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北京城市开发边界介绍
北京城市规划简介

1957~1982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反复、日趋 完善阶段。
从1950年开始,北京的城 市规划包括了集中式布局,即 北京的发展是四环之内。未来 北京人口再增加,采取组团模 式,在外围搞十个组团,原来 规划的是清河组团、北苑组团、 酒仙桥组团、东坝组团、定福 庄组团、垡头组团、南苑组团、 丰台组团、石景山组团、西苑 组团,每一个组团容纳20万至 30万人。也就是说中心400万到 450万,外围200万到250万。
市内交通
北京地区公路网系统由国道、市道、县道、 乡道和专用公路组成。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接点 在公路一环。 (1)国道系统是国家公路网和战略性快速通 道系统的组成部分 (2)市道系统是市区与远郊区之间、北京与 邻近省市之间的主要通道。 (3)县道和乡道系统是远郊各县、乡之间以 及县城、乡中心与各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之间的 地方性道。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北京的规划
计划经济时期的北京,当 时的北京是在红色的范围里, 就是延着老北京的“品”字型 的内城。北京市当时周边也没 有什么发展,黄色部分是农业 地区,绿的是山区,及延庆的 盆地,还有密云水库、管厅水 库、怀柔水库(水库用浅蓝色 表示)。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无较大发展
第一,鉴于北京已建立起较强大的工业基础, 市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过大过多造成能 源、水源、用地、交通的全面紧张,影响政 治、文化中心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城市 性质中不再提经济中心,而是强调发展适合 首都特点的经济,强调除工业外的多种经济 事业的发展。
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从1980年至 2002年北京的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的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到2002年, 北京外来人口大体是300多万人,本市户籍人口1100万人,人口数量 相当于现在两上香港。而整个城区的面积达到941平方公里,平均每 年开发土地25平方公里。特别是1996年至2002年,每年平均土地供应 56平方公里,最近两年围绕着“奥运”最高的土地供应量达到66平方 公里。 北京有些郊区如通州、大兴已经与北京中心城区连在一起。 第一,房地产的增长。房地产的投资在90年代只占到全市12%,到 2002年超过一半,这是很不正常的。 第二,原来在北京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将中心区和外围隔开。隔 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但是因为房地产开发 等问题,现在这一条绿带已经不存在了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总体规划在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况以及在2004年至2020年期间的发展成果。
二、概况1. 城市总体规划制定背景北京的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于2004年,旨在引导北京城市发展,解决城市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规划的重点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
2. 规划原则和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节约型、绿色型、宜居型、现代化国际化首都”为目标,强调城市生态、文化和宜居环境的建设。
规划引导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的福祉。
三、发展成果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在规划期间,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土地整合和空间重构,建设了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
这些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得城市功能更加分明,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 交通系统改善北京在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修建了地铁和城市快速路网,并对道路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方便了居民出行。
3. 生态环境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多个生态保护区和公园被建立,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
同时,加强了大气污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4. 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期间,北京加大了公共设施建设力度。
大量的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设施得到改善和扩建,提高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了居民的多样需求。
5. 文化传承和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
在规划期间,北京保护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并修复了一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了北京的历史文脉和风貌,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四、总结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0所重点发展的城市新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0所重点发展的城市新城《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了通州、顺义、亦庄是面向以后进展的三个新城。
近十年来,北京市政府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50%以上都集中在这三个新城。
这些区域都将成为承接北京中心区功能的主阵地。
除此外,北京其他区同样肩负着都市副中心的使命,北京市政府正在加紧建设,使其功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适宜民众生活。
重点进展的都市新城顺义新城定位北京重点进展的新城之一。
引导进展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等功能。
重点区域1、潮白河以西地区为顺义中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包括顺义仁和镇、马坡镇和牛栏山镇。
2、天竺空港区包括空港工业区、北京天竺空港出口加工区和后沙峪地区,重点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空港为依靠的物流业。
