,北朝文学则更为豪放奔放。

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也在诗歌创作中得以体现。

总体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诗歌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从乐府诗到五言绝句,从宫廷雅乐到文人士大夫的独立创作等多重变革,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1. 甲骨文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反映原始信仰与祭祀习俗。

2. 诗经时期:出现了《诗经》,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内容丰富多样。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 先秦时期的诗歌继续发展,出现了楚辞、汉赋等新的文体。

2. 著名的诗人有司马相如、陈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1. 乐府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由民间歌谣演变而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和人民的生活。

2. 典故与象征:此时的诗歌注重表达情感,运用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著名的代表作如《将进酒》等。

四、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1. 唐诗盛世: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2. 温庭筠的女词:李商隐和温庭筠等女词人的作品发展了中国古代词的艺术。

3. 宋词繁荣:宋代词以辞章为特点,突出意境,表达细腻感情,有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五、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1. 元代继承:元代的诗歌发展受到前代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元代戏剧的表现手法。

2. 明代诗词:明代的诗人主要追求含蓄之美,作品表达思想独立,有文徵明、杨慎等代表人物。

3. 清代诗词:清代的诗词以纳兰性德、杜甫为代表,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六、近现代(1912年至今)1. 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思想解放和语言创新是其主要特点,有郭沫若、艾青等代表人物。

2. 诗歌批评与创新:诗歌批评家杨宪益、雪莱乐府派、自由诗等派别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以上是中国诗词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成就,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这时期的诗歌创作大致上沿着两条道路发展:一条是建安的道路,着重表现社会政治的内容,追求慷慨、刚健的风格;另一条是太康(以陆机为代表)的道路,内容上远离现实,追求华美的形式。

并且最终是后一条追求形式华美的道路占据了统治地位。

先从诗歌形式方面来看这个时期诗歌的发展:1、五言古诗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是文人五言诗大发展的阶段,五言诗代替了四言诗,超过了辞赋,在文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时期五言诗的发展,出现了三个高潮。

建安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曹氏父子是当时诗坛上的中心人物,其次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诗品》)。

这时期的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民歌,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在艺术上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也叫“建安风力”魏末正始时代的阮籍、嵇康,其作品虽然失去建安文学的积极进取精神,但表现了在世族压抑之下的苦闷与抗议,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可看作是第一个高潮之后的余波。

西晋太康(武帝280—289)年间,是五言诗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文坛上出现了更多的作家,有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等。

但除左思外和稍后的刘琨(“感乱”诗)、郭璞(《游仙诗》)能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传统,写出较有充实内容和深厚感情的作品外,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一大批士族诗人,却片面地一味追求诗歌形式及词藻的华美,写出的作品社会内容比较贫乏,只是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下足了功夫,积累了经验。

南朝元嘉(宋文帝,424—453)三雄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诗作,使五言诗的发展形成了第三个高潮。

在这稍前,东晋末年出现了杰出诗人陶渊明,他开创了田园诗派,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2、七言诗和杂言诗的确立一般说来,文人创作的七言诗,始于曹丕的《燕歌行》;杂言诗则始于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梳理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他的突出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混乱,民族矛盾尖锐。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学术上受玄学、佛经、道教的影响。

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学理论繁荣和文学批评的兴起。

魏晋时期由于玄理的影响和政治的黑暗,在抒情中还不乏浓厚的理性色彩。

到了南北朝,作家抒写性灵明显加强,作家都在抒发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

在这个乱世中,文人一方面悲叹生命无常,一方面饮酒行乐,以期望享受人生,形成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

从曹操的《短歌行》到南朝江淹的《恨赋》,无不体现这一点。

本文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写作内容、艺术特色。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代表人物;写作内容;艺术特点;
●正文:
(一)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风”指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指质朴刚健、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它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其内容有四: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浓郁的悲剧色彩。

总体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清峻、通俗、骋词、华靡。

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曹操——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诗风的开创者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三:反映汉末的乱离现实和民生疾苦,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表现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理想,如《步出夏门行》、
《短歌行》、《对酒》;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

