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泽泻利尿通淋缓解尿频尿急的中草药良方

泽泻利尿通淋缓解尿频尿急的中草药良方泽泻利尿通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传统药物的中草药,通常被用来缓解尿频和尿急等尿路疾病的症状。
泽泻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并具有通淋、清热等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种利用泽泻制作的中草药良方,以有效缓解尿频尿急的问题。
中草药良方:泽泻附子汤泽泻附子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草药方剂,由泽泻和附子等中草药组成,以缓解尿频和尿急为主要作用。
下面是制作泽泻附子汤的具体步骤和用量:材料:- 泽泻 10克- 附子 5克- 干姜 5克- 枳实 5克- 苍术 5克- 白术 5克- 人参 3克- 炒白芍 10克- 桂枝 3克- 干草果 3克制作方法:1. 将以上草药洗净备用;2. 将泽泻、附子、干姜、枳实、苍术、白术、人参、炒白芍、桂枝、干草果放入药锅中;3. 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炖30分钟;4. 煮煎出药液后,过滤掉渣滓,将药液取出备用。
用法与注意事项:1. 大人每次服用药液约1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2. 小儿剂量需减半,年龄较小者请咨询医生后使用;3. 服用期间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4.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慢性病患者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意见。
泽泻附子汤具有通淋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尿频和尿急的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对中草药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不适或症状加重等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结:泽泻附子汤是一种利用泽泻等中草药制作的中医方剂,能够有效缓解尿频尿急的问题。
然而,中草药的使用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方法,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尿路感染用中医中药有效果吗

尿路感染用中医中药有效果吗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疑难杂症越来越多,化学药在治疗这些疑难杂症方面没有很好的优势,往往因药品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不确切使病人不得不放弃化学药物的应用而选择中药来治疗。
近年来出现的“非典”和今年出现的“手足口病”等的治疗,中药发挥了极大的治疗优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中药的绝对优势。
针对以上中药的种种优势,使得人们对中药的理解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中药越来越认可,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会对中药有更多、更科学的充分利用,使其能在当今乃至未来的医疗战线上充分发挥着优势.相对于西医与其他边缘医学,中医药具有以下几大优势:首先,传统中医理论与系统论有相近之处,这是中医药最根本,最长久的优势。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有机整体,相信有一种规律――天人合一――支配着人体的发展。
人体各器官遵循这一规律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因此,中医的任务是通过望、闻、问、切,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辨证施治”;从而努力使人体做到天人合一,使各系统不越雷池一步,平衡气血。
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曾说:“中医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研究整体和自发性,协调与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医的哲学思想。
”前安泰和便宜的含片,胶囊、药片等看不清楚草药成分的中成药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是采用原始传统的野生草药,保证地道药材。
我们靠专业素养和疗效,以及服务诚心对待每位患者。
前安泰是原始传统的中草药,没有添加任何激素,看得清成分。
没有速效和特效,只有保证疗效。
患者不要有认识误区,我们的中药是原始传统的草药根茎。
中医中药是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症状对症调整,不是千人一方的中成药,所以购买之前需要医生沟通详细症状。
然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配药,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及时和医生本人及时沟通病情变化,方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规律。
在线详询中医扣扣2453627854。
