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语文教学一路花香
【精选】《一路花香》教案

《一路花香》教案《一路花香》教案1(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学习课文,并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
教具1、挂图2、关于“鲜花”的动画3、鲜花型空气清新剂。
(二)、教学步骤一、读题、说题1、读题:一路花香2、说题:(1)说到花,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会用什么词来赞美来描绘?(2)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有关花的词语。
(3)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
(4)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关于“花香”的词语。
3、请学生扣住“路”字设置疑问。
二、读通课文1、讨论:我们初读课文应该做些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请全班学生推荐三名同学分节朗读,并讨论听的同学该做些什么?4、学生读文,老师采访:取得这么好的读书成绩,有何感想?5、精读课文对话部分,自行寻找伙伴分角色练读。
6、推选一组读,相机采访读得不太出色的同学有何感想。
7、补白: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
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8、再读角色对话。
三、看动画说鲜花1、欣赏动画,闭眼想象,相机喷洒香气。
2、结合刚才的提供的词语描绘一下。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破水罐。
四、感悟课文1、这美丽的鲜花与破水罐有什么关系呢?.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
)五、抒发感受1、在班中你可能是个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学了这课文你会想……2、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六、设疑拓展1、老师谈感受。
2、设疑:你从挑水工这个角色又体会到什么呢?3、课外再要求学生读文。
《一路花香》教案2导入师:同学们,相信大家对鲜花都很熟悉,提起鲜花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它们?(指名4、5人,随意)生:五彩缤纷生:色彩斑斓生: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百花怒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5.一路花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5.一路花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5.一路花香(第一课时教学预设)武进区郑陆南苑小学沈玉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读懂故事内容,初步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读通故事,理解新词,理解骄傲的褒贬含义。
教学难点:根据“骄傲”的不同含义造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一路花香”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仿佛闻到了什么?这些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在这样的小路上走,你们觉得怎么样?2.导入新课:是啊,真是令人愉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花香的寓言故事。
(出示课题并有感情地朗读):15一路花香大家知道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短小的故事说明道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哪些知识?3.质疑: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4.通过预习,你已经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自由回答(相机板书:挑水工、破水罐、完好无损的水罐。
教学生字:罐、损)5.过渡:就请你带着还没解决的问题按照要求大声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或你认为重要的进行勾勾划划。
)2.解决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3.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词语串(词、音、句子、意思相结合)水罐裂缝完好无损破损目的(dì)地日复一日不禁骄傲惭愧渗出漏掉撒下花种浇灌花瓶欣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道歉(2)去掉拼音朗读,每个读一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概括1、分别默读课文三个自然段,尝试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说到意思即可)第一自然段:主要讲挑水工用一好一破两只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有裂缝的水罐为漏水而想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时注意路旁的花。
第三自然段:写破水罐看了花后,仍然为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诉他,是它漏出的水浇灌出美丽的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路花香》原文及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路花香》原文及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一路花香》原文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
他有两只水罐,一只水罐有条裂缝,另一只水罐完好无损。
