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公约谈判: 焦点与进展

合集下载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最终破裂_李翔1130900078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最终破裂_李翔1130900078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最终破裂作者:李翔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地信3班学号:1130900078引言:本文坚持认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最终破裂,将从历次全球气候谈判发展趋势、全球气候的自然人文关系、区域性矛盾这三大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正文:一、历次谈判发展趋势大致列举一下比较重要的谈判事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日本京都制定《京都议定书》,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所制定的《巴厘路线图》,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议定的《哥本哈根会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文简称《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这个公约的诞生便是全球气候谈判的起点,但是从内容看,它的成立建立在一个理想的状态。

例如,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

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

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这两点的提出就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中承担几乎所有的责任,不仅要使本国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还要承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这无疑是一项巨大“回报甚微”的投资。

而对于一些工业发展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不进行法律上的约束,这样会使发展国家认为自己的工作徒劳而不公平。

况且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常处于经历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再以牺牲经济来进行减排的治理。

国际气候谈判技术转让议题进展评述

国际气候谈判技术转让议题进展评述

c o p l 3 / e n g / 0 6 a O 1 . p d f .
F C C C . De c i s i o n l , C P 1 7 : E s t a b l s i h me n t o f a nA d Ho c W o r k i n gG r o u po n t h e Du r b a n
制 以加速 技术 开发 和转 让 。㈤ 在 2 0 1 0年 墨西 哥坎 昆召开 的第 十 六次 缔约 方大
并 仍将 是 德班 增 强行 动 平 台 ( 以下简称 “ 德班 平 台 ” )谈 判
会 ( C O P 1 6 )上通 过 的 《 坎 昆协 议 》中 ,正式 决定建 立技 术机 制 ,并制 定 了工 作计 划 ,要 求在 后续 的缔约 方大 会 ( C O P )上 就技 术机 制及 其 组成部 分 的运行 模式 和 统属关 系 作 出安排 , 以确 保技 术机 制在 2 0 1 2年 全面 运行 。@ 因此 ,技
P r En h a n c e dAc t on i , 2 01 1 , h t t p : / / u n f c c c . i n t / r e s o u r c e / d o c s / 2 0 1 1 / c o p1 7 / e n g / O 9 a O 1 . p d f . UNF CCC,De c si i o n 2 / CP . 1 5 : Co p e n h a g e n Ac c o r d ,2 0 0 9 ,h t t p : / / u n f c C C . i n t / r e s o u r c e / d o c s /
务 向发 展 中 国家 转让 环境 有 益技 术 ,将这 当做 发 展 中 国家 履行 减排 承 诺 的先 决条 件 。∞ 同时 ,技 术转 让 也是 《 巴厘 行动 计 划 》确 定 的未来 气 候进 程 的 四 个 要 素 之一 , 的重 要 内容 。 经过 广大 发展 中国家 的努力 ,2 0 0 9年 在 哥本 哈根 召开 的第 十五 次缔 约方 大会 ( C O P 1 5 )通 过 的不具 有法 律效 力 的 《 哥 本哈根 协 定 》提 出要 建立 技术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流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流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流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在大会召开之前,各国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提交国家报告、参加磋商和会议等。

2. 大会阶段:每年召开一次气候变化大会,各国政府派遣代表出席会议,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磋商和协商。

3. 磋商阶段:在大会期间举行数轮磋商,就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磋商,寻找共识和解决方案。

4. 协商阶段:在大会结束后,继续进行数轮协商,以达成协议。

5. 签署和生效阶段:达成协议后,各国代表签署协议,该协议生效并开始实施。

6. 跟进和监督阶段:协议生效后,联合国将定期对各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不履行承诺的国家进行督促和处罚。

