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沉淀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沉淀和澄清

第三章 沉淀和澄清
第三章 沉淀和澄清
§3 - 1 概 论
水中固体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 为沉淀,按着水中固体颗粒的性质,沉淀分为三类: 1.自然沉淀 自然沉淀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不改变其大小、形状和密度。 2.混凝沉淀 混凝沉淀 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由于相互接触凝聚而改变其大小、形状 和密度,这种过程称为混凝沉淀。 3.化学沉淀 化学沉淀 在某些特种水处理中,投加药剂使水中溶解杂质结晶为 沉淀物,称为化学沉淀。
ν
t
− H = t 中国环评网: H
t
收集整理
在a-c段,因切线就是a-c直线本身,Ht=H0,故Ct=C0 。 由于a-c线斜率不变,说明浑液面等速下沉。当压缩到H∞高 度后,斜率为0。即vt=0,说明悬浮物不在压缩,此时 Ct=C∞(压缩浓度)。 如同样的水样,用不同高度的水深作实验,发现在不同 沉淀高度H1 及 H2时,两条沉淀过程线之间存在着相似关系: op 1 oQ 1 = op 2 oQ 2 A、B交界面的高度 、 交界面的高度 说明当原水浓度相同时,A、 B区交界的浑液面的下沉速度 是不变的,但由于沉淀水深大 H1 时,压实区也较厚,最后沉淀 p1 p2 物的压实要比沉淀水深低时压 Q1 H2 实的密实些。由于这种沉淀过 Q2 程与沉淀高度无关的现象,使 有可能用较短的沉淀管作实验, 来推测沉淀的效果。
Bh0v=Q 水的流量; BL=A 沉淀区平面面积; Q/A— 单位面积沉淀区所沉淀的水流量,称沉淀池的表面负 荷(过流率) 理想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就是它的截流沉速,反应了能全 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沉速。 由上述可知,浑水在理想沉淀池中的沉淀效率只与沉淀 池的表面负荷率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水深、池长、水平流 速、沉淀时间)无关,这一结论抓住了沉淀池的主要矛盾, 阐明了决定沉淀效率的主要因素反应了下列两个问题: (1)当E一定时 i越大,q也越高,亦即产水量越大,或 一定时u 也越高, 当 一定时 越大, 也越高 亦即产水量越大, 不变时u 越高。 当Q、A不变时 i越大、E越高。 ui的大小与混凝效果有关, 、 不变时 越大、 越高 因此,生产上一定要重视絮凝工艺。 (2) ui一定,A增加、E提高。当W(容积)一定时, 一定, 增加 增加、 提高 提高。 池深浅些,则表面积大些,沉淀效率可以高些,此即“浅池 “ 理论” 理论”,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发展即基于此理论。

第三章_沉淀技术

第三章_沉淀技术
•温度的影响: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温度升高一般使β 下降(温度升高利于盐的溶解,夺取更多的水分子,使 蛋白质溶解性更差) lgS =β-ksI
17
3)、盐析分类
lgS =β-ksI
1. ks盐析:固定蛋白质的pH 、T( β ),变动离子 强度I达到沉淀的目的。
2. β盐析: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 I ) ,改变溶液 的pH、T ,达到沉淀的目。
15
讨论 1)、KsI项
Ks与溶液的pH、温度无关,仅取决于蛋白质的性 质和盐的种类。 盐浓度↑→离子强度I↑→S↓→析出。 lgS =β-ksI
16
2)、β值的特性及对盐析的影响 •表示不外加盐时的理想溶解度S,与盐的种类无关, 但与温度、pH有关; •pH的影响:pI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β在pI时最小( 调节pH可以导致蛋白质净电荷数变化)
相互作用,此时生物分子很容易相互聚集,在溶
液中的溶解度降得很低,从而形成沉淀从溶液中
析出。
13
• 盐析机理归纳
1).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破坏了蛋 白质表面的水化膜; 2).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 3).盐离子引起了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 列的水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 注: 水活度:水分含量的活性部分或自由水。
43
(2)脱水作用
由于使用的有机溶剂与水互溶,它们在溶解于水的同
11
盐析
(1)、继续增大中性盐离子强度时→大量的盐夺取了 自由水,使水分子在盐离子表面聚集→蛋白质胶体 外层的水化膜因盐的夺取而遭到破坏→蛋白质胶体 表面的疏水区域暴露出来,彼此相互聚集,沉淀;
12
(2)、加入高浓度中性盐后,盐离子与生物分子表
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基团结合,中和了生物分