熟悉中药的人会知道,在中医上讲究“药食同源”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气比较大,用来纠正人体偏x的,都可以做药物,如人参,麻黄等。
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的5个小偏方

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的5个小偏方生活中,尿路感染是一种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产了炎症的一种疾病,这种病分为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支原体尿路感染和衣原体尿路感染等等,这种疾病大多数女性比较容易引发。
除了西药可以治疗之外,中药偏方也能有效治疗尿路感染,下面一起来看下治疗尿路感染的小偏方吧。
偏方1、小檗皮、余甘子治尿路感染方法用法:小柴皮20克,余甘子10克,姜黄10克,蒺藜10克。
以上四味药,共研为粗粉,备用每日1-2次,每次1大匙(约10-15克)煎汤内服。
注:此方用于治疗尿频病之精神疲惫、困倦欲眠,多汗而汗液浓臭,发及指甲易长,手脚心灼热,口不知味,咽及上腭发干,喜凉性食物,小便多而浑浊不清,尿迹上常有苍蝇群集。
本病系因过食盐类,甜食及性寒而重滞之食物所致。
来源:《藏医药选编》偏方2、椿树籽仁治尿路感染方法用法:椿树籽仁7个(炒黄),研细面,黄酒冲服。
又方:树籽仁开水浸泡,代茶饮。
年老小便不利茎痛。
偏方3、刘寄奴川牛膝方法用法:刘寄奴、川牛膝各30克,水煎服。
治尿路感染偏方4、乌仔豆方法用法:乌仔豆心、叶,共捣烂绞汁和蜜服。
治尿路感染偏方5、丝瓜络、蜜糖方法用法:丝瓜络60克,蜜糖适量,水煎加蜜糖冲服。
又方:丝瓜60克,炙黄研末,分2次用黄酒冲服。
治尿路感染地龙、金钱草治尿路感染方法用法:地龙20克,金钱草70克,黄芩30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日服3次清热解毒、通利。
本方法为彝族地区广泛应用的治疗尿路感染偏方,能有效治疗小便涩痛、尿色浊红、尿频尿急、小腹急满、淋沥不畅、甚者小便不通等症状。
具有抗菌消炎、补虚益肾、清热通淋、利湿解毒的功效。
尿道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尿道炎的中药治疗方法尿道炎是指尿道黏膜发炎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中药治疗尿道炎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病情,并且对尿道炎的复发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尿道炎的方法。
1.白术茯苓汤:白术茯苓汤是治疗尿道炎的常用中药方剂,由白术、茯苓、白术、泽泻等组成。
这些中药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缓解尿道炎引起的症状。
具体用法是将上述材料煎煮,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2.丹栀逍遥丸:丹栀逍遥丸是治疗尿道炎的常用中药制剂,由丹栀、黄连、黄芩、芒硝等组成。
这些中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消炎、缓解尿道炎引起的症状。
具体用法是每次取10克,水煎服用,每日2次。
3.消炎止嗽颗粒:消炎止嗽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由金樱子、石决明、浙贝母、黄连、地龙等组成。
这些中药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可以缓解尿道炎引起的症状。
具体用法是将颗粒冲服,每日2次。
4.小蓟散:小蓟散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小蓟、当归、白芍、白衣等组成。
这些中药有清热、解毒、活血的功效,可以消炎、促进尿道炎的康复。
具体用法是将上述材料煮水服用,每次10克,每日2次。
5.金钱草:金钱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有清热、利尿的功效,可以缓解尿道炎的症状。
具体用法是将金钱草洗净煮水,每日饮用或作为中药煮服。
6.穿山甲片:穿山甲片是一种中药制剂,由穿山甲、蛇胆、蝎子等组成。
这些中药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可以减轻尿道炎引起的疼痛和水肿症状。
具体用法是每次取1片,每日2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尿道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另外,积极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过度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等,也是预防和治疗尿道炎的重要措施。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一、背景介绍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采用了自古以来的中医药理论和经验,通过平衡人体的阴阳、调理气血、健脾胃等方法来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原理、常用方剂和注意事项。
二、中医理论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根据中医理论,尿路感染主要与湿热、湿寒、虚火等因素有关。
1.湿热: 湿热体质容易导致尿路感染,湿热病邪易搏结在体内,在泌尿系统内滋生和扩散,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2.湿寒: 寒湿郁阻可以导致尿路感染,寒湿郁阻趋于使体内的气机失调,从而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3.虚火: 虚火是指体内真阳所化生的虚火,主要与脾胃虚弱、肾阳虚等因素有关,虚火上炎可以引起尿路感染。
