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课件(2)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20张PPT)
参差不齐 犬牙差互 (6)掌握三个词性活用:
从小丘西行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活动一:一段游记—读出音韵之美(检测目标1)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提示: 放慢语速,断后停顿稍长一些。 注音重音和节奏。 投入自己的感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壹。
活动二:一段游记—寻小石潭之美(指向目标2)
1.结合注释,译读课文1遍。勾画批注关键句。
2.品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
点?请结合相关语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要求:自主品读,圈点批注。
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时间:3分钟
活动一:一段游记—读出音韵之美(检测目标1)
1.(1)读准一组描写形状的词语:
为坻 (chí) 为屿 (yŭ) (2)读准一组描写声音的词语:
珮 环 (pèi) (3)读准一个描写心情的词语:
悄怆 (chuàng ) 幽邃 (suì) (4)读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为嵁
(kān)
佁然 (yĭ) 俶尔(chὺ) (5)积累两个不齐的词语: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前后矛盾吗?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小石潭记》课件(30张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小石潭记》课件(30张PPT)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 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 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 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喻成蛇,这是流动的。这里 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 了景物的特征。
4、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 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 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 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bì) 痹(bì)”的程度。
一切景语皆情语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 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 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 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 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 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缠绕在一起,织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 潭周围,参差不齐的枝条,有的覆盖在岩石上, 有的伸向水面,浸入清澈的水中,有的在风中 摇曳。这美景怎能不令作者心旌摇荡呢?
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上与柳宗 元邂逅,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他的心 情却是“悄怆幽邃”结合写作背景你 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以“柳宗元,我想 对你说”这一形式与作者展开对话。
4.日光下澈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5.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 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7.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8.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9.如鸣珮环 动词作名词,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三、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 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 凉的心境。

第10课 小石潭记(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0课 小石潭记(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பைடு நூலகம்
回顾小石潭景物及特点,请将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潭 小 竹茂 树 青, 石 怪水 冽 鱼乐, 溪曲 岸 错 源远 。
品一份情感
感受作者之“乐”
文中哪些句子写到了柳宗元是快乐的?试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 者快乐的句子。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说:你体会不到我的快乐,因为你身在尘世。
柳宗元说: 我能感受到你的快乐,因为我心在山水

品一份情感
感受作者之“乐”
男:潭中鱼/可百许头, 女:皆若空游/无所依, 男:日光/下澈, 女: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男: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女:似/与游者/相乐。 齐:似/与游者/相乐。
从小丘(西行 )百二十步,( 隔 )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 取道 ),(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 )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作者的游览顺序
写作方法积累卡一: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指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
定的视角,描写所看到的不同景物,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 展现新画面。这样,读者既能清楚地知道游览的路线,又能看到一幅幅绚 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寻找景物
赏一处风景
作者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见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将每 种景物用一个字说出来。
格外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带的玉珮、 玉环碰击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 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17张PPT)
作者和游鱼物我合一,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 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3、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 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写作者在潭上见到的景物时,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 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随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 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 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悲伤, 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 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 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 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 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 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做恕 己,一个叫做奉壹。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潭水:清澈
潭中景物

游鱼:活泼灵动

溪身:曲折蜿蜒
潭 小潭源流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的抒 孤发 凄在 悲寂 凉寞 的的 情处 感境 。中
记录同游者
1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 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 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 里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 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 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 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 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屿、嵁、岩等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 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课后练[四]
参考答案: 1、西:向西 2、斗:像北斗星那样。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 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 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这种 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 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曲折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相结合

的写法描绘景物。
纳 总 结
作者在第一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由“小丘”到 “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 在移动中带领人们领略不同景物,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 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写法描写潭中游鱼的美景,表现水的
清澈。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小潭的什么特点?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是从什 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 特点来写?
站立远视的角度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
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 溪身:蜿蜒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第四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小潭周围景色的,突 出了小潭的什么特点?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连词,因为 )

心乐之( 动词,意动用法 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动词,取乐 )

全石以为底( 动词,当“作为”讲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
参差披拂( 形容词,长短不一) 差
其岸势犬牙差互( 动词,交错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做状语,向西 )
日光下澈(名词做状语,向下)(
向西,方位名词作状 语,表示动作的方向。
竹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第三单元《小石潭记》复习课件(25张PPT)

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第三单元《小石潭记》复习课件(25张PPT)

课文理解 1、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环境,抒发
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情感。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理解文章情感(写景与抒情)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1)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 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 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2)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__似__与__游__者__相__乐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是: _斗_折__蛇__行__,__明_灭__可__见__。__其_岸__势__犬__牙__差_互__,__不__可__知_其__源_ (5)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 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____凄__神__寒__骨__,__悄__怆__幽__邃_。
7.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8.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9.如鸣珮环 动词作名词,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10、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做动词,逗乐,取乐。
词语
古 今 乃记之而去 异 义 佁然不动
崔氏二小生
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
离开 呆呆的样子
年轻人
停留
前往,到某处 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课件

第二段:描写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特写镜头,近景)
名词作状语, 向西南。
看。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潭西南 而 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顺着小石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 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 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 法知道水的源头。

第四段:写近观潭上的环境和作者此时 在 小石潭边的感受,融情与景。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
检测反馈
解释下列句中加红的词。
(1)水尤清冽( 格外 )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 (3)下见小潭( 向下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示约数 ) (5)凄神寒骨( 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
(4)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有才名,21岁即中进士。
(5)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
(6)后任柳州刺史,4年后病逝于柳州任上,终年47岁。
文本知识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
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 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 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 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竹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 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心里为之高兴。
水尤清冽。
名词作状语, 表示方向,向下。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景物
描写
小石潭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之鱼 翕忽
动静结合
特点
活泼、灵动 灵
小石潭 之源
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比喻(形、光)
溪岸:犬牙差互
蜿蜒曲折 参差不齐

小石潭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之境
融情于景
凄清寂静

简要分析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及 周围景物所运用的手法。 移步换景
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 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 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
zhé
jiàn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liáo
qiǎo chuànɡ suì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小石潭记
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丽 幽静。如果我坐在潭边,听到“如鸣珮环” 的水声,看到潭中游鱼怪石、潭边青树翠竹, 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幽深之美,并 深深地沉醉其中。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侧面描写的,如《小石潭记》中的“_潭__中__鱼__可__百__许__头__, 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皆若空 游无所依 (2)通过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逶迤之 状、时显时隐之景的句子是“__斗__折__蛇__行____,__明__灭__可__见____”。
4. 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陶冶情操,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