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光阴在荐, 自从小学开始普及英语课程以来, 英语教学工作在探索、试验与总结中已经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 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令人堪优。
许多英语教师秉承中国传道、授业、解惑之文化传统, 着重讲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或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时带来诸多麻烦与交际障碍。
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 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看法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1.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1.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 它也是文化的载体, 承载着文化的方方面面, 从风俗习惯到历史宗教, 从物质文明到社会制度, 从价值观念到审美情趣等等。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 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
即语言的变化反映文化的变化, 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变化, 二者是相互影响, 密不可分的, 所以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学。
我国著名翻译学家王佐良先生曾讲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拉多也曾说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在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内涵, 而且又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探究, 从而真正地理解、使用和掌握英语,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2语言知识本身;语言可由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语意等不同层面构成。
语言又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那么不同国家的文化所运用的语言蕴涵的东西必然有其独特性。
即在语言的这些层面中, 就会有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小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即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引入文化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对策引言语言是从文化中产生的,也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language》中提出:“语言是有其生存环境的,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的,也没有社会传承下来的传统与信仰。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与互动,尤其是当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已成为当前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文章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听说法”、“语法-翻译法”是一种对某一种语言结构(如句子、词汇等)的重复训练,而忽略了文化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英语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障碍。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常常无法领会语言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因而无法正确理解并使用带有文化信息的语言。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传统的外语教学忽视了语言的实用性,忽视了语言知识的培养。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语法规则、释义等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认识不足,不懂得怎样进行恰当的跨文化交流。
(二)语言环境的影响其中,语文环境的构成有:课堂教学,校园,家庭和社会。
母语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最为广泛,最为细微,最为深刻,因而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磨灭。
在英语的学习中,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是受到母语的思维定式与文化习俗的影响,他们在实际的交流中,往往会下意识地将汉语的用法规则套用到英语上,或有意或无意地将汉语的文化规律强加到英语上,从而违背英语的语用规律,造成交流的失败。
浅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丝毫不减的国际交流,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要。
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主旋律是打好基础。
然而,在加大语言基础练习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也是跨越文化鸿沟、涉足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
首先,文化是语言的载体。
英语是一门强调语感、韵律、语境的语言,其文化特征与语言紧密相连。
教师应将文化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始终,并与语言知识直接联系,比如在英语的翻译解释中,灵活地嵌入汉语文化的理念和特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汉英文化间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历史和文学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例如教授英国课文时,可以为学生讲述与英国有关的历史背景,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历史的兴趣与好奇,从而可以引导他们自己爱好并主动学习有关文化知识。
在转化学习障碍时,就可以结合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沟通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意识是构成全球英语人才的关键所在。
在语言学习中,文化是语言的主要元素之一,不仅是语言交流所必须要掌握的程度之一,还是体现认知、消费、生活习惯的文化符号。
培养合适的文化意识,可以扩宽学生们的视野,充实他们的知识结构并激发他们的文化创意和创新能力。
同时,这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多元化文化环境。
因此,英语教学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文化意识是前进的最佳方式。
为了加强这种意识,它也必须将文化理念、价值和传统知识逐渐融入英语教学的主流。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首先,教师需要去了解汉英、英汉文化背景,梳理、整合、比较多元的文化素材,应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文化启发活动。
其次,教师要合理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注重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对学生之间的联系。
安排综合知识竞赛、文化旅行、文化讲座等活动也可以加强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对文化知识进行深度解读。
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正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英语文化意识包括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习俗、礼仪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英语环境,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重要性、现状分析、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意义和方法。
二、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英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意识。
三、现状分析当前,许多小学在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文化意识的渗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对英语文化的深入讲解;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教师自身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不够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具体实施方法1.教学内容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英语文化元素,如介绍西方节日、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英语文化。
2.教学方式创新化:采用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自我提升:教师自身应加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创新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的自我提升以及课外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外语教科书绝非仅是语言材料的堆积,外语教学也绝非仅仅传授语言知识,教师要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要贴切生活,在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文化意识。
教师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会发现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深不可测的。
一、寓文化于学习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中,学习英语就是包括了学习和了解与语言有关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生活特点。
以饮食为例: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英美国家的人们爱吃牛肉、鸡肉、鸭肉、羊肉等,通常使用盘子和刀叉。
于是,我在教学内容中注意渗透饮食方面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如在教学4B Unit 9 Breakfast的餐具类单词“plate, knife, fork, spoon, chop-sticks, bowl, cup, cupboard, glass”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摆放西方餐具的方法,边“摆放”边用英语描述:”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Thefork is on the left.The spoon is beside theknife. The plate is in the middle.”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用餐时使用餐具的不同:”Yang Ling is from China. She can use chop-sticks.Mike is from America.He can usefork and knife.”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又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从而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寓文化于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
在 小 学 英 语 教 学 过 程 中注 重 文
化意识的培养 在 小学 英语教学 中 ,英美 文化渗透 在教 学 的每 一个章节 中 ,学 习英 语就是 包括 了学 习和 了解与语 言有关 的风土人 情 、文化 习俗和生活特点 ,以饮食为例 : 中国人 的主 食为米饭 类 ,因此 习惯用筷
发他 们 学 习 英语 的动 机 。
叉 子和 刀。于 是我在 教学 内容 中主意渗 透语 言 的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 了解 中西
方 文 化 差 异 ,如 在 3 B U n i t 7 A t a s n a c k
因此 教师要善于 挖掘语 言素材 中有 关文
化 意 识 方 面 的 内容 ,在 教 学 中 因势 利 导 ,
子 、碗 和 汤 勺 ; 而 英 美 国 家 的人 们 爱 吃 牛 肉、 鸡 肉、鸭 肉、羊 肉等 , 通常用盘子、
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联 系和活动 中,
言 语 表 达 及 行 为 要 符 合 文 化 规 范 , 这 也
语及其 文化 ,对 英语学 习有积极 的情感 , 才能保持 英语学 习的动力并 取得好的成 绩 。教 师在 英语教学 中有意识 地把情 感
