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流派整理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

西方史学史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一、填空题二、名词解释1.希罗多德2.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 修昔底德三、简答题1.西方史学史分期、四个发展阶段2.西方史学史主线索:五次转折3.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4.《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
5.色诺芬在古希腊史学上的地位四、论述题1.评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2.评价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第二章知识点一、填空题1. 古罗马史学双擘是()和()。
二、名词解释:1.古典史学三、简答题:1. 《高卢战记》的史学成就2. 塔西陀的史学思想3. 评价波里比阿4. 阿庇安《罗马史》史学价值四、论述题1. 评价古罗马史学家李维及其史著2. 论述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第三章知识点一、填空题1. 比昂多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首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
2. 教会史学中第一位重要的编年史家是(阿非利加那)。
著有(《编年史》)3. (攸西比乌斯)(约263――339)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故有(教会史学之父)的美誉。
他的《编年史》、《教会史》完善了线性时间观,将他所知的“历史”分为“神圣的历史”(包括犹太人、基督教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的历史),按统一的编年结构分别加以记载,由此开创了基督教写史的传统。
4. 法国第一位典型的历史学家是图尔主教格雷戈里(539-594)——“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历史》(即《法兰克人史》)5. 法兰克史家尼特哈德(795-844?)唯一不是教士的史学家,著作《历史》记载了加洛林王朝解体的历史。
6. 英国历史之父——比德(672-735)著作《英吉利教会史》“主的生年”(Anno Domini,简写为A.D.)以B.C.表示公元前( Before Christ 的缩写)7. “中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鄂图(1114-1158?)。
所著《编年史》又称《双城史》世界历史的眼光。
8. 中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世界第一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反发展的脉络源远流长的西方史学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典史学阶段,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从神话和史诗的萌芽时代开始,至公元5世纪后半叶止。
2.基督教史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西方史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
于14世纪初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其间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基督教的神学史观制约和束缚了史学。
史学的发展相对来说显得迟缓和落后。
3.近代史学,西方史学史的14世纪初加快发展进程,伴随着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及其后实证主义史学。
4.现代史学,大体上,它就相当于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不断成长壮大,它冲击着传统史学,并最终属于统治地位的历史过程。
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1.发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这次转变是从神人合一转为以人为本,人文主义史学诞生。
2.发生于公元5世纪前后,这次转折从以人为本转向以神为本,史学为神学服务,沦为神学的附庸。
3.始于欧洲文艺复兴,转折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回归人本主义。
4.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次转折是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变。
5.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主要是新史学发生一系列的新的变化,是转向后现代史学,还是新史学的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家庭。
他是西方史的创立者,《历史》是西方史学第一部历史著作,创立了西方史学编撰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作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称为“历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396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出生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史上最全的西方史学史要点总结

西方史学史第一章古典史学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击败了波斯帝国。
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击败了波斯帝国。
不仅促进了希腊城邦制社会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
会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
这个时代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对传统奴隶主贵族思想传统予以冲击,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对传统奴隶主贵族思想传统予以冲击,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史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中诞生,并且开创了古典史学新局面,底德的史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中诞生,并且开创了古典史学新局面,古罗马人继承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
继承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
一.希罗多德和社会文化史的创立希罗多德和社会文化史的创立社会文化史人本意识、世界史眼光和存真存疑的批判原则,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1 人物简介:希罗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同时被称作“史学之父” 。
开创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体裁,历史叙述体。
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史学传统,本人也已高度的人本意识和世界史眼界,对西方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主要著作:历史》《 a b c d 内容:希波战争,9 卷,涉及到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各种情况。
取材:所得各种文字史料和实地采访调查所得体例:历史叙述体史料价值:①西方史学的第一本历史著作,详细的记述了希波战争,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②开创了历史叙述体,并确定了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史学范式;③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的鉴别和判断,采取客观主义态度,体现了严格的史学求真精神;④颇具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优美,精于战争描述,将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结合;3 历史观:①希罗多德推崇希腊,民主政治,而没有一概否定波斯,并且试图从历史本身去解释历史,标志着古希腊历史思想的转折,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具有了初步的人本意识。
西方史学史重点

