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在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的效果
运用良肢卧位翻身预防脑卒中重症患者压疮的护理

正常皮肤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力 为 4 . 2 6 k p a 左右 , 当 表 皮 压 强 超 过 毛 细 血 管 动 脉 端 压 力 的 2倍 , 且压 力持 续 1 ~2 h , 即可 阻 断 毛 细 血 管 对 组 织 的 灌 注 , 引起 组织 缺血 、 缺 氧、 坏 死, 所 以压力 、 摩 擦力、 剪 切 力是 引 起 压 疮 的关 键 性 因 素 。 实 验组采用 3 0 。 ~4 5 。 良肢 卧 位 翻 身 法 , 各 骨 突 部 位 所 承 受 的 垂 直压力强度减为原来 的 3 / 5 ~4 , / 5 ; 身 体 的 一 部 分 压 力 落 在 软
பைடு நூலகம்
I期 、 Ⅱ期 压 疮 3 8例 , 发生率为 6 , 转归率 为 3 8 ; 对 照组发生 压疮 1 5例 , 治 愈 I期 、 Ⅱ期 2 1例 , 发 生率为 1 5 , 转 归 率 为 2 1 , 2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结 论 运 用 良肢 卧 位 翻 身 护 理 , 能 有 效 预 防重 症 脑 卒 中 高 危 患 者 临 床 压 疮 的发
运 用 良肢 卧位 翻 身预 防 脑 卒 中重 症 患 者 压 疮 的护 理
辛 志芳 李 素芳 李 志平 苗 慧
河 南 焦作 市第 二 人 民 医 院 焦作 4 5 4 1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运 用 良肢 卧 位 翻 身 对 预 防 脑 卒 中重 症 患 者 临 床 压 疮 效 果 观 察 。方 法 选 择 脑 卒 中重 症 患 者 2 0 0例 ,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对 照 组 采 取常 规 卧位 翻 身护 理 , 实 验 组 采 取 良肢 卧位 翻 身 护 理 。结 果 实 验 组 发 生 压 疮 6例 , 治 愈
压疮发生防范预案

压疮发生防范预案引言概述:压疮是指由于长时间的压迫,导致皮肤和组织受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预防和管理压疮对于保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压疮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1.1 长时间的压力:长时间的压迫会导致皮肤和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压疮的发生。
1.2 摩擦和剪切力:摩擦和剪切力会导致皮肤表面的细胞破裂和损伤,增加压疮的风险。
1.3 湿度和湿润:患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导致皮肤软化和易损伤,增加压疮的发生。
二、预防压疮的措施2.1 定期翻身: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定期翻身可以减少压力集中在特定部位,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
2.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可以减少湿度和湿润对皮肤的损伤,预防压疮的发生。
2.3 使用合适的床垫和坐垫: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坐垫,能够减少摩擦和剪切力对皮肤的损伤,降低压疮的风险。
三、压疮的早期识别和管理3.1 定期皮肤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的皮肤损伤,防止压疮的进一步发展。
3.2 保持皮肤健康: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可以减少皮肤易损伤,预防压疮的发生。
3.3 使用适当的敷料: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使用适当的敷料进行伤口的处理,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的发生。
四、培训和教育4.1 培训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压疮的预防和管理知识,提高对压疮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2 患者和家属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提醒他们关注皮肤健康,合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4.3 建立压疮预防团队:建立专业的压疮预防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整个医疗机构对压疮的防范意识。
结论: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早期识别和管理压疮,以及进行培训和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压疮的防范和预防工作,保护患者的健康。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重度颅脑外伤是指颅脑损伤程度严重,病情危重,需要密切观察和全方位护理的一种疾病。
作为护士,我在一线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往往较差,需要经常进行神经评估。
神经评估包括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
在进行神经评估时,我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体位调整非常重要。
正确的体位调整可有效减轻颅内压,维持脑组织的良好氧供。
通常情况下,我会将患者半侧卧位,保持头部处于30度左右的抬高位置,避免抬高头部过高,以免引起颈静脉曲张和气管压迫。
还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合理的液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严密监测入量和出量,合理控制水负荷,维持液体平衡,不仅可以维持脑组织的灌注和代谢,还可以防止水肿的发生。
在液体管理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尿量、血压和胸部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量和滴速。
对于进行性脑水肿的患者,积极控制脑水肿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我会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定时监测颅内压,及时给予降脑水肿的药物和治疗,如应用脱水剂和渗透性药物,进行高渗滴注等,避免脑组织受压和功能丧失。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包括通过胃管或肠外营养给予高能高蛋白的营养物质。
