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

4
(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分类: • • • • • • • • • •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9
事故分类: 坍塌:指建筑物、堆置物等倒塌和土石塌方引起的伤 害事故。如因设计、施工不合理造成的倒塌 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但不包括由 于矿山冒顶、片帮或因爆破引起的坝塌的伤害 事故。 冒顶片帮:指在矿山工作面、通道上部、侧壁由于支 护不当,侧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伤害事故。顶 板塌落为冒顶,侧壁坍塌为片帮。一般因二者 同时发生,称为冒顶片帮。如矿山、地下开采 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
14
三、不利环境因素的分类(二)
• 3、粉尘。包括场地平整、土堆、砂堆、现场道路与 场地、石灰和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木工房锯 末、现场清扫、车辆进出等引起的粉尘。 • 4、废气。包括油漆、化学材料泄露或挥发等引起的 有度有害气体排放。 • 5、固体废气物。包括建筑渣土、建筑垃圾、生活垃 圾、废包装物含油抹布等的处置与排放。 • 6、振动。包括打桩、爆破、等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和 构筑物、道路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影响。
3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 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 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

辨識的主要對象?
危害因素(危險源) 環境因素
危害因素(危險源)
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危險源)定義
危害因素(危險源): 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 或其組合。
危险類: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類: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 素。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六种典型危害 三种时态 三种状态 人—物—环境方面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 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 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 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L──事故或危害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害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能,可被預料到 相當可能 可能,但不經常 可能性很小,完全意外 極不可能 分數值 10 8 6 4 2
C──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 後果的嚴重程度 災難性的:可能導致有人死亡 非常嚴重:可能導致有人嚴重失能 嚴重:可能導致暫時性重傷或傷殘 一般:輕微可恢復的傷害 引人注意:不利安全健康 分數值 100 40 20 3 1
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的辩识应考虑几个方面
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 事故; b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培训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是工作场所中的潜在风险,本培训将帮助您了解其定义、 分类和识别方法,以及其在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定义
危险源指的是那些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的因素,包 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因素。而环境因素则是指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条 件和要素,如温度、光照、噪音、空气质量等。
危险源的分类和特点
物理危险源
包括高温、噪音、振动等,对人体产生直接的 物理影响。
生物危险源
包括病菌、细菌、病毒等,对人体产生传染性 疾病风险。
化学危险源
包括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对人体产生化 学反应或毒性作用。
心理危险源
包括工作压力、紧张氛围等内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条 件直接影响员工的舒适度、健康 和工作效率。
室外环境
气候、环境污染等因素可以对员 工的生产活动和工作条件产生重 要影响。
工作现场
工作设备、机械危险、电气设备 等都是工作中潜在的危险源和环 境因素。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 性
• 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 • 预防工作场所意外事故的发生 •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合规管理和法律要求
行业 建筑 医疗 制造
危险源 高处坠落、电击、噪 音 感染传播、药物误用
机械伤害、化学品泄 漏
环境因素 扬尘、高温 室内空气质量、光照 温度、湿度、噪音
控制措施
安全网、防护设备、 通风系统
洗手、防护措施、光 线调节
安全防护、通风、噪 音控制
结论和总结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对于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定义、 分类、影响范围以及识别方法和工具,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工作环境中的风 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什么是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在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起事故、损害人身安全或健康的物质、能量、设备或工艺,如高处作业、电气设备、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而环境因素则是指在工作、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如噪声、照明、通风、空气污染、温湿度等等。
因此,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是我们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方法1.观察法通过仔细观察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如电气设备、化学品、高处作业等。
同时还可以观察工作人员的行为,发现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如没有戴安全帽、没有系安全带等。
2.咨询法咨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可以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咨询,如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环保人员等。