第三章 溶解与沉淀

第三章  溶解与沉淀
1. 加入沉淀剂后体系中哪种离子先发生沉淀? 对同一类型的沉淀,Ksp越小越先沉淀,且 Ksp相差越大分步沉淀越完全; 对不同类型的沉淀? 2. 当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第一种被沉淀离子的 残留浓度有多大?分离是否完全(离子浓度< 10-5 mol· L-1)?
【例6】设溶液中Cl-、CrO42-离子浓度均为0.0010 mol· L-1。
7.70×10-13 1.50×10-16
1.33×10-5
8.77×10-7 1.22×10-8
(2)组成类型不同时,不一定 “Ksp↑,s↑”,不能 直接用溶度积比较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类型
难溶电解质
S(mol· L-1)
Ksp
AB
A2B
AgCl
Ag2CrO4
1.33×10-5 1.77×10-10
不同类型,所需沉淀剂浓度小的先沉淀。
⑵ 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时,溶液中残留的第一种离子的
浓度是多少?(不考虑加入AgNO3后对溶液体积的影响) Ksp, AgCl=1.77×10-10,Ksp, Ag2CrO4=1.12×10-12 解:(2)Ag2CrO4开始沉淀时, 溶液中的[Ag+] = 3.3×10-5 mol· L-1,
若逐滴加入AgNO3溶液,试计算 ⑴ 哪一种离子先产生沉淀?
Ksp, AgCl=1.77×10-10,Ksp, Ag2CrO4=1.12×10-12
不同类型沉淀,先计算沉淀时各自所需沉淀剂浓度
解:⑴ 当出现AgCl沉淀时, Ag+浓度为:
[Ag+] ≥ Ksp, AgCl/[Cl-] = 1.8×10-7 mol· L-1 当出现Ag2CrO4沉淀时, Ag+浓度为 [Ag+]≥( Ksp, Ag2CrO4/[CrO42-])1/2 = 3.3×10-5 mol· L-1 ∴ AgCl先沉淀。

第三章 沉淀与结晶

第三章 沉淀与结晶

2020/4/5/14:12:30
8
溶液成分:共同离子效应(溶液中除盐MmNn外还有含其 他共同离子的盐Mm’Nn,该盐的存在会使MmNn的溶解 度降低,称为共同离子效应),溶解度降低。
盐效应:溶液中有不带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存在时,溶解 度升高。
酸(碱)度效应:溶液中的酸碱度将影响其离子的形态和 浓度,相应影响其溶解度。 1.2.2过饱和溶液及结晶(沉淀)的生成 (1)过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没有结晶核心存在时,溶质 的实际浓度往往超过其溶解度时仍不发生结晶,该溶液称 为过饱和溶液。
微小颗粒的溶解度大于大颗粒的溶解度,溶液中没有 结晶核心存在造成的。 (2)晶核的形成
2020/4/5/14:12:30
9
图1从液相中析出固相时液相中溶质的浓度变化
2020/4/5/14:12:30
10
如图1所示,在阶段I时溶质的浓度尚未达到成核所需 要的最低过饱和浓度Cmin,因此无晶核生成,当溶质的 浓度达到Cmin时进入II阶段,即成核阶段,在这种状态 下,溶质浓度C仍稍有增加,之后由于快速成核的大量消 耗而使C急剧降低,当C降回到Cmin时成核阶段结束,并 进入生长阶段直到其浓度C降到接近其溶解度Cs为止。其 中在溶液处于过饱和的介稳态时,由于分子或离子的运动, 某些局部区域内的分子凝聚而形成集团,形成这种分子集 团后可能聚集更多的分子而生长,也可能分散消失,这种
分子集团称为胚芽,它是不稳定的,只有当体积达到相当 大后才能稳定而不消失,此时称为晶粒。
2020/4/5/14:12:30
11
1)均相成核 从过饱和溶液中自动形成核心。
2)异相成核 溶液中存在夹杂物颗粒或其他固相表面,甚至杂质离
子也可能成为结晶的核心。