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肠功能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和改善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护士需要全面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护士还要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制定、实施和评估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好的护理和康复效果。
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我们可以更好地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引起的损伤,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
其恢复期护
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护理中的一些体会。
1.认真做好患者的床位护理。
患者在床上的时候需要不断地翻身,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同时也要注意改变患者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同样的姿势,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2.注意患者的日常护理。
患者在恢复期需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稳定的生活环境,维持
日常生活是十分关键的。
护士要每天协助患者进行洗漱、更换衣服等日常护理,给予他们
充足的关爱。
3.定期检测生命体征。
患者在恢复期需要定期检查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便于发现并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
4.护理患者心理健康。
在恢复期,患者需要有人持续地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适应
现实生活,减少负担,缓解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5.与家属积极沟通。
患者在恢复期需要得到家属的全力支持和关心,所以护士要与家
属保持及时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让家属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鼓励他们
在康复期间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通过对恢复期护理的体会,我认识到护士在这一阶段中的重要性,我们的细心照顾和
心理支持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
因此,我们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心声,严谨地执
行工作,积极协助医生治疗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干预在预防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压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92• 临床护理 •颅脑手术患者病情危急,并同时伴有神志不清、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的出现,由于长期卧床的缘故,极大的增加了术后压疮的发生率[1-2]。
压疮,是一种局部损伤,有效的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压疮的产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预后[2-3]。
因此,本文通过对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并对其中的35例采取了压疮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显著,现将本次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选自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颅脑手术患者,采用病床尾号单双数的抽取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在20~62岁,平均(41±3.2)岁;实验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21~63岁,平均(42±3.3)岁。
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研究比对。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压疮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规范院内压疮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护理入院后压疮风险评估制度;构建压疮护理管理团队,选择院内副主任护师和工作年限超过10年群体审核压疮风险管理团队成员作为核心成员[4-5];为建立患者压疮风险管理资料库。
②严格执行院内压疮管理体系预先构想及计划:a.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共审核出压疮针对性护理小组成员共10人,彼此监督、加强协作,落实岗位责任制;b.小组成员制定压疮风险护理管控制度,并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围术期手术风险管控软件,便于后期数据库患者信息处理及建立电子健康档案[6-7]。
c. 2015年7月起,手术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于患者入院第1天做好护理风险评估,每3日上报1次压疮患病情况;风险管理小组每7 d巡视1次,检查压疮防控护理服务质量,每半个月召开例会1次,负责对当前院内压疮管理情况进行通报。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体位变化对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分析及护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3期269·临床监护·0 引言临床上研究发现,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轻重程度不同的脑缺氧脑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主要发病特点[1]。