3、潮白河以东地区包括北小营镇和南彩镇,要紧为都市远期进展预留空间,适时启动建设。
亦庄新城定位北京重点进展的新城之一。
引导进展电子、汽车、医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以及商务、物流等功能,积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
重点区域1、亦庄在现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连续向东南方向进展,大力完善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2、永乐为都市远期进展预留空间,将在永乐镇的现状基础上要紧向西北方向进展,成为京津城镇进展走廊的重要节点。
其他都市新城大兴新城定位北京以后面向区域进展的重要节点,在北京进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引导进展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以及商业物流、文化教育等功能。
重点区域1、重点向西进展。
2、东部地区结合麋鹿园、团河行宫建设南部郊野生态公园,同时应建设并爱护好南中轴沿线地区的绿色开敞空间。
房山新城定位北京面向区域进展的重要节点,引导进展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物流、旅行服务、教育等功能。
重点区域重点整合良乡与燕房两个组团的用地资源,良乡组团空间上重点向南进展,和谐好城镇建设与小清河分洪区的关系。
北京城市规划ppt课件

北京十二五规划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 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 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 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 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 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 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 函》,特编制《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2004年- 2020年)》。
*地形--规划层次 *中心城--环形绿化
17
11
城市道路
中心城道路网采用方格网与环路、放射线相结合的布局,在旧城布置4条横贯东西和3 条纵贯南北的主干路;在旧城以外布置3条快速环路、1条高速公路环路,17条快速路 放射线和2条快速路联络线,18条主干路放射线和区域性干道,共同构成中心城道路系 统的骨架。
12
轨道交通
中心城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五横五纵双环对角线路”组成,规划线网总体上呈双环棋盘放射 形态。道路交通规划线网由22条线路组成,其中16条为地铁线路(M线),6条为轻轨线路(L 线),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总长度为700.6公里。骨架线网由规划线网中的M1线、M2线、M3线、 M4线、M5线、M10线和M11线等七条线路构成。6条市郊铁路线规划线网总长度为430.3公里。
实施六个调整,疏解中 心城人口和部分职能,改善 城市发展环境。
实施六个优化,提升中 心城的核心职能和城市综合 竞争力。
环形放射式的布局模式。
10
中心城功能结构规划图
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 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 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 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 化隔离地区。中心城总用 地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地区面积约 336平方公里,边缘集团 面积约268平方公里,绿 化隔离地区面积约481平 方公里。
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龙源期刊网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年第03期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来,该规划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北京步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
同时,应该看到,随着城市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大城市病”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角度,寻求综合解决方略。
与此同时,首都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重大战略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等重大战略决策出台,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以及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都将对首都未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也需要从长远发展角度进行统筹考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第七次编制总体规划。
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
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精心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为深入理解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工作任务,本刊邀请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体规划》编制组成员石晓冬等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解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北京市城市规划分析PPT课件

22
组员:陈奉林
三、城市交通
1、城市道路 2、轨道交通 3、对外交通 4、过境交通 5、航运 6、漕运
.
23
.
24
组员:高聪
1、城市道路
中心城道路网采用方格网与环路、放射线相结合的布局,在旧城布置4条横贯东西和3 条纵贯南北的主干路;在旧城以外布置3条快速环路、1条高速公路环路,17条快速路 放射线和2条快速路联络线,18条主干路放射线和区域性干道,共同构成中心城道路系
.
16
组员:陈奉林
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1) 两轴:指沿长 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 轴线的南北轴。
(2) 两带:指包括 通州、顺义、亦庄、怀 柔、密云、平谷的“东 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 、房山、昌平、延庆、 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
.
17
组员:陈奉林
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
28
组员:高聪
北京地铁线路图
.
29
组员:高聪
北京近郊铁路线路图
.
