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新方法——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
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的方法研究

3、自评方法的实施
在实施自评方法时,教师应先观看视频案例,然后根据设定的自评维度和评 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自己的教 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三、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 评方法实践应用
1、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对多个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该方法 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例如,某教师在自评过程中发现自 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经过反思和改进,该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明显提高 了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视频的行为分析方法,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采集了大量的课堂教学视频,并对其进行了预处理,如去除无关信息、 标注关键事件等。接着,我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视频中的 教学行为和学生反应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最后,我们根据分析结果,对课堂教学 行为进行了评价和建议。
参与式观察法则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课堂教学视频的直接观察和 反思,实现对其过程的全面理解。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内容分析法、话语分析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提 出了一种针对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的方法论。首先,对样本视频进行内容分析,通 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等指标的编码和解码,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 的初步理解。其次,运用话语分析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言语互动进行分析,揭示课 堂教学中的交流模式和话语结构。
引言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视频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对课 堂教学视频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教 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课堂教学视频分 析也有助于教育研究者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 参考。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2.1数据采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数据采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据采集的概念,掌握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数据采集器设备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数据采集的兴趣,增强数据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际操作使用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
2. 教学难点:在复杂环境中进行数据采集,解决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数据采集器设备及配套软件。
2. 准备实验或实地考察场景,以便进行数据采集实验。
3. 预先设计好数据采集表格或问卷,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5.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的数据采集实例,如天气预报、运动比赛计分、商场购物小票等,让学生感受数据采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采集,并简要介绍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任务驱动,实践操作1. 任务一: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数据采集(1)选择一款具有传感器功能的智能手机,介绍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任务,如测量室内温度、湿度等。
(3)讨论并总结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任务二: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1)介绍常见的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任务,如测量电压、电流等。
(3)讨论并总结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优缺点。
3. 任务三:数据预处理(1)介绍数据预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2)引导学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异常值、转换数据类型等。
(3)讨论并总结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4. 任务四:数据展示与分享(1)介绍常见的图表类型及其特点,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基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有效的课堂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
笔者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过程数据展开研究。
本研究根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模式,从“教”与“学”两个维度,立足于教师和学生双重视角,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纵向维度和“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横向维度的双维度模型设计,并以此设计了实验方案和实验课程,选取实验班开展研究,通过对课堂中师生学习行为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活动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设计当前,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着重关注整个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主要要素,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课堂互动教学的结构模式;另一类则从某一层次或视角入手,鉴别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构建相对完整的描述课堂互动教学过程的操作序列,形成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模式。
总之,以上两类研究分别从静态地考察各要素之间关系和动态地分析课堂互动教学过程的操作序列这两个层面展开。
然而,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呈现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果割裂动态的课堂互动教学过程和静态的课堂互动教学结构之间的关系,那么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的。
因此,对各教学要素进行静态设计,并且结合教育数据对教学进行动态分析,是对传统课堂互动模式进行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根据上述方法,笔者对“教”与“学”过程中的课前、课中及课后的行为进行模型化设计,融入通过平板、电子白板等互动教学设施所进行的动态数据检测、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数据分析报告等功能,设计了基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如图1)。