3.问卷法通过向员工发放问卷,了解员工在工作中发现的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也可以向员工征求改善的建议,以便改进工作场所和环境。
4.检查法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5.经验法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判断和辨识。
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危险等级、危害范围和可能导致的风险,然后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1.危险等级评估根据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性质和特点,评估其危险等级,以便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通常将危险分为一般危险、较高危险和重大危险三级。
2.危害范围评估要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人身体健康和安全所造成的危害范围进行评估。
不同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危害从区域到个体都有所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风险评估对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物质损失以及其它危害的设施、物质、设备或行为。
危险源的辨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只有准确识别危险源,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和管理。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常见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方法,以期增强安全意识,减少潜在危险。
一、常见危险源1、机械危险源:机械设备是众多企业的生产中必需的装备,但其中存在的危险源也不能忽视。
如:危险机器的识别和隔离、物料处理设备的危险环境、自动化生产线的危险源等。
2、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主要指工作中可能产生或释放有毒或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或人为行为。
如:有害气体、腐蚀性液体、燃料、油漆和溶剂等。
3、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是指威胁工作场所安全的能量和物质。
如:噪声、震动、辐射、电磁场、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电击、火灾和爆炸等。
4、安全管理缺陷:管理缺陷是指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如:企业管理漏洞、安全培训不足、不合理的工时安排等。
二、环境因素辨识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工作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因素。
环境因素辨识应透彻了解其可能波及到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产,然而人类因素也是企业安全管理中常常被忽视的因素,如:疲劳、酒驾、违章操作、职业病等。
2、气候气象因素:气候气象因素对许多行业的正常运作和安全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暴风雨、大雾、极端高温等。
3、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是指地震、泥石流、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这些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安保的重要影响因素。
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企业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社会治安情况、交通拥堵等。
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方法为了准确地辨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辨认。
1、借鉴经验:可以通过查找相关信息和调查研究历史资料,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危险源和环境风险。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一、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杜绝各类事故隐患的有效措施。
二、危险源辨别范围根据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特点,对容易导致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粉尘、噪声、振动、车辆伤害等方面的危险源进行辨别三、危险源辨别方法监理部主要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来识别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同时还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个方面:机械性、化学性、电能、热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机工程的危害危害.1、通过询问、交流,对具有经验的人,指出工作中的危害,从指出的危害中,可以初步分析出工作存在的危险;2、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3、查询有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可发现存在的危险;4、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别出组织存在的危险;5、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辨别出有关的危险源;6、安全检查表;7、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8、事故分析;9、故障分析;四、危险源分类1、高空坠落;2、物体打击;3、机械伤害;4、触电;5、坍塌;6、车辆伤害;7、一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气体中毒;8、食物中毒;9、火灾与爆炸;10、尘肺、眼病等职业伤害;五、危险活动部位1、土石方、基础施工、防水与保温作业;2、脚手架搭设作业;3、高空作业;4、模板安装与拆除作业;5、现场临时用电与动火作业;6、临边洞口的防护;7起重吊装作业;8、机械设备的安拆与使用;9、易燃、易爆、油品、化学品的使用与储存。
六、环境影响部位辨别1、食堂、现场搅拌站、厕所、现场车辆清洗;2、推土机、挖掘机、打夯机、混泥土输送泵、电锯、切割机等;3、模板支拆、清理与修护;4、脚手架搭拆;5、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6、废水(生活用水、施工用水等)7、废气(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8、潜在火灾、爆炸。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企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护员工和企业的财产安全,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等在现代产业经营中所占据的作用。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环境因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经济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总体情况,包括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信息。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我们需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规划并执行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职业卫生环境职业卫生环境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所接触到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的总和。