30
组员:高聪
铁路客运枢纽
客运站按“四主两辅”6个主辅客站规划布局。其中,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为 枢纽的主要客站,丰台站和新北京东站(通州站)为枢纽的辅助客站。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北京 北站与广安门站间以地下直径线连接。
据《水经注》的记载,蓟城的确 切位置应该在今广安门内外,明清北 京城西南部。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隋唐以至宋元 ,城址都未曾有大的迁移和改筑。
5
组员:陈 褀
巩固期(军事重镇)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制,在 原燕国设广阳郡,治所在蓟城。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
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前言一、导语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首都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总蓝图。
依据总体规划确定北京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模以及建设原则。
为了进一步实施深化总体规划,更具体地控制城市的建设,有必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朝阳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体现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功能,对本区的城市用地范围内的建设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其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用地功能进行再细划,对各类的建筑及道路、市政、绿化等各种用地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保护和弘扬古都风貌,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充分、合理的条件。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报告一、朝阳区基本概况1.历史沿革朝阳区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从秦至隋唐,该地区隶属于广阳郡,后属于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属南京(即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
明清属京师顺天府,仍为大兴县辖。
民国14年(1925)设东西南北四个郊区,此为设区之始,时称北京市东郊区。
民国17年(1928)改称北平市东郊区。
1945年将东郊区划分为两个区:以朝阳路为界,以北为郊一区,以南为郊二区。
同年分别更名为第十三区和第十四区,将原通县所辖的驹子房村划归该区。
1950年8月易名第十区,1952年恢复东郊区名,并将原八区所辖的德胜门至清河公路以东地区划入管辖。
1954年将安定门外公路以东、转角楼以西、土城以南地区划出,归入东四区。
翌年6月,将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划归东单区;广渠门关厢、福州义园北墙外土道以北地区划归崇文区。
直到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郊区正式更名为朝阳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城市开发边界的审批与管理建议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开发边界管理 边界内:
• 城市开发边界内的建设用地管理应符合城市“三区四线”的规划用途管 制要求;对划入城市开发边界内的现状集体建设用地,应完善建设用地 规划许可制度。
• 边界外:
• 除因规划需要确需建设的线性工程用地、点状设施项目、特殊用地,在 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外,地方政府不能组织开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本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能在城市开发边界外做出城镇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不允许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本级国土部门不可 安排土地征转、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 城市开发边界外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设活动应符合村庄规划和农 民建房的相关规定。各市县应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 城市开发边界外的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要研究制定腾退机制。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讨论方案
城乡规划研究室
2015-01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土地勘测设计院共同开 展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专题研究,已初步形成城市开发 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0722北京
两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目前的技术要点 面对导致无序蔓延的两个管理问题:
3、城市开发边界的审批与管理建议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数据管理 平台
• 各市县可根据各自条件,在城市开发 边界划定过程中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数 据管理平台,为空间规划编制和空间用 途管制实现一张蓝图创造基础条件
广州市:“1+3”总体架构的全市信息联动平 台(一个公共平台和规划、国土、发改三个业务 子系统),实现数据对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便于多部门审批过程中 及时沟通 厦门市:建立了规划、发改、国土、环保、 海洋、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医疗、农业等 部门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以业务协同平台为基 础,推进相关审批部门的业务审批系统接入空间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 允许各市、县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应的工作技术路线,最终实现对市、县域的全覆盖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开发边界划定过程本质是“两规合一”过程
首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城市,应在现行“两规”的基础上进行划定
关键是行政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国土城镇建设用地“两张图的叠 合”——规模和形态的叠合
不建议划定永久性的开发边界的原 因 我国当前仍然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阶段,未来仍然面临发展的不确定性 从加强城镇开发建设管理的角度出发 ,要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有效衔接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不仅是技术工作, 更重要的是一项管理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严格控制特大
城市人口规模”、“从严合理供给城市
广州市“三规合一”信息平台结构图
管理平台
厦门市“三规合一”业务服务平台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谢谢
“1+N”
中心城区
外围城镇及各类功能开发区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城市开发边界的表达
