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自主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难点:王室衰微【自主探究】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春秋后期______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_______。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煮盐业以及_______都有所发展。
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____被更多的使用。
二、王室衰微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_______状态,一些诸侯国不再把_______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_______、_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这样就使_______逐渐瓦解。
2. 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一带。
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_______。
三、诸侯争霸1.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_______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_______,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年,_______和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2.在春秋争霸的同时,中原的“_______”“ _______”在同周边的_______、_______、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
【合作探究】1. 阅读课本第27页“相关史事”,回答: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观察图片“春秋铁农具”“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分组讨论:铁器牛耕的出现带来哪些变化?2.阅读课本第27页课本正文,总结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对这一现象的出现你有何认识?3.从西周到东周,周王室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认识?4. “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诸侯争霸时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真实目的是什么?【拓展延伸】请将你熟悉的春秋成语典故讲给大家听,并分享你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含答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春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的特点和影响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7-30,用笔划出关键词)1、找出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情况2、概括东周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变化3、找出诸侯争霸的背景、代表和产生了哪些影响?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1)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这些兼并战争是否有积极作用?为什么?五、【当堂训练】1.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国在农业生产上开始使用牛耕是在( )A.西周末年 B. 春秋早期C.春秋末期 D. 战国初期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他就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王嬴政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周王室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D促进民族交融。
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D、适者生存5.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6.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争霸战争频仍。
这一时期,下列诸侯称霸的先后顺序是( )①晋文公②齐桓公③楚庄王④秦穆公A. 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 ②①③④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练习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共5题;)1.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标志是指()A. 铁农具和牛耕B. 选种C. 深耕细作D. 治虫害2.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
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农业产量的提高B. 农业技术的进步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干农活如果“手无寸铁”是件难事,在我国铁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加入到农业生产中的?()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C. 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 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5.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当时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B.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 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开始被使用D. 与一些诸侯国的改革有关二、王室衰微(共4题;)6.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为了便于研究这段历史,史学家将它划分为两个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A. 西周时期B. 商周时期C. 战国时期D. 春秋时期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 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8.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
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分封制有所动摇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9.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下面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A. 铁制农具的使用B. 外族入侵C. 诸侯争霸D. 国人暴动三、诸侯争霸(共5题;共15分)10.“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
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2.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A.青铜器的使用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骨耜的使用D.陶器的使用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4.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思维层次跃升的表现。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D.促进了民族融合5、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A.问鼎中原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三顾茅庐6.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B.骨耜C.青铜铲D.铁农具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8.《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这一记载说明东周开始时()A.诸侯争霸推动国家走向了统一B.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C.一些较大诸侯国取得霸主地位D.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9.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
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10.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 年,结束于公元前476 年C.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D.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2.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4.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A.管仲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5.下列材料中,存在三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西周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天子,其中著名的有周文王、晋文公、楚庄王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2.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这些现象说明了( )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3.《论语》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 次,而鲁国却朝齐11 次,朝晋20 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5.《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无答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测试题一、 选择题1.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因向周天子朝贡,同时却朝齐次,朝晋次。
这实质( )A.鲁国国君胆小怕事B.天子依附于诸侯C.齐晋已是当时霸主D.周王室地位衰落2.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列哪个工具代表最高水平的是()A.B.C.D.3. 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石器工具的使用B.骨制工具的使用C.青铜工具的使用D.铁农具的使用4. 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西周时期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5. 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是( )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B.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的非正义战争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D.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6.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作“大变革的时代”,主要因为( )A.战乱严重,王权更迭频繁B.铁器、牛耕等新技术不断涌现C.社会制度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D.思想活跃、文化灿烂7. 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朝8. 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大社会变革的是()A.分封制的推行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铁器牛耕推广D.国家统一完成9. 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开设商品交换市场,越来越广泛地流通的货币是()A.贝壳货币B.实物货币C.金属货币D.纸币10.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瓦解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11.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B.增强东周王室实力C.缓和社会矛盾D.实现富国强兵12. 下列战役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①城濮大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巨鹿之战⑤长平之战.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13. 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案

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春秋争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如何?二、自主预习(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1.农业: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春秋后期出现了_____农具和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_____、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_____、_____,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_____,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_____逐步瓦解。
2周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_____,致使周王室财政困难。
3.诸侯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_____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状况:(1)当时,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案新人教版(1)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
2.知道东周王室衰微,了解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
3.讲述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自主学习】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上,出现了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了________。
2.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_______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_一带。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天子甚至要依赖________的经济支持。
周王室地位_______,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3.诸侯争霸(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_______,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__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 争霸:一些强大的诸侯以“”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晋文公、、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国和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
【合作探究】1、归纳先秦时期我国劳动工具的革新过程。
3.什么是“尊王攘夷”?诸侯打出该旗号的目的是什么?2.春秋时代,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
春秋争霸的背景是什么?4.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评价其影响?【当堂达标】1.如果西周的一位平民在田里劳作,他肯定不可能()A.用铁制的犁耕地B.用青铜工具进行生产C.用骨器、角器开垦土地D.用穿有木柄的骨耜翻地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荡的春秋时期》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
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探究问题,列表归纳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
况;对比石器、青铜器,分析出铁器的优势,知道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
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重难点)
目标3: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史料,探究问题,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的分封制的
对比,理解分封制的瓦解,了解王室的衰微,培养对比分析思维能力。(难点)
目标4:识读动画地图《春秋五霸》,明确春秋的霸主,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诸侯争霸的原因;识读地图《春秋五霸》,找出齐国的地理位置,阅读教材相关
史事,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阅读教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
分析评价春秋争霸,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重点)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
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出现了和,促进了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
条件。
2.手工业:青铜业、、纺织业、煮盐业及等都有所发展。
3.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被更多地使用。
王室衰微
1.背景:
(1)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
(2)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逐步瓦解。
2.表现:
(1)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甚至依赖诸侯国的经济
支持。
(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
子的地位。
诸侯争霸
1.背景:
(1)由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强大的诸侯以“”的名义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霸主:、晋文公、、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也北上
争霸。
3.影响:
(1)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诸侯国的疆域。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
(3)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三、合作探究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内容,看完后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问题3。
问题1:列表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问题2:铁农具与以前的青铜器、石器相比较有哪些优势?有什么作用?
问题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室衰微
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研读,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1、问题2。
问题1: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问题2:“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研读: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
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诸侯争霸
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研读,思考讨论回答
问题1、问题2。
问题1:总结诸侯争霸和齐桓公争霸的原因。
问题2:如何评价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四、知识结构
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当堂达标
1.卢梭说:“使人类文明起来的东西是铁和谷物。”我国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据农业部研究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区面积
的拓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分封制的瓦解
C.战争的频繁
D.兴修水利
3.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
①青铜业②煮盐业③冶铁业④漆器制作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春秋时期,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除此之
外,还表现在()
A.玉器雕刻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B.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C.海外贸易兴盛
D.集市上出现了纸币
5.“‘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间万事万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春秋时
期,“天子”的处境为()
A.天子把土地和人民等分给亲属、功臣等
B.天子地位下降,依赖诸侯国的支持
C.至高无上,独揽大权
D.昏庸无能,实行暴政
6.“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7.春秋时期,社会风云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串联起了整个春
秋时期。春秋末年,长江流域北上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
A.晋国、楚国
B.吴国、越国
C.齐国、晋国
D.楚国、秦国
5 / 5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