加 强学生 文化意识 的培 养。学生们 都知 道t e a c h e r 一词 翻译 为 中文是 老师 的意
思, 于 是相 应 地 把 “ 周老师” 称为“ T e a c h e r
j u i c e 、b r e a d 、mi l k 、C h i C k e n、 h o t d o g 、h a mb u r g e r )和 句 型 wh a t wo u l d y o u l i k e ?H o w a b o u t … … ?教 师 先 向 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摘要:基于如今国际大发展形势,诸多文化形态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实现前所未有的碰撞与交流。
当前小学英语学科中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其对英语知识更好接受和理解,从而在提高个人英语综合能力基础上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够更好面对未来国际和社会发展形势。
但是多元背景之下,小学英语课堂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意识明显不够,因而如何通过优化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强化课堂高效性便成为如今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此,本文便将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加以探索,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意识是人们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理解、辨别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同。
学生的文化意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也影响着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文化意识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理解所学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语言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讲解文化背景知识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与其所处社会文化的关系。
因此,在讲解语言文化时,教师要注重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以三年级上册“hello”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来有针对性地讲解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打招呼进行了解。
因为《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打招呼,教师可以将打招呼的相关文化知识与文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如在讲解“Hello, 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打招呼的方式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人打招呼通常是握手,而国外则是互相拥抱或亲吻脸颊等等。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肩负着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意识的内涵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认知和理解。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认同和尊重,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得体交流的能力。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策略1.拓展阅读材料,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包括故事、对话、短文等,涉及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地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
通过拓展阅读材料,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2.创设情境,体验文化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交际方式,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认同。
3.渗透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在交际中得体地运用所学知识。
4.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文化视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英语角、文化交流活动、英语短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拓展文化视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四、结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注重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渗透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者:于婧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9期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
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体会和理解,致使学生不
知道在何种场合下该说什么话,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小
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加强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章节中,学习英语就是包括了学习和了
解与语言有关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生活特点,以饮食为例: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
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英美国家的人们爱吃牛肉、鸡肉、鸭肉、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
子和刀。于是我在教学内容中主意渗透语言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如在
3B Unit7 At a snack bar中,教学内容为食品类单词(rice、fish、beef、noodles、vegetable、
juice、bread、milk、chicken、hot 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How
about……?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中西方在用餐方面的不同之处,再出示两个分别代表中西
方国家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他们晚饭分别吃什么。最后,由教师进行个人小结:I’m
Chinese.I’d like some rice,some fish,some vegetables and some soup.I’m English.I’d like some
hamburgers,some chicken and juice.After dinner,I’d like some dessert.这时学生会问:What is
dessert? 教师回答:It’s something sweet,like pudding,fruit or ice cream.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教师将C部分的语言文化内容融入了词汇、句型教学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在形
象、生动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
一步巩固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又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从而将语言
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在情感教育中结合文化意识的培养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
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
关键因素之一。学生只有对自己的祖国、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
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与文化意识培养结
合起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英美传统、文化习俗进行讲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教学内容
有关的语言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相互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对英美文化以至于对英语这门学科产
生兴趣,从一个侧面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在教学一些独特的节日如Hallo-ween、Christmas、Easter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
关节日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介绍一下与节日有关的背景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识,如节日的由来、节日的吉祥物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一些活动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学生在找寻、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有关的文化内容,并且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如在教
学圣诞节一课时,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切身体验一下西方人欢度圣诞节的一些风
俗和习惯。具体做法是,教师事先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了解圣诞节的有关风俗和习惯,并布
置教师,还在上课时带来一棵圣诞树(Christmas tree)和一些小礼物(gifts),教师装扮成圣
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边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边将小礼物分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将自制
的圣诞卡片(Christmas Card)送给其他同学,同时播放Merry Christmas,让学生在愉悦的气
氛中结束这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精神空前高涨,如能积极与“圣
诞老人”对话,与同学交换礼物和圣诞卡片等。这样,从收集资料到课堂情景教学的整个过程
中,不仅使学生用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堂教学之外。
三、根据语言素材,开展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联系和活动中,言语表达及行
为要符合文化规范,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目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
中,特别是一些句子和特定词汇的教学方面,语言更有明显的文化积淀的内涵。我们平时常常
忽略,如单词、句子结构、语法构成等蕴涵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
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素材中有关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因势利
导,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们都知道teacher一词翻译为中文是老师的意思,于是相
应地把“周老师”称为“Teacher Zhou”。其实,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职一种职业,但在中国有尊
师的传统,“老师”一词已不仅仅指一种职业,更是对人的一种尊称。正式由于存在这些文化上
的差异,造成了学生片面的解释:周老师= Teacher Zhou。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的称呼“王秘
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Wang”、“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
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因此教师从第一节课起就要让学生逐渐改变中文式的
思维方式,逐步学会用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
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