三、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病情,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原则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清热利湿: 针对湿热体质的患者,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石韦、菊花、黄芩等,可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2.祛寒化湿: 针对寒湿郁阻的患者,采用祛寒化湿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苍朮、独活、附子等,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湿。
3.益气养阴: 针对虚火上炎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精、天冬、党参等,可以滋阴养血、益气生津。
4.通络排毒: 对于尿路感染伴有肾结石、尿潴留等情况的患者,可以采用通络排毒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赤芍、泽泻等,可以通络活血、排石利尿。
四、常用方剂1.养阴清热方:–组成:生地黄、麦冬、玄参、石矾、黄柏–功效:养阴清热,解毒消肿–适应症:尿路感染伴有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2.琥珀止血丸:–组成:琥珀、没药、丁香、灵芝、防风等–功效:活血止痛,消肿止血–适应症:尿路感染伴有血尿、尿道灼热、尿痛等症状3.猴头藤饮:–组成:猴头藤、鲜贝母、薄荷、丝瓜络等–功效:祛湿化热,清热解毒–适应症:尿路感染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五、注意事项1.饮食调理:尿路感染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同时要保持饮食的规律。
医学专题尿路感染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④ 经治疗后症状已经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停药
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⑤ 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或
X线肾盂造影有异常表现者为肾盂肾炎。
2.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
常,尿菌阴性。
3. 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显著改善,尿培养偶有
阳性。
4. 无效 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定量检查仍阳性,或于
第1、6周复查时尿菌为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尿路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辨证论治 中成药治疗 外治法
临床表现
急性膀胱炎 较多见,占尿路感染总数 的50~70%。主要症状为排尿时尿路烧 灼感或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尿失 禁、夜尿和膀胱区不适;无全身症状, 偶可有腰痛、低热、神志模糊。体检常 有耻骨弓上压痛。尿可有臭味且发混浊, 约30%的患者可发生肉眼血尿。
临床表现
急性肾盂肾炎 突然发生一侧或两侧腰痛,可放射
2.薰洗疗法 土茯苓30g,马鞭草30g,败酱草 30g,贯众30g,白头翁30g,上药水煎20分钟后, 放入冰片2g取药液1000ml,入盆,薰洗少腹及 阴器,每日1次。适用于膀胱湿热证。
尿路感染的预后
无合并症的尿路感染90%以上可治愈。膀胱炎可致上 尿路感染,但几乎没有证明其可致肾功能损害。成人 无合并症的肾盂肾炎罕有致肾功能损害及慢性肾疾病 者,复杂性肾盂肾炎在未纠正其易感因素前很难治愈, 甚至可演变为慢性肾盂肾炎。
到髂窝或耻骨弓上部位。约30%的患者合并膀胱炎, 可有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征。全身症状明显,寒战、
尿路感染的中医研究概况

感 染 有 辅 助 疗 效 。 余 育 承 等 以 食 盐 敷 脐 治 疗 急 性 尿 感 有 佳
效 李 淑伟 中西 药 治 疗 复 发 性 尿 感 的 同 时 予 以 针 刺 中 极 、 在
阴 陵泉 、 阴 交 、 三 里 等 穴位 , 果疗 效较 佳 。李 静 等[采 用 三 足 结 1 o l
23 中 药外 用 治 疗 .
尿路 感 染 属 中 医学 “ 证 ” 畴 . 淋 范 汉代 张仲 景 在 《 匮要 略 . 金 五 脏 风寒 积 聚病 脉 证 并 冶》 中称 其 为 “ 秘 ” 将 其 病 机 归 为 “ 淋 . 热 在 下焦 ” 并 在 《 匮要 略 . 渴 小便 不 利 淋病 脉 证 并 治 》 , 金 消 中对 本 病 的症 状作 了描 述 :淋 之 为 病 , “ 小便 如粟 状 . 腹 弦 急 , 引 脐 小 痛 中 。” 明淋证 是 以小 便 淋 沥不 爽 . 道刺 痛 为 主症 。《 说 尿 中藏经 》
针 刺 治 疗 老 年 女 性 急 性 尿路 感 染 果 效 果 满 意 . 以消 除 炎 结 可 症 , 少 炎 症 代谢 产 物 的渗 出 . 解 毒 素 对 尿道 的 刺 激 作 用 . 减 缓 起效 迅 速 且 简便 安 全 张 欧等 I 曾 以石 门穴 为 主 治疗 尿 路 感 ・ I 染 , 门穴 为 下 腹 部 要 穴 . 焦 之 募 穴 . 石 三 三焦 通 调 水 道 . 决 渎 为 之 官 . 刺 本 穴 可 通 达 、 利 三 焦 气 机 而 奏通 淋 止 痛 之 功 针 疏
