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示儿
(统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古诗三首《示儿》知识点 图文解读

(统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古诗三首《示儿》知识点图文解读《示儿》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它描绘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诲。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诗人传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远。
下面我们就来图文解读这首古诗。
古诗《示儿》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和教诲展开。
诗的起句就揭示了这个主题:“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人以死去的身份说出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哀痛之情,同时也为母爱注入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示儿》描绘了诗人对孩子的期待和嘱咐:“愿我君,万寿无疆。
”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长寿健康。
这种对孩子的期待和祝福,展现了母爱的宽广和深沉。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借用了自然景象,来形容母爱的浩荡和伟大:“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生动地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超越时空的力量。
母爱如山无陵,永恒不变;母爱如江水为竭,源源不断;母爱如冬雷震震,激励和鼓舞;母爱如夏雨雪,滋润和滋养。
最后一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深情地表达了母亲与自己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母亲表示除非天地合一,否则绝不与孩子分离。
这里蕴含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牵挂之情。
通过对《示儿》这首古诗的图文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浓浓母爱。
母亲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无论时间如何推移,母爱从不改变。
这首诗以细腻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远。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和支持。
无论在我们面临挫折时,还是需要温暖和鼓励时,母亲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关心着我们,并给予我们无尽的爱和智慧。
正是因为母爱的给予,我们才能够茁壮成长。
我们应该珍惜母爱,将她寄托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也能够深刻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这是一种无私的情感,它不图回报,只为我们的幸福付出。
因此,我们要懂得感恩,用真心去回报母亲的爱。
以《示儿》这首古诗为切入点,我们更应该将这种爱心和关怀传递给他人。
12 古诗三首 示儿 课件(共27张PPT)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 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统一祖国。
3. 陆游最大的牵挂是什么?
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4. 陆游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既然诗人他在前两句都说了死后万事皆空,他为何独独要“悲”?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
示 儿
遗恨深深
不见九州同
强烈愿望
北定中原
深情期盼收复失地
1、默写《示儿》。
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注释,我知道“示儿”指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陆游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陆游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初读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我原本就知道人死后一切都不存在,)
中国古文里“元”和“原”共用,这里“元”有“原”的意思,当“原本”、“原来”讲
三、感知诗意
评价:在那个唯心主义至上的封建社会,陆游的这种唯物主义思想算是非常先进的。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著语文上册
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

12古诗三首《示儿》(课件)《示儿》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据文字可 inferred,“儿”指王之涣的儿子,心系子嗣,此诗即为王之涣对其儿子的谆谆教诲,尤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三首“示儿”,探索古人的家庭教育之道。
1.《示儿》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玉垒上看清瑟,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也知道泪尽偏多。
这首《示儿》给人的感觉古色古香、婉转动人。
在诗中,以西湖风光为切入点,从美好的自然和独具特色的景色中传导父子之情。
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刻画生动形象,大写繁华丽景,天上地下,无物不是。
但是“在玉垒上看清瑟,缓歌慢舞凝丝竹”却是王之涣对于儿子的教育。
不要过于妄想,要放慢自己的步伐,在放松的同时,细心观察自然的美景。
这对儿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2.《示儿》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篇《示儿》不像上一篇那样志趣非凡的写景。
反而,这首诗以颓废悲凉的意象描绘了儿子的心理状态。
意思是,不要说我没有心志,不要说我没有理想追求,是因为岁月的冲刷,因为悲欢的交替,使我魂灵不振,身体日渐消瘦。
这种松散的生活状态对一个成长中的“儿子”来说非常不利。
王之涣写这篇诗,正是告诉他的儿子,人生路难走,要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不卑不亢,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3.《示儿》悬崖百丈冰,愁云千里暝。
浩气常潜舍,磨砺出迎苦。
往事足心知,未来诚可瞻。
棋疏云影重,道远雁音寡。
心与山水侣,年来繫远阔。
这篇诗的表达方式十分简洁优美。
王之涣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教诲。
他告诉儿子,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艰险,但我们不能屈服,更不能逃避。
只有在磨难中,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坚强。
这篇诗强调要勇往直前,铭记过去的教训,把握未来的机会,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到王之涣对于儿子的教育思想。
由此看来,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小学五年级】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本文概要】《示儿》是写给儿子的临终遗言,《题临安邸》是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
《己亥杂诗》是希望统治者不拘一格启用人才。
以下是本文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_____________注释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示儿》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诗 人 在 写 此 诗 的 十 一 年 以 前 ,叹 息 过 “ 死 前 恨 不 见 中 原 ” , 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 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 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 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 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 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示儿》知识点+图文解读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 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 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 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 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 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 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 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 的心情。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来台
。。
示 儿 (1210年,陆游85岁)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龚自珍很有才华,但 他 考 取功名的道路 却 非常坎坷, 他 屡试不第,直到道光九年第六次 参加会试才中贡士,然后参加殿试成为进士。那一年他37岁了 。之后他担任了礼部主事等一些 并 不重要的官职。龚自珍虽任 小官,仍多次上书,指出当时官场上的问题,但都未被朝廷采 纳,反为同僚所恨。1839年,他47岁那一年,也就是鸦片战争 爆发的前一年,龚自珍请辞回到南方老家。他 在 给朋友的信里 说 “ 我这心里头有事 ” 。于是,他拿笔在账本上写诗,写好后 就团成纸 团 扔在兜里。大半年后,他数了数纸团,一共有315 个 ,也就是315首诗。这就是《己亥杂诗》的由来,这些诗主要是 “提意见”。两年后龚自珍病逝。
年天
。。
1192年 陆游67岁
1193年 陆游68岁
夜僵 。此胡关当
阑卧
生未河年
卧孤
谁灭梦万
听 风 吹 雨 , 铁 马 冰 河 入
村 不 自 哀 , 尚 思 为 国 戍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料,断里
,鬓何觅
心先处封 在秋?侯诉 天,尘,衷 山泪暗匹情
,空旧马
身流貂戍
老。裘梁
沧
。州
梦轮
洲
。
!
1186年 陆游61岁
1192年 陆游67岁
出塞楼早
师上船岁
一长夜那
表城雪知
古诗三首示儿的意思

