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考前基础回扣练3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9年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第一讲力与物体的平衡(共67张PPT)

[核心知识体系]
第一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常考点
受力分 析
共点力 平衡
动态平 衡问题
电学中 的平衡
问题
近三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高考必备知识概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2017·T17 2016·T19 2017·T16 2016·T17 2017·T21 2016·T14
2017·T16 2016·T24
拉力 F 水平时,F=μmg,①
拉力 F 与水平面成 60°角时, Fcos 60°=μ(mg-Fsin 60°),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μ= 33,故选 C. 答案:C
4.(2017·全国卷Ⅰ)如图所示,空间
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
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
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 a、b、c 电荷量相等,
法 2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OM 绳上拉 力 F1、MN 绳上拉力 F2,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 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 F2 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 上的张力 F1 逐渐增大,OM 上的张力 F2 先增大后减小, 所以 A、D 正确,B、C 错误.
答案:AD
2.(多选)(2016·全国卷Ⅰ)如图,一光 滑的轻滑轮用细绳 OO′悬挂于 O 点;另一 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 a,另一端 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b.外力 F 向右上方拉 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 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 围内变化,物块 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解析:因为物块 b 始终保持静止,所以绳 OO′的张力 不变,连接 a 和 b 的绳的张力也不变,选项 A、C 错误; 拉力 F 大小变化,F 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都发生变化,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物块 b 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在 一定范围内变化(2017·全国卷Ⅱ)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 F 的作 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 F 的大小不变, 而方向与水平面成 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 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与物体的平衡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江 苏高考 物理二 轮复习 专题突 破课件 专题力 与物体 的平衡 (最新 版本) 推荐
[跟进训练]
1.(2020·全国卷Ⅲ·T17)如图所示,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 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 O 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
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系统平衡时,O
[题眼点拨] ①“匀速行驶”表明车上工件处于静态平衡状态。 ②“光滑斜面”表明工件和斜面间仅有弹力作用。 ③“30°、60°”角明确弹力方向。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江 苏高考 物理二 轮复习 专题突 破课件 专题力 与物体 的平衡 (最新 版本) 推荐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江 苏高考 物理二 轮复习 专题突 破课件 专题力 与物体 的平衡 (最新 版本) 推荐
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考生从实际问题中构建物理模型 析
的能力。一般需要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题型
一般为选择题。
素 1.受力分析的方法 养 2.整体法、隔离法 呈 3.共点力的静态平衡 现 4.共点力的动态平衡 素 1.熟悉常见性质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养 2.灵活应用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落 3.掌握整体法、隔离法选取原则 实 4.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
B [取 O 点为研究对象,在三力的作用下处 于平衡状态,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几何 关系可得 β=55°。]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江 苏高考 物理二 轮复习 专题突 破课件 专题力 与物体 的平衡 (最新 版本) 推荐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江 苏高考 物理二 轮复习 专题突 破课件 专题力 与物体 的平衡 (最新 版本) 推荐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江 苏高考 物理二 轮复习 专题突 破课件 专题力 与物体 的平衡 (最新 版本) 推荐
高考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物理课件考前基础回扣练二力与物体的平衡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时,先假设其受到某个 力,然后根据运动状态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平衡状态判断依据
物体加速度为零时,受到 的合外力为零。
加速度为零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 到的合外力为零。
静止状态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而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 小为____,方向____。若拉力突然变为2F,则物体将做____运动。
实验器材和步骤
01
实验步骤
02
1. 组装实验器材,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细绳穿过滑轮并挂
上钩码。
2. 用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03
实验器材和步骤
01 3. 通过细绳对钩码施加一个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拉 力,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
02
4. 测量并记录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03 5. 改变拉力的方向和大小,重复实验并记录数据 。
解析
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摩 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若拉力突然变为2F,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方向水平向右,所以物体将向右做 加速直线运动。
典型例题解析
答案
F;水平向左;向右的加速直线
例2
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现对 物体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推力F的大小为____。
$f = mu N$,其中$mu$为动摩擦因 数,$N$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大小计算
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求解,范围$0 < f_{静} leq f_{max}$,其中$f_{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
返回导航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热 点 聚 焦
大 二 轮 复 习 物 理·返回导航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热点一
1.明确六种常见力
力 重力
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一定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 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与接触面相切, 与相对运动或相 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正电荷所受电场力与电场强度 方向相同,负电荷相反 垂直于 I、B 所决定的平面 垂直于 v、B 所决定的平面
大 二 轮 复 习 物 理
·
返回导航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 考 真 题
大 二 轮 复 习 物 理
·