西方史学史重点一.主要史学家的史学思想与贡献1.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1)著成了西方史学第一部历史著作《历史》(2)创立了新的历史编撰体例---历史叙述体,草创了传统史学范型(3)提出历史批判的方法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对史料加以鉴别和批判(4)明确指出治史的基本任务—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它们的因果关系,为后世史家提供了治史方向(5)完成了史学记神到记人事的重大转折,人本思想影响深远(6)第一个具有平等民族观念的人,歌颂民主自由的平等的权利。
第一次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1)求实精神与理智的史料怀疑批判态度和原则(2)朴素的唯物史观与人本史观,把人类的历史从人神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致力于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3)冷峻客观主义精神,运用哲学的眼光看待历史(4)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歌颂民主政治重视民众心理(5)第一个提出历史认识的重要社会功能是为现实和将来人的活动提供参照,用历史取鉴经世。
3.李维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史学思想:(1)批判独裁统治,颂扬贵族共和制(2)强调人性和道德的重要性(3)宣扬爱国主义思想(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与垂训作用(5)其历史宿命论有一定迷信思想史学方法:(1)首创通史体例(2)材料翔实丰富,对人物客观公正评价(3)采用略古详今手法(4)夹叙夹议,语言风格多样,刻画人物形象生动(5)极力填补时代空白,抄写史料和进行文学虚构,有不真实、戏剧性的一面4.塔西陀在罗马史学史上的地位(1)古罗马史学发展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他把曲折发展的罗马史学及拉丁史学推向最后高峰。
(2)第一个提出了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标志着西方古典史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到了理性的新高度。
(3)强调历史的社会功能,通过历史批判辩证,发扬历史的垂训功能、教谕功能、惩恶扬善功能(4)史著用词丰富,生动鲜明,不落俗套,人物事件穿插叙述,达成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的统一(5)鲜明的政治思想,反对暴政,抨击腐败黑暗笔锋犀利,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2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1.史学思想:是史学家对客观进程和历史学本身的理论认识。
史学思想经历了从浅显、粗糙到精致,从局部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些史学理论、史学流派。
2.史学流派:某种特定历史学家群体,该群体中的历史学家们一般具有共同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式,并以某种共同的思想指导他们的研究。
如:兰克学派、边疆学派、年鉴学派等。
3.修辞学派:公元前4世纪在伊索克拉特斯的影响下,古代希腊史学中出现了“修辞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埃福罗斯和特奥波姆波斯等。
该学派注重遣词造句,过分追求文字之生动,不关心史事的真实与否,力图把历史写得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性。
如特奥波姆波斯的《希腊史》和《腓力王传》等。
但是,这种过分注重修辞的做法,有悖于史学的严谨作风与求真精神。
然其中也显示了整体史的初步观念——“泛希腊”观念。
4.希腊化时代:通常指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0年之间的这一历史时期。
是希腊与其他各地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的时代。
从社会经济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奴隶制度在地中海东部和亚洲西部进一步发展的时代;从文化上看,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广阔的空间传播并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文化交流过程。
希腊化时代的主要国家有托勒密、塞硫西、马其顿、希腊和帕加马等。
主要史家有波里比阿、普鲁塔克。
5.埃及学:世界考古和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学科。
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语言、文字、历史及文化艺术的学科。
以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成功释读罗塞达石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为其形成的标志。
6.史学范型:也称范式、模式。
是美国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17世纪科学革命的结构(1926年)》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术语。
指某一学科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内共同开展研究活动的基础和准则,也是科学中的一种传统。
7.亚述学:主要指释读与研究两河流域的古文字——楔形文字和西亚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活动。
以1857亨利·罗林逊、爱德华·兴克斯、朱理亚·奥柏特和福克斯·托尔巴特几位学者,各自成功译读由亨利·罗林逊发现的《贝希斯顿铭文》上的楔形文字诞生的标志,并成为打开西亚地区许多奥秘的一把钥匙。
西方史学史

