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光合作用2导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1)日期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重难点: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任务一:课前自学阅读课本第107页图和文字,思考:1、什么是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怎么表示?2、光合作用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分别是哪些变化?3、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任务二:合作与探究一、课本P108活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现象和结论】被光照射到的叶片部位滴碘酒变成了蓝色,被铝箔纸遮光的叶片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也说明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之一是。
【看图思考回答】1:为什么天竺葵要在暗处放置一昼夜?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3、为什么选择同一叶片来研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4、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5、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用火直接加热酒精?6、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如果有,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吗?二、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吗?【思考方案并回答】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叶绿素才能进行吗?【实验现象和结论】如图所示,银边吊兰叶片周边白色没有叶绿素,中间绿色含有叶绿素,用上面实验方法处理后,检查淀粉结果如下:①叶片周边白色没有叶绿素,检查淀粉不显蓝色,说明: .②叶片中间绿色含有叶绿素,检查淀粉显蓝色,说明: .结论:光合作用必须有才能进行,叶绿素作用是 .三、实验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吗?书本P109图3-78所示,用试管收集水生绿色植物产生的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
课堂小结:本课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 B.凡是绿色植物体的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D.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能量的转化过程2、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
《光合作用的过程》 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明确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
2、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二者的联系。
2、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理解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三、知识回顾1、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由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组成。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2、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那么,光合作用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六、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一)光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条件:光、色素、酶。
3、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H(还原型辅酶Ⅱ)。
2H₂O → 4H + O₂(2)ATP 的合成:ADP 和 Pi 在酶的作用下,利用光能转化成ATP。
ADP + Pi +能量(光能)→ ATP4、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中。
(二)暗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基质。
2、条件:多种酶。
3、物质变化(1)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CO₂+ C₅ → 2C₃(2)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H和 ATP 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成有机物(如葡萄糖)和五碳化合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2.5光和作用教案2

【补充】问: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为什么是白色的?(要求回答:叶片边缘的细胞里不含叶绿素。)
启发思考:将经过光照的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该实验的结果,指出叶片中部原是绿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蓝色,而白色的边缘部分未被染成蓝色。
XSL备课本WS工作室
课题
第5节 光合作用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3、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4、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重点:光合作用
据科学家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机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达4500亿吨左右。
概括出意义之一:
(一)为人类和整个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机物(板书) 绿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光能来进行重要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
【问】人和动物体是否也能直接利用光能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呢?(学生回答:不能)
【问】那么,我们人体或动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谁提供的呢?(学生回答:是食物中贮藏的能量)
调控: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不是很切合实际,对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我觉得教材有误,或者说根本不需要这样的设计。通过讨论,学生对于控制变量法还是有较深的印象。
XSL备课本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光合作用的意义:
【问】人和动物也能像绿色植物那样,把从外界摄入到体内的各种无机物在体内转化成有机物吗?(学生回答:不能)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请先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请思考一下,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回答以下问题:- 光合作用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二、课堂学习1. 课堂上老师将会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同时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
2. 请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问题及时提问。
三、课后复习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2. 找出自己对光合作用概念不太清晰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同学来解决。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四、拓展学习1.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验,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有什么不同。
2. 可以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周围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举一反三,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可以尝试向周围的人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相信大家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学习路上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4. 探讨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一、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二、引入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部分微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来源,也是生物圈的基础。
三、认识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CO_2 + 6H_2O + 光能→ C_6H_{12}O_6 + 6O_2 \]2. 光合作用的过程:A. 光合色素吸收阳光,激发电子。
《光合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光合作用》导学案一、导入请同砚们回忆一下我们在生物课上学过的内容,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在植物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二、观点理解1. 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哪个部分?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叶片中的叶绿体内。
三、具体过程1.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是什么?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2. 光反应阶段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膜中,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产生ATP和NADPH。
3. 暗反应阶段的过程是怎样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成葡萄糖。
四、影响因素1.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速率会减缓。
2. 温度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止光合作用的发生。
五、应用拓展1. 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为植物发展提供能量。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何区别?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是一种合成作用;而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质氧化开释能量,是一种分解作用。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珍爱环境,维护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光合作用导学案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课时)一、学习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力目标)3、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三、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迄今为止利用太阳能的最理想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2、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利用实验成功的证明:光合作用在_________里进行,并产生_________。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实验预备:对照课本54-55页的实验步骤,归纳本实验的七个步骤:①②③④⑤⑥⑦(用2到5个字表述)讨论:①、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②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③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2)动手实验。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注意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大显身手: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有关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1)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2)在步骤1中,将植物放在黑暗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3中,遮盖黑纸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步骤6中,滴加的试剂是_____,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_(5)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同学们看课本55—56页,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的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总结: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思考: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是为什么?【三】、光合作用的原料1、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见课本56页。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绿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强调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三、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段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科学下册3_6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教学,可以采用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的方式,通过探究方法逐步揭示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最终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我们采用实验、阅读、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应放在做好教学书中安排的几个实验和组织学生讨论上,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归纳总结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和区别这一块内容在教学次序上有所调整,将其从二氧化碳内容教学后提至光合作用教学后,当完成光合作用后,花点时间复习呼吸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表对两者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区别,然后在两者的比较中再归纳出它们的相互依赖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主要意义。
2.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
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制取(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通过对光合作用实验结果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实验、公式、意义难点:关于光合作用各个探究实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教学过程通过设置谜语引入课题:有一种奇妙的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员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说它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一、CO2的性质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了解CO2的性质:➢实验一:观察C O2气体请同学观察CO2气体的颜色,用扇闻法来闻二氧化碳的气味。
结论一: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实验二:演示倾倒CO2气体的实验注:做此实验时,收集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满,尽可能纯净。
集气瓶用较大的为宜。
倾倒时要沿杯壁往下倒,太快上下蜡烛一道熄灭,太慢,下面的蜡烛熄灭了,上面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
能最好事先做几次,体验一下倾倒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2)
日期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
2.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
系。
重难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一、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思考】:书本P110图3-79:
1、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
2、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需要对照实验吗?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4、怎样的实验现象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请预测实验现象?
二、光合作用还需要其它原料吗?
十七世纪中期,荷兰医生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棵2.27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
5年后,柳树长到74.33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0.0567千克。
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但这个当时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实验有一个重要的遗漏,那就是忽略了植物也可能从空气中得到物质。
【思考】:如何设计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实验?如何控制变量?并预计实验的结果?
三、光合作用总结:
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它的厂房是。
(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
(2)、光合作用的产物: 和 。
(3)、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源: 。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
为: 。
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讨论】绿色植物既能进行呼吸作用,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课堂小结:本课时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巩固练习:
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2、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你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B .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
C .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
D .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 部(上部)叶呈棕色, b 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1) 。
A .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 .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2) 。
A .光合作用需要光
B 、 光合作用需要水
4、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
系。
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曲线A
B 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
C 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 .B 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5、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1)将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
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
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清洗后,分别向
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
(可多选)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B.甲叶覆盖铝箔
的部分C.乙叶D.丙叶的绿色部分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2)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
是;甲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
要。
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