尿 路 感 染 的 中 医研 究概 况
张 亚 琦
( 常州 市武进 中医 医院 , 苏常 州 2 3 6 ) 江 1 1 1
摘 要 尿路 感 染 属 中 医学 “ 证 ” 畴 , 主 要 病 机 为 湿 热 蕴 结 下 焦 , 与 膀 胱 气化 不 利 , 床 常见 阴 虚 夹 湿 热 、 淋 范 其 肾 临 气 虚 夹 水 湿 等证 型 。 医 治疗 主 要 包括 中药 口服 、 位 注射 及 埋 线 、 中 穴 中药 外 洗与 灌肠 、 中西 医 结合 治疗 等 实践 证 明 中 医中 药 治 疗 本病 有 较 大 的优 势 , 用 中 药还 可 以 减 少 抗 生 素 的 用量 与 疗 程 . 者相 辅 相 成 目前 中 医在 治疗 本 病 方 面 还存 在 许 多 使 两 不 足之 处 , 今后 应 充 分吸 取 现 代 医学 对 尿路 感 染研 究 的新 认 识 , 病 与 辨 证 相 结 合 . 紧 围绕 中 医证 型特 点展 开 治 疗 辨 紧 关 键 词 尿路 感 染 中 医病 机 中 医药 疗 法 综述
尿路感染小便有血 可尝试中药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尿路感染小便有血可尝试中药治疗
导语: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来说,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都会首选药物治疗这种方法。
如果患有尿路感染同时出现了小便出血的症状,
对于尿路感染的患者来说,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都会首选药物治疗这种方法。
如果患有尿路感染同时出现了小便出血的症状,就意味着病情很可能进一步加重。
那么,这种情况如何治疗呢?
1、彻底治疗
尿路感染了这么办,应该适当的进行吃药。
一帮情况下,吃个一两天的时间病情就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这并不是说身体已经恢复健康,而是应该继续道持续治疗一两周的时间,检验正常之后才可以停止。
否则,尿路感染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转变为慢性,甚至有可能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我们的生命健康。
另外,患病期间最好不要盲目用药。
2、运用中医药
目前治疗尿路感染比较多的就是使用西药中的抗生素,这种药材虽然效果好但是副作用也不小,并且如果长期服用容易出现抗药性。
所以,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具有很好的清热利湿以及治疗细菌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改善我们的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所以患者也可以选择一些中医药来进行治疗,特别是那些并且反复以及使用抗生素无效的患者。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郁化火
肾气亏虚
老年人肾气亏乏,无力推动膀胱,湿热滞留膀胱; 或膀胱湿热邪气上犯于肾,又使肾气受损,二者互为影响,互为 因果。
病因病机
病机 膀胱湿热 湿热中阻 肝胆湿热 肾虚
膀胱系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湿热毒邪,客于膀 胱,热邪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 饮食不节,辛热伤胃,胃伤及脾,脾气不足,水 湿运化失司,湿热之邪滞于中焦,湿热下注膀胱,诸症由此而生。 肝气失于疏泄,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肝脉绕 阴器,过少腹,肝胆湿热下注,壅遏膀胱,气化失司,气机不畅, 亦可促发本病。 老年肾虚体弱,或病程较久,反复发作,加重肾虚,进 一步耗伤肾阴,阴虚火旺,湿热久滞,水道通利不畅湿热下迫膀 胱发为本病。
中医治疗进展
辨证分型论治
按病程分期辨证论治 急性期 (包括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 (1) 膀胱湿热 膀胱湿热:常用方有八正散加减,八正散合导赤散,小蓟 饮子,五苓散、银翘散合八正散、或八正散加柴胡、黄连温胆汤。 (2) 肝胆郁热 肝胆郁热:清利肝胆,解毒通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柴 苓汤加减、龙胆泻肝汤和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合八正散加减。 (3)湿困三焦 湿困三焦:宣利三焦、清化湿热,用三仁汤加减或蒿芩清胆 湿困三焦 汤及大柴胡汤。 (4)下焦热盛 下焦热盛:清热凉血,解毒通淋,常用方有萆薢分清饮、小 下焦热盛 蓟饮子和导赤散。
辨证论治--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剂 药用:龙胆草15g,黄芩15g,栀子10g,泽泻15g, 药用 通草15g,车前子15g, 当归15g, 柴胡15g, 生地 20g,甘草15g。 加减: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后下入煎以通便; 加减 小便疼痛较剧、灼热、舌质红者,酌加黄柏、 竹叶、滑石等以清火利湿。
临床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 半数病人以前可有类似急性肾盂肾
炎样表现,起病时症状较轻微、不易发现。多数人有 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亦有部分病人 既无全身症状又无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仅有面色萎 黄、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低热、腰痛、体重减轻。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繁多。
