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小学三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三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课件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学习古诗,听录音范读课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学习第句古诗,回答问题。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望: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 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 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学习古诗第一句,回答问题。
诗意思: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 ,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 “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山和西梁山)。这句 衬托出楚江水的汹涌。
86页第一题:我能把这两首诗背下来,还能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题: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象一下这些诗句描写的画面。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诗句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峙,一只小船从阳太升起的地 方悠悠驶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 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外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 愈来愈精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 受就非常突出了。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
苏轼 [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 云雾迷茫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即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 大美女之一,她是春秋 末期越国人,姓施,名 夷光,世居苎(zhù) 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 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 苎萝有东、西两村,施 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 她“西施”。
苏堤春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断:从中间断开。楚江:即长江。因 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 江。开:劈开,断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至此:到这里。回:回漩,回转。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描绘了描绘的景物 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太阳 , 有: 色彩是 碧绿 ;前两句侧重写天门山的
水 景色;后两句侧重写天门山的 山 景
色;
自测检验
1.你能背出这首诗吗?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浪漫主义诗 人李白,你能背出李白的其他诗吗? 3.完成课后练习。
望庐山瀑布 独坐敬亭山 李白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众鸟高飞尽, 遥看瀑布挂前川。 孤云独去闲。 飞流直下三千尺, 相看两不厌,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敬亭山。

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S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S版)
30
拓展延伸
与雪有关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踏莎行》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南秦雪》
31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和词语。
32
2.墨 梅
33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 元画家、 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 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 (今属浙江)人。归隐九里山,卖画为 生。工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生 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 梅。亦擅竹石。传世作品有《墨梅》 《南枝春早》等图。诗作语言质朴, 不拘常格。有《竹斋集》。
孤舟蓑笠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寒冷的江面
独钓寒江雪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18
译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迹。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 戴斗笠的老渔翁,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41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 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 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抒发自己
鄙视流俗、贞洁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高尚情操。
42
结构图解
形 态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
状 物
自 甘






品 不要人夸好颜色 言 纯 格 只留清气满乾坤 志 洁
43
主题概括

21 古诗二首

21 古诗二首

第21课 古诗二首会认字: yàn mò kuā jìnɡ zōnɡ ɡū wēnɡ砚 拼 音墨 夸 径 会写字: 淡 夸 径 拼 音墨 唐 翁孤 踪 孤 翁dàn mò kuā táng jìnɡ ɡū wēnɡyàn砚台笔砚这位老人的书桌很整洁,毛笔砚台摆放得很整齐。

mò墨绿墨水那湖水墨绿墨绿的,让人心醉。

kuā夸奖夸大他做了一件好事,得到了大家的夸奖。

jìnɡ捷径径直学习需要刻苦认真,没有其他的捷径。

zōnɡ踪迹踪影我把房间的各个角落都找遍了,仍然不见钢笔的踪迹。

ɡū孤独孤儿子女都出国了,他感到有些孤独。

wēnɡ老翁渔翁这位老翁爱去河边钓鱼。

dàn左右结构清淡平淡妈妈做的菜比较清淡。

氵部mò上下结构墨镜墨绿沙滩上阳光刺眼,不少人都戴上了墨镜。

黑部kuā上下结构夸张夸奖他一边演说一边做着夸张的动作,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大部táng半包围结构唐朝唐装柳宗元是唐朝著名诗人。

广部jìnɡ左右结构捷径径直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持之以恒地刻苦钻研。

彳部ɡū左右结构孤立孤单每到节假日,孤单一人的他便格外思念远方的亲人。

子部wēnɡ上下结构不倒翁渔翁妹妹特别喜欢玩这个不倒翁。

羽部。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1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21课古诗两首

2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一些关于天门山和西湖的图片或者录像,制作课件,供学生直观认识。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作者写过或者其他关于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朗读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望天门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朗读研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出示PPT,让学生再次了解一下作者)谁来背背他写的诗?(引导学生背出之前所学的古诗,如《望芦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等2.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那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出示板书,并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2).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A.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B.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C.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D.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 精选1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 精选1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两首古诗)的内容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中,学生学习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两首古诗的内容。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全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这两个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接着,他又通过“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的视角,描绘了作者对江山美景的赞美。

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这两个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接着,他又通过“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意境开阔,寓意深刻,给人以美的启示。

总结:《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采,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
学习古诗方法:
• 1、知诗人,解诗题。 • 2、抓字眼,明诗意。 • 3、读诗句,悟诗意。
李白 (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 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 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 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 仙”。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别有一番奇妙的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 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潋滟 空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 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潋滟 空蒙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李白 (701~762年), 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四 川人, 代伟大的 浪漫 唐 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 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 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 杜甫 并称“大李杜”,又称为 诗仙 “ ”。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苏堤春晓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景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的雄壮)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柔美)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古诗两首课时练习1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古诗两首课时练习1部编版

21古诗两首(1)
一、组词。

流( ) 青( ) 相( ) 孤( )断( )
溜( ) 清( ) 想( ) 狐( )段( )
帆( ) 晴( ) 比( ) 轿( )笼( )
凡( ) 睛( ) 此( ) 桥( )茏( )
二、解词。

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 空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充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雨亦奇。

欲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相宜。

四、改错别字。

天门中段楚江开,_________绿水东留至此回。

__________
两岸青山相队出,_________孤凡一片日边来。

__________
五、注音。

相对( ) 孤帆( ) 潋滟( )
空蒙( ) 欲( ) 淡妆浓抹( )( )
六、默写《望天门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七、古诗欣赏。

秋浦歌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注释;①秋浦:唐代盛产铜银的地方。

②赧:红色。

注解:冶炼炉的火光辉映天地,紫烟中火星四处飞溅。

月光下炉火映红了工匠的脸膛,嘹亮的歌声震荡在寒夜的水面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小学三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二首语文版复习巩固第七十三篇
第1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花开—______ 好—______ 忙—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害怕、畏惧②冷③穷困
寒江______心寒______贫寒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形近字组词。

孤______ 狐______暴______
爆______ 笠______竖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多音字组词。

只zhī______ zhǐ______ 好hào______ hǎo______【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词语
千山______万径______鸟飞绝______人踪灭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阅读回答《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请你在古诗中找出两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着这首古诗,我深深地感到唐代诗人柳宗元当时______的心情。

此时此刻,我们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请你结合诗句的意思画一幅简笔画。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读古诗《江雪》,填写诗句。

千山______,万径______ 。

______蓑笠翁,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认一认,写一写。

蓑______钓______孤______ 衰______ 钩______狐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根据诗歌《江雪》填空。

《江雪》中写出景色凄凉的诗句是______;写出人的孤独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诗文《墨梅》,回答问题。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读诗《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颜色指什么?【答案】:
【解析】:
第13题【语言表达】
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墨痕
②乾坤
【答案】:
【解析】:
第14题【语言表达】
缩句。

①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②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诗歌鉴赏】
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