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模型的应用
长自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模型的研究

概密函:)f 广 1 率度数 ( e ,= x f
累积分布函数 :( = - x[(~ ) ] , 1 e 一 a b ) p /
各径 阶理论株 =Ⅳ
显。
() 1
2 . 2参数 预测模型 的建立
在样本 韦布分布参 数 已求 出的基础上 ,以各分布参 数为 因变
林分调查 因子为 自变量 , 建立多元 回归模 型 , 即参 数预测模型 。 () 量, 2
1 究资料 研 20 0 2年 在 黑 龙 江 省 牡 丹 江 地 区 和桦 南县 孟 家 岗林 场 调查 收集 了 18块临时标准地 。标准地面积 8 0 4—01m ,分布 于不 同年龄 阶 . 0 . h
段 、 同立地 、 同密度级 , 闭度 不 不 郁 大于 07的林分 中。从 中精选 了百 . 余块标 准地用于建模 和模型 检验 , 数据的统计 特征 见表 1 。
误差平均值 = 一 1 √ ×0 0;
经复 相关 系数检验 , (0 = . , 明上 述相关 系数均 达到 R 6 )O4 说 4 极显著水平 。 参数预测模型 已经建立 , 只要知道林分 的年龄 、 平均直径 、 公顷 株数 和地位指数 , 代人模 型求出林分 的韦 布分布三参数 , 即确 定 了 林分 的直径结构分布 。 23参数 回收模 型的建立 . 参数 回收模型是在全林 分生长模型的基础上 , 用矩法求解分布 函数 的一 阶、 阶原点矩 , 二 利用一二阶原点矩 与林分特征 因子 、 的关系 , 联立解得参数 b c值 , 、 即:.
f( 『 e 1 X } p f _
用逐步 回归筛选 了 自变量 , 筛选 F 值 和偏相关 系数都 比较 合适 的 林龄 t平均胸径 D, , 公顷株数 N, 地位指 数 S4个 因子 为 自变量 , I 建 () 3 立了三参数预测模型。
长白山区人工落叶松林分生长规律的研究

长白山区人工落叶松林分生长规律的研究廖宇翔【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9(048)006【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长白山区; 人工落叶松; 林分; 生长规律; 数量成熟龄【作者】廖宇翔【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2自2015年长白山国有重点林区实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人工林已成为木质产品生产的主要来源[1-3]。
林分生长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各种特定立地条件下林分生长动态,掌握林分生长规律,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4-7]。
为了准确了解人工林林分生长规律,众多学者对林分生长模型进行了构建。
胡晓龙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对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进行了构建[8]。
姚丹丹等利用贝叶斯法对长白落叶松林分优势高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9]。
孙世仁等对长白山区人工红松林蓄积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10]。
刘红梅等采用林分特征因子年龄、立地指数、密度以及材积,建立华北人工落叶松林分生长模型,预测精度均达到了80 %以上[11]。
人工落叶松作为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一直为我国木材生产做出重大贡献。
本文利用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的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对人工落叶松林分生长模型进行了拟合和检验,并对其林分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
旨在为充分利用该地区人工落叶松林分的生态作用和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和靖宇县境内,隶属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
该区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漫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月均最高温为21.9 ℃,最低为-18.7 ℃,年平均气温为3.7 ℃,无霜期100~110 d,有效积温2 100~2 500 ℃,年平均降水量720~810 mm,土壤以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为主。
植被类型以红松阔叶林为主,阔叶主要有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紫椴、榆树、白桦和色木槭等,针叶主要有红松、云杉和人工落叶松等。
浅析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及生物碳计量_陈瑶

2012年5月(上)农林科技科技创新与应用浅析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及生物碳计量陈瑶(黑龙江省森林工程与环境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1引言落叶松(Larixolgensis)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它属于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在泥炭沼泽地、极干燥山坡均能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落叶松耐低温耐寒冷,一般在最低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所以,又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落叶松的木材抗弯力大,耐腐性好,亦耐水湿,但是对落叶松加工锯解、刨光等比较困难,所以它是直接使用原木的优良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
因此,研究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和碳计量对研究全球CO2浓度及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