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无临床症状,仅表
中医治疗进展
亚急性期 在急性期过后,湿热仍盛,肾阴已 伤,宜清利湿热,兼顾肾阴,方用加味二妙丸 为主。其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萆薢、当 归、防己、龟板)
辨证论治--中焦湿热证
治法:化湿清热。 治法 方剂:三仁汤加减。 方剂 药用:杏仁15g,薏米15g,白叩15g,厚朴15g,半 药用 夏10g,通草30g,滑石15g,竹叶15g,黄芩10g,地 丁30g,金银花30g,车前草15g。 加减:呕恶重者,加竹茹10g清中焦热而利湿; 加减 大便溏者,加茯苓、泽泻以分利水湿;;大便 秘者,加大黄后下以清热通下而燥湿。
名医经验
1李浚川提出治淋大法在通利
根据临床见证治疗急性湿热淋证,大体分为肝火夹湿 型和下焦湿热型。前者多伴口苦咽干,目赤易怒,苔 黄腻脉弦等;后者多伴发热、少腹拘急,苔黄腻,脉 数等。二者见证虽异,但从病机来说,都以湿热阻滞 为主,故治疗大法,总宜通利。具体来说,以清热化 湿,通淋利尿为主,适当照顾兼证,而以龙胆泻肝汤 加减治疗肝火夹湿型,以石韦散加减治疗下焦湿热型。
急、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① 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 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 肾盂肾炎。 ② 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 能)减退,能排出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③ 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 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鉴别诊断
肾结核 有些尿路感染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者易误诊为
肾结核,但肾结核膀胱刺激征更突出,晨尿培养结核 杆菌阳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而尿普通细菌培 养为隐性。IVP可发现肾结核病灶X线征,部分病者可 有肺、附睾等肾外结核,可资鉴别。但要注意肾结核 常可与普通尿路感染并存。普通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 疗后,仍残留有尿路感染症状或尿沉渣异常者,应高 度注意肾结核的可能性。
西医诊断标准
③ 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无论菌数多 少),亦可确诊。 ④ 作尿菌培养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中段尿(尿 停留于膀胱4~6小时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 革兰氏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尿 路感染症状,亦可确诊。 ⑤ 尿细菌数在104~10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 104~10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 养来确诊。
万文谟提出清利当慎苦寒
认为淋证急性阶段多见湿热蕴结下焦症候,故清热利湿为治疗大 法,常在清利以后症状明显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停用清利 过早,病情反复较大。吴鞠通所云“治外感如将”,有去邪务尽 之意,用于本病以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似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据146例以脓尿菌尿为观察湿热的指标,治以清利为主,半年 内复发率为2.63%;32例在症状缓解后脓尿菌尿未净而停用清利 之品,半年内复发率为3.75%,说明清利法治疗淋证的作用是不 能忽视的。另一方面选择高效药物避免大剂苦寒。习用鱼腥草、 白花蛇舌草、石韦、滑石、土茯苓、忍冬藤 等药。这些药物有较 好的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有的还有止痛、止血、排石消肿、 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其中滑石是较好的渗利之品,每遇尿窍不 爽的患者,屡用屡效。
鉴别诊断
全身感染性疾病 有些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不明显,
而全身性感染症状较突出,易于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疟疾、败血症、伤寒等发热性疾病。如能详细询问病 史,注意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及肾区叩击痛,并作尿 沉渣细菌学检查,不难鉴别。
鉴别诊断
急腹症 有些病者可无尿路的局部症状,而表现似急
腹症,如发热、血白细胞增高、腹部局限性疼痛等, 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女性附件炎等。通过详细询问 病史及作尿沉渣和细菌学检查,则可鉴别。
4. 无效 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尿菌定量检查仍阳性,或于 第1、6周复查时尿菌为阳性,且为同一菌种
尿路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辨证论治 名医经验 中医治疗进展 固定成方治疗 中成药治疗 单方验方 外治法
