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中医专家张德蕴
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56例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56例临床研究作者:初德波刘小静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08期[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
方法将120例慢性尿路感染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均为8周。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2.8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0.71%,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15.6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尿路感染;中医;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69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55-02尿路感染(urinary trac tinfection,UTI)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指上、下尿路的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不包括结核、霉菌性感染)所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以小便频急、尿道灼痛、少腹坠胀、排尿不畅为主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慢性尿路感染属于中医淋证中的劳淋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蕴结肾与膀肤,实证居多[1]。
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56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06年9月~2011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尿路感染患者120例,均符合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中医药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42.13±11.56)岁,平均病程(2.53±1.37)年;对照组64例患者中,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龄(42.13±13.06)岁,平均病程(2.67±1.57)年。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什么是泌尿感染,泌尿感染有什么病理分类吗?【医学养生常识】

什么是泌尿感染,泌尿感染有什么病理分类吗?
文章导读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那么泌尿感染有什么分类呢?
一、泌尿系感染的定义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
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
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但婴儿期症状可不典型,诊断多有困难。
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
二、泌尿系感染的分类
1、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2、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复发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
再感染指外界细菌再次侵入泌尿系引起的新的感染;细菌持续存在指复发性感染由存在于泌尿系中的同一细菌(如泌尿系结石或前列腺疾病)再次发作产生,也称为复发。
3、由于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在解剖上是相通的管道系统,发生感染时临床上常难以明确区分,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的方法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更大。
可分为以下几类: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尿脓毒血症;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
中医中药治疗尿路感染获得较大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尿路感染获得较大进展由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孙伟教授负责的科研课题“滋肾通关胶囊治疗肾虚湿热淋证的疗效观察和作用机理研究”,日前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肾虚湿热淋证相对应于现代医学中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UFI),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病率根据我国普查统计占人口的0.91%,占女性人口的2.05%,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约8:1。
未婚女青年尿感的发病率为1.2%,已婚女性的发病率增至5%,6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高达10%~20%。
据大约统计,约10%--20%的女性在她的一生中曾经历过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每年约有6%以上有一次或更多次尿感。
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或儿童中,尿路感染的危害性在于感染能直接危及生命,并至成人期可发展成严重肾脏疾患。
近年来,虽然西医西药有了较快的发展,但UFI的发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并未随着抗生素的飞速发展而降低,且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预防UFI的方法。
近30年来,虽然现代医学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及临床用药的选择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上该病的转慢率、病死率并未得到显著的降低。
因此,寻求理想的治疗手段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难题。
孙伟教授负责的该项课题是由江苏省中医院承担的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的科研项目。
滋肾通关胶囊原方出自金代《兰室秘藏》,原名滋肾丸,剂型为丸剂,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药监部门批准,滋肾丸作为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投入临床使用。