2生物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国外研究现状生物量的研究和测定在研究森林生长的过程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国外学者对于森林生物量研究开始结合不同内容深入到各个层面,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同时其研究的尺度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生物学计划(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简称(IBP)中关于不同类型的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调查和研究,开始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大规模研究。
Ebermeryer最早于1876年在德国进行几种森林的树枝落叶量和木材重量的测定。
1910年,Boysen Jensen在研究森林自然稀疏问题时,研究了森林的初级生产量。
1929~1953年,Burger研究了树叶生物量和木材生产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开始重视对森林生物量的研究。
到了80年代后期,伴随着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视,研究者利用以前的样地生物量和面积的统计资料,估算由于土地变化而引起的一个区域向大气中释放的碳量。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本文选取
,
,
,
,
等5种模型进行拟合。
3.2 单木生物量模型拟合结果 利用外业调查所获得的各样木树干解析和生 物量数据,采用Statistica 6.0统计软件对上述5个 模型进行分析拟合。最终得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 各分量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 3.2.1 树干生物量模型 对树干生物量进行拟合,得出的最优模型
当代生态农业 2010年第3、4期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杨彬*(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长春 130022)
刘红润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
许彬彬(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长春 130022)
摘 要:本文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 95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和枝解析生物量数据,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与单木各分量生物 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落叶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单木 各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方程估测落叶松人工林各林分的总生物量,并分析了不同年龄及 林分密度下林分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 长,树干的生物量的比例是最大的,同时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的增长,而树枝和树 叶的生物量的比例较小,林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预测模型
3.95
13 0.238993 6.90
0.20
0.53 0.008749 0.33
2.4
5.75 0.089781 2.85
检验数据19
最小值 最大值
17.2
28.5
17.0
22.8
11.6
15.3
4.7
9.75
辽东山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HE Yu a n — y a n g ,DUAN J i e ,W E I Yo n g - z h o n g 。 , M A LYu — y i ’ ,J I A L i ・ mi n g ,
e a s t e r n Li a o ni n g Pr o v i nc e,Chi na,4 4 a n a l y t i c t r e e s wi t h d i f f e r e nt a g e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t o s t u dy t he g r owi n g
中图分 类号 : ¥ 7 9 1 . 2 2 0 .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4 6 1 ( 2 0 1 4 ) 一 0 2 — 0 1 8 4 — 0 7
Gr o wt h Re g ul a r i t y o f Lar i x o l ge n s i s Pl a nt a t i o n i n Mo u nt a i no u s Re g i o ns o f
辽 东 山 区长 白落 叶松 人 工林 生 长 规律 的研 究
何 远 洋 , 段 劫 , 魏永 忠。 , 马履 一 , 贾黎 明 , 贾 忠奎 , 苏 小 琚 ,
周 强 。 , 张 云 江。 ,
( 1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林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2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国 家 能 源非 粮 生 物 质 原 料 研 发 中心 ,北京 1 0 0 0 8 3 ; 3 .辽 宁 省 实 验林 场 , 辽 宁 清原 1 1 3 3 1 1 )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工业人工林的模拟间伐

