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三册-21古诗两首-106
人教版小学1-6年级课本古诗带拼音打印版

人教版小学1-6年级课本中的古诗汇总【第一册】画huà唐táng 朝cháo·王wáng 维w éi远yuǎn 看kàn 山shān 有yǒu色s è,近j ìn 听tīng 水shuǐ无w ú声shēng。
春chūn去q ù 花huā 还h ái 在z ài ,人r én 来l ái 鸟niǎo 不b ù惊jīng。
【第二册】草唐táng 朝cháo·白bái 居j ū易y ì离l í 离l í 原yuán 上shàng 草cǎo ,一y ī岁suì一y ī 枯k ū 荣róng。
野y ě 火huǒ烧shāo 不b ú 尽jìn ,春chūn 风fēng 吹chuī又yòu 生shēng春 晓唐táng 朝cháo·孟mèng 浩hào 然rán春chūn 眠mián 不b ù觉j u é晓xiǎo ,处chù处chù闻wén 啼t í鸟niǎo。
夜y è来l ái 风fēng 雨y ǔ声shēng ,花huā落l u ò知z h ī多duō少shǎo。
古朗月行唐táng 朝cháo·李l ǐ白bái小xiǎo 时s h í不b ù识s h í月yuè,蟾chán 蜍chú蚀s h í圆yuán 影yǐng, 呼h ū作zuò白bái 玉y ù盘pán。
小学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两首ppt课件

字词全解
生词扫描
duàn
断
chǔ
楚
字义:①(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 ②隔绝;③判断,决定。
组词:(判断)(果断)(断定)(断句) 辨字:(继承)(继续)(继任)(继而)
字义:①古时指楚国;②清晰;清楚。 组词:(清楚)(楚国)(楚楚动人) 辨字:(做梦)(美梦)(梦想)(梦境)
ɡū
孤
字义:①单独;孤单;②孤儿。 组词:(孤雁)(孤独)(孤立)(孤单) 辨词:(狐步)(狐狸)(狐假虎威)
互动反馈
心灵感悟
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神奇秀丽的自然景 观。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湖光山色,我们要努力学习 ,长大后去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会诗中所 描写的美景,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仿写句子
看
一 看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练 一
树木可以挡风沙,可以产生氧气,他是
练 一个环境卫士。
课外……
苏轼关于西湖的名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语言积累
课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随堂练习
一、我会组词
楚(楚国) 断(中断) 孤(孤独) 帆(风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21课《古诗两⾸》原⽂、译⽂及作者介绍),希望帮助到您。
【望天门⼭】 原⽂: 望天门⼭ 【作者】李⽩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译⽂: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对峙美景难分⾼下,遇见⼀叶孤⾈悠悠来⾃天边。
作者介绍: 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号“谪仙⼈”,是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爽朗⼤⽅,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深受黄⽼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瀑布》《⾏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帝城》等多⾸。
李⽩所作词赋,宋⼈已有传记(如⽂莹《湘⼭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李⽩词”享有极为崇⾼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其⼆】 原⽂: 饮湖上初晴后⾬⼆⾸·其⼆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 晴天,西湖⽔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时,远处的⼭笼罩在烟⾬之中,时隐时现,眼前⼀⽚迷茫,这朦胧的景⾊也是⾮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作美⼈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丽质和迷⼈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和仲,号铁冠道⼈、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学家、书法家、画家。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1、古诗两首》

