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合集下载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

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

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

即你的父亲。

[翻译]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示儿的意思翻译

示儿的意思翻译

示儿的意思翻译
1、示儿的意思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2、《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绝笔诗,全诗原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之一,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诗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唐诗赏析

《示儿》唐诗赏析

《示儿》唐诗赏析《示儿》唐诗赏析【作品介绍】《示儿》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2卷。

【原文】示儿作者:唐·韩愈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注释】1、示儿:韩愈于贞元二年始至长安,这首诗中说“辛勤三十年”,诗当作于元和十一年前后,“三十年”系约举成数。

诗中所咏之屋,当为长安城南樊川别墅,非长安城内的`靖安坊住宅,否则不当有“东堂坐见山”,“山鸟旦夕鸣”等景物描写。

2、登:进,献享。

牢蔬:祭祀祖宗用的牲肉和蔬菜。

3、馔:陈设酒食,宴请。

4、冠婚:举行冠礼和婚嫁仪式。

古代男子成年时戴冠,须行加冠礼。

龄:居。

5、娄络:缠绕。

阴:通“荫”,树荫。

6、治:指设食。

《仪礼·特牲馈食礼》:“馈食,宗妇北堂东面北上,主妇及内宾宗妇亦旅西南。

”戚疏:亲疏。

7、高平君:韩愈夫人卢氏封高平郡君。

见皇甫提所撰韩愈墓志。

唐制,四品一母、妻为郡君。

8、从:跟随在后。

朝裾:指朝服。

裾,衣襟。

9、玉带悬金鱼:唐制,散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服紫,用金玉带,佩饰金鱼袋。

参见《旧唐书·舆服志》、岑仲勉《金石论丛》。

10、唐虞:唐尧、虞舜,是儒家所称道的圣君。

11、槊:古代的一种博。

12、钧枢:比喻政权。

时裴度、王涯、崔群等为宰,都是韩愈故交。

示儿

示儿

理解诗句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 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 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思想感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
怀,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 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 “喜欲狂”表达的。
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明确重点字词的意思。
元知 万事空 但悲 王师 北定 家祭 无忘 乃翁 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体会情感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
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 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 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理解诗句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 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 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 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 指父亲。
角色扮演
根据《示儿》所表现的
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 与儿子交谈的情境,同 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儿古诗——精选推荐

示儿古诗——精选推荐

《⽰⼉》这⾸古诗,是我国南宋诗⼈陆游的爱国诗,也是诗⼈临终之前对⼉⼦的激励,是陆翁⼈⽣中所作的最后⼀⾸诗,作完这⾸诗,诗⼈就在病中辞世了。

下⾯⼩编为⼤家整理了⼀些精彩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家欣赏。

⽰⼉古诗1 在⼀个深秋的夜晚,⼀个⼜破⼜旧的茅草屋⾥不时传来⼀阵阵咳嗽声和哭泣声。

屋内,⼀⽀快要燃尽的蜡烛正发出最后微弱的光亮,就如同躺在这快要散架床上的⽼⼈陆游⼀样。

床上的陆游已经奄奄⼀息、⾯⽆⾎⾊了。

他吃⼒的从床上坐起来,看着站在床边哭泣的妻⼦、⼉⼥和孙⼦孙⼥,⼼⾥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他看着已经锈迹斑斑的战袍和宝剑,对⼉⼦说道:“我不能报效国家了,我⾛后,你⼀定要忠⼼报国。

”“好的,我⼀定会的。

“⼉⼦哽咽着说道。

接着,她把孙⼦孙⼥叫到⾝边,语重⼼长的说:“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贪玩,将来才能做⼀个对国家有⽤的⼈啊!”“爷爷,我们⼀定会很听话,好好读书。

” 最后,陆游看着⼀直站在床边的妻⼦说:“我还有最后⼀个⼼愿没有完成。

”陆游停了⼀下,喘了⼝⽓,接着说:“哎——,我马上要⾛了,可我没有看到国家统⼀,这是我最⼤遗憾。

我⾛之后如果哪⼀天国家统⼀了,你叫⼉孙们⼀定要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也安⼼了。

”“好的,我们⼀定会告诉你的。

”⼉孙们同声应道,这时妻⼦已经泣不成声了。

陆游还怕他们忘记,还叫⼉⼦拿来纸和笔,由他⼝述,叫他的⼉⼦记下了他的千古绝句: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古诗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是义务教育⼈教版⼩学语⽂第⼗⼆册中的⼀⾸古诗。

这⾸诗是诗⼈临终写给⼉⼦的遗嘱,表达了诗⼈⾄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祖国的⽆⽐渴望。

全诗字句发⾃肺腑,如⾎,如⽕,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

所以引导学⽣⾛进陆游的内⼼世界,体会诗⼈的思想感情,应该作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

古诗《示儿》赏析

古诗《示儿》赏析

古诗《示儿》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古诗《示儿》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示儿》(六年制第十二册)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

当时陆游已是89岁高龄了,是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看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

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

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

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

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

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

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

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仅仅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进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多数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仅仅。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叮嘱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陆游《示儿》全文解读,希望对大家把握全诗的中心思想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

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贺贻孙在《诗筏》中就说这首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鬼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自学本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分钟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诗读两遍: 用2分钟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诗读两遍: 分钟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诗读两遍 一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诗读正确。 一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诗读正确。同 时注意生字的字形。 时注意生字的字形。 二读:把诗读流利 ,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二读: 想感情。 想感情。 二读进行完后,再用两分钟同桌互读检测, 二读进行完后,再用两分钟同桌互读检测, 比比看谁读的最好?再说说: 比比看谁读的最好?再说说:你想提醒同桌 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九示事 同 州 万 但知空 元定儿
北宋1127年,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大举南 侵,攻陷了北宋的国都汴京,先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 宗一齐被俘虏到北方,从此北宋灭亡。之后,宋钦宗 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重建了小朝廷,历史上称南 宋,赵构就是宋高宗。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 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兵屈膝投降,只求保住半壁江 山,就心满意足了。儿时的陆游备受流离的痛苦,而 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他幼小的心 灵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早在二十岁时就立下了报国 壮志, 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 制和排斥。86岁的他临终时仍不忘祖国的统一、领 士的完整。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
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二) 理解下列词语然后 然后跟同桌说说每句诗的 先理解下列词语然后跟同桌说说每句诗的 意思。说的不确切的同桌互相补充,纠正。 意思。说的不确切的同桌互相补充,纠正。 4分钟 你行吗? 分钟,你行吗 分钟 你行吗? 示儿 元知 万事空 但 悲 九州同 定 无忘 乃翁 理解词语的方法: 友情提醒 :理解词语的方法: ①查字典 ②对照注释联系诗文 ③联系相关资料思考 ④与同学商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题林安邸( ) 题林安邸(dǐ) (南宋:林升) 南宋: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必做题(一)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无( 乃(
) 但( ) 翁(
Hale Waihona Puke ) 同( ))必做题:(二)填空
“示儿”的意思是(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嘱是(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