同时,协议也将进行调整和完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适应委员会职能谈判焦点解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适应委员会职能谈判焦点解析
时提 供信 息和 咨询 。 该机 构开 放 供所 有缔 约方 参加 , 具 有 多学 科性 ,由在有 关专 门领 域胜 任的 政府 代表 组 成 。在 适应 气候 变化 方面 ,S S A的职 能主 要有 BT 科 学 知识 评估 、履 约措 施影 响评 估 、促进 技术 发展
粮 食 安全 、人 体健 康 、海 平面 上升 与海 岸 带 、减 灾
瑞 士 、英 国和 美 国 )提 出向 L DF捐 资 ,共计 26 C . 2 亿 美 元 ,支持 制定 了 4 2个 国家适 应行 动计 划项 目。
弱性 和适 应 的五年 工 作计 划 ” ,在 第十 二次 公 约
缔 约 方大 会 ( O 1 )上 正式 更名 为 “ C P2 气候 变化 影
有 缔 约方参 加 , 由气候 变化领 域 的政府 代表 组成 。 在
() 不发达 国家基金 支持 下的 国家适 应行 动计 3最 划 。根 据 公 约 49 “ 约方 要 考虑 最不 发达 国 .条 缔
家采取行动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金和技术转让的特殊需求和特殊情
况 ”的要求 ,2 0 年 1 C 7 出一 系列 决议 帮 0 1 0月 OP 作 助 最不 发达 国家制 定 国家适 应行 动计 划 ( As, NAP ) 并 设立 最不 发达 国家基 金 ( C F) L D ,由全 球 环境 基 金 ( F GE )运 作 l 7 1 至 2 1 8月 ,有 2 个 国家 。截 00年 2
和教 育培 训等 。截至 2 1 年 7 3 日 , 00 月 1 适应 基 金收 到C DM 项 目收 益 1 . 7 美元 ;截 至 2 1 年 6 14 亿 2 01 月 底 , 有 1 个 项 目获批 , 位 经费共 计 约 1 3 万 美 共 0 到 2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行动计划及执行落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行动计划及执行落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行动计划及执行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面临的挑战是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变化。

尽管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是推动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气体排放是由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计划。

这些行动计划需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甚至在不同国家之间制定出可操作性的计划并逐步实施落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历年来国际社会控制气候变化最重要且最受关注的两项举措,从制订全球变暖公约到开展行动计划实施,国际社会在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过程。

首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行动计划需要共商共识。

签署公约的各国之间需要达成一致,协调各自的国家利益。

气候变化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第三条规定:“该公约所涉及各方应按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吸收能力的原则实施本公约”。

这里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为各国有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各国在公约下提出了自己的行动计划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气候变化的减轻和适应。

其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行动计划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制定了行动计划需要对其有效性实施监测和评估,才能达到相应的减排目标和气候变化的适应目标。

同时,各国也需要遵守公约规定,定期向联合国报告实施情况。

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些用来监测全球气候变化的仪器和方法,包括气象和环境科学数据,这些都为公约下的行动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支持。

再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行动计划需要考虑到公平和发展。

气候变化的应对可能对不同地区的国家和人口产生不同的影响和负担,这就必须考虑到公平和发展。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谈判来解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社会已经多次尝试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所涉及的各方角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合作方式和发展趋势。

一、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性气候变化谈判是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因为它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谈判,各国可以就气候变化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制定共同的行动计划,并确保这些行动得到有效执行。

二、气候变化谈判的各方角色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的角色和作用不同。

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是谈判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更多的经验和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做出选择。

此外,各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谈判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协议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环境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协议时需要考虑各国的利益和关切。

其次,如何确保协议的有效执行也是一大挑战。

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在执行协议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

此外,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因此,在谈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

四、合作方式和发展趋势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内容
1. 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

2. 温室气体:公约将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6种温室气体列为关注对象。

各缔约方要采取措施,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量。

3. 自愿性原则:公约宣布自愿性原则,各国自行制定减排目标,以达成整体目标。

而削减的比例则视各国经济水平和排放规模而定。

4. 透明度:各缔约方必须向联合国提交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等资料,同时接受其他国家的监督和评估。

5. 协同努力:各国需共同努力,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包括技术转移、资金支持、知识共享等。

6. 资金与技术支持: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减轻减排成本,缓解气候变化对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7. 公约机构:公约建立了一个决策机构——缔约方会议,让各国针对重要问题进行合作谈判并制定决议。

