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化学精品练习(含解析):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训练全程跟踪(新人教版选修4).pdf

合集下载

2012年高考化学 第三部分专题3 新人教版

2012年高考化学 第三部分专题3 新人教版

2012年高考化学第三部分 (3)7、(原创)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C.以前的鸡毛信可以用碘水润湿阅读,说明信是由蛋白质溶液书写而成D.淀粉的含量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8.(原创)对二甲苯的二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6种B.7种C. 8种D.9种B 解析: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书写,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3种,第二种情况只有1种,第三种情况有3种,共有7种。

、、。

可看成是戊基与氯原子组合而成的,而戊基有八种:,故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9.(改编)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 ( )A.10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加入0.01molCH3COOHCO32- + CH3COOH = HCO3- + CH3COO-B.4mol·L-1的NaAlO2溶液和7mol·L-1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2- + 7H+ + H2O = 3Al(OH)3↓+ Al3+C.在含有Mn2+的溶液中加入HNO3再加入PbO2,则反应体系显紫红色5PbO2 + 2Mn2+ + 4H+ = 5Pb2+ + 2MnO4- + 2H2OD.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HCOO—+NH4++2Ag↓+3NH3+H2OHCHO+ 2[Ag (NH3)2]++2OH-−→10.(原创)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主族元素都有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所在的族序数B.同周期的ⅡA、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C.每一周期都是从金属元素开始至稀有气体元素结束D.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8、18、32D解析:有些主族元素没有正价如F,A错;同周期的ⅡA、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为1,第二、三周期之差一定为1,第四、五周期之差一定为11,第六周期之差为25,B错;第一周期是从非金属元素——氢元素开始,C错。