基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互动教学设计模式;二是课堂互动教学技术设计支持。
整个模型主张教学以人为本、教学动态生成、师生对话与互动等,体现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应用

教学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应用
数据采集技术是以数据为核心,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等多方互动的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再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辅助手段。
学生上课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讲课的速度、难易度等通过学生机输入到系统内部进行分析、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课后,教师通过查看相关学情分析,便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后跟踪,及时解决学生疑问。
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以课堂数据采集为手段,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量化,并对数据进行积累和科学的分析,用分析的结果指导教学,改善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目前,学校提供给老师、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课堂里配备接收设备和一体机,将学生和教师的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让数据统一储存在人机交互系统中,并到云平台,达到校内信息的共享。
这样,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实现了在掌握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同时,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高度关注。
通过课堂数据采集平台的应用和不断完善,教师可以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心理过程和互动过程,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并适时激活学生思维,给予学生科学的学习和发展指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实现精准教研,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同时有利于学校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
高校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新方法_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

第28卷第4期温州大学学报·自 然 科 学 版2007年8月V ol 28, No 4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s Aug, 2007 高校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新方法—— 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郑晓丽1,林鹣鹣2(1.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成人教育学院,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35)摘要:针对高校当前“一支笔、一本听课本”的课堂教学数据采集方法以及主观评课活动的现状,介绍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该方法主要采用Transana平台进行多元视频分析,可以根据相应的课堂教学分析要素,建立关键词和标注视频索引,便于快速查找、定位及相关的点评,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关键词:课堂实况录像;视频点播分析法;Transana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75(2007)04-0046-06高校扩招之后,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一位教师往往会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每位教师所教的课大都不一样.这样,教师与教师之间很难就自己所教的课程展开讨论与研究,即使有讨论,也只是很少数.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许多高校纷纷想招术,例如各校、院分别成立教学督导组,采取听课、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有的每年度还要举行评选教坛名师的活动.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教师备课更加认真,但是每学期教学督导组对某位教师的听课只是一两次,对他们关于某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完全了解,这样就不能对他们的全程教学进行评价指导.另外,教学督导组在课堂上采用一支笔、一个听课笔记本,记录要点和问题.课后,讨论评课基本上靠主观分析,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提出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没有提出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鉴于以上原因,教学督导组的一两次评课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学作出更好的评价.1 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的定义所谓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中丰富而又复杂的师生交互过程的信息进行编码,也就是收集、分析和再加工信息的分析方法,又称之为课堂教学录像信息编码方法.这里的信息编码除了指合成好的完整课堂录像外,更重要的是用多媒体形式展现的分析材料(如PPT演示文稿和网页),内含优缺点的视频流,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评价.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编码,收稿日期:2006-10-09作者简介:郑晓丽(1976- ),女,浙江乐清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的创作郑晓丽等:高校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新方法47形成数字影音资料和多媒体演示文稿或页面,显然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另一个是课堂教学中丰富而又复杂的师生交互过程信息,饱含有大量的影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在实录等编码过程中主要信息不能有遗漏.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方法关注的是课堂教学信息怎样编码,而教学评价的结果应来自对编码信息的比较和综合,这就为构建科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奠定了方法基础.2 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的教学分析标准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分析的对象是课堂教学,这种分析方法是根据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而展开的.为便于视频录像编码,该分析方法应遵循如下的课堂教学分析结构[1]:(1)教学目标它是专家、他人观看录像时高度推测的,很难直接进行编码,但它能提供课程的背景,以解释编码结果.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其主要体现为层次性、拓展性和灵活性.(2)教学策略传统的有五环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有抛锚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学习教学策略等.(3)师生活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直接可转化为编码.(4)课堂会话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交流形成了课堂谈话的内容.(5)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任务、学习主题、教学重点和难点.