企业需要定期开展职业卫生检查和评估,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并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开展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因素。
企业应该紧密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并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会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物体、物质、设备、工艺等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危险源:安全设备和工具安全设备和工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需要购置安装符合标准规定的安全设备和工具,并通过不断改进、升级,降低事故风险。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人员素质、文化程度、工作态度、台风性格、纪律性等,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培训、考核、激励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
物理、化学、生物等危险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危险因素是企业生产活动中最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危险源辨识能力,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作业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保障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辨识,具体方法有:调研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并掌握企业所处的整体环境和存在的危险源情况。
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分解

危险等级划分(D)
D值
>320 160~320 70 ~159 20 ~ 69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内容
• • • •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是否最佳的解决方案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应用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指标
COD化学耗氧量 PH酸碱度 SS悬浮物 BOD5生化耗氧量
固体废弃物
工业固体废物 矿业固体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 放射性固体废弃物
固废对环境的危害
• • • • • 1、侵占土地 2、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 4、污染大气 5、影响环境卫生
水污染物的来源
生活污染源:城市人口居住区产生排放 的大量生活污水; 工业污染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排放 的废水; 农业污染源:由于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水污 染源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
砷及其化合物 铬及其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 镉及其化合物 铅及其化合物 铜 锌 酚及其化合物 氰化物 有机氯化物 酸、碱、盐 蛋白质、脂肪、木质等 油类 热污染
噪 声 的 来 源
交通噪声:汽车、火车和飞机等; 工业噪声:鼓风机、汽轮机、织布机和冲 床所产生的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 搅拌机等; 社会生活噪声:高音喇叭、收录机等。
二、环境法规
• • •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三、环境因素识别
• • • • • • 三个时态 三个状态 八个方面 可以控制 可望施加影响 更新
八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作业环境(工业卫生) 类危险源
(2)D=LEC法 (1)是非判断法
5
相关方(可施加影响) 危险源
(2)D=LEC法
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环境因素清单
序 号 车间 (部门) 工序/产 品/服务 环境 因素 环境 影响 是非判断法 D E F G H I a 三因子法 b c x 是 否 重 要 备 注
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方法
1.以工序(活动)为单元进行识别2.识别环境因素采用
《工序——输入输出法》
3.识别危险源采用
《工序——设施——人员分析法》
识别环境因素的 《工序——输入输出法》
能源资源环境因素 部门 输入 输出 产品中 环境因素 服务环境因素 相关方环境因素
能源、 原材料、 零部件
工序 (活动)
12 13 14 15
容易遗漏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1.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2.资源能源消耗(节约)类环境因素 3.异常状况下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 设备设施调试、检修 · 设备起动、停止、故 障 4.紧急状况下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 火灾、爆炸、泄漏、环保设施的事故性排放、 保护装置失灵、自然灾害 5.辅助设备设施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 动力、制冷、库房、水电系统、机动车、建筑 物、通道、登高梯台
能源、原材 料、零部件
输入
工序 (活动)
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的工序划分
1.作业活动作为“工序”,不再细分。如 ·起重 ·空压机运行 ·危险化学品贮存 ·电动工具使用 ·打磨 ·叉车驾驶 ·电工维修 ·复印 ·电脑操作
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的工序划分
2.按作业活动类别划分“工序”。如 ·焊 接:气焊、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 弧焊、电阻焊、钎焊、摩擦焊、扩 散焊、等离子焊、激光焊、电子束 焊等 铝合金氩弧焊、不锈钢氩弧焊等 ·热 处 理:油淬、水淬、盐浴淬火、等温淬火、 回火、退火、正火、气体渗碳、气 体渗氮、碳氮共渗、深冷处理等 · 机械加工: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镗削、 刮削、钻削、铰孔、滚齿、珩齿、 数控加工等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示意图
环境因素清单
是非判断法 不 相 潜 资 产 符 关 在 源 品 合 方 环 能 中 法 合 境 源 环 规 理 因 消 境 要 要 素 耗 因 求 求 (F) (G) 素 (D) (E) (H) 重 大 的 相 关 方 环 境 因 素 (I)
