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04 基于试验设计分析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在AUV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AUV实时任务协调方法研究

AUV实时任务协调方法研究

AUV实时任务协调方法研究常宗虎;边信黔;严浙平;汪玉【期刊名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25)004【摘要】自主地形勘察是AUV的一项重要使命,其使命控制过程是使命规划模块依据使命文本进行全局路径和任务规划,得到执行使命的任务序列.任务协调模块在预规划任务序列基础上,监控系统状态并触发事件,任务调度器根据事件消息对任务进行实时调度,发送行为控制指令驱动AUV动作来完成使命.给出了AUV任务协调模块Petri网模型,用来描述任务层离散事件间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RW理论的AUV实时任务协调方法进行任务间协调,实现AUV任务的实时调度.最后在虚拟仿真平台上结合地形勘察案例验证了任务调度算法,结果证明AUV能够在无人干预下自主地完成整个使命.【总页数】5页(P472-476)【作者】常宗虎;边信黔;严浙平;汪玉【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9【相关文献】1.基于MILP的AUV实时优化行为方法研究 [J], 程大军;刘开周2.基于MAS智能分布实时监测系统任务协调与调度 [J], 胡晓辉;周兴社;党建武3.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无人战斗机编队任务协调方法研究 [J], 张雷;王道波;高宇辉;段海滨4.面向AUV水下移动对接的实时路径规划方法 [J], 时常鸣; 刘开周; 赵洋; 赵宝德5.AUV实时避障算法研究进展 [J], 郭银景;鲍建康;刘琦;屈衍玺;吕文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便携式AUV水下对接过程中的碰撞分析与罩式对接平台优化设计

便携式AUV水下对接过程中的碰撞分析与罩式对接平台优化设计

便携式AUV水下对接过程中的碰撞分析与罩式对接平台优化设计张医博;唐元贵;要振江【摘要】以便携式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和罩式导向对接平台的水下对接过程为研究对象,将碰撞力大小和对接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导向罩形状、对接管尺度以及AUV与对接管的偏心距对整个对接过程的影响.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使用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减小导向罩开口角度、增大对接管直径、减小偏心距可以适当减小碰撞力和对接时间.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建立函数关系,利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参数做出合理的分析和筛选,为水下机器人对接平台提供设计依据.【期刊名称】《海洋技术》【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便携式AUV;水下对接;碰撞分析;ADAMS仿真;多目标优化设计【作者】张医博;唐元贵;要振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15.5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和开发的日趋深入,作为一种有效的海洋探测工具,AUV及其相关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其中,用以提升AUV水下连续探测时间、提高其探测效率的水下对接技术及其装置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在20世纪90年代,WHOI和MIT就已联合研制用于AOSN的水下对接系统[1]。

此后,美国海军LRMS对潜艇布放和回收AUV进行了研究,日本川崎重工设计出用于Marinebird AUV的水下落坐式对接系统,美国WHOI针对REMUS AUV研制了导向罩式水下对接系统[2],美国MBARI设计了用于Bluefin-21 AUV的对接装置[3],挪威Kongsberg公司设计出用于回收REMUS-100 AUV的水下移动式对接装置[4],我国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AUV水下对接系统也于2015年10月通过验收。