此外,还设立有关机构,如气候变化技术执行委员会
(CTE)和气候变化资金委员会(CFC)。

聚焦波恩气候变化谈判

聚焦波恩气候变化谈判

是附属履行机构)和两个工作组 ( 一个 是为了解决 《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的京 都 议定 书特 设 工作 组 (W- AGI ,  ̄)
世 界 银 行 气 候 投 资 基 金 (o l ak Wrd Bn
C i ae Iv sm n u d )来管 理。 lm t n e t e t F化 规 则 的 UFC长 期 合 作 特 设 工 作 组 NOC
( G y ) )。
在波恩会议上,长期合作特设工作
组就 资金 问题 展 开 了讨论 ,该 工作 组 主
对 《 京都议定书》进行清晰的定位
是 这次 会 议的 一个主 要 目的。有 关 《 京 都 议定 书 》的 定位 一直 以来 都是 困扰 气
所 要 解决 的 问题 ,它们 包括 全球 如 何减
括利 希滕 斯坦 、韩 国、墨 西 哥 、摩 纳 哥 和瑞 士 ) 以及 拉美 国家对 坎 昆会议 的前 景 较 为乐 观 。但是 ,也有 人对 坎 昆会议
Fclt )。除了名称的争议之外 ,各 aiiy
方 就基 金 的运行 、基 金 的 目的和 基金 与
委 员会 的结论 ,全 球气 温 升高 的最 高值 为 2 ,但 是很 多 小 岛 国 、非 洲 国家 和 ℃
席就长期资金 问题征询各方的意见 ,并
建 议 在 坎 昆会 议 之 前 设 立 长 期 资 金 机 制 。然 而 发达 国家 和发 展 中 国家在 这一 议 题上 存 在很 大 的争议 ,签 署 《 本哈 哥
动的结果。这意味着 ,今年 l月坎昆会 】
议 之 前 的8 、 l月 两次 分 别 一周 的 谈 月 O 判将 必 须解 决这 些遗 留问题 。尽 管波 恩 会议 没有 达 成任 何协 议 ,但 是很 多发达 国家 和 发展 中 国 家 对 坎 昆会 议 充 满 期 望 , 比如 许 多小 岛 国家 、环境 整合 集 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产生碳排放的驱动力
Population Pop
Per Capita Production
Energy Intensity E / GDP
Carbon Intensity CO2 / E
CO2 Released CO2(A)/CO2
GDP / Pop
CO2 Emissions
Carbon cycle
Russia 10
3
United States Germany France Japan
South Africa Mexico China Egypt Brazil
10
2
India
Bangladesh 10
1
Ethiopia Fitting line: ln P=0.987 ln K+c 10
3 4 5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
提升实施公约义务的谈判,包括的内容列在“巴厘行动计划”中,主要有: 1. 共同愿景——长期目标
2. 发达国家到202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3. 发展中国家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4. 适应气候变化 5. 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
6. 减少毁林排放的激励机制
7
2012年多哈气候谈判最新进展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促进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

气候公约谈判的体系

COP: 缔约方大会

附属机构SB:科技咨询附属机构(SBSTA); 执行附属机构 (SBI)
特设工作组(AWG)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
全球环境基金 GEF及执行机构(世界银 行,UNDP, UNEP)
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世界经济体系遭遇的最大的外 部性问题。
温室气体的排放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但是对全球造成了损害( 外部性问题) 随着排放温室气体而来的发展有利于当代人,但其负面后果则主要 影响后代人(代际公平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向大气中不受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产权问题)
能做什么?——修复市场
14
(2)减缓气候变化成本与效益存在时间上的非对称性
15
(3)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与未来趋势存在着不一致的可能性
16
(3)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与未来趋势存在着不一致的可能性
Source: IEA,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2011.
(3)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与未来趋势存在着不一致的可能性
3种浓度目标的排放路径及其实现 2 °温升控制目标的概率: 550ppm-eq, 450ppm-eq, 400ppm-eq
CO2排放路径
Baseline 550ppm-eq 450ppm-eq 400ppm-eq
需要实现排放量的负增长
~15% prob.
~50% prob.
~75% prob.
年份
24
10
2012年多哈气候谈判最新进展
多哈会议顺利实现过渡,巴厘路线图终结,德班平台正式 开启,成果符合预期,但未来压力可能持续增强并集中
谈判关注点将转移到新一轮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中
随着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和审评结果的出台, 排放大国提高减 排力度和出资等问题将更为凸显
联合国协商一致的议事规则和决策形式有了变化,将为未来德班 平台成果的平衡性增加更多变数
CGE /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s Growth /OLG Integrated Assessment
Hybrid/ Integrated Approach Local
Regional
System Optimisation Model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Bottom-up