三因子评价法 X=abc a:发生频率 b:排放量 c:相关方关注度
工序—输入输出法 工序—设施—人员分析法 识别 环境因素 危险源 是非判断法 三因子评价法 (环境三因子,D=LEC) 评价 重要环境因素 风险分级
新产品、新材料 新工艺、新设备 新、扩、改项目 法规变化
更新
目标指标、方案 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控制 重要环境因素 危险源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分类比较
X≥50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方法
序 号 1 2 3 4 环境因素类型 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能、资源节约(消耗) 是非判断法 类 紧急、潜在类环境因素 污染因子(污染物、废 弃物)排放类 相关方(可施加影响) 环境因素 是非判断法 (1)是非判断法 ( 2 )三因子评价 法 (1)是非判断法 法 推荐方法 判断标准 ( 1 )是否低于同行业平均水 平 (2)有无改善的潜力 直观环境影响是否重大 是否超标或违规 X 值是否>临界值 影响是否直接且重大 (相关方污染因子排放类别)
同源 同源 同源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识别思路
过去 现在 将来
异常状态
正常状态
紧急状态
产品、服务
活动全过程
人员、设施
大 气 污 染
水 体 污 染
噪 声 污 染
固 废 污 染
土 壤 污 染
资 源 消 耗
其 它
机 械 能
电 能
热 能
化 学 能
放 射 能
生 物 因 素
人 机 工 程 因 素
环境因素识别
危险源识别
电镀铬 喷漆 打磨 手工电弧焊
焊接烟尘排放 诱发职业病 焊渣飞溅 灼人、 诱发火灾爆炸
“环境因素/危险源”表述举例
(规范、准确、精炼、学术性语言)
活动 (工序) 序号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9 噪声排放 噪声扰民 冲剪压 钢材利用率提 10 节约资源 高 危险化学品 运输 电气设备运 行 产品设计 (电脑操 作) 11 序号 危险源 风险 9 噪声排放 听力损伤 光电保护 10 机械伤害 装置失效 诱发火灾、爆 诱发火灾、爆炸 危险化学品泄 危险化学 炸 11 漏 品泄漏 污染土壤、水体、 人员伤害、 中毒 大气 绝缘失效 绝缘失效短路 诱发火灾 12 诱发火灾 短路 电能消耗 消耗能源 13 电器漏电 触电伤害 电磁辐射 污染环境 14 电磁辐射 诱发职业病 产品环境性能 节能降耗、减少 15 病毒侵入 设计数据丢失 提高 污染
严重,重伤,或一定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轻微伤害,需要救护,或很小财产 损失
表4 危险等级划分 D
D值 >320 160~320 70~16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值 20~70 <20 危险程度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的工序划分
3.将作业活动细分为“工序”。如 · 铸造:混砂、造型制芯、炉料配备、熔化、炉 前处理、浇注、落砂、清理 ·锻造:锻坯下料、锻坯加热、锻打、锻后处理 ·锅炉房运行:煤的储送、煤燃烧、水化处理、 除尘、污水处理 · 涂装:前处理(除锈、除油、磷化)、电泳涂 底漆、喷涂中漆、喷涂面漆
危险源(危害)的产生根源
一.危险源的本质: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根源) (综合作用) 能量、有害物质失控(状态) 二.危险源产生原因分析 1.存在能量及有害物质 (1)能量→做功的能力:造福、灾难 (2)有害物质:损害人员健康,破坏设备、 物品性能
危险源(危害)的产生根源
二.危险源产生原因分析 2.能量、有害物质失控 (1)设备设施故障(缺陷) 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及辅助设施等 (2)人员失误——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规章制度、标示等 (4)作业环境缺陷——温度、湿度、照明、 色彩等 三.危险源(危害)来自: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和作业环境缺陷。
6
3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1
0.5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 法)的具体评价数据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
分数值
100 40 15
后
果
分数值
7 3 1
后
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特大财产 损失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较大财产 损失
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危险源 具体步骤
1.按部门(车间)将活动划分为粗细适当的工序 2 .应用“工序 — 输入输出法”“工序— 设施 —人员 分析法”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形成各部门(车 间)级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初稿) 3.汇总各部门清单,形成全厂环境因素/危险源清单 4.应用是否判断法、三因子(D=LEC)法,进行环 境/风险评价,形成全厂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 清单 5.分解全厂清单,形成各部门清单(定稿) 6.初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控制途径 (1)目标方案 (2)运控程序 (3)应急程序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评价依据 序号 类别 工序/产 品/服务 重要环 重大环 境因素 境影响 是非 X值 控制途径 目标方案 运行控制 应急响应 责任 部门
危险源/风险等级清单
危险源清单
序号 车间(部门) 工序/设 施/人员 是非判断法 危险源 风险 A B C D L E C D D=LEC法 是否 备 重大 注
风险等级划分
评价依据 控制途径 目标方案 运行控制 应急响应 责任 部门
序号 类别
工序/设施 危险源 /人员
风险 等级
是非
D值
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 控制途径
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途径 目标、管理方案 (4.3.3/4) · 超标、违规 E/S · 达标,持续改进 · 提高产品环境性能 E · 综合利用,节能降耗 · 消除安全隐患 S · 改善作业环境 运控程序 (4.4.6) · 正常活动 · 相关方 应急响应 (4.4.7) · 异常、紧急、 潜在情况
5
( 2 )三因子评价 X 值是否>临界值
评价风险等级方法示意图
危险源清单
A
是 不符合法 规、标准
B 非 判
C 断 法
D 相关方合理 反复抱怨要求 D=LEC法
直接观察到 潜在重大风险
曾发生过事故 尚无合理措施
D值分级 风险级别划分
风险控制策划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 法)的具体评价数据
“环境因素/危险源”表述举例
(规范、准确、精炼、学术性语言)
活动(工序) 序号 车削 1 2 3 4 5 6 7 8 环境因素 切屑排放 含油废水排放 含铬废水排放 酸雾排放 苯系物排放 粉尘排放 焊接烟尘排放 焊渣排放 环境影响 污染土壤、浪费资源 污染水体 污染水体 污染大气 污染大气 污染大气 污染大气 污染土壤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危险源 切屑飞溅 工件飞逸 脚踏板损坏 酸雾排放 苯系物排放 粉尘排放 风险 伤人、灼人、扎人 机械伤害 人员拌倒摔伤 诱发职业病 诱发职业病 诱发职业病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分数值 10 6 3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分数值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