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而那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
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
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
”挑水工问:“为什么呢?”“过去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渗出,我只能运半罐水。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破水罐答道。
挑水工说:“在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希望你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
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
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但挑水工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吗?刚才那些美丽的花儿只长在你这一边。
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
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
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
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小学四年级语文《一路花香》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以演课本剧的方式,丰富语言,进行故事续编。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故事内容,能明白故事蕴涵的道理,并进行创作编写课本剧。
1、上学期,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小稻秧脱险记》非常精彩,博得了家长的阵阵喝彩。
今天大家想不想再过过瘾。
2、要表演课本剧需要些什么?(导演:是在座的每位同学编剧:也是同学剧本:是课文)二、学习课文1、要想编好剧本,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指名两人说,评价谁说得恰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路花香》第二课时 苏教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

2023年份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经典教案上册优秀8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路花香》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材料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这课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两只水罐的故事。
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
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二,说目标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块:1.复习引入思考:说说两只水罐的不同之处,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好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从哪个词看出挑水工的勤劳板书:完好水罐骄傲自大破损水罐自卑自责师:破水罐真的没有用吗过渡学习第二段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画出好水罐骄傲自大的词语,读一读体会。
本段的重点在第一次对话,抓住道歉,惭愧体会破水罐的自卑。
(同桌演读,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内化课文的语言。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作者:秦旭东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7期设计理念《一路花香》是一篇清新质朴的哲理性短文,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折射出的“欣赏自己”“悦纳别人”等思想与“全纳教育”的理念是吻合的。
在正确审视课文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和所承载的语文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本设计试图通过对比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创设开放、自主的全纳学习环境,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在层层深入的思维、读写训练中体会故事寓意,发展辩证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故事内容及寓意;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叩问心灵,感受本真的花香1.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预设评价:你的朗读带着茉莉的清香;你的朗读中有玫瑰的芬芳……)2.预习过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学生可谈获得的美丽感受,也可对课题质疑,教师相机作简要梳理。
)3.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这“一路花香”中,我们不仅能欣赏美丽的鲜花,感受醉人的花香,还能收获朴素的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去探寻这“一路花香”。
【设计意图:常态的课文学习一般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的,教学的进行也应建立在学生的学情之上。
该环节摒弃了纷繁的导入方式,以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揭题,而对预习情况的交流使学生对课文解读的“原生态”得以展现,课堂沉浸在本真的“花香”之中。