此次科研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寻求更方便服用、疗效更确切的剂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孙伟教授带领科研组在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时,采用膀胱注射大肠杆菌、输尿管半结扎20小时后重新开放的方法,造成急性逆行性肾盂肾炎的大鼠模型,并以滋肾通关胶囊不同剂量、不同提取工艺、不同剂型(即丸剂)、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中成药制剂(三金片)及抗生素类药物分别分组做对照研究,结果证实:滋肾通关胶囊明显克服减轻泌尿系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实验方面,其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剂型、其他种类的中成药制剂,且其对急性肾盂肾炎大鼠肾脏病理损伤的改善作用优于抗生素治疗组,提示了滋肾通关胶囊良好的远期疗效。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张翠莲审)-武汉协和

妊娠期尿路感染的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的敏感时期,某些孕妇抵抗力弱,有些疾病都会不知不觉中缠上准妈妈。
尿路感染就是妊娠过程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准妈妈一定要做到提早发现,及时治疗。
1.什么是尿路感染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尿路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普通人群发病率为0.91%,且该病好发于女性,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占2%。
一般来说,女性患尿路感染的几率是男性的10倍。
这是因为女性的尿道口位于外阴部,临近阴道口和肛门,容易被阴道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细菌污染。
再加上女性尿道比较直、宽而且短,只有3~5厘米长,尿道括约肌也较弱,细菌一旦侵入,很容易从尿道上升至膀胱。
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
任何病原菌入侵尿路,均可导致尿感,但最常见的致病菌是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菌,约占80% ~ 90%,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另5% ~10%由革兰阳性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绝大多数尿感是上行性感染引起,即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再到肾盂引起感染。
细菌从体内感染灶侵入血流,到达肾脏及尿路,也可引起感染,称为血行感染,但较少见。
2.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症状妊娠期尿路感染与一般人群的尿路感染相比有其特点。
临床以无症状菌尿多见,临床表现可以为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典型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上尿路感染则伴有全身感染症状,病程一般在6个月以上,许多患者表现不典型,如低热、腰酸、胃肠道功能紊乱、贫血、肾功能损害等。
(1)下尿路感染的症状①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减少,每天总尿量正常。
②尿急:一有尿意就需要立即排尿,多数还伴有尿频。
③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和尿道内有挛缩样疼痛或烧灼痛。
偶尔有血尿。
少数患者有腰痛、低热等症状。
(2)上尿路感染的症状①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腰部或下腹部疼痛。
口腔医学专业《尿路感染》

第二节尿路感染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
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寄生虫等均可以引起尿路感染。
尿感以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为多见,尤以妊娠期妇女的发生率更高。
我国尿感的发病率约为0.91%,女性发病率约为2.05%,妊娠期女性高达10.2%左右,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约为10∶1。
本节主要表达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尿路感染。
【病因】〔一〕感染1.病原体 80%~90%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产气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约5%~10%的尿路感染由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
大肠埃希菌多见于无病症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初发的尿感;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那么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
其中变形杆菌感染多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那么常见于血源性尿感;真菌感染多发生于留置导尿管者、糖尿病患者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
2.感染途径〔1〕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
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尿路器械使用、尿道尿液返流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
〔2〕血行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等。
多发生于肾脏结构或功能受损的患者,如多囊肾、糖尿病、肾脏损伤、钾缺乏、肾血管异常等。
〔3〕直接感染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向周边蔓延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4〕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时,因其与肾的淋巴管相通,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但罕见。
〔二〕易感因素1.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正常情况下,细菌进入膀胱后并不都会引起尿感,一般正常人群的膀胱在2~3d内可将入侵的细菌去除。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

细胞增多,可疑为尿感; 如细菌定量培养≥ 102/ml,为常见 致病菌,则可拟诊为尿感。
尿感的定位诊断
症状和体征 尿检白细胞管型,抗体包裹细菌及
L型菌株培养 尿β -MG、NAG、溶菌酶定量 输尿管插管与膀胱冲洗细菌培养 B超、ECT、腹平片、IVP 治疗反应
9.24小时尿蛋白定量 10.BUN、Scr 11.血Na、Cl、K 12.胸片 13.尿PCR找结核杆菌 14.尿本周氏蛋白 15.抗核因子
A4.入院后,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3/HP, 白细胞++,偶见白细胞管型,中段尿高渗培养示大 肠杆菌>105/ml,血钠140mmol/L,血钾3.0mmol/L, 血白细胞12×109/L,中性88%,此时应采取哪些措 施?
临床诊治
临床诊断:尿路感染(急性膀胱炎) 诊疗:3天抗菌疗法 如何确诊?是否必须? 回顾性诊断
女,40岁,1年来出现面部浮肿、 尿频、排尿有烧灼感,腰痛,中 段尿培养(-)3次,T37.5OC, Ccr90ml/min,PSP15分钟10%, 2小时45%。
A1接诊此病人时,首先应做的措施是哪些?