2012高考化学创新方案习题 第二章 章末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

2012高考化学创新方案习题 第二章  章末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2(g)+CO2(g) 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解析:A项两条件的变化将提高该反应的速率,但平衡逆移,NO转化率降低;C项两条件的变化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逆移,NO转化率降低;D项两条件的变化将使平衡正移,NO转化率提高,但反应速率可能降低.答案:B2.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解析:从图像上看,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的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B、D正确;若是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应减小,故C错误.答案:C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该反应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体积不等的反应,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单位体积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也不再变化,因而压强也不再变化.答案:C4.(2010·青岛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在温度为T K和(T+10)K 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3时刻反应已经停止B.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增大C.在t3时刻,若增大压强,则A的转化率将减小D.在t2~t3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t3-t2mol/(L·s)解析:选项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B的浓度降低,C的浓度增加,故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在t3时刻,A、B、C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但反应并没有停止.选项B,t4时刻升温,A、B浓度增加,C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故K减小.选项C,由表中t4~t5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关系知,该反应为2A(g)+,因此增大压强,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C错误.选项D,t2~t3时,Δc(A)=1 mol/L,Δt=(t3-t2)s,故v(A)=1t 3-t2mol/(L·s).答案:D5.(2010·福建南安一中期末)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2C(g) Δ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C.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D.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解析:A项,没有注意体积为2 L,v(B)应为0.05 mol/(L·min);B项,升温,v(逆)应增大;C项,加压(缩小体积),v(逆)应增大,c(B)增大;D项,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v(正)、v(逆),即v(正)仍等于v(逆).答案:D6.(2010·安丘模拟)对可逆反应4NH 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逆(NH3)=3v正(H2O)解析:4v正(O2)=5v逆(NO),v(正)=v(逆),A正确.B项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二者相等,但不一定平衡,故错误.D项中的关系不存在.答案:A7.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2A(g)+B(g) 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的体积分数减小,A、B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数不变.答案:A8.(2010·福建高考)化合物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A .2.5 μmol·L -1·min -1和2.0 μmol·L -1B .2.5 μmol·L -1·min -1和2.5 μmol·L -1C .3.0 μmol·L -1·min -1和3.0 μmol·L -1D .5.0 μmol·L -1·min -1和3.0 μmol·L -1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4~8 min 间化合物Bilirubin 的浓度变化为Δc =10 μmo l·L -1,则v (Bilirubin)=10 μmol·L -14 min=2.5 μmol·L -1·min -1;根据图示,每隔4 min 化合物Bilirubin 的浓度减小一半,则16 min 时化合物Bilirubin 的浓度为8 min 时浓度的14,故16 min 时其浓度为10 μmol·L -1×14=2.5 μmol·L -1,B 项正确. 答案:B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2H 2(g) CH 3OH(g),若开始时只充入a mol CH 3OH 蒸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70%;若开始时充入a mol CO 和2a mol H 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 )A .30%B .35%C .65%D .70%解析: CO(g)+2H 2(g)CH 3OH(g) 起始(mol) 0 0 a反应(mol) x 2x x平衡(mol) x 2x (a -x )x +2x +a -x a=1.7,x =0.35a .若开始时充入a mol CO和2a mol H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与题干中平衡等效,反应的H2的物质的量为1.3a mol,H2的转化率为65%.答案:C1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g)+O2(g)V2O5450℃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 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解析:若增大氧气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应突然变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变大,A选项不正确;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但平衡不移动,B正确;观察图Ⅲ,达到平衡时α(SO2)不相等,故甲、乙两条曲线不可能是由催化剂引起的,C选项不正确;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SO2的转化率增大,D选项不正确.答案:B11.(2010·上海高考)据报道,在300℃、70 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 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A项正确;仅仅根据反应发生所需温度,不能判断反应的热效应,B项错误;充入大量CO2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C项正确;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反应不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2和H2的利用率增大,D项正确.答案:B12.(2010·石嘴山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反应B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反应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反应D .常温下,2H 2O=====电解 2H 2↑+O 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解析:一个反应能自发,只是说明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有发生的可能性,并不是已经发生了反应,也不涉及反应快慢的问题,A 错误、C 正确;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如水在常温下不分解,但通入直流电时,可分解,B 、D 错误.答案:C13.(2010·四川调研)对可逆反应4NH 3(g)+5O 2(g)催化剂加热4NO(g)+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 (NH 3)∶n (O 2)=4∶5B .反应达到平衡时后,对体系一直进行加压,平衡总是逆向移动C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D .当v 正(NH 3)∶v 正(NO)=1∶1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解析: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时投入量之比应该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 正确;当加压到一定压强时,气态水变为非气态水,平衡会正向移动,B 错误;充入稀有气体而压强不变,增大容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C 错误;NH 3、NO 的正反应速率都是向右方向的速率,D 错误.答案:A14.(2010·福建南安一中期末)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92.6 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A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 .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 3的体积分数相等C .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 =23.15 kJD.若容器①体积为0.5 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解析: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A正确;两个容器为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B正确;两容器参加反应的起始物的量不同,反应热不同,C错误;若容器①体积为0.5 L,相当于对平衡后的②体积增加一倍,则平衡左移,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D正确.答案:C15.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 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催化剂高温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解析: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项,相当于向容器中充入1.5 mol CO和3 mol H2O,与原始比例1∶2相同,构成等比平衡,CO的体积分数不变;B项,相当于向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再充入1 mol CO,故前一步旨在建立全等平衡,再充入1 mol CO,虽使平衡向正向移动,但移动是由CO的浓度增加引起的,CO的体积分数增大;C项,相当于向容器中充入0.9 mol CO和1.8 mol H2O(两者比值1∶2)后,再充入0.1 mol H2O,故加入H2O而使平衡向正向移动,CO体积分数减小;D项,相当于向容器中充入1 mol CO 和2 mol H2O,构成全等平衡,CO体积分数不变.