一种多学科设计优化近似模型构建方法

一种多学科设计优化近似模型构建方法


种多学科设计优化近似模 型构建方法
李冬琴 ,杨 永祥 ,蒋志勇
( .江苏科技 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镇 江 2 2 0 1 10 3 2 .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 司,镇江 2 2 0 ) 1通过采用单个参数控制样本 的误差界 限、  ̄ al e 失函数和 改变置信 区间项 ,给出 了一种基于单参 采)Lp c损 a L g ni 支持 向量回 归算法。 以实际数值 函数为例 ,通过采用 三组 不同样本集进行拟合训 练,构建 了 ar g n a a
船 舶与海 洋 结构物 的设计 [3 2] -包括 了静 力学 、水动 力 学 、结 构力 学 、操 纵与控 制 、安全 性 能和经 济 性 等多个 学科 。各 子系统 的分 析模块 通 常 由专业 计算软 件或 模型 试验 构成 ,计算 周期 长 ,工作 量大 , 从而 使要进 行 多次迭 代计 算 的多学科 设计 优化 在 时间上 让人 无法接 受 。而且 数值 计算 软件通 常 都不 是 为MDO专 门设计 , 难将其 集成  ̄MDO计算 框架 中 。 决上述 问题 的一 个可 行方 法就是 采用 近似 模型 , 很 U 解
5卷 2
第 3期( 总第 17 ) 9期




V 1 2 No 3 ( e i1 . 5 . S ra No. 9 ) 1 7
S p 2 1 e. 01
2 1 年 9月 01
S P HI BUI D I G I L N OF CH NA
文章编号 : 0 04 8 2 1 )0 —0 90 .1 0 —8 2( 0 1 30 5 —8
似 ,计算简单,主要有泰勒级数方法;全局近似则对整个设计空间进行近似,主要有响应面方法[ 4 】 、

AUV矢量推进器的设计

AUV矢量推进器的设计
过球面 副与动平 台相连 ,在另一端通过转动 副与滑块
C O S s i n) ,
-s i n C O S ) , 0

0 0 0 0 1 0
0 1
Ro t ( z , y ) =


相连 ,该滑块可沿着 固定于基座 的滑道上 下移动 。机
东省科 技计划项 目 ( 2 0 1 5 B O 1 0 9 1 7 0 0 1 ,2 0 1 6 B 0 9 0 9 1 2 0 0 5 ,
2 0 1 5 B0 9 0 9 2 2 0 0 8 )。
2 0 1 7 年 第3 8 卷 第4 期 自动化 与信 息工 程 1
根据 实际 需求选取其动 平台半径 , . =7 5 m m,定 平 台半径 R=8 5 mm,动 平 台与定平 台中心点初始距 离z =4 0 0 mn l 。 每一条支链 都是 由定长连杆在 一端通
空泡效 应 ,尾流 严重 ,影 响船体 的整个 水动 力性 能。
矢量 推进 器是 指主 推 电机 输 出扭矩 方 向可变 的推进
器 ,其应用推 力矢量技术 ,潜航器方 向的改变 只需要 推力 的方 向即可 ,因此在低 速时 ,采用矢 量推进器 的 AU V 具有 良好 的转 向性能 。
且 应 用技术
A U V 矢 量推 进 器 的设 计
曹永军 , 张云亮 李丽丽 4 赵玫
( 1 . 广 东 省智 能制 造研 究所 广 东 省现 代控 制技 术 重点 实验 室 2 . 华南 智 能机器 人创 新研 究 院
3 威 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4 顷 德职业技术学院 5 .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分别是 它们的几何 中心 。 在 点 和点 处 分别建立参