鉴别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 肾结核 尿道综合征
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治疗-用药原则及疗效评定标准
用药原则: -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在无药敏结果时,应首选对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
-下尿路感染应选用尿中浓度高的抗生素; -上尿路感染宜选用血、尿浓度均高的抗生素; -以选用杀菌药物为佳。 疗效评定标准: 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转; 治愈:见效后停药,1周和1个月复查仍无菌尿; 治疗失败:指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
湖北省中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s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n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
【关键词】 中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6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350(2019)09—1158—03
Pathogens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 Feng-ping, ZHOU Li-qin, ZHAO You-yu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1, Hubei, CHINA
胡遵达教授治疗老年女性反复尿路感染1例

胡遵达教授治疗老年女性反复尿路感染1例胡遵达教授认为尿路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病,中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具有多样化、难治性、反复性、病程久等特点。
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方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标签:尿路感染;老年女性;中医治疗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为尿感,临床常见又易反复。
多因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并不断繁殖而引发的尿路感染性疾病[1]。
临床上表现为有或无发热、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
由于女性尿道短,尿道口周围的细菌容易在膀胱收缩后上行引发感染,再者,老年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变,由于尿中排出的黏蛋白样物远少于年轻女性,膀胱的黏膜层粗糙不平,细菌易移行并聚积在膀胱上皮引发感染[2]。
胡遵达教授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在中医经典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牟某,女,73岁,2015年10月2日因“尿血反复发作15年余,加重7天”至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患者15年前因“尿中带血、尿痛、尿热”于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诊为“急性尿路感染”,自述服用多种消炎药,1月后复查尿常规,结果转阴。
近15年来,每因劳累或饮水少、食用辛辣油腻之品后尿道不适,间断服用抗菌素如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罗红霉素,初期效果尚可,但易反复,迁延难愈,故前来寻求中医治疗。
现症见尿急、尿频量少、尿痛,排尿轻度不适,小腹胀痛,腰酸乏力,口干咽干,恶心,纳呆,入睡困难,夜尿2~3次,大便正常,日一行,舌质稍红,边尖尤甚,苔黄厚腻,脉沉滑。
尿检:白细胞(+++),红细胞(+)。
初诊诊断:中医诊断:淋证(湿热下注兼脾肾两虚);西医诊断:尿路感染。
胡遵达教授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要治则,处方如下:萹蓄20g,瞿麦20g,栀子10g,滑石30g,连翘20g,野菊花20g,石韦30g,茯苓15g,车前草20g,竹茹30g,金银花30g,土茯苓30g,地丁20g,蒲公英20g,甘草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6
3
UTI的致病菌临床特点(1)
非复杂性或初发UTI: 多为大肠杆菌
复杂的、再发的或院内感染UTI : 类链球菌,变形杆菌,克勒伯
及绿脓杆菌。
2021/2/26
4
UTI的致病菌临床特点(2)
器械操作相关:
绿脓杆菌
尿路结石:
变形杆菌
血源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
制剂或糖尿病患者: 念珠菌、酵母菌
2021/2/26
14
急性膀胱炎的治疗
单剂量治疗:双倍剂量TMP、SM、奎诺酮类 3日抗菌疗法:常规剂量,使用3日, 7日抗菌疗法:常规剂量,使用7日。 (男性、糖尿病、孕妇、儿童、老年患者)
2021/2/26
15
急性肾盂肾炎
微生物在肾盂、肾实质部位的感染,是 肾脏的感染(renal infection)
重度感染 静脉用抗菌素至临床症状缓解,继续口
服抗生素治疗2周。
复杂性感染应静脉联合用药,疗程适当 延长,据情况可用抑菌疗法(每周一药)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2/26
24
易感因素
2021/2/26
尿路梗阻 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尿路的畸形
器械检查:导尿留滞导尿管,膀胱
镜及逆行造影。
代谢因素:慢性失钾,高尿酸,高
血钙及酸碱失衡,糖尿病。 妊娠 其他
2021/2/26
27
UTI诊断标准(1985年CSN) (2)
3、膀胱穿刺尿培养,若细菌阳性,(数 目不限)可确诊。