长期以来,治疗颅脑损伤的主要方法为高压氧治疗法,该种方法是采用纯氧或者高浓度氧对患者进行治疗,高压氧治疗法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治疗过程很顺利。
以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对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强化护理质量,本文把护理过程中的体会做出了以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有3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7岁-52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岁,统计其基本病情状况:患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有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有15例。
经过比较这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如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状况等一般资料,结果没有出现明显差异(P >0.05),有临床上的可比性。
1.2 体位护理1.2.1 对于颅脑损伤的脑部水肿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适当抬高患者头部,促进患者的颅内静脉回流,从而使得患者的颅内压降低,达到缓解患者脑水肿的效果。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的头与脊柱在同一条直线上,头部过度伸张或者是过屈均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及颈静脉回流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的颅内压不能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还可以增加肺部通气量[2]。
休克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保证脑部血液供血。
如患者深昏迷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此体位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排出。
1.2.2 伴有颈椎损伤平卧位,立即给予颈托或颅骨牵引,颈椎制动,以免造颈髓的进一步损害,禁头侧位,禁用枕垫头,以免引起颈部屈曲。
老年重症病人预防性压疮护理的应用效果

老年重症病人预防性压疮护理的应用效果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
老年人群体中往往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和身体机能下降的现象,尤其是床位休息和长时间卧床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压疮的情况。
因此,预防性压疮护理对于老年重症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老年重症病人预防性压疮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论述。
1、按时翻身:翻身是老年重症病人预防性压疮护理的核心措施之一。
长时间不动的病人容易出现局部组织受压后缺血和坏死,而经常翻身可以降低受压时间,减轻组织受损的风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密切关注老年重症病人的皮肤状况,及时更换湿润的饮食、汗液、尿液等物质,保持皮肤干燥,避免产生湿疹或者其他皮肤病变。
3、调整睡姿:对长时间卧床的老年重症病人而言,睡姿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可采取抬高床头或体位角度调整等措施,减少身体的压迫点。
4、选择合适的床垫:床垫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老年重症病人的压疮情况,一般较为适宜的床垫是气垫床,固定式床垫等,这些床垫不仅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承压面积,还可以保持病人的肌肉处于柔软状态。
老年重症病人预防性压疮护理对于老年人群体的预防压疮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率:经过长时间的随访和调查研究发现,对于具有高危险因素的老年病人群体,只要采用预防性压疮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2、减轻老年重症病人的疼痛症状:压疮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非常容易引起老年重症病人的疼痛症状,而预防性压疮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促进老年重症病人的康复进程:预防性压疮护理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症状,还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
三、结语老年重症病人预防性压疮护理是老年医学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加强病人的日常护理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压疮预防意识,可以有效减少老年病人的压疮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关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是指人体头部遭受外力直接作用,导致脑部组织损坏的严重伤害。
该病通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影响,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康复。
本文就针对该病病人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病情评估康复护理应该从病人的病情评估开始。
在跟进病人情况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评估病人的头、颈、胸和四肢的状况,掌握又力量和感觉动作。
其次,需要评估病人脑部的功能和状况,包括意识状态、行为、认知和语言能力等。
评估后,需要建立病人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
二、床位翻动与换位病人需要躺在床上较长时间,需要定期翻身或更换体位,防止出现压疮或其他并发症。
病人翻身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通常为4个小时一次。
翻身时应垫好床面,准确掌握运动技巧,保证翻身平稳且不受伤。
三、营养饮食营养饮食对病人的康复很重要。
需要特别注意病人能否正常进食,如果不能口服,则需要应用胃肠道营养管。