返回导航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1.(多选)(2018·天津,7)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
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 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 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 θ ,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 F ,方向如图所 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N,则 ( BC )
大 二 轮 复 习 物 理
·
返回导航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一 力与运动
3.(多选)(2017·天津,8)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 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 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 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 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 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 ( AB )
2019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 专题能力训练1 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能力训练1 力与物体的平衡(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7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8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7·全国卷Ⅱ)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2-B.C.D.2.如图所示,一物体M放在粗糙的斜面体上保持静止,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现用水平力F推物体时,M和斜面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增大B.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物体M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D.物体M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可能减小3.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轻杆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轻杆B端吊一重物G,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杆达到竖直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C.AB杆越来越容易断D.AB杆越来越不容易断4.一带电金属小球A用绝缘细线拴着悬挂于O点,另一带电金属小球B用绝缘支架固定于O点的正下方,OA=OB,金属小球A、B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
由于空气潮湿,金属小球A、B缓慢放电。
此过程中,小球A所受的细线的拉力F1和小球B对A的库仑力F2的变化情况是()A.F1减小,F2减小B.F1减小,F2不变C.F1增大,F2增大D.F1不变,F2减小5.如图所示,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
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2019-2020年通用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力与场内物体的平衡选择题满分技巧一课件

2019/7/1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1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专题一 力与场内物体的平衡
选择题满分技巧(一)
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 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 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 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 时间. 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 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 √ C.FM逐渐增大 D.FN逐渐减小
图2
方法感悟
技法运用
(三)逆向思维法 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直接入手有一定的难度,改变思考问题的 顺序,从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逆向 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可逆性物理过程中(如运动的可逆 性、光路的可逆性等),也可运用反证归谬法等,逆向思维法是一种具有 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例3 如图3所示,将一篮球从地面上方B点斜向上抛出,刚好垂直击中 篮板上A点,不计空气阻力.若抛射点B向篮板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
抛出的篮球垂直击中A点,则可行的是( )
A.增大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 B.减小抛射速度v0,同时减小抛射角θ
√C.增大抛射角θ,同时减小抛出速度v0
D.增大抛射角θ,同时增大抛出速度v0 图3
图1
D.FT=m(asin θ-gcos θ),FN=m(gsin θ+acos θ)
方法感悟
技法运用
(二)“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 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 (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 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 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 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 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
2019年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第一讲力与物体的平衡(共67张PPT)

解题要领 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 特征和受力环境,这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灵 活运用处理力学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合成法、正交 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等)来解答;三是要有辨 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考点 1 物体的受力分析 1.理清知识体系
2.摩擦力的注意事项 (1)两物体接触处有无静摩擦力,要根据物体间有无 相对运动趋势或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判断. (2)物体间恰好不相对滑动时,其间静摩擦力恰好等 于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范围满足:0<Ff≤Ffm,如果 超出该范围,则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将突变为相对运 动,同时摩擦力由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将 遵循 Ff=μFN.
1. (多选)(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 ON 的一端 O 固定,其中间某点 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 N.初始时,OM 竖直且 MN 被拉直,OM 与 MN 之间的夹 角为 αα >π2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 α 不变.在 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拉力 F 水平时,F=μmg,①
拉力 F 与水平面成 60°角时, Fcos 60°=μ(mg-Fsin 60°),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μ= 33,故选 C. 答案:C
4.(2017·全国卷Ⅰ)如图所示,空间
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
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
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 a、b、c 电荷量相等,
法 2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OM 绳上拉 力 F1、MN 绳上拉力 F2,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 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 F2 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 上的张力 F1 逐渐增大,OM 上的张力 F2 先增大后减小, 所以 A、D 正确,B、C 错误.