y r ,t e t i n n to n e s r c o d n o c liai n tme wa c i v d,t e p e ii n f rma — h h n i g meh d a d m a u e a c r i g t u t to i sa h e e v h r cso o n a ig L rx o g n i n usra a tto sr ie Th mald a ee r e h u d b hi e s t e gn a i le ss i d t lpln ain wa as d i e s l im t rte ss o l e t nn d a h d m ia tn to y c n i e n r m h o n fc liai g f r s u lo fo o ti i g wo d a d i — o n n o nl o sd r g f i o t e p i to utv tn o e tb t as r m b an n o n n
Absr c Ba e n g tig te te s d a ee rnse r b blt t e hi n n f t e ta t s d o e t h r e im t rta f r p o a i y. h t n i g o h n i
og n i l e ss
大径阶林 木 , 中间径阶 林木 三种 间伐 方式 , 在保 留 不 同 密度 情 况下 对 长 白落 叶松 工 业人 工 林进 行
模 拟 间伐 , 出 了适 宜的保 留 密度和相 应 的抚 育 间伐 对 象。结 果表 明 : 尔柯 夫过 程 确 能 反 映 长 提 马
白落 叶松 工 业人 工林 的直径 转移 过程 , 用马 尔可夫过程 理论 对 长 白落叶松 工 业人 工林进 行模 拟 利
长白落叶松林分进界模型的研究

P o i s s o n回归模型 比较适用 , 但是 对于零枯损 过多的数据 , 这两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 ; 零膨 胀模 型和 Hu r d l e 模 型对这
类 数据有很 好的解决办法 , 而且 , 零 膨胀 负二 项模 型拟合效 果最好 。
关键词 : 进界 ; P o i s s o n模型 ; 负二项模 型 ; 零膨胀模型 ; Hu r d l e模型 ; 长 白落叶松
Abs t r a c t :Tr e e r e c r u i t me n t mo d e l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s i mu l a t i n g s t a n d d y n a mi c p r o c e s s e s . C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f a c t t ha t i n pe r ma ne n t s a mp l e p l o t s s o me o f t h e p l o t s ha v e n o o c c u r r e n c e s o f r e c ui r t me n t e v e n o v e r p e r i o d s o f s e v e r a l y e a r s,i t me a n s t h a t d a t a a r e b o u nd e d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l l y e x h i b i t v a r y i ng d e g r e e s o f d i s p e r s i o n a n d s k e wne s s i n F e — l a t i o n t o t h e me a n . Ad di t i o n a l l y,t h e d a t a o f t e n c o n t a i n a n e x c e s s n umb e r o f z e r o c o u n t s .I f l e a s t s q u a r e s me t ho d i s s t i l l us e d t o d e a l wi t h t he d a t a wi t h l a r g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z e r o c o u n t s,t h e e s t i ma t e d r e s u l t s wi l l b e bi a s e d. Ba s e d o n t h e d a t a f r o m p e r ma n e n t p l o t s o f o l g e n s i s i n Wa n g q i n g Fo r e s t F a m ,Po r i s s o n mo d e l ,n e g a t i v e b i n o mi a l mo d e l ,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ntueo oet c n a sn ea dDe g f inP o ic ,Ch n c u 0 2 1 Istt f rs yReo n i a c s n o Jf r v e i F r s n i i n agh n102 , 3
C ia . c o l f oet ,Notes F rs yUnv rt ,Habn1 0 4 ,Chn ) hn ;2 Sh o F rs y o r r a oe r iesy h t t i ri 5 0 0 ia
Ke r s L r l e s ;P a tt n;Bi m as M o e y wo d : ai o g n i x s ln ai o o s; dl
生物量是指在 一定 时间和一 定空 间内一种或
t e c a g w f o e t i m a s f i e e t g s d d n i e : tn i ma s n r ae c e h h n e l o r s o s f r n e e s i s S a d b o s i c e s a f b o d a n a t s wih、不 同密度 的 落 叶松 ( ai les )人 工林 为研 究对 象 ,基 于 L r ogni x s 9株标 准木 的树 干 解析 和枝 解 析 生 物量数 据 ,研 究 不 同大 小树木 因子 与 单木 各分 量 生物 5 量之 间的关 系 ,应 用 统计 分析 软 件 建 立落 叶松 单木 各部 分 生物 量 的 回归模 型 ;利 用 单木
A s at nti pp r h eerho jc a xogni Patt n f iee t g s n bt c:I hs a e ,tersa bet s f le s l a o s f rn e ad r c iLi s ni od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 平均树 高( , DH , 日) 每公 顷株数 ( , Ⅳ) 林分断面积( 和林 分蓄积量 ( ) 生长过程 。所建立 的林分 密度 动 态 G) 的 模型 , 预估模型及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 , 以从 单木和林分 两个决策水平上模拟 落叶松人 工林林分动 态发 育过程 , 可
为进 一 步 建 立 林 分 经营 模 型 及 合 理 经 营长 白 落叶 松 人 工 林提 供 了 良好 基 础 。 关 键 词 长 白落 叶 松 ; 分 动 态 ; 拟 ; 分 收 获 模 型 ; 分 生 长 模 型 林 模 林 林 分 类 号 s9 .2 7 12