多AUV编队控制

多AUV编队控制
性算法保持其状态一致ꎻ其次ꎬ以虚拟领航者位置计算各
AUV 期望位置ꎬ设计时间限定的跟踪控制律ꎬ确保各 AUV
限时内成队ꎮ 本文使用 5 个 AUV 的通信拓扑结构进行编
队仿真ꎬ验证本文控制策略的可行性ꎮ
1 多 AUV 系统的一致性算法 l -φ
在多机器人系统中ꎬ将单体 AUV 的动态概述为
AUV 间的邻接影响权重ꎬ构成邻接权重 Kꎬ得式( 1) 的控
出分布式投标方案ꎮ
制输入:
制探讨多 AUV 的协调控制ꎻ许彦营
[5]
对多 AUV 的协作提
本文主要研究多 AUV 基于一致性算法和虚拟领航结
构的编队控制ꎬ采用一致性算法 [6-7] 解决位置和姿态的一
致性问题ꎬ以虚拟领航结构实现预设队形ꎮ 首先ꎬAUV 收
集拓扑结构中虚拟领航者信息ꎬ得到各类误差值ꎬ用一致
图 1 编队控制
定义P i ( t k ) 为 AUV( i) 在 x w O w y w 坐 标 系 的 实 际 位
置ꎬ定义P di ( t k ) 为 AUV( i) 在 x w O w y w 坐标系下相对领航
该式表示机器人 AUV( i) 从 x a O a y a 坐标系到 x w O w y w
y i( t k ) 、θ i( t k ) 表示t k 时刻时 AUV 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位置
和偏 航 角ꎻ u i ( t k ) 代 表 t k 时 刻 对 AUV 系 统 的 输 入ꎻ N =
和最重要的研究课题ꎮ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用多 AUV 协调
令N ti k 为t k 时刻 AUV 的邻居集ꎻA ij 为多 AUVs 网络拓

现今ꎬ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AUV) 是对神秘海洋探索

UUV操纵性能综合优化模型研究

UUV操纵性能综合优化模型研究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3185( 2014 )01- 31- 09
俞强, 杨松林, 辛磊
要: 操纵性能是无人潜器 (UUV) 航行的重要性能之一, 其优劣直接影响到 UUV 的航行安全和稳定性, UUV
模型。采用模糊评判方法构造操纵性系统总目标函数, 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子系统的权重; 通过大量艇体
摘 操纵性能评判和优化是 UUV 优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 AUTOSUB 型无人潜器的设计模型, 在充分分析 艇体操纵性能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 UUV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性能, 提出了较为完备的 UUV 操纵性能优化数学 操纵性能数据对各个性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选择模糊数学中对应的隶属度函数进行拟合, 确定相应隶属度函 数参数; 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对遗传算法的改进而得到的遗传禁忌搜索算法 (GA-TS) , 由并行和分层策略改进遗 传算法得到的并行遗传算法 (PGA) 以及遗传二次载波算法 (LGA) , 将数学模型与这 3 种算法集成, 利用 C++ 语 言编写了 UUV 操纵性能优化软件。通过对总系统优化得到的遗传禁忌搜索算法寻优能力最强, 利用该算法研 到一组最佳性能的权重分配。 中图分类号: U661.33 究水平面运动和垂直面运动 2 个子系统, 得到各个性能指标权重对系统目标函数影响程度的排序, 同时分别得 关键词: 无人潜器; 操纵性能; 模糊评判方法; 遗传禁忌搜索算法; 综合优化
第9卷 第1期 2014 第 1 期年 2 月
中 国 舰 船 研 究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
期刊网址:
Vol.9 No.1 Feb. 2014
UUV 操纵性能综合优化模型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3

AUV水下对接装置的实现及试验

AUV水下对接装置的实现及试验

AUV水下对接装置的实现及试验国婧倩;郑荣;吕厚权;李默竹;梁洪光【摘要】为实现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在水下进行能源补充,设计一种针对重型AUV的水下对接装置,采用直接接触充电方式,通过液压系统驱动首部推行机构、限位夹紧机构和水下插拔机构完成对接动作,模块程度高、充电效率高、数据传输能力强.其中AUV自身携带三角槽,通过定位销对三角槽的切向力以及轴向限位实现AUV六自由度姿态的校正,简单有效,而且降低了AUV入坞时的姿态要求.水池试验结果表明,该对接装置可稳定有效地调整AUV姿态,实现水下有线大功率充电,对接成功率高,工程应用价值高.【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AUV水下对接;AUV姿态校正;直接接触充电;液压系统;水池试验【作者】国婧倩;郑荣;吕厚权;李默竹;梁洪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沈阳 110819;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0 引言AUV通常自带能源在水下工作,工作时间和航行距离都有限制,这就需要回收以补充能量、读取信息和维护保养[1],但其释放和回收过程繁琐复杂,且耗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水下对接技术,在不借助第三方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与海底观测网提供的接口及其他可能设备连接[2],使AUV自主完成充电、数据传输和新的任务下载。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国内外研究学者设计了各种AUV水下对接系统[3],其形式主要可以划分为5类:水面起吊回收式[4]、鱼雷管回收式、捕捉对接式[5]、包容对接式、平台对接式[6],其中包容对接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对AUV外部的修改,对声学导航、AUV运动稳定性、航行控制和水阻力等基本不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75基于试验设计分析的多学科优化方法在 AUV概念设计中的应用