2019年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一第一讲力与物体的平衡(共67张PPT)

法 2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 mg、OM 绳上拉 力 F1、MN 绳上拉力 F2,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 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 F2 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 上的张力 F1 逐渐增大,OM 上的张力 F2 先增大后减小, 所以 A、D 正确,B、C 错误.
答案:AD
2.(多选)(2016·全国卷Ⅰ)如图,一光 滑的轻滑轮用细绳 OO′悬挂于 O 点;另一 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 a,另一端 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b.外力 F 向右上方拉 b,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 F 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 围内变化,物块 b 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专题一 力和运动
[核心知识体系]
第一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常考点
受力分 析
共点力 平衡
动态平 衡问题
电学中 的平衡
问题
近三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高考必备知识概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2017·T17 2016·T19 2017·T16 2016·T17 2017·T21 2016·T14
2017·T16 2016·T24
作用在 ab 棒上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F,左斜面对 cd 棒 的支持力大小为 FN2.对于 ab 棒,由力的平衡条件,
得 2mgsin θ=μFN1+FT+F,① FN1=2mgcos θ,② 对于 cd 棒,同理有 mgsin θ+μFN2=FT,③ FN2=mgcos θ.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 得 F=mg(sin θ-3μcos θ).⑤
5. (2016·全国卷Ⅰ)如图所示,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 均为 θ,上沿相连.两细金属棒 ab(仅 标出 a 端)和 cd(仅标出 c 端)长度均为 L, 质量分别为 2m 和 m;用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导线将它 们连成闭合回路 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 绝缘小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 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 上.已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 R,两金 属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已知金属棒 ab 匀速下滑.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扣练3:力与物体的平衡 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点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圆弧形墙壁
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C.对G分析,G受力平衡,则拉力等于重力;故竖直绳的拉力不变;再对O点分析,O受绳子的拉力OA的支持力及OC的拉力而处于平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F和OC绳上的拉力合成,其合力与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在OC上移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保持不变,平行四边形发生图中所示变化,则由图可知OC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图中D点时力最小;故选C. 2.如图所示,斜面体B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A放在粗糙的斜面体B上,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物块A及固定在斜面体底端的挡板拴接,初始时
A、B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拉A,但A、B均保持
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对挡板的弹力减小 B.A、B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C.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不变 D.斜面体B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解析:选D.A受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可能有静摩擦力,若有可能沿着斜面向下,也可能沿着斜面向上,当用拉力拉A时,因没有拉动,则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故A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开始是沿着斜面向上,当用拉力拉时,导致A受到的静摩擦力沿着斜面向下,此时大小可能相等,故B错误;把AB看成一个整体,可知,当斜向上的拉力拉时,整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导致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发生变化,故C错误,D正确. 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盒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a的一段细绳竖直,a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现在b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a、b、c始终位置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c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可能不变 C.c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 D.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解析:选A.对b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细线的拉力F,摩擦力f,开始时如果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小于细线的拉力F,当加入砂子时,即增大了重力,所以摩擦力先减小到零时,继续加入砂子,摩擦力反向增大,故A正确;对bc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可知,重力G′,支持力N′,细线的拉力,地面的摩擦力f′,当细线的拉力为零时,c对地面的摩擦力为零,故C错误,由于a、b、c始终位置保持不变,所以地面对c的支持力一定不变,故B错误;由于不清楚a、b质量大小关
系和b、c间动摩擦因数的情况,所以a受的拉力可能大于a的重力,也可小于a的重力,也可等于a的重力,所以弹簧不一定处于压缩状态,故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也为m的木箱A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的张力大小FT=μmgcos θ-μsin θ