第三章沉淀法3-2

第三章沉淀法3-2

均匀沉淀的扩散式生长
团聚形成的单分散体系
不定向团聚
均相沉淀法Sm掺杂的氧化铈(SDC)
Sm(NO3)3
Ce(NO3)3
尿 素
85oC恒温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SDC粉体的TEM照片
250nm
250nm
1500C烧结的样品的SEM照片
不同制备方法下CeO2粉体的形貌
b
a共沉淀 法 b均相共 沉淀法 c水热合 成法
I无晶核生成 II成核阶段 III生长阶段
生成沉淀的途径主要有
1)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导致H+(OH-)离子变化,溶
液pH值变化,使产物溶解度逐渐下降而析出沉淀 H2NCONH2 + 3H2O CO2 + 2NH4+ + 2OH- (90C) 2) 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沉淀离子,达到沉淀离 子的沉淀浓度而析出沉淀 NH2HSO3 + H2O SO42- + NH4+ + H+ 3)协同作用 H2NCONH2 + H2O CO2 + 2NH3 (90oC) NH3 + HC2O4C2O42- + NH4+
粉体制备流程
尿 素 Sm(NO3)3 Ce(NO3)3 300~800W微波 加热8~15min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粉体形貌(TEM)
100nm
100nm
200nm
200nm
试剂浓度与粒子尺寸
[M4+] [urea]
晶粒尺寸(nm)
(谢乐公式计算)
粒子尺寸(nm)

无机化学课件-沉淀溶解平衡

无机化学课件-沉淀溶解平衡
的乘积为一常数 。它的大小与物质的溶解度有关,反映了难 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 例 3-1】AgCl 在 298K 时 的 溶 解 度 (S) 为 1.91×10-3g·L-1, 求其溶度积。
解: AgCl(s)
Ag+(aq) + Cl-(aq)-
已知AgCl的摩尔质量M(AgCl)为143.4g.mol-1,将AgCl的 溶解度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释:用活度的概念
3.3 沉淀的生成
条件: IP > Ksp
【例3-5】 在20ml 0.0020mol·L-1Na2SO4溶液中加入 20 ml 0.020mol·L-1 BaCl2溶液,有无BaSO4沉淀生 成?并判断 SO42- 离子是否沉淀完全? 已知BaSO4的Ksp= 1.07×10-10 .
BaSO4 (s)
Ba 2+ +
起始浓度/mol·L-1 0.010﹣0.0010 平衡浓度/ mol·L-1 0.010﹣0.0010+ x
SO420 x
Ksp = [Ba2+][SO42-] = ( 0.0090 + x ) x ∵ x 很小 ∴ 0.0090 + x ≈ 0.0090
即 1.07×10-10 ≈ 0.0090 x ∴ x = [SO42-] ≈ 1.2×10-8 mol·L-1 沉淀完全是指离子残留量 ≤ 10-6 mol·L-1
⑴ >10-5 g ·ml-1 固体,才有浑浊现象。 ⑵ 溶液呈过饱和状态时,沉淀难于生成。
⑶ 避免沉淀剂过量
如: Hg2+ + 2I- = HgI2↓(桔红) HgI2 + 2I- = HgI42- (无色)