病 因 病 机
病因 感受湿热 饮食不节
感受湿热疫毒之气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外阴不洁, 秽浊之邪乘虚而入,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湿热熏蒸而发病。 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功能失 常,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下注。 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火郁下焦,膀 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
辨证治疗--膀胱湿热证 辨证治疗--膀胱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泻火。 治法 方剂:八正散加减 方剂 药用:瞿麦20g,萹蓄20g,通草15g,车前子15g滑石15g, 药用 栀子10g,大黄7g,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15g。 加减:腹胀便秘甚者加用枳实,并加重大黄用量以通 加减 腑;腹满便溏者,去大黄以减泻下之力;小腹坠胀者, 加川楝子、乌药以疏肝气;伴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者,加白茅根、小蓟、生地以凉血止血;伴有腰痛者, 加熟地、枸杞、薏米、杜仲以补肾利湿。
现为无症状性菌尿,这在有原发病(尤其是糖尿病和 脑血管病),泌尿生殖道生理或结构异常及留置导尿 的病人特别多见。
西医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的诊断:(参照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 尿路感染的诊断 术会议通过的标准) ① 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 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2天内应重复培养1次。 ② 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检查,白细胞 >10/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①、②可以确诊。如无②则应再作尿 菌计数检查,如仍≥105/ml,且两次细菌相同者, 可以确诊。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1.2.1 膀胱湿热证 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 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腰痛拒按,或伴恶寒发热,苔黄腻, 脉滑数。 1.2.2肝胆郁热证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 食,小腹痛,尿急、尿频、尿痛,苔薄黄,脉弦数。 1.2.3中焦湿热 寒战高热,午后热盛,大便秘结或溏,脘腹痞 满,胸闷不饥,不欲饮,腰痛,小便混赤,尿时涩痛,苔黄腻, 脉滑数。 1.2.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证 头晕耳鸣,腰酸痛,低热, 手足心热,咽干唇燥,小便黄赤混浊或刺痛,舌质红,无苔,脉 细数。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概述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尿 路炎症。是常见的感染疾病。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 易发生在年轻女性,已婚女性发病率为5%,与性生活 有关。孕妇细菌尿发生率达7%。小于50岁的男性少见。 常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包括输 尿管炎和急、慢性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 和膀胱炎。本病的发病率随增龄而增高,女性多于男 性。尿路感染属中医“淋证”、“癃闭”、“腰痛” 的范畴。
临床表现
急性膀胱炎 较多见,占尿路感染总数 的50~70%。主要症状为排尿时尿路烧 灼感或疼痛,常伴有尿频、尿急、尿失 禁、夜尿和膀胱区不适;无全身症状, 偶可有腰痛、低热、神志模糊。体检常 有耻骨弓上压痛。尿可有臭味且发混浊, 约30%的患者可发生肉眼血尿。
临床表现
急性肾盂肾炎 突然发生一侧或两侧腰痛,可放射
辨证论治-肾阴不足、湿热留恋
治法: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治法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减 方剂 药用: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5g,茯苓20g,泽 药用 泻15g,生地15g,石韦20g,车前草20g。 加减:骨蒸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入里达表, 加减 引邪外出,以除骨蒸;目花干涩者,加枸杞、 菊花以滋养肝肾,清热明目;咳嗽喘逆者,加 麦冬、五味子以敛肺滋肾降逆。
邹燕勤对急性肾盂肾炎的辩 治
. 认为急性肾盂肾炎以湿热实证多见,治当清利湿热为 主。但素体虚弱及急性肾盂肾炎恢复期阶段往往有虚 实夹杂症候不可忽视。恢复期乃湿热余邪未尽,而体 质已虚。湿热证以热为主者往往伤及阴分,出现阴虚 湿热证;湿热证以湿为主者往往伤气致气虚夹湿证。 对恢复期的治疗应予重视,否则迁延反复或转为慢性 疾患,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