刘 蔚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135)

摘要:建立了自治水下潜水器(AUV)总体概念设计的两层分级多学科优化设计框架的数学模型,通过进行试验设计方法

对多学科优化设计中设计变量与多学科优化目标的相关性的分析,和比较不同优化搜索策略对多学科优化设计结果的影响,考察设计变量初始值的变化范围对AUV最优设计结果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控制设计变量的变化对多学科优化设计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AUV;多学科优化设计;两层分级多学科优化设计框架;试验设计方法

1 引言 自治水下潜水器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主要应用于海底地形勘探、海底资源及地质调查、海洋环境和水文测量、生物考察的科学研究和军事勘察等方面。由于AUV在水下是自治工作,具有水下活动范围大、机动性好、安全、结构简单等优点,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已广泛引起各国海洋开发界的重视[1-2]。同时AUV的结构相对简单规则,主要设备构件按其功能分为观导与控制设备、

有效载荷部分、能量设备、机械设备和推进与水动力设备五部分,如图1所示。AUV总体概念设计过程中,各个性能参数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外部形状尺寸与AUV总重量、结构、阻力、推进和总布置等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传统的单一学科分别独立设计的单向流程方法无法满足整体最优的设计要求。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是一种对复杂工程系统子系统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并充分利用这些相互作用进行系统优化合成的优化设计方法[3]。

图1 AUV示意图 本文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对AUV进行总体概念设计,可满足各个学科的性能指标要求,并保证设计结果最优。同时探讨将试验设计方法与所构建两级分层(Bi-level Hierarchy)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框架相结合,并通过多种优化搜索策略和多组初始设计值的多学科优化设计结果比较和试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的相关性来对AUV总体概念设计结果最有影响的因素进行说明。

2 基本概念及数学模型 2.1 AUV总体性能多学科设计优化两层分级框架概念 AUV总体性能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可以表示如式(1): 设计变量为学科子系统间的耦合变量{xi}:1d,2d,h,maxV,thP,……;状态变量为{ui}:pT, wgbgvmpvnPwdtd,,,,,,……。在AUV多学

科优化设计中多目标函数 f表示如下: min(,,) , 1,2, , [1,2,3], ,, pvthiliiuplppupbwluflmP

dddidddTWnhhh

=−≤≤=≤≤∈∈Ω≤≤

∑ (1)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76 BLH优化框架的总体构想是将优化目标函数和控制耦合变量的数学关系、约束条件由总体系统控制层进行计算,然后对子系统进行耦合变量分配和传递。数学模型如下:

12121112223

min (,,(,,),,....).. (,,)0 (,,)0 (,)0

fsaaskkmstgsakgsakgms

≥≥≥

(2)

根据上式,结合AUV的结构特点和多学科优化设计目标函数进行整体模块分解,构建的AUV总体概念设计的BLH多学科优化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AUV总体性能多学科优化设计框架BLH:分析流程 2.2 试验设计方法分析