Hybrid
28
Geographic Scale
不同的模型方法
Game Theoretic Models
Global
TOP DOWN
Regional Local
Input Output Models Econometric Models Game Theoretic Models
Partial Forecast Model
Global
Technical Supply and Demand Models
BOTTOM UP
Time Scale
Short
Medium
29
Long
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方案
成本 € / ton
全球减排成本曲线, 2020
Solar PV Reduced intensive agriculture conversion Solar conc. Organic soil restoration Offshore wind Grassland management Pastureland afforestation Biomass Reduced deforestation Onshore wind from pastureland conversion Nuclear Reduced deforestation from slash-and-burn agriculture conversion
199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京都议定书》 2005《巴厘行动计划》 2010《坎昆协议》 2011《德班平台》 2012《多哈气候通道》

6
多哈前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内容

在《京都议定书》下:
发达国家 2012年后第二承诺期量化减排指标的谈判,包括的主要内容是议 定书下发达国家缔约方到 2020年的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以及为实现 这些减排指标所需要的手段(CDM等)等。
Ocean Acidification Impacts
Other GHG Emissions
Radiative Forcing
Climate Change
25
减缓气候变化的机会
Life-Style Change Technologies Per Capita Production
GDP / Pop
多哈会议
附属科学技术咨询机构(SBSTA) 附属执行机构(SBI) 《议定书》下附件I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AWG-KP) 《公约》下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 德班加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AWG-DP)
各主要利益集团
伞形集团: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等 欧盟 G77+中国
9
2012年多哈气候谈判最新进展
会议达成了“多哈气候道路”一揽子协议,保证了联合国 气候公约多边谈判进程及合作机制得以持续
从法律上落实了《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但减排承 诺缺乏力度
公约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特设工作组达成协议结束谈判,但 决议多为制度框架而缺乏具体落实 德班平台谈判确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尚未设计实质内容, 关于公约原则的指导性作用也还存在分歧 大会第一次就“损失和危害”达成原则性决定


国家指定对口机构 NGO
4
公约谈判历程简要回顾
COP-3 AND THE KYOTO PROTOCOL
1997
The KYOTO PROTOCOL CAME INTO EFFECT
2005
COPENHAGEN
2009
CANKUN
2010
DURBAN
2011
2012
DOHA
5
公约谈判历程简要回顾
10 K: Capital stock (US$2000 per person)
10
Source: Fü ssel (2007)
21
(5)气候变化问题的成因、影响与减排最优路径 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5)气候变化问题的成因、影响与减排最优路径 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经济学
26
减缓气候变化经济分析关注的若干问题
• 识别减缓机会
• • • • • •
确定减缓气候变化的路径 技术需求、行业方案、基础设施 综合风险和不确定性评估 区域可持续发展 公平与公正 国际合作与全球融资
27
减缓气候变化能源经济模型主要分类

Top-down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优化模型,如 MARKAL 核算模型,如 LEAP
KP:会议通过了对《议定书》的修正案,就第二承诺期长度( 2013~2020年)、力度(2014年审评、提高指标的可能性)、法 律问题(“临时适用”规则)、结转问题(“热空气”问题)、 灵活机制等形成了相关安排; LCA:会议完成了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工作,就共同愿景 、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审评等重要问题达成了 一揽子协议,从而结束了自2007年建立的“巴厘行动计划”授权 谈判进程; ADP:会议还为德班平台制定了“在《公约》原则指导下”的下 一步工作计划,全面启动了公约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新的谈判 进程,着意于提高2020年前的减排力度和2020年后的国际气候制 度安排。
18 Source: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1.
(3)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与未来趋势存在着不一致的可能性
19
(3)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与未来趋势存在着不一致的可能性
20
(4)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水平下,碳排放与资本存 量存在依赖性
10
4
P: Fossil CO2 emissions (kg C per person and year)
个体如何自发的改变行为以应对气候变化,比如改变选种和耕种 方式、改变要素投入、和迁徙等。 促进适应性的经济和金融机制,比如天气指数期货、小额贷款和 小额保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