】二、整体感知,探寻花香的源头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一想:“一路花香”从何而来。
2.出示三组词,指名读,相机正音。
完好的水罐满满地运到骄傲破损的水罐只剩下半罐水惭愧道歉挑水工撒下了花种利用了裂缝浇灌3.这三组词分别是描述故事中的三个角色的。
你能选取其中的一组围绕故事内容说一两句简短的话吗?4.读了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一路花香”从何而来吗?(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抓住主要角色、事件要点作简要叙述。
一路花香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路花香教案及教学反思15、一路花香朱青青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事情要素归纳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朗读品味挑水工与破水罐的对话,领悟挑水工话中要表达的做人之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读过)都有哪些?(狼和小羊、揠苗助长、乌鸦和狐狸……)喜欢读吗?为什么?(能够告诉我们一些道理)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它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路花香,伸出你们的小手指随老师板书来书空课题(板书课题:15.一路花香,齐读课题)3、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花香是怎么来的?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为什么会有一路花香?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进行理解;(3)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水罐裂缝破损渗出骄傲欣赏目的地完好无损浇灌不禁惭愧漏掉撒下花瓶日复一日指导“罐”和“灌”的书写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1)文中有哪些人和物?(2)围绕这些人和物讲了个什么故事?指生回答,并相机板书:好水罐、破水罐、挑水工环节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一)感受人和物特点1、精读课文:(1)这些人和物给你什么印象?用笔写一写、标一标,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交流汇报,老师巡视指导(3)全班汇报,师板书(骄傲、惭愧、智慧)(二)感悟“好水罐的骄傲、破水罐的惭愧”1、好水罐的骄傲(1)从哪里感受到好水罐的骄傲的?指生回答。
(2)好水罐为什么会骄傲?哪些词能看出来?(3)谁能读一读?读出骄傲?2、破水罐的惭愧(1)看到好水罐装得满满的,破水罐呢?心情怎样?(沮丧、自卑、难过)出示相关句子。
小学语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古诗有云:“踏马归来马蹄香。
”说的是纵然走马之人一路可能未见其花,未嗅其香,然而却早已是尽取花的精华,花香遍蹄。
在教学《一路花香》这篇美文时,总会时不时的想起这么一句古诗,也许就因一个“香”字。
下面,依“香”而设计我的这堂课。
2教学过程2.1第二学时2.1.1教学设计《一路花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玉溪聂耳小学冯千芮设计理念:在准备这一堂课时,我在思考一些问题:怎样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体会到语文的美;我的课时目标怎么设定,怎么来有效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就像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人文性就是这个人的思想、情感、气质、品位、修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工具性就是这个人的高矮、胖瘦等具有生物特性的身体,它们是有机融合在一个生命体中的。
基于这些思考,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设计了这一堂课。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 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但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设计这一堂课时,我希望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教材,在自己耕耘的责任田里,让学生有所收获。
1.抓住主线,提领全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寓意。
这一篇课文的主线是破水罐的情感变化线: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我个人认为,它还蕴含了第四次情感变化:即破水罐的释怀,无比快乐。
2.拾级而上。
《一路花香》是则寓言故事,故事虽朴素但含义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感悟其蕴涵的人生哲理,体验其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难度,我希望创设拾级而上的坡度。
坡度的基点要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 搭建对话平台,让散谈为感悟主题服务。