(6)课堂气氛它是一种学习氛围,总体可以说是严肃的或活跃的,速度快的或慢的等,但不能直接编码,是一种主观感受.3 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的操作流程3.1 数据采集选择样本课,采用双机或三机拍摄[2],分别拍摄教师、学生、板书等三种画面,完整记录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1号机拍摄教师的全景、中近景及板书,2号机拍摄学生的活动.门光光光图1 双机机位图48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第28卷第4期 3.2 录像带的数字化处理录像带的数字化处理主要是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像带的影音信号进行采集、编辑等数字处理.非线性编辑的特点是,首先将录像带上的音视频信号捕获下来,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也就是变成数字视频素材,然后存到硬盘中;进行编辑时,若要调整任意一段数字视频的位置和长短,只要使用计算机的鼠标或键盘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调整,当然要插入或删除一段视频素材也是很方便的.相对于传统编辑,这种可以任意调整的方式,就称之为非线性编辑.传统的音像资料制作程序为,摄像机拍摄,经过传统编辑机进行编辑.这种传统编辑往往要经过组接、配音、合成等3到4次转录,致使转录过程中信号损失很大,最终录像带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现在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将源素材几乎无损地采集到硬盘,并将采集的素材进行各种专业的编辑,编好的节目输回到磁带几乎没有什么损耗.非线性编辑的主要优点还不仅在于非线性、无损耗、无失真,还在于它集图片、字幕、动画、音效等合成于一体,可以任意分层叠加、抠像、运动,创作随心所欲.3.3 课堂教学信息编码课堂教学信息编码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构建教学质量的概念,这与课程标准直接相关;二是能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因此,信息编码有两方面的任务,既要对教学的结构,即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编码,又要对教学过程中实时发生的事件进行编码.根据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教学录像研究项目(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设计了一种两轮的信息编码方法,第一轮是对课的结构进行编码,第二轮是对课堂上师生的会话进行编码.从编码内容分析,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是:(1)学习环境的组成.例如,班级大小,小组学习或个别学习等.(2)学习进度及知识点的处理.例如,用于训练学生掌握技能、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时间有多少,课程的难度有多高,整节课的内容之间连贯性如何.(3)教师用来鼓励学生参与的方法.例如,教师是怎样安排课的结构,教师是怎样评价学生的反应[3].根据TIMSS的信息编码方法,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进行两次编码.第一,课堂教学结构编码.对于授导型教学模式,根据五段教学策略,即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对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行编码.依次类推,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编码.第二,课堂会话编码.在课堂中会话分为公共会话和私人会话两种[3].公共会话是每个人都能听得到的会话,如教师对全班的知识讲解;私人会话是教师仅和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如教师指导小组讨论等.在这里关注的是公共会话.首先对会话片段进行编码,所谓会话片段是指课堂上服务于单一目标或作用的由句或词构成的会话.其次在初次编码基础上进一步对内容进行细分编码,增加了会话启发——响应序列来描绘师生之间的交流.具体见表1.会话片段的启发类别又分为5个子类别.它们分别是内容启发、元认知启发、互动启发、评价启发和其他等5个子类.见表2.4 视频点播分析法的软件或工具利用基于Transana平台(见图2)的课堂教学评价网站实现实时点播、实时评价的功郑晓丽等:高校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新方法49能.Transana平台是由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牵头的数字化洞察力项目开发的,它用于把录像数据转化为文字并进行分析,它提供了对研究者需要分析的录像部分进行辨识和组织的工具,同时,通过录像标注关键词来组织和存储大型数字化录像文件.该平台可存储8 000余节课的数字化录像文件.截取的录像片段没有数量限制,它由一个声音的波形发生器、一个视频窗口、一个录像文字记录窗口和一个数据库目录树组成(见图3).在分析录像时声音的波形发生器提供了音轨的视觉界面.视频窗口用于播放录像,文字材料窗口是一个文字处理窗口,它允许用户方便地为录像创建文字材料.在插入时间代码后,可以把文字材料与录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做到录像回放和文字材料同步播放.数据树界面是Transana平台内部数据组织的视觉界面,数据树使大型录像数据库变得更为方便管理,分析关键词使搜索变得方便,而且也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数据挖掘的需要.表1 课堂会话片段编码①会话者分类目录教师(T);学生(S)代码描述启发(Elicitation) T E教师的会话片段期望学生即时做出言语或非言语的反应.信息(Information) T I教师的会话片段期望给学生提供信息,并不一定需要学生做出响应.指示(Direction) T D教师的会话片段期望学生进行精神或实体的活动,如果是期望学生以后进行活动,那么编码应该归入信息类,即使谈话的语言形式是指示类的.领会(Uptake) T U教师对学生的响应作出评论,例如:“正确”、“好”、“不”,或者复述学生的响应,领会是仅仅针对学生响应的,如果评论面向全体学生,编码归入信息类.响应(Response)S R 学生对教师的启发或指示做出响应.学生启发(Student Elicitation) S SE学生的会话片段期望教师或其他学生作出响应.学生信息(Student Information) S SI学生的会话片段期望给教师或其他学生提供信息,并不一定要作出响应.学生指示(Student Direction) S SD学生的会话片段期望给教师或其他学生作出指示.学生领会(Student Uptake) S SU学生的会话片段对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响应作出评论.教师响应(Teacher Response)T TR 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作出的响应.提供答案(Provide Answer)T PA 教师对自己提出的启发提供答案.其他(Other)T或S O 不能归入上述分类的谈话片段.①资料来源: The TIMSS VideoTape Classroom Study, 见/pubs99/timssvid, 1999-02-10.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第28卷第4期 50表2 课堂会话启发分类①子类目录代码描述内容启发(Content Elicitation) EC 与学科或课程本身直接相关的启发元认知启发 (Meta-cognitive Elicitation) EM 这类启发是为确定学生当前的记忆或理解水平而设计的,经常用于评定学生的进步程度或理解水平.交互启发(Interactional Elicitation) EI 这类启发要求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校正他的行为、确认值的参与.评价启发(Evaluation Elicitation) EE 这类启发要求学生(个人或多人)对其他学生的回答作出评论.其他启发(Other Elicitation) EO 不能归入上述分类的启发.5 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的应用展望运用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技术分析评价课堂教学,既可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又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作用主要有三方面:(1)生动形象地评价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研究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在整个教学、录像分析过程中,执教老师始终是主体,他可以从学生、自身及其他教师、专家多角度、多视角解读教学过程,通过讨论交流,使自己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初步形成实践反思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2)有助于建成一批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为培养青年教师成长、造就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提升全校教学科研水平提供生动形象的电子、网络教材.