答案:B1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化学反应CO 2(g)+H2(g) CO(g)+H2O(g),其c c2Oc 2c2=K,K被称为化学平衡常数,其中K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根据以上信息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此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才不会变化C.此反应达到1 000℃时的反应速率比700℃时大D.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解析: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温度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是吸热反应,不同体系的平衡常数不一样,对一确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说明生成物平衡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即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8分)为测定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试验.如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的盐酸,烧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现向烧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1)A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NaOH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故使平衡2NO 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向左移动,气体颜色变深;NH4NO3溶于水要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答案:(1)变深甲中NaOH溶解放热,中和盐酸也放热,溶液及A中气体温度升高,2NO2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变浅NH4NO3溶解吸热,乙中溶液及B中气体温度降低,使反应2NO2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18.(8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 A+n B p C达到平衡,若:(1)A、B、C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__________.(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解析:(1)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m+n<p.(2)B的量对平衡无影响,B为固体或纯液体.(3)由于m+n=p,而A、C是气体,若B是气体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B为非气体,m<p,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4)加热后C的质量增加,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1)m+n<p(2)固体或纯液体(3)逆反应方向(4)吸热19.(8分)(2009·宁夏高考)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99 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ΔH=________kJ/mol.(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 mol/(L·min),则v(O2)=__________mol/(L·min)、v(SO3)=________ mol/(L·min).(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计算由S(s)生成3 mol SO3(g)的ΔH(要求计算过程).解析:(1)由图像很容易得出,纵坐标表示各种物质的能量.E是反应所必经的一个过渡状态,它只影响反应的难易程度,而整个反应过程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得出没有影响的结论.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降低.(2)中的ΔH可根据已知1 mol SO2参加反应时放热99 kJ,而图像中表示的是2SO2反应,所以99 kJ要乘以2.(3)化学方程式根据元素守恒即可写出.(4)考查速率之比和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成正比.(5)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考查燃烧热的概念必须是1 mol S(s)完全燃烧.答案:(1)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没有影响降低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2)-198(3)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4)0.025 0.05(5)S(s)+O 2(g)===SO 2(g) ΔH 1=-296 kJ/molSO 2(g)+12O 2(g)===SO 3(g) ΔH 2=-99 kJ/mol 3S(s)+92O 2(g)===3SO 3(g) ΔH =(ΔH 1+ΔH 2)×3=-1185 kJ/mol 20.(9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 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 2O/ZnO):CO(g)+2H 23OH(g)根据题意完成下列问题:(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升高温度,K 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________________.(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 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氢气的浓度减少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D .重新平衡时n 2n 3增大(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 2O ,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 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 2O 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定义,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 =c 3c c 22,从题给图像可以看出平衡后500 ℃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小于300 ℃时的物质的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 值将减小.(2)500 ℃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为n (B),则消耗H 2的物质的量为2n (B),因此V (H 2)=2n 3L t =2 n3 t mol/(L·min).(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处于E 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根据反应特点推知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且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的物质的量将增加,即选B 、C.(4)因Cu 2O 被CO 还原为Cu ,因此通入CO 2可以抑制此反应的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u 2O +CO2Cu +CO 2.答案:(1)c (CH 3OH)/[c (CO)·c 2(H 2)] 减小 (2)2n 3t mol/(L·min)(3)BC (4)Cu 2O +CO2Cu +CO 221.(9分)(2010·黄埔模拟)某化学反应2AB +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 、D 起始浓度(mol/L)为0,反应物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mol/(L·min). (2)在实验2中,A 的初始浓度c 2=________________mol/L ,反应经20 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 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 1,则v 3________(填“>”、“=”或“<”)v 1,且c 3________(填“>”、“=”或“<”)1.0 mol/L.(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0.80 mol/L -0.67 mol/L)÷(20-10) min =0.013 mol/(L·min).(2)在实验2中,因为与实验1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所以与实验1的起始浓度相同.A 为1.0 mol/L ,但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减少,即反应速率增大,可推测发生这种变化的外界条件为使用催化剂.(3)在实验3中,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0.92 mol/L -0.75 mol/L)÷(20-10) min=0.017 mol/(L·min),A的起始浓度大于1.09 mol/L,所以:v3>v1,c3>1.0 mol/L.(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知升高温度后,反应物A的平衡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1)0.013 (2)1.0 使用催化剂(3)>>(4)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22.(10分)(2010·深圳调研)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用Cu2O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1)一定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2O并通入0.10 mol水蒸气,发生反应:2H 2O(g)光照Cu2O2H2(g)+O2(g) ΔH=+484 kJ/mol,不同时段产生O2的量见下表:计算:前20 min的反应速率v(H2O)=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2)用Cu2O在某相同条件下分别对水催化分解,产生氢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A.c、d方法中的Cu2O催化效率相对较高B.d方法中的的Cu2O作催化剂时,水的平衡转化率最高C.催化效果与Cu2O颗粒的粗细、表面活性等有关D.Cu2O催化水分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答案:(1)5.0×10-5mol/(L·min)c22c2c22(2)ACD。