通常的课堂教学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散谈式的谈话、对话,这样的谈话、对话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如: 教《 我 的伯父鲁 迅先 生》 一文, 讲 到“ 谈 水浒 ” 这部 分 内 容, 我出示 课件 : 伯父摸着胡子 , 笑 了笑 , 说: “ 哈哈 !还是我 的记 性好。” 让 孩子边模 仿鲁迅的动作边读这个句子 , 体会 鲁迅表 面 夸 自己, 实质批评周哗不认真读书 , 让孩子真切地感受鲁迅 的和 蔼、 幽默 , 达 到走近鲁迅 的 目的 。 师: 大家 了解鲁迅吗?鲁迅是个怎样 的人? ( 学生 自由回答 ) 师: 大家对鲁迅了解得真深, 那周晔笔下的鲁迅是怎样 的人呢? 出示句子 : 伯父学 潜 胡子, 笑了笑, 说: ‘ 饴哈 ! 还是我 己 睑好。” 师: 你们边模仿 鲁迅 的动作边读句子 , 读后讲 讲对这个句子 的理解 。 孩子们对 这样形式 的读 , 很感兴趣 , 读 时摇头 晃脑 的 , 把 文 ( 生模仿鲁迅的动作和语 调。 ) , 章的内容都诗化了。读过后 , 记住了这段的内容 , 也深切地感受 师 :大家发挥 了 自己的想象 ,把鲁迅对周 晔说的话重现一 到了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 为写人物刻画的作文打下基础 。 下 。请 小瑜 同学来表演 。 “ 读 书百遍 , 其义 自 见” “ 三分读 , 七分诗 ” 。“ 朗读 ” 这一教 学 小瑜 : 一边往下抚摸着胡子 , 一边读句子。 手段在语文的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功劳,它将会使语文教学 师: 小瑜表演得好吗? 路花香 。
【 关键词 】朗读 有效教 学 课 堂 形式 ・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9 9 2 - 7 7 1 1 ( 2 0 1 5 ) 0 6 - 0 0 1 - 0 1
“ 有效教学 ” 是教师一辈子 的追求 。然而 , 平时 的语文教 学 , 听小李一说 , 大伙 都恍 然大悟了 , 大家 又意犹未尽地模仿着 不难 发现老师教 得苦 , 孩子 学得苦 , 但孩 子的进 步不 明显 , 语文 鲁迅摸胡子说话 的样 子 , 这一次的模仿 , 像鲁迅了。 素养不高 。我尝试 用“ 朗读” 引领语文教学 。教学 中, 摒弃繁琐分 孩子们通 过读 , 了解 了鲁迅 的为人 , 还了解他 的外貌特 点 , 析, 以读代讲 , 让学生通过不 同形式充分地读 文 , 读 中理解 , 读 中 真所谓“ 一读解千愁” 。 感 悟。我有了意外的收获 : 上课没以前费劲了 , 孩 子们越来越喜 三、 “ 配乐读 ” 。 唤起孩 子的情感 , 深入体会 文本 欢语文 , 成绩提高不少。“ 朗读” 确 实让 我的教学增色 了不少。 “ 配乐读 ” 可 唤起情感 , 帮助读 者更好地体会文本 。如 : 《 月光 课标 指出 : “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 要让学生充分读 , 在读 中 曲》 中描写贝多芬弹奏《 月光曲》 这部分的内容 , 对小学生来说较难 整体感 知 , 在读 中培养乐感 , 在读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好文章不 理解 , 毕竟是钢琴名 曲, 它 的诞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 乐曲旋律 的 读 不知其美 。只有坚持把课 标对 朗读教学 的要求落到实处 , 才能 变化 , 如果只是通过苍 白的读 , 难 以达到体会文本 的 目的。在教学 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 。 我通过灵 动的“ 朗读” 形式 , 发挥 “ 朗读” 的 这部分内容 时, 我边播放《 月光 曲》 , 边让孩子读文 , 在读的过程 中 魅力, 让“ 朗读 ” 更有趣 , 更有质 , 更有味 , 让 语文课 堂更有效 。 我要求孩子要 随着景象与乐 曲旋律 的变化 ,语 调 由舒缓推 向高 “ 分 角色读” , 让孩子身临其境 。 加深文本理解和巩 固 亢; 语速由缓推向急。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 脑海重现课文叙述 教 材中很多的文章对人物语言刻画 比较细致 ,这些对话最 的优美 意境 , 他们 陶醉在 贝多芬 的丰 富想象与卓越的才华 中。 能体现人物 的特点 、 品质。如把这些对话读通读透 , 可更好地体 四、 “ 想象读” 。 让 孩子的悟性开启 会人物的感情 。遇到这类型 的文章 , 我喜欢用 “ 分角色朗读 ” , 让 教材 中, 有很 多极 其优美的意境 , 那些 佳境 是难 以用语 言形 孩子身临其境地读 出人物语言 的语气 , 读 出对话要表达 的感 情 , 容出来 , 要用心感受 。在教授这些文章时 , 我让孩子边 朗读边 想 读 出对话要表 现的人 物性 格 。如 : 我 在教《 穷人》 一课 , “ 丈夫归 象。“ 想象读 ” 再次把文章的意境美 再现。生动 、 形象的画面摒弃 来” 这 部分 内容 时 , 主要是通 过渔夫和 桑娜 的对话 , 凸现桑娜 的 了老师对文章的繁琐分析 。孩子们 的思维 、 灵感在活灵活现的情 担心 , 渔夫 的善 良之心。为让孩子能真切地体会 , 教学这部分 内 景中得 到了碰撞 , 悟性得到启迪 。 如教《 老人与海鸥》 讲到老人喂海 容时 , 我让孩子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桑娜的话 , 男生读渔夫的话。 鸥时 , 孩子边读边想象老人喂海鸥的画面。学生对“ 老人顺着栏杆 听着孩子们 在练 习时绘声绘色 地读 , 在检查 时争着 、 抢着读 , 我 边走边放 , 海鸥依他 的节奏起起落落 , 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 飞成 提问了 : “ 从这些对话 中, 你们有什 么体会 呢?” “ 渔夫和桑娜一样 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句 的理解就水到渠成 : 海鸥翻飞 的场面 善 良。 ” “ 渔夫 和桑拿甘受苦也要帮别人 。 ” “ 桑娜担心丈夫不 同意 像一幅灵动 的画, 像一 首美妙 的歌 , 人鸥情深 的画面让人寻味 。 收养邻 居的孩子 ” 学生七 嘴八舌地讲着体会 。 “ 朗读 ” 确 实让我震 五、 “ 重组读 ” , 让孩子感受语言的美 撼了 , 读让孩子体会 了文本 , 比老师繁琐分析收效好 。 对教材的文字进行重组 , 让学生对课文 的内容 产生新鲜感 , 二、 “ 表演读 ” , 让孩子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感受文章语言美 , 激发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 少年闰土》 时, 就把 在教学 时 , 学 生担 当课 本的角色 , 进行 绘声绘色 的表演 , 通 第一段内容重新 编排 : 过对文中人物说话 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 ,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教 育观 点
中学课 程辅 导 ・ 教 师教 育
2 0 1 5 . 0 6
“ 朗读" 让语 文教 学一路花香
陆燕华
( 广 东省佛 山市三水 区西南街道第十小学 广东 佛山 5 2 8 0 0 0 )
【 摘 要 】叶老 曾 说: “ 语 文课 以读 书为 目 的, 教 师若引导 学生善 于读 , 则功莫大焉。” 在语文教 学 中, 应 少讲语 文知识 , 淡化分析讲 解, 让 学生反复 朗读 , 在语境 中感受言语形式 , “ 朗读 ” 滋养孩子纯净的心田, 使语文教 学一路花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