(借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理解词语:
碧水—碧绿的江水。 回:回旋。 至此回—流到这里,就回旋。因为东、 西梁山夹在长江两岸,江水流到这里打 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就打回旋了。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 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 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 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 险。
西湖十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
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不管是淡雅还是的妆扮还是艳丽 的打扮,总是那么合适、美丽。
写作特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借景抒情的 诗篇。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 呈现的不同风姿。抒发了诗人对西 湖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下面的词语:
孤帆: 一只小船。
一只小船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后两句诗的意思: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从正乘风 破浪从日边驶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 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 的“一片孤帆”。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诗人在西湖上游宴饮酒,起初 天气晴朗,后来下起了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两首优教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目录
课文讲解
理解划线字的含义。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方好:正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亦: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淡妆浓抹总相宜。相宜:适宜。
五、理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目录
课文讲解
理解诗句的含义。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目录
课文讲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成为东 西两山,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望天门山
目录
课文讲解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如诗如画的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如果,想要 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 浓抹:浓艳的打扮。 相宜:适宜。
西施的图片
西施
西施与王昭君、貂
蝉、杨玉环并称为中 国古代四大美女,其 中西施居首,是美的 化身和代名词。“沉 鱼”据说是西施在河 边浣纱,鱼儿看到西 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 了游动,沉了下去。
●
由于两山夹峙(zhì ) ,浩阔的长江流经两 碧绿的江水奔腾 山间的狭窄通道时, 东流,到这儿突然 激起回旋,形成波涛 转了个弯,向北流 汹涌的奇观。 去。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 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 姿态,而且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 上了动态美,并寓含了舟中人的新 鲜、喜悦之感。 两岸青山相对出
目录
课文讲解
小学语文第三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779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1、古诗两首
塘下镇中心小学 曹海棠
注释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 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 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江:长江
李白(701-762)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他一生写了大 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 的诗篇,他的诗歌色 彩瑰丽,大胆想象, 被称为"诗仙"。
望:往远处看。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 描绘的是远望所见的天门山壮美景色。
返回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查字典并参照课本的注释理解词意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
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
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
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研究课)

课堂检测:
一、根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 )代( 苏轼 )。 2、诗中直接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句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这首诗中作者把西湖比(西子 )是为说明晴 天雨天西湖的景色都很美。 4、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 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背一背
你能根据所给图的提示, 准确背出诗文内容吗?
望天门山
1、2句的意思: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 中间冲开,碧绿的江水浩浩荡 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起回旋, 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3、4句的意思:
两岸的青山逐渐扑进眼帘,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 驰来。
望 天 门 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天门中断楚江开,
●
天门两山本来是 一个整体,阻挡着 汹涌的江流。由于 天门山被长 楚江怒涛的冲击, 江从中断开, 才撞开了“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 西两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由于两山夹峙, 浩阔的长江流经两 碧绿的江水奔 山间的狭窄通道时, 腾东流,到这儿突 激起回旋,形成波 然转了个弯,向北 涛汹涌的奇观。 流去。
人教版小学1-6年级课本古诗带拼音打印版

精心整理人教版小学1-6年级课本古诗带拼音打印版人教版小学1-6年级课本中的古诗汇总【第一册】huà1春晓tángcháomènghàorán唐朝?孟浩然chūnmiánbùjuéxiǎochùchùwéntíniǎo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yèláifēngyǔshēnghuāluòzhīduōshǎo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tángcháolǐbái唐朝?李白悯农,二,tángcháolǐshēn唐朝?李绅chūnzhǒngyīlìsù春种一粒粟,qiūshōuwànkēzǐ秋收万颗子。
sìhǎiwúxiántián四海无闲田,nóngfūyóuèsǐ农夫犹饿死。
夜宿山寺tánglǐbái江雪tángliǔzōngyuán唐?柳宗元qiānshānniǎofēijuéwànjìngrénzōngmi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gūzhōusuōlìwēngdúdiàohánjiāngxuě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四册】村居mùtóngqíhuángniúgēshēngzhènlínyuè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yìyùbǔmíngchánhūránbìkǒulì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小池sòngcháoyángwànlǐ宋朝?杨万里quányǎnwúshēngxīxìliú泉眼无声惜细流,shùyīnzhàoshuǐàiqíngróu树阴照水唐朝?元稹qiūcóngràoshěsìtáojiābiànràolíbiānrìjiànxié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
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境,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课前准备:1.学生:初步预习课文。
2.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2、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2、背诵古诗,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