试验设计方法(Design of Experiment)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可用于确定一组设计(试验)来评估各设计参数对设计性能特征的影响。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全因子设计,正交数组,拉丁方和中心复合设计等几种。文中所选用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它是对各因子的所有水平的所有组合进行计算,以获得大量用于准确估算因子和交互影响的信息,但是这种试验方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大。 2.3 多学科优化搜索策略 复杂系统设计变量种类通常是多种的,包括整数型、离散型和连续型变量三种,这样要求所选的优化算法应能解决非连续设计空间的非线性搜索问题。而启发性优化算法对问题的依赖性加强,但对特殊问题却能利用问题的信息较快的构造求解,其时间性能较为理想;指导性优化算法则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无需利用问题的特殊信息,但是这样造成了信息的浪费。所以使用传统单一的优化算法对大型复杂系统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结果往往不够理想[4]。

为解决在AUV总体性能多学科优化设计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文中采用混合优化算法来进行最优设计搜索。目前混合优化算法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以顺序优化的方式,即后一种优化算法利用前

Mm MV Ml

2dthP,Vm,pl aoaC hl hm 1d

pol pom po

V

pm p

V

gVgmg

l

2d2dthPgP

pl 2d

总体系统控制层 2d thP Vm pl thF tR BF

观导与控制子系统 dIgPgVgmminFgl

有效载荷子系统 pm pV

能量子系统 pol pom poV

机械子系统 Mm MV Ml

推进与水动力子系统 aoaC hl hm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77一个优化算法的最优值进行初始点进行优化;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某一优化算法加入另一种优化算法的计算工程中进行混合,如混合遗传优化方法。

3 AUV总体性能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各个子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BLH多学科优化框架结构特点、设计变量和耦合变量传递控制方式的分析和说明,将AUV总体设计分为六个数学功能模块部分进行多学科优化设计,各功能部分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总体多学科优化数学模型分析内容介绍如下。 3.1 观导与控制子系统模块 观导与控制子系统主要完成水下定位和航行过程中与母船的信号传递、运动操纵系统状态检测、故障检测报警和所有电气设备的数据显示、交换和记录的任务。其中水下导航定位是AUV安全作业时所有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部分,主要设备声纳导航和位置定位装置等[1,5]。

在AUV总体性能多学科优化设计过程中,观导与控制子系统的输出变量为观导控制段的长度lg,重

量mg,观导设备的功率Pg,定向指数dI,观导段体积Vg和信号鉴别波的最小频率Fmin;输入变量bw, 2

d,

gd, wn,如表(1)所示,设计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5,6]

和其计算公式的数学模型如式(3)~(9)。

表1 观导与控制子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及常数 变量 变量描述 初始值 wb 束宽 22.5 d2 (in) AUV内径 22.19 dg (in) 观导段空心部分直径 3.0 输入变量

nw 波长数 3 Pc (w) CPU功率 20 ηg 封装效率 0.8

C (in/s) 水中声速 59 055

Pu (w) 单元电路板功率 100 tb (in) 电路板厚度 0.5 Db (in) 电路板的间隔 0.25 nb 电路板数目 5

常数

ρg (lb/in3) 观导控制段的密度 0.0556

dI 定向指数 9.94 Pg (hp) 观导设备的功率 0.31 Vg (in3) 观导段体积 9057.3 lg (in) 观导段长度 32.90 mg (lb) 观导段总重量 503.59

输出变量

Fmin (Hz) 最小频率 3114

2min2

d

nccFw

nd

w

×== (3)

声纳矩阵的矩阵长度系数:

⎪⎩

⎪⎨

〉≤+×≤=−20000 5.120000 5.010510000 1minminmin5minFFFFC

la (4)

声纳阵长度: 2/alawlCnd

=⋅

(5)

⎟⎠⎞⎜⎝

⎛×××=c

FdcdIlamin2log20

π

(6)

()()2

2min2mingv

ggvggdd

ldll−

×+= (7)

()422

2gvgg

ddlV−××

(8)

ggngVm×=

ρ

(9)

3.2 有效载荷子系统模块 有效载荷段主要承载一些探测所用的电子组件设备,起到保护和防水的作用。在内部结构中设计了一个中空部分,从而减少AUV的重量。有效载荷子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和常数如表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