2012高考化学精品练习(含解析):第二章 章末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pdf

2012高考化学精品练习(含解析):第二章  章末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pdf

古往今来,皎洁的月光,璀璨的星空,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体现了人们对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的向往。

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把理想限于神话,他们不断地尝试,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只有我们人类世世代代的英勇实践,才能创造出航天事业灿烂的今天。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那个标志着改变历史的时刻到来了。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航天英雄杨利伟飞上太空,杨利伟成为了宇宙里第一位中国访客,为中国人的航天梦敞开了大门。

2005年,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驾着“神六”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着陆。

在2008年9月,三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七”飞向浩瀚的太空。

这说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又迈上了艰难而又富有艰辛的一步。

那是一个令人久久难忘的时刻——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中国第二位女航天员与两位男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联袂出征太空。

神舟十号在轨飞行15天,并先后与天空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手动交会对接。

在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实验及太空授课活动。

目前,天宫一号运行在预定的交会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这让中国的航天事业迈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从这些事件中,我想到了我自己,航天英雄们向着自己的飞天梦前行着,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赢得了自己翱翔太空的机会,实现了理想。

在他们各自的人生旅程中缀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我呢?儿时一直想成为科学家,但只是空想,并没有向着这一目标迈进,他们的事例指引着我一步步地向前进。

有时我会因一点小小的挫折而停滞不前。

但只要一想到他们,便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我的身后推了我一把,使我又重新有了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去面对漫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只有视它们为脚下的垫脚石,才会让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战胜挫折的信念更加的坚定!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不断坚持,相信胜利就在彼岸!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012高考化学精品练习(含解析):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pdf

2012高考化学精品练习(含解析):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pdf

总有一段征程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激昂振奋。

在困难中奋起,在挑战中求新,在奋进中发展。

面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召唤,一个奋进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定前行在实现梦想的光明大道上。

几十年来的探索实践,几十年来的搏击奋进,让我们美丽的祖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就拿我家的灶头来说吧。

听爸爸说,在他那个年代,家家烧饭用的都是泥灶。

那是用泥堆成的,黑乎乎的,平常不烧的时候就有很多灰尘,更别提烧饭了,那一阵阵的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把人呛得直咳嗽,夏天就更难受了,一股股热气把本来就小的厨房变得更闷了,活像一个蒸笼。

又过了几十年,泥灶就被“淘汰”了,代替它的是洁白光亮的瓷砖灶。

从此,全家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日子,这种可比那泥灶漂亮了许多,灰尘也少了很多,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灶头很难生火,每次生火都要费好长时间,而且那一阵阵热气,真叫人受不了。

到了现在,瓷砖灶也“下岗”了,我们家迎来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煤气灶。

这下可好了,每天烧饭只要轻轻一扭开关,蓝色的火焰便一下冒了出来,好像一个花骨朵,放上锅,十分钟,菜就搞定了。

记得又一次,家里人都起晚了,我上学就快迟到了,要是以前,我肯定空着肚子就上学去了,可是现在不同了,煤气灶一开,不到5分钟,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煮好了,真是又快又美味。

社会天天在发展,月月在进步,年年在更新。

不仅我家在变化,我的家乡在变化,整个中国也在变化。

“美丽中国”不仅是一个新名词,而且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更是一个使命。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美丽中国,携手你我,一个更加高端、美丽、和谐的中国新时代即将开启!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012高中化学精品同步(含解析)第二章章末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