生化分离工程 第三章 沉淀

生化分离工程 第三章 沉淀

第三章沉淀主要内容第一节蛋白质表面特性第二节蛋白质沉淀方法第一节蛋白质表面特性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的荷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蛋白质的水溶液呈胶体性质,在蛋造白质分子周围存在与蛋白质分子紧密或疏松结合的水化层。

是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之一。

蛋白质沉淀的另一屏障是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当双电层的电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节蛋白质沉淀的方法盐析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非离子型聚合物聚电解质多价金属离子1.盐析法盐析沉淀法: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柠檬酸钠等盐析沉淀原理:由于加入大量的中性盐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其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分子聚集而沉淀析出。

蛋白质的盐析行为常用Cohnx经验式表示:lgS=β-K sμ式中S为蛋白质的溶解度;μ为离子强度;β为常数,与盐的种类无关,但与温度和pH有关;K s 为盐析常数,与盐的种类有关,但与温度和pH无关。

K s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改变盐的浓度(即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β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离子强度条件下,改变溶液的pH和温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影响盐析的因素(1)无机盐种类:离子半径小,带电多,电荷密度高的阴离子,盐析效果好。

(2)pH值:pH影响Cohnx方程中的b值,pH值接近蛋白质pI值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

(3)温度:T影响Cohn方程中的b值。

温度升高,b降低;温度降低,b升高。

分段盐析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的种类、数目以及排布的不同,其水化层厚度不同,故盐析所需要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蛋白质的中盐浓度,可以使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沉淀。

✷常用的盐析剂是硫酸铵,因为它的盐析能力强,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价格便宜,浓度高时也不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丧失。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
2 2+
2 OH
-
= 1.25 10 K spMg ( OH )
-5
2
所以有沉淀析出
[例4] 向20mL0.002 mol∙L-1Na2SO4的溶液中,加入 20mL0.002 mol∙L-1CaCl2,问(1)是否有沉淀生成? (2)如果用20 mL 0.02 mol∙L-1BaCl2溶液代替CaCl 2, 是否有BaSO4沉淀生成?(3)若有BaSO4沉淀生成, SO42-的沉淀是否完全? )
例题:在含有0.10mol· -1 Fe3+和 0.10mol· -1 L L Ni2+的溶液中,欲除掉Fe3+,使Ni2+仍留在 溶液中,应控制pH值为多少? 解:
Ksp 开始沉淀 pH
-16
沉淀完全 pH
Ni(OH)2 5.010 -39 Fe(OH)3 2.810
6.85
2.82
Ni2+开始沉淀 6.85 pH
[例6] 向 Cl-和I-均为0.01 mol∙L-1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3溶液,哪一种离子先沉淀?第二种离子开始沉 淀时,溶液中第一种离子的浓度是多少?两者有无分 离的可能?(Ksp(AgI)=9.3×10-17 Ksp(AgCl)=1.8×10-10)
解:当AgI开始沉淀时: -17 Ksp(AgI) 9.3 10 +)= =9.3×10-15(mol ∙ L-1) = C(Ag C(I-) 0.01 当AgCl开始沉淀时: -10 +)= 1.8 10 =1.8×10-8 mol ∙ L-1) C(Ag 0.01 + + c1 (Ag )I c2 (Ag )Cl -
Ksp,CaSO4 = 9.110-6 , Ksp,BaSO4 = 1.11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多价金属离子沉淀法

多价金属离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些 高价金属离子而使蛋白质沉淀下来。 沉淀原理:金属离子可与蛋白质分子上的 某些残基发生作用而使蛋白质沉淀。
7 亲和沉淀法
亲和沉淀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的生物的或合 成的分子(免疫配位体、基质、辅酶等)之 间高度专一的相互作用而设计出来的一种特 殊选择性的分离技术。
血清
(NH4)2SO4 50%饱和度
球蛋白
析出
清蛋白
饱和
析出

常用的盐析剂是硫酸铵,因为它的盐析能力 强,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价格便宜,浓度高 时也不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丧失。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仍保持天然构象,即仍有 活性。