(3)有利于为教学录像资料的网络共享、检索、归类、应用开辟渠道.图2 Transana平台的主页②①资料来源: The TIMSS VideoTape Classroom Study, 见/pubs99/timssvid, 1999-02-10.②资料来源: What is Transana, 见/Transana/Transana, 2004-11-15.郑晓丽等:高校课堂教学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新方法51图3 Transana数据库知识树结构①参考文献[1] 黄大龙. 新课程理念如何引导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J]. 教育发展研究, 2003, (10): 58-60.[2] 王永会. 浅谈多媒体网络教室中教学录像的拍摄技巧[EB/OL]. /xdjyjs/95/index.htm, 2003-05-13.[3] 蒋鸣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五)课堂教学研究的录像分析方法[J]. 计算机教与学, 2004, (10): 4-8.A New Approach to Instructional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in Higher Education Class——Classroom Video Verite and VOD AnalysisZHENG Xiaoli1, LIN Jianjian2(1.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2. School of Adult Education, 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China 325035)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data collection by means of the pen and notebook and subjective assess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against the setting of IT, which is video verite classroom and VOD analysis. This method mainly adopts the Transana platform to analyze the videotape from various angles, which is based on evaluating element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to make keywords and indexes on video in order to quickly find, locate and review, helpfully to fuel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 words: Classroom video verite; VOD analysis; Transana platform(编辑:王一芳) ①资料来源: What is Transana, 见/Transana/Transana, 2004-11-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文档资料

回归学科,走进课堂
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师课堂行改变的 转化,全面提高日常教学的质量
/pubs2003/timssvideo/index.asp.ed.go v/pubs2019/timssvideo/index.asp
/teachers/t_/t eachers/t_book.html
单纯的“做中学”不能完成教师信息化的专业 准备,实践要与理论结合,要设计“有思想又
有技术”的教师培训教学计划。
新探索的基本框架
一个理论
为理解而教的 学习理论和相应 的教学策略
三个专题研究
1.网络环境下的阅读 和写作 2.超越课本的社会课 程探究 3.基于计算机模拟和 仿真的数学与科学教学
六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构建网络环境下学习新方式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 蒋鸣和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 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 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
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 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讨论稿)
问题的提出
在网络巳经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今天,信息的 急速增长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判断和筛选 的能力,快速判断能力的基础是阅读能力 据北京的测试,只有5%的中学生能达到每分钟快速阅 读500字、理解达到70%的水平 小学课内阅读量约为300篇,30万字至40万字,远不能 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而我们的语文教学80%的时间 用于课文的精读,要改变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推进 既看重文本又超越文本阅读改革势在必行
关于课程整合的反思
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技术在教学中的单纯呈现上,而忽 视了信息技术应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课堂录像分析方法与工具研究-文档资料

“有效教学”课堂录像分析方法与工具研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认识不到位以及改革经验缺乏,课堂教学改革中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还广泛存在。
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而教学的有效性最终需要通过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来体现和评价。
本文研究者在相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探索利用混合式评价方法与工具进行有效教学课堂的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征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1]用经济学的相关概念解释有效教学则可表述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2]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预设情景与教学实际的辩证关系;强调课堂45分钟内的教学效率和效果等。
二、“有效教学”的课堂观察与评价(一)课堂观察与评价课堂观察法是特指将观察法用于课堂情境中收集信息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教育研究的过程。
观察法有多种分类标准,根据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进行,可将观察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根据观察是否借助有关仪器,可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中,可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将观察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3]教育评价的两种基本范式即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量化评价是指通过将评价内容化为可以量化的数量,经过测量这些相关数据,并以量化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数据,最终达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
质性评价则是相对于量化评价而言的,它以人本主义认识论为基础,力图通过描述性的评价手段,在真实情景中进行动态评价,注重评价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与理解,评价的目的是彰显评价结果的意义。
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分析
TIMSS的两轮信息编码模式 第一轮课堂结构编码 第二轮课堂对话编码
TIMSS的两轮信息编码模式
TIMSS录像研究项目设计了一种两轮的信 息编码方法,第一轮是课的结构编码,对 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客观描述﹔第二轮对课 堂上师生的对话进行编码,集中分析课堂 上的互动。
第一轮课的结构编码
分享/ 共同活动
测验
其它活动
其它活动
课堂教学 交互分析
教师启发
学生响应
教师提炼
学生领会
教师归纳
内容启发
元认知启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