此外,曹操诗歌中也有一些以歌咏神仙为内容的游仙诗,如《精列》、《秋胡行》。

其主体风格是: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其艺术特色是:乐府古题写时事,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视野宽广、风格悲凉慷慨;为四言诗注入新的生命;
曹丕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二: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描写宴游、军旅生活;感事而发的作品。

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艺术特色是:语言婉转清丽;追求形式之美感;注重个人情感抒发;
曹植
其诗歌内容主要是: 1、前期创作: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以诗歌成就为大;功业精神和报国信念,代表作《白马篇》。

游宴、唱和之作,代表作《名都篇》、《公宴》。

抒写友情之作,代表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反映社会现实。

2、后期创作:曹丕以魏代汉,对曹植的猜忌与迫害日益加剧,无可奈何的愁苦之外,更加上一分罹害的恐惧,这使他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痛苦,和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

代表作《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代表作《美女篇》、《怨诗行》。

艺术特色是:利用乐府形式广泛抒发感情,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主抒情为主;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形成了“辞采华茂”的风格;讲究写作技巧;善于运用比喻;
(二)正始诗歌
曹魏王朝末期,文人的政治理想出现了危机和幻灭,开始信仰玄学,因此,诗歌创作变得富有哲理,其基本特点是: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为首的
“竹林名士”,有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也称“竹林七贤”。

代表人物之一阮籍——主要成就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其诗歌内容主要是:讽刺时政、黑暗、丑恶;喝酒、求仙;孤苦寂寞、忧生惧端;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工于比兴;精于用典;善于曲笔;全力创作五言诗;
其二是嵇康——悲剧人生的代表,代表作是《忧愤诗》和《赠秀才入军》18首,其艺术特色是:说理缜密透彻;高洁、秀逸;
(三)两晋文学
晋朝文人的作风趋向雅化,呈现出病态美,但是情感更崇尚真情。

主要有太康诗歌和永嘉诗歌。

太康诗歌的诗风总的特点是繁缛,主要体现在,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缛;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是由朴素自然到华美,有简单到繁缛,由散行到骈文,代表作家是陆、潘岳和左思。

陆机——太康之英。

其写作特点是:模拟古人;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与对仗的工整;有些古诗接近现实,如《从军行》;
左思“——《咏史》八首,是西晋文学的最高成就。

其写作特点是:开“名为咏史,实为抒怀”之先河;笔力矫健,情调高昂,气势充沛,被称为“左思风力”;运用比兴、对偶、用典等多种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概括力强;
第二个是永嘉诗歌,以玄言诗为主,玄言诗是以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西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许询、孙绰等,主要是用诗的形式讲述老庄的哲学思想,“理过其辞,淡呼寡味”,成就不高,,但占据整个东晋诗坛,直至陶渊明的出现才打破玄言诗的垄断局面,后被山水诗所取代。

代表
人物是陶渊明,其诗的艺术特色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主体风格;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语言自然而精工;风格多样;
(四)南北朝诗歌
南朝文人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较其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鲍照的七言和杂言乐府诗的发展:以谢眺为代表的“永明体”,标志着格律诗的开端。

到了梁陈时期,出现了宫体诗。

其总体艺术特点是:以乐府诗见长;促进诗体形式发展,开创七言诗发展局面;感情强烈,气势充沛,格调高昂俊逸;语言雅俗结合,俊逸遒丽;
山水诗的代表人物谢灵运,其写作特点是:程式化的结构;细腻的景物刻画;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
鲍照艺术特点是:大力创作七言诗;语言奇物瑰丽、奇矫凌厉、气象雄浑、风格豪放、俊逸;
永明体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代表人物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从而避免了大榭诗的晦涩之弊,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宫体诗的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

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

在描写女性的诗歌中,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等方面。

而就其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最突出的贡献是其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宫体诗语言风华流丽、对仗工稳精巧。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主编周建忠《魏晋诗歌艺术原论》作者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作者傅刚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