2012高中化学精品同步(含解析)第二章章末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第二章章末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解析:A选项错在多1个电子,B选项Cl原子没有满足8电子,C选项OH-的电子式应写为: .答案:D2.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B.CH3CH2NO2C.CH2===CHBr D.2—CH2解析:可看作甲苯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CH3CH2NO2可看作CH3C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硝基取代,CH2===CHBr可看作CH2===CH2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只有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答案:D3.(2010·永嘉县高二联考)充分燃烧某气态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的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烃X的质量相等.则X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C.C3H6D.C4H6解析:X中H、C的质量比即为H2O中H、O质量比:2∶16=1∶8答案:D4.(2009·浙江高考)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a­damascone,可用于制作“香水”,其结构为:,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3H20OB.该化合物可发生聚合反应C.1 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19 mol O2D.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稀硝酸酸化后可用AgNO3溶液检验解析:根据键线式,由碳四价补全H原子数,即可写出化学式,A正确;由于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故可以发生加聚反应;B正确;13个碳应消耗13个O2,20个H消耗5个O2,共为13+5-0.5=17.5,C错误;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发生,然后水解酸化,即可得Br-,再用AgNO3可以检验,D正确.答案:C5.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A.苯与Fe、Br2混合B.氯乙烷和NaOH溶液共热C.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D.乙烯和溴水反应解析:选项A、B中的反应为取代反应;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加成反应;溴乙烷和NaOH 的乙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答案:C6.(2009·宁夏高考)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A.甲苯B.乙醇C.丙烯D.乙烯解析: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苯环和乙醇因不含双键,排除A和B选项;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是烷烃的性质,排除D选项.答案:C7.(2010·海南高考)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溴苯B.对二甲苯C.氯乙烯D.丙烯解析:对二甲苯( ),丙烯(CH3—CH===CH2)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甲基,由甲烷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由乙烯的分子结构可知氯乙烯(CH2===CHCl)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由苯的分子结构可知,溴苯(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答案:AC8.(2011·中山一中期考)某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丙烯,将剩余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则原卤代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H3CH2CH2—Cl B.C.CH3CH2CH2—Br D.解析:四个选项中的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都能生成丙烯,浅黄色沉淀是溴化银,原卤代烃为溴代烃.答案:CD9.下列反应无论怎样调整反应物的用量都只能生成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光照发生反应B.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C.甲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反应D.乙炔和氯气的加成反应解析:甲烷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到各种氯代产物;甲苯与Br2反应时,甲苯苯环和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被取代;乙炔与Cl2加成反应可以得到CHCl===CHCl或CHCl2CHCl2.答案:B10.(2011·济宁模拟)泽维尔证实了光可诱发下列变化:这一事实可用于解释人眼的夜视功能和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具有极高的光能利用率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和Y互为同分异构体B.X和Y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在一个平面上C.上述变化是一个物理过程D.X和Y都可能发生加聚反应解析:X和Y属于顺反异构体,根据苯分子和乙烯分子构型判断X和Y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同分异构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答案:C11.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16 g/L,则关于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甲烷B.一定有乙烷C.可能是甲烷和戊烷的混合物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解析:该混合烃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1.16×22.4=26.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6的烷烃是甲烷,相对分子质量为16,其他烷烃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有甲烷.答案:A12.(2011·临沂一中期中)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键断裂,如:R1CH===CHR2,被氧化为被氧化为,由此推断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的氧化产物有 ( )A.2种 B.3种C.4种 D.6种解析:C4H8有如下三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顺反异构):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2.根据题意,三种烯烃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有:HCHO、CH3CH2CHO、CH3CHO、.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2分)13.(10分)A~G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常温下含碳量最高的气态烃是________(填字母).(2)能够发生加成的烃有________种.(3)一卤代物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4)写出实验室制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F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球棍模型可知A为CH4,B为C2H6,C为CH2===CH2,D为HC≡CH,E为CH3CH2CH3,F为答案:(1)D (2)4 (3)G(4)CaC2+2H2O―→Ca(OH)2+C2H2↑14.(16分)(2011·江阴高级中学期中)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如图装置Ⅰ进行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3~5 min后发现滴有AgNO3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的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1)装置I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瓶中生成的红褐色油状液滴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洗涤.洗涤后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苯和液溴都是易挥发物质,所以在实验时长导管可以防止这两种物质挥发;同时长导管将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导出.(3)溴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溴苯比较难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将混合物中的溴除去.答案:(1)①2Fe+3Br2===2FeBr3②Br-+Ag+===AgBr↓(2)导气兼冷凝回流(3) 与Br2NaOH溶液或水分液漏斗(4)防止倒吸CCl4或防止倒吸;可以控制反应进行;避免杂质干扰;防止污染空气15.(12分)A、B、C、D1、D2均为有机化合物,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直链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3)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4)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是丙烯,由A到B的变化是少了一个氢原子,多了一个氯原子,所以应是取代反应;C是B和溴反应的产物,从分子的组成来看,多了两个溴原子,应是加成反应;D1和D2是B和氯水反应的产物,从产物的组成来看应是一个碳原子上加了氯原子,而另一个碳原子上加了羟基,而位置有两种情况,所以加成产物有两种.答案:(1)CH2CHCH3(2)取代反应(3)加成反应(4)加成反应16.(2011·郑州模拟)(14分)烯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下面的框图进行反应.已知:D是 .请填空:(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2)框图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数字代号).(3)框图中①、③、⑥属于____________反应.(4)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5)写出由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D的结构递推可知A的结构简式,依据框图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及反应条件推知B为,C为,由⑤的反应条件可知该反应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则E的结构为.答案:(1) (2)②(3)加成。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3)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3)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3.(6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 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4.(6分)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5.(6分)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 ﹣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m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6.(6分)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12345678910C2H4C2H6C2H6O C2H6O2C3H6C3H8C3H8O C3H8O2C4H8C4H10 A.C7H16B.C7H14O2C.C8H18D.C8H18O7.(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二、必考题(本题包括26~28三大题,共43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8.(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g FeCl 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 ﹣用0.40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 x中的x值:(列出计算过程)(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的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反应制备;(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9.(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二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二章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空间填充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2.(2020北京二十二中高二上期中)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苯的硝化反应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C.乙烷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溴乙烷D.乙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烯3.(2020北京顺义高二上期末)下列烷烃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的是(深度解析)A.丙烷B.乙烷C.异丁烷D.正丁烷4.下列关于几种有机物的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2B.乙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类型相同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全燃烧生成3mol H2OD.苯中无碳碳双键,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5.(2020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下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芳香烃就是指苯和苯的同系物B.通常可从煤焦油中或通过石油的催化重整来获取芳香烃C.乙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上D.甲苯和甲基环己烷的一氯代物均为4种6.(2019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某实验小组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装置、现象如下:现象ⅰ.光照后,产生白雾,混合气体颜色变浅ⅱ.试管内液面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试管壁和液面上出现少量油状液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减少氯气的溶解B.油状液滴的主要成分是一氯甲烷C.产生白雾以及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有氯化氢生成D.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可用黑色纸袋套住装满甲烷和氯气的试管,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利用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设计如图装置。