名词解释:1、史学史:史学史是历史学科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即所谓的“历史的历史”。
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究历史学科的发生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方向。
2、史学流派:是指史学研究中,因相同的学术志趣或师承关系而自然形成的具有独特观点、方法、风格的学术团体。
3、史学思想:是历史学家对客观历史进程和历史学本身的理论知识,这种认识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由粗糙逐渐趋于精致、由局部逐渐趋于全面、由感性逐渐趋于理性乃至到一定阶段,形成各具特色的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流派。
4、客观主义史学:一般指源于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而成于近代德国史家兰克的一种史学观念及方法论体系,是西方史学史中一个重要的史学流派。
5、浪漫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浪漫主义史学主张“自由、平等、博爱”。
代表人物:赫尔德。
6、兰克学派: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7、鲁滨逊:美国历史学家,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派”的奠基人和倡导者。
于1863年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布鲁明顿市。
其代表作《新史学》,被学术界公认为20世纪世界史学名著之一。
主张对历史进行反思,注重实用性。
8、塔西佗: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
塔西佗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9、理性: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
意思和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10、维柯:( 1668年-1744年),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巨大,他是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古希腊史学:1.希罗多德(前484——前425)代表作《历史》“历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前(460——396)“政治史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3.色诺芬:前(430——350)《希腊史》(7卷),他是修昔底德之后,修辞学拍之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之一。
还有《长征记》、《师门回忆录》、《苏格拉底的辩护》等。
4.费边·匹克托:最早的罗马史学家。
《罗马史》5.老伽图:前(234——142)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者。
《罗马历史的源流》6.波西比阿:前(201——120)“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通史》拉丁史学:7.普鲁塔克:(46——120)《希腊罗马名人传》8.阿庇安:(95——165)《罗马史》、《使节》、《美德与恶行》1.撒路斯提乌斯:前(84——34)他立义“以语言文字服务于国家”《卡提林荫谋》、《朱古达战争》2.凯撒:前(100——44)《高卢战记》、《内战记》3.李维:前(59——公元17)《建成以来史》(罗马史)4.塔西陀(55——120)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阿古力克拉传》《历史》、《编年史》中世纪史学:中世纪,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中提出来的。
1.茱莉亚·阿非利加那:(180——250)《编年史》2.攸西比乌斯:(263——339)“教会史学之父”《编年史》《交会史》《古代殉教者传》、《君士坦丁传》3.塞维鲁:365——425《编年史》、《图尔主教圣马丁传》4.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忏悔录》《论三位一体》基督教最伟大的史学家。
法国:1.格雷戈里539——594,《历史》《奇迹集》《教父列传》《法兰克人史》2.艾因哈德,770——840《查理大帝传》,他是查理大帝的秘书。
3.保罗,730——800,《伦巴第史》4.尼特哈德795——844,《历史》5.基伯特,1053——1124,《法国人的神圣事业》《自传》《神圣的保证》英国;1.比德,672——735,英国历史之父,《英吉利教会史》德国:1.威都砍,925——973,《萨克森史》2.鄂图,1114——1158.,以博学和思想深邃著称《编年史》近代史学“文艺复兴”最早是由法国学者谢尔·德金尔克提出的。
《西方史学史》课件

古罗马:历史 学的发展,如 塔西佗、李维
等
中世纪:历史 学的停滞,如 教会史学、编
年史等
文艺复兴:历 史学的复兴, 如马基雅维利、
博丹等
中世纪史学的发展
教会史学:教会对历史的记录和研究,强调宗教信仰和神学观点
编年史:以时间为线索,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历史哲学:对历史现象进行哲学思考,探讨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原因
从历史哲学到社会科学方法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强调历史学的哲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历史,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历史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融合:历史 哲学为社会科学方法提供理论基础,社 会科学方法为历史哲学提供实证支持
历史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演变:从历 史哲学到社会科学方法的演变,反映了 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内容:详细描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揭示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问题
影响: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西方史学史上的瑰宝”
西方史学史的方法论演 变
从传统叙事到历史解释
传统叙事: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历史事件 历史解释: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的探讨 历史解释学派:以兰克学派为代表,强调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解释 历史解释的方法:包括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历史解释等
西方史学史的现代发展
新文化史的发展
起源:20世纪60 年代,美国历史学 家提出
特点:强调文化因 素在历史发展中的 作用
研究方法:跨学科 研究,注重文化现 象的解读
影响:对传统历史 研究产生冲击,拓 宽了历史研究的视 野
社会史的复兴
社会史的兴起:20 世纪初,西方史学 界开始关注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