照顾人员应该采用护理皮肤技巧,在喂食的过程中细心护理,注意清洗口腔,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四、平衡康复针对病人的平衡问题,需要进行平衡康复训练。
医护人员需要帮助病人进行适量的体能锻炼,从而强化身体机能,增强身体的平衡感觉。
建议通过床上坐起、站立或牵扶慢步前行等平衡训练方法,加强病人身体操纵性和平衡感知能力。
五、主动立卧位研究和训练在病人进展到可能站立或者行走的阶段,需要合理安排康复训练让其提高主动立卧位的能力。
通过小结靠椅辅助站立训练、铅球推拉训练等方式,增强患者肌力、学习站立技能,提高其自理能力。
六、言语康复言语康复是重型颅脑损伤康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训练的时候,应该为病人提供安静、亲近而舒适的环境。
采用正面习惯方式训练如加强唇舌的表情,练习语音发音,提高病人语言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使用社交游戏、音乐等辅助方法,提高病人的言语交流技能。
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病人恢复日常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洗脸、梳头等能力的训练。
通过逐步增加训练难度,例如单手从下摆经过头顶伸出,训练病人顾挂衣服动作,可以起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在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的效果
作者:陈桂兰
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1期
摘要: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卧位与翻身,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对两组患者翻身依从性、翻身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研究表明,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翻身,卧位,护理
压疮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重度颅脑损伤预防压疮护理中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的效果,选取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对其行相关卧位与翻身护理,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35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为6~68岁,平均年龄为(33.5±5.5)岁,住院时间为8~84d,平均住院时间为
(41.5±5.5)d;观察组患者中,37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为5~69岁,平均年龄为
(34.0±5.0)岁,住院时间为9~85d,平均住院时间为(42.0±5.0)d。
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卧位与翻身方法,首先由两名临床护理人员抬起患者身体向近侧移动,并托扶病人肩膀、腰部、臀部以及膝盖,把患者翻转到对侧,侧卧位90°,屈曲上腿在前,伸直小腿在后,将软垫垫于患者胸前、背部与两膝间,将患者托起转移到床中间,将床单元整理好[1]。
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单翻身法、30°侧卧位。
该方法只需一名护理人员就能够轻松完成,需要用到宽为1m,长为2m的全棉中单,于大单上横铺,上边平齐于肩[2]。
在帮助患者侧卧翻身过程中,护理人员置于患者翻身侧,也就是对侧卧位,曲肘患者近侧上肢在胸腹部,护理人员紧抓中单两侧,均匀托起,待软枕高度在15cm左右时,放在中单下,在床垫下塞入伸平后的中单,保证床面和患者矢状面成30°左右的夹角。
要求患者从侧卧位向仰卧位转换,由护理人员将中单托起以取出软枕,患者患肢回归功能为,将床单位整理好[3]。
按时对所有患者翻身,每2h进行1次的翻身,必要情况下,半小时翻身1次,同时还要做好相关记录。
1.3.患者评价指标
将翻身重要性与翻身配合方法告知意识较为清醒的患者,对病人非语言信息进行观察,并向患者提供写字板、纸、笔记图片等交流与沟通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观察临床表现与询问患者家属等方式实施测评[4]。
根据压疮分期标准确定压疮严重度分级;判断患者翻身依从性标准:a.清醒患者表示卧位舒服,且翻身后能够维持2h左右的体位,主动、积极配合为好;b.患者表示不能支持体位,拒绝翻身或者烦躁等为差。
根据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判断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压疮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4名患者出现压疮,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尽管目前水垫、气垫床等临床床褥设备对压疮具有预防作用,然而,有效、科学的翻身护理依旧为对压疮进行有效预防的有效、关键措施,特别是神经外科,有很多需要行翻身护理措施的患者,如果护理人员一人值班,要依照颅脑损伤患者具体病情对最佳翻身方法进行合理选择,让患者在翻身后能够感觉平稳、舒适,比较容易接受。
如果患者体位不舒服,就极易再次返回原来位置,这样就会继续压迫受压部位,极易导致压疮的出现[5]。
如果患者侧卧位为90°,就会明显压迫与床面相接触的手臂,导致患者肩锋具有较高的发红率。
而对患者行30°侧卧位,由此承重部位不再是患者卧位侧肢体,双侧上下肢也不会影响到患者静脉输液与功能锻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翻身依从性以及翻身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表明,中单翻身、30°侧卧位改进卧位与翻身方法应用于重度
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云华,李芬.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情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05):144-145.
[2] 金婷妍,应奇,殷亚婷,等.一例急性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护理体会[J]. 海军医学杂志,2014(04):108-109.
[3] 丁艳,贺竞之.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120例脑电图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4(02):136-137.
[4] 武元丽,李俊.自制头圈在重度颅脑损伤头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3(05):124-125.
[5] 宋玲.重度闭合性颅脑损伤75例预防压疮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