B.细绳的张力大小FT=μmgcos θ C.水平拉力F=μmg(3cos θ-μsin θ)cos θ+μsin θ D.水平拉力F=μmg(3cos θ+μsin θ)cos θ-μsin θ 解析:选AC.木箱A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Tcos θ=Ff1① mg+FTsin θ=FN1 ②
Ff1=μFN1 ③
解①②③式可得:FT=μmgcos θ-μsin θ,故A正确,B错误;
木板B受力如图2所示,B匀速时有:F=Ff1′+Ff2④ Ff2=μFN2 ⑤
FN2=mg+FN1′ ⑥
解①②③④⑤⑥式可得:F=μmg(3cos θ-μsin θ)cos θ-μsin θ,故C正确,D错误. 5.如图所示,两块固定且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POQ,OP竖直放置,OQ水平,小球a、b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现有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作用于b上,使a、b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推动小球b,使之缓缓到达 b′位置,则( )
A.推力F变大 B.b对OQ的压力变大 C.弹簧长度变短 D.弹簧长度变长 解析:选D.隔离a分析受力,设此时ab间作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mgsin θ,N=mgtan θ将小球稍微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当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时,由几何关系可知,θ增大,则sin θ、tan θ增大,mg不变时F′减小,N减小,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形变量变小,所以弹簧长度变长,故D正确,C错误;对ab的整体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a、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前后,OQ面板对b的支持力始终和a、b的重力相等保持不变,推力F=N在减小,故AB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 6.如图所示,a、b两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圆环上,小球位于圆环的中心,开始时绳a水平,绳b倾斜.现将圆环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地向右滚动至绳b水平,在此过程中( ) A.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C.a上的张力逐渐减小,b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a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上的张力逐渐减小 解析:选D.设小球的重力为G,圆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b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a和 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T2.小球的位置保持不动,受力保持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两绳拉力的合力不变,小球受到的重力G和T1、T2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由几何知识得知,T1、T2的夹角β不变,由正弦
定理得Gsin β=T1sin θ=T2sin(180°-β-θ),在θ≤90°的范围内,θ变大故T1变大,T2变小.故D正确. 7.(多选)早上,妈妈为小丽剥好了鹌鹑蛋,甲、乙、丙图是小丽用筷子夹食鹌鹑蛋过程的三个动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中的筷子竖直,鹌鹑蛋静止,则鹌鹑蛋的重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B.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两根筷子给鹌鹑蛋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C.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增大筷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鹌鹑蛋受到的摩擦力和弹力都增大 D.若丙图中的筷子水平,鹌鹑蛋静止,此时下面筷子对鹌鹑蛋的力大于上面筷子对鹌鹑蛋的力 解析:选ABD.若甲图中的筷子竖直,鹌鹑蛋静止,则鹌鹑蛋的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A正确;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两根筷子给鹌鹑蛋的作用力与鹌鹑蛋的重力等大反向,则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正确;若乙图中的鹌鹑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增大筷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鹌鹑蛋受到的摩擦力f=mgsin θ随θ角增大而增大;弹力N=mgcos θ,随θ角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错误;若丙图中的筷子水平,鹌鹑蛋静止,此时:F上+mg=F下,即下面筷子对鹌鹑蛋的力大于上面筷子对鹌鹑蛋的力,选项D正确;故选ABD. 8.(多选)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物块P、Q用轻绳连接后跨过定滑轮,使得Q竖直悬挂,P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斜面上方的绳与斜面平行,现剪断P、Q间的绳,不计滑轮摩擦,则物块P( ) A.所受摩擦力大小改变 B.所受摩擦力方向改变 C.保持静止 D.加速下滑
解析:选BC.设两物块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P受的摩擦力为fP=mg-mgsin 30°=12mg,方向沿斜面向下;若剪断P、Q间的绳,假设物体仍静止,则由平衡知识可知,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P′=mgsin 30°=12mg=fP,可知假设正确,摩擦力方向变为沿斜面向上,故物体P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物体仍然静止,故选项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9.(多选)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与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将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90°,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B.拉力F的最小值为mgcos θ C.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减小 D.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BC.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用F顺时针转动至竖直向上之前,支持力逐渐减小,F先减小后增大,当F的方向沿圆的切线方向向上时,F最小,此时:F=mgcos θ,故A错误,B正确;以框架与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以及力F的作用;由图可知,F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F沿水平方向的分力逐渐减小,所以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始终在减小,故C正确;F沿竖直方向的分力逐渐增大,所以地面对框架的支持力始终在减小.故D错误;故选BC. 10.(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初始时刻小球静止于P点.第一次小球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