•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尽量利用各类行政区域界线和地物的法定边界线、 地理边界线、行政管辖线等,做到清晰可辨,便于管理 • 开发边界在“两规”中的成果表达参照“两规”各自上报成果要求
生态林地
基本农田
水系
自然保护区
生态缓冲区
分层叠加
市政走廊
城市公园
生态发展区
生态控制线
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
厦门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空间分析示意图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两规合一”的技术方式
• 厦门市经叠加分析,建设用地 一致区域面积为529平方公里, 占土规建设用地规模的90% • 城规超出土规用地图斑10.81万 块、面积 251.35平方公里 • 土规超出城规用地图斑1.57万 块,面积55.72平方公里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优化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
• 提高城市开发建设效率,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优化城市形态和布局,引导基础设施体系与城镇空 间布局紧密结合,促进城市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探索规划体制机制创新
• 立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手段的创新,探索将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制度向县市域各类功能空间 推广,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全覆盖,为健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奠定基础
城市开发边界应涵盖行政辖区范 围内各类现状及规划城镇建设用 地,包括城市、镇以及各类开发 区、产业园区等功能区
当前存在由于“两规”规划范围不一致 而导致对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外建设用地无 序扩张缺乏有效管控
14个试点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工作重点是直辖市及地级市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超 出市辖区范围,超出部分应一并进行城市 开发边界划定,并在超出部分所在行政单 元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中一并体现
•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国土部门、住建部门
• 开发边界形态的确定:住建部门、国土部门
对规划期内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城市开发边界空间边界采用“双 线双控”的方式
•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不突破已获批的规划期末的建设用地规模
• 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一定数量的弹性预留城镇建设用地
弹性预留城镇建设用地采用规模和比例“双控”的原则
城市开发边界
永久农田
弹性预留建设用地 城镇规划 建设用地 生态 红线
行 政 辖 区 范 围
生态 红线
远景建设用地 规划建设 用地范围
扩展边界 有条件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 规模边界
国土规划
统一扩展边界的划定标准 对于已进入减量规划的城市,允许建 设区大于等于开发边界。扩展指向收 缩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建设用地780平方公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厦门市“两规”叠加差异示意图
2020年建设用地585平方公里。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当前已出现的“两规衔接”问题的技术性解释
厦门“两规”差异原因及处理建议
“两规”中的城市开发边界在坚持同一空间界线的前提上,允许对界线内各类 用地的种类、比例、规模等要素做出各自的统计与管理安排
规划不交圈导致的管理失控(规划管不住) 管理不协同导致的责任不清(规划没人管)
0911厦门
0912武汉
三个出发点:
技术方法:以两规合一为基础,为多规合一搭建平台
管理方式:符合和加强两规现有管理要求。 普遍适用:简单易行,能普遍推广,兼顾特殊情况
0913贵阳
汇报内容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总则
从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角度出发 ——建议在首次划定时,在2020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变的前提下,
对具体边界(图斑)调整,两部能重点支持。 ——建议作出有利于增加绿地等生态用地比例的政策调整。 ——简化总规上报审批要求时,开发边界作为核心管控要求
3、城市开发边界的审批与管理建议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 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
不建议将永久边界作为唯一管理边 界
开发边界具有2020年规划期,一 方面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 也是为今后调整完善留下空间。
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
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城市规划要 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 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优先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划 定要求
• 在城市开发边界内不应含有永久基本农田、生态 红线等具有明确保护要求的空间要素
• 生态控制线可以与开发边界重合,但是两件事
17项因子适宜性分析 实行“两线三区”分区管控
基本生态控制线 生态底线区
1、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总则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城市开发边界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带期限非永久
划定期限: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年 限和“两规”规划期限保持一致
首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城市, 应在现行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划定 有条件的市县可同步开展2030年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准备工作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划定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各类生态空间
• 满足永久基本农田、各类生态保护空间等不可开发建设区域的空间管制要求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 促进城镇建设紧凑布局、集聚发展,引导存量建设用地改造,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根 本上杜绝城镇建设无序蔓延
• 弹性预留城镇建设用地用地规模的确定:不同规模的城市采用不同的标准,不 同类型的城市采用不同的比例。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依托现行管理体制,实现同 一个开发边界在两划: 整合中心城区“圈内圈外”各类城镇 规划建设用地 完善弹性预留建设用地规划(控规覆 盖)
对城市规划而言,城市开发边界内不一定全为建设用地,可包含为满足生活、 生产需求的各类国土中的非建设用地,但不能包含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空 间等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要点
CAUPD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城市开发边界可以是多个封闭边界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