古诗三首示儿的意思诗的原文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字词解析。
1.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通“原”,本来的意思。
诗人说,人一旦死去,本来就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这是一种很豁达又很无奈的想法,人都要死了嘛,就像灯灭了一样,什么都没了。
2.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是只是的意思,“悲”就是悲伤,“九州”这里指的是全中国。
陆游只是悲伤自己看不到国家统一。
这老头子,都快死了,心里想的还是国家大事呢。
他一辈子都盼着宋朝能把被金兵占领的地方给收复回来,到死都没看到,能不伤心吗?3.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就是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就是向北平定,也就是收复北方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区。
陆游希望有一天南宋的军队能够北伐成功,把中原大地给收复回来。
4.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就是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
“乃翁”就是你的父亲,这里陆游指的是他自己。
他叮嘱儿子们,在家里祭祀的时候可别忘了把南宋军队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告诉他这个已经去世的老爸。
这就像他在地下还留了个心眼儿,盼着国家统一的消息呢。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得特别感人。
陆游一辈子都想看到国家统一,他年轻的时候就想着要为国家打仗,收复失地。
可是呢,南宋朝廷老是软弱无能,他的理想一直实现不了。
到他快死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这件大事。
从情感上来说,这首诗充满了陆游对国家深深的热爱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他都不在乎自己死了,什么都没了,就只在乎国家统一没统一。
这种爱国情怀就像一团火一样,在诗里熊熊燃烧。
而且他这种写法很直白,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像一个老人在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很恳切地说出自己最后的心愿。
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感觉陆游这个爱国的形象一下子就立起来了,他的那种执着和对国家的忠诚特别让人敬佩。
12古诗三首 示儿 课件(共21张PPT)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发挥想象,情境写话
(环境),诗人陆游正
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叫来了他的孩子们。
陆游
地说:“
。”
儿孙们此时,已泣不成声,他们( )地说:“
。”
陆游
地说:“
……”
说完,他用颤抖的手提起笔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饮酒作乐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望眼欲穿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再读诗句,读出悲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悲伤 嘱托儿子什么呢?
盼:北定中原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再读诗句,读出信念
观察图片,感受陆游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
示儿
[宋]陆游
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 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伤的是,
死去元知万事空, 没能看见国家的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等到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 失地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 了告诉我一声。
品读前两句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文互解,深化情感
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又是为何而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山河雄伟壮丽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遗民悲愤失望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为百姓而悲
诗文互解,深化情感
人们望眼欲穿 却怎么也盼不来的 王师在干什么呢?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陆游51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68岁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 南)宋山阴人。12 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 以( 诗)的成就为最。其中许 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 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 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我 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写作背景:
1126年,从金兵的 铁蹄踏破宋朝的都城汴 梁的那一刻起,战火就 整整燃烧了95年,陆 游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战 乱纷飞的年代,他一生 都在渴盼国家的统一。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诵诗句,背诗文。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
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一写
想象一下,在 病榻上,面对这 样的父亲,你会 说些什么?试着 写下来。
“这是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 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 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 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朱自清
推荐古诗: 《病起抒怀》 《诉衷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