蛋白质用盐析方法沉淀分离后,还需要脱盐 才能进一步精提纯。脱盐常用透析法。
透析是将含有小分子杂质的蛋白质溶液装在半透 膜(玻璃纸、火绵纸等)制的透析袋里放在缓冲液 中进行,可不断更换缓冲液,直至杂质被除去。
蛋白质的盐析行为常用Cohn经验式表示:
lgS=β-Ksμ
式中S为蛋白质的溶解度; μ为离子强度; β为常数,与 盐的种类无关,但与温度和pH有关; Ks为盐析常数,与 盐的种类有关,但与温度和pH无关。
Ks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改 变盐的浓度(即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β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离子强度条件下,改变 溶液的pH和温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沉淀原理不是依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而 是依据“吸附”有特殊蛋白质的聚合物的溶 解度的大小。

亲和过程提供了一个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 提取单一产品的有效方法。
①初始阶段,将一个目标蛋白质与键合在可 溶性载体上的亲合配位体络和形成沉淀; ②所得沉淀物用一种适当的缓冲溶液进行洗 涤,洗去可能存在的杂质;
第三章
沉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蛋白质表面特性 第二节 蛋白质沉淀方法
第一节 蛋白质表面特性
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 基团形成的荷电区、亲水区和疏 水区构成。 蛋白质的水溶液呈胶体性质,在 蛋造白质分子周围存在与蛋白质 分子紧密或疏松结合的水化层。 是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之一。 蛋白质沉淀的另一屏障是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 用。当双电层的电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分 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节 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盐析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
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聚电解质沉淀法
多价金属离子沉淀法
亲和沉淀法
1.盐析法
盐析沉淀法: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 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柠檬酸钠等
盐析沉淀原理: 由于加入大量的中性盐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中 和其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分子聚集而沉淀析出。
③用一种适当的试剂将目标蛋白质从配位体 现中离解出来。
作 业
1 简述蛋白质的沉淀方法。 2 什么是盐析,影响盐析的因素有哪些?
透析——只用于除盐类和小分子杂质
透析——只离、浓缩蛋白质
加 压
蛋白质溶液 半透膜 支持膜的栅板
超滤液
2 等电点沉淀
利用蛋白质在pH等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溶解
度下降的原理进行沉淀分级的方法称为等电点 沉淀法。
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等电点,因此通过调节
溶液pH到目的蛋白的等电点,可使之沉淀而 与其它蛋白质分开,从而除去大量杂蛋白。
沉淀原理:蛋白质在其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
3 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沉淀:向含有目标物质的溶液中加入 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而使目 标物质发生沉淀的方法。
沉淀原理: A 有机溶剂能破坏溶质分子的水化层,降低溶质 的溶解度; B 有机溶剂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使溶质分子 间的静电引力(库仑力)增大,导致溶质的凝集 和沉淀。
4 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非离子型聚合物:利用一些非离子型的高 聚物来沉淀蛋白质的方法。
沉淀原理:可能有降低蛋白质分子表面 的水化程度或空间排阻作用
5 聚电解质沉淀法

聚电解质沉淀法:利用一些含有重复离子化 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来沉淀蛋白质的方法 沉淀原理:与絮凝类似,在蛋白质间起架桥 作用,同时还兼有盐析、降低水化程度和电 荷中和等作用。
影响盐析的因素
(1)无机盐种类:离子半径小,带电多,电荷 密度高的阴离子,盐析效果好。 (2)pH值:pH影响Cohn方程中的值,pH值 接近蛋白质pI值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 (3)温度:T影响Cohn方程中的值。温度升高, 降低;温度降低 ,升高。
分段盐析
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其分子表面的极性 基团的种类、数目以及排布的不同,其水化层厚 度不同,故盐析所需要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 调节蛋白质的中盐浓度,可以使不同的蛋白质分 别沉淀。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