【深度解析高考真题】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20200515061231)

【深度解析高考真题】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20200515061231)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6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 •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I2C. 某溶液中加入CCI4, CCI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D.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2. (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是95%B •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 •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3. (6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 . 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 .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4. (6分)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 5种B . 6种C. 7种 D . 8种5. (6分)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I?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一据是()A. a=bB .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 (H+)=匚mol?L“D .混合溶液中,c (H+)+c (B+)=c (OH「)+c (A J6.(6分)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1 23 4 5678910C2H4 C2H6C2H6O C2H6O2 C3H6C3H8C3H8O C3H8O2C4H8C4H1A. C7H16B.C7H14O2C. C8H18D. C8H18O7. (6分)短周期元素W、X、丫、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丫、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丫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 v X V丫v ZB . W、X、丫、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C. W与丫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D .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丫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二、必考题(本题包括26〜28三大题,共43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8. (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滴定的方法.实验中称取0.54g FeCl 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 「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和0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0H 「用0.40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 x中的x值: ______________ (列出计算过程)(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的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 (Fe):n (Cl)=1 : 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 .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__ 反应制备,FeCb可用铁粉和________ 反应制备;(3)FeC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b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与MnO2 - Zn电池类似,K2FeO4- 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Fed 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9. (15分)光气(C0CI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CO与CI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春风吹满神州大地,改革开放之火燃遍了家乡,是我的家乡 ?——焕然一新,使它变得犹如一位富有生机的少女,楚楚动人。

我爱家乡高邮,因为它四季如画,是一片永不枯萎的小树叶,因为它物产丰富,像一个硕大无朋的宝库,因为它历史悠久,如一条古老的小船“漂荡在江湖上”。

之所以我的家乡这么美,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变化。

家乡变化也带动了每个家庭,生活富裕了,每一样东西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大约在我五岁那年,爸爸是一位吃苦耐劳的在外打工者——厨师,但由于工资太小,爸爸觉得养不活我们一家三口,于是爸爸只好选择在家试着经营自己的饭店。

菜馆刚一开业,就来了一大堆客人,我们一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正在我们高兴之时,客人们就像一只蜜蜂在你耳边“嗡嗡”叫着,嫌菜太慢了。

在厨房里炒菜的爸爸汗流浃背、焦急万分,那煤气灶就是不通人性,火光宛如以为奄奄一息的老者,微微抖动。

爸爸也是无济于事。

火大哥也不知喝了哪壶仙酒,醉得不省人事。

就因为这样饭店生意越来越淡了。

? ? 后来,爸爸又买来了一个大个的煤气灶。

这个东西的火光红中发蓝,直往上冲很活跃像个顽皮的孩子,只有把锅放上去,他才会低下头工作学习。

这个玩意买回来不久,生意逐渐好转,客人们也满意了,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可是问题刚过难题又来了,承办酒席的人也多了起来。

人多了菜又不够上,还嫌慢,当菜上桌时已经一干二净了。

爸爸十分苦恼,头发在几天内多了几根 “银丝”。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又有了柴油灶。

这个庞然大物的火速比火箭升天还快、更猛,样子如一个铁锥,还不时发出隆隆声。

一会儿工夫一道香喷喷的菜就可以上桌了。

客人们吃着美味的饭菜都高高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爸爸见到谁都高兴,因为菜馆生意已是蒸蒸日上了。

? 邓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富裕了。

我们要再接再厉,总有一天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地方。

一个富足安康、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展现在我的面前,我们相信高邮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我的家乡必将走出江苏,走向世界。

家乡,我爱你的现在,更爱你的未来!!
?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