Ap l a o fS a d M o e o a / og n i a t t n / i h n af i n j n oet c t ntc nclC l p i t n o tn d  ̄ fL r le ssPln a i s We a ci l gi gF rsr Voai -e h ia o- ci x o Z He o a y o lg e e,Mu a a g1 7 1 .R,Chn ) / o ma fNote t oet nv ri .一2 0 3 4) d  ̄in 5 01 ,P ia / J u l r a rsr U iest o hs F y y o 6。4( .一3 1~3 3
长 白 落 叶 松 人 工 林 林 分 模 型 的应 用
魏 占 才
( 黑龙 江林业 职业技术学 院, 牡丹江 ,5 0 1 17 1 )
摘 要 根据在牡丹江地 区所调查 的 1 固定标准地和 1 6块 6块临时标准地 的材料 以及 树干解析数据 资料 , 基 于 K I—A 型 理论 生 长 方程 , 林 分 密 度 理 论 和 动 态 林分 生 长与 收 获 等 角度 对 长 白 落 叶松 ( r les er) o f 从 i o niH n 人 x g s y 工林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及 应用进行 了研 究。采用参数化 的方法将立地密度 因子 引入 K r — o A型方程 , f 建立 了林
T e g o t n il d l o a / e h r w h a d ye d mo es fL r D , x He r l tt n n h i a pi ain e e su id i e ms o tn n y pa ai sa d t er p l t sw r t de n tr fsa d n o c o d n i l o d d n mi o h a d y ed o t d a e n Ko - h o eia r w h e u t n u i g d t o 】 e - e st t e r a y a c g w il f a sb s d o f A t e r t l o q a i s aa f m 6 tr y 1 y n r t n sn c g t o n r n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4期
20 06年 7月
东北林源自业大学学
报
Vo . 4 N0. 13 4
J URNAL OF NO HEA T F RES RY UNI RS T O RT S O T VE I Y
J .2 0 1 u 06
h oe mo ls se o ac l a i s w s tu T e wh l d e y tm frl r h p a tt n a e p,whc s c mp s d o o ai l d l ,n e y i n e n o s ih i o o e f6 c mp t e mo es a l ,st i d x b m e mo e .ma i m e s y l e mo e p e it n mo e r t d d n i d x rd ci n mo e fh i h. i e e u v , d 1 x mu d n i i d 1 r dc i d l a e st i e .p e it d l e g tda t r r e t n o o f sn yn o o m c sa d b s lae o h mo e .S h ma h r s sa d y ed mo e . T e d v lp n r c s f me n d a ee t b s t a a a g w d 1 c u c e t n il d 1 h e eo me t p o e s o a i tr a ma t n r r t m h ih 。me eg t h u e fs ri i g t e e e tr eg t n a h ih .te n mb ro u vvn r sp rh ca e,s n a a e ,a d sa d v l me u d rv r u o d— e t d b l a n tn ou n e a i sc n i a s a r o t n fi i a e st sa d sts c n b i ltd b h s mo e y t m. Sa d d n i n e rd ci n mo e ,e e tv i so t ld n i e n i a e smu ae y t i d ls se o ni i e tn e st i d x p e i t d l f cie y o co n s u t r n y a i r d ci n mo e sw l a t n rw t cuea dd n r m cp e i t d l e l ssa d ̄o h a d yed mo e e e e tbi h d, ih c s d o a t n w il d l r sa l e whc a b u e w s n e t i l t t d d n i d v lp n r c s n t e t o d cso . k n e eso‘n i iu lt e a d sa d o smu ae sa y a c e eo me tp o e s i h w e i n ma ig lv l ti dv d a r t n . n m i e n Ke r s Z ri e y wo d n l D He r :S a d d n i ;S mua in:S a d y ed mo es t d g o h mo es x n y tn y a c i l t m o t n il d l :S a w d l n r t
p rr lt d1 e a e t lt i d nin ra oay posa 6 p r n n os n Mu aja gae .A tn aa rago hmo e sd r e yito u igst n m p sa d b slae w d lwa ei db nrd cn i r t v e
分断面积生长模型 , 其渐近参数主要 受立地条件影 响 , 曲线形 状参数和 生长速 率参数 则与林分 密度 和立地条件 而 均有 关。以落叶松人 工林林分断面积 生长模 型为核 心的全林分模 型 系统 , 由满足相容性 原则 的 6个模 型所组成 : ① 立地指数 曲线; 林分最大密度线 ; 林分密度( ) 态预估模型 ; ② ③ S 动 ④树 高曲线动态预 估模 型 ; 林分 断 面积 生 ⑤
i d x s a d sa d d n i n e e o K r- q ain I h d e .te a y t t a a ee i l f ce y st n e e n tn e st i d x s t o fA e u t . n te mo 1 h s mp oi p r y o c m tr i ma ny a e td b i s e c n io s o d t n .wh l aw h p aa t ra d g o h rt a a t ra e rlt d t o h sa d d n i d st o d t n . i i c / e s a e p r me e n r w ae p r mee ea e o b t tn e st a i e n i o s e t r yn 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