4、清晨尿沉渣G染色 >1个/油镜,可确诊 5、细菌在104-105/ml之间,重复后仍如
此,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2021/2/26
28
UTI的定位诊断
输尿管导管法 膀胱冲洗后培养法 抗体包裹细菌法 尿沉渣WBC管型 尿酶测定:2MG,TH蛋白 血清阴性菌O抗原抗体
危险因素:膀胱炎、结石、尿路异常、 长期放置导尿管、输尿管返流等
与膀胱炎发生率相比较为 1:20
2021/2/26
16
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
泌尿系症状:
尿急、尿频、尿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痛、 尿检异常、严重者肾功能受损
全身感染的症状:
发热、寒战、乏力、腰痛、恶心、呕吐、血 WBC及其分类升高
2021/2/26
>30万/小时 20-30万/小时 <20万/小时
93%敏感率
阳性 可疑 正常
2021/2/26
22
急性肾盂肾炎并发症
肾功能轻度受损 菌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 DIC,ARDS 肾乳头坏死、肾脓肿、肾周脓肿(DM)
需影像学检查证实
2021/2/26
23
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轻-中度感染 口服抗菌素至少2周
性活动相关:
衣原体、淋球菌
其它:
滴虫、丝虫、阿米巴、病毒
2021/2/26
5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
主要为肠道、生殖道寄生菌,尤其是大肠杆菌
血行感染:
金葡败血症,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
淋巴感染:罕见
2021/2/26
6
机体内的防卫机能
排尿可带走大部分细菌
膀胱粘膜具有杀菌能力
(分泌有机酸,IgA,吞噬)
尿PH低:高浓度尿素,有机酸, 过分低张及高张。
膀胱粘膜分泌抗体
男性前列腺液有抗G¯杆菌的作用
2021/2/26
7
UTI的分类
按感染微生物:细菌性与真菌性
按有无临床症状: 无症状性UTI 有症状性UTI
有无解剖上的异常:简单性UTI及复杂性UTI 按发生的次数:初发性与再发性 按发生部位: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2021/2/26
29
鉴别诊断
发热性疾病 腹部器官炎症 尿道综合征 肾结核
2021/2/26
30
无症状性菌尿
无症状性菌尿由UTI发展而来 常为大肠杆菌,菌尿可持续,也会自动消失, 常为消失-复现交替。
17
急性肾盂肾炎病理学改变
肉眼:
肾盂肾盏粘膜充血,水肿,表面脓性分泌物, 粘膜下细小脓肿。
镜下:
小管管腔中脓性分泌物,小管上皮肿胀、坏 死脱落,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小脓肿形成。
2021/2/26
18
急性肾盂肾炎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 泌尿系表现和全身表现
清洁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105/ml
2021/2/26
尿路感染的定义
指尿路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 的尿路炎症,可有或无临床症状。
2021/2/26
1
尿路
2021/2/26
全尿路
下尿路
2
UTI常见致病菌
G¯杆菌最常见 80-90% ,
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 菌,克勒伯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
G+菌
5-10%
主要为粪链球菌,葡萄球菌。
25
预防
多饮水,多排尿。 注意局部卫生。 避免使用器械操作。 预防措施及用药。
2021/2/26
26
UTI诊断标准(1985年CSN) (1)
1、正规清洁中段尿(尿停留在膀胱内4-8小时) 细菌培养105/ml
2、清洁中段尿沉渣 (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WBC>10/HPF 1+2可确诊 若2缺少,则重复1,若细菌 仍105/ml,且两次菌相同者可确诊。
19
实验室检查
尿细菌学检查:
尿细菌定性及定量培养
>105/ml
有意义
104-105/ml 可疑
<104/ml
污染
2021/2/26
20
实验室检查
尿沉渣涂片镜检:细菌阳性 尿沉渣白细胞>5/HPF(离心尿)
2021/2/26
21
尿常规检查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
镜下及肉眼血尿
尿蛋白(-)-(+) 尿白细胞排泄率:
2021/2/26
10
UTI的流行病学资料(2)
婚姻状态:未婚女性 已婚女性
60岁以上 女性 男性
50岁以上 男性
发病率为7.2% 发病率为5% 发生率为10-12% 低于女性1:8 发生率增加为7%
2021/2/26
11
急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
尿路刺激症状: 尿急、尿频、尿痛、小腹或耻骨上痛
无肾脏或全身其他系统的受累 血WBC不变
2021/2/26
12
急性膀胱炎的诊断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 105 CFU/ml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2-104 CFU /ml , 但存在尿路刺激症,应高度怀疑
2021/2/26
13
急性膀胱炎病理学改变
急性膀胱炎: 粘膜下充血、潮红,上皮肿胀,
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点状或片状出血,溃疡等。
2021/2/26
8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我国人口普查:0.91% 女性人群普查:2.05% 35%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UTI发作 可见於各种年龄
2021/2/26
9
UTI的流行病学资料(1)
1岁以前
男性多见
发生率1%,
1岁以后 女性多于男性
女学生 发生率1.2%
男学生 发生率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