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
历史必修二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

10
1.(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 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 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 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2.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成效与问题: ·取得一些成果(军事实力) ·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时期
13
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率
19711975
6.4
5.7 7.4 2.5 4.5 5.7
——一则苏联笑话
结束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斯大林体制 的弊端?
4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主要特征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排斥市场;
弊端
⑴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为支持工业,不惜损 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 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 和企业的积极性。
⑷日益僵化,苏联解体
19761980
4.2
3.8 4.4 1.7 3.3 3.7
19811985 3.3
3.2 3.7 1.1 3.1 3.2
8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
3.评价
1953-196积3年极,:苏在联一工业定总程产度值上年冲均击增长了率斯为大10林.5%模,式是,美取国的2倍; 19得54年61年,局苏限联:发对射斯的人大类林历模史式上缺第乏一载科人学航认天识宇,宙飞未船能成从功根绕地球 飞本行上并安突全破返这回一地模面式。 。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21课二战后苏联旳经济改革课件(共30张)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项目 年份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美国
1054 1054 656 656 545 432 4300 11000
苏联
858 1400 121 1015 155 135 1300 4500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战略轰炸机 核弹头
现役武装部队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20世纪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
荡,经济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的危机局面。
2、内容
1、经济改革
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实际 上承认市场对经济作用;
调整产业结构,个体劳动和合作者发展起 来; 企业实现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一些集体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 庭农场;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 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政 策做了一些调整。
2、内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
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运用
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 营管理
改革侧重于重工业,特别
于军事有关的工业。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60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卢 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工业产量增长迅速。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从 5070亿度增至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2.4亿吨增为4.9亿吨,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 为1.4134亿吨,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 1961—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1.3亿吨,肉类为930万吨。第九个五年计 划期间(1971—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万吨。工农业 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 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 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 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 的变化趋势。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f8295c376baf1ffc4fad9c.png)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当堂检测
2.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 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 主要原因是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当堂检测
3.路透社评论某时期莫斯科政府:“经济领域适 度运用价值规律,对现有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 冲击……科学研究领域平均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 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这一时期是
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
——《晋书》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为什么改→改什么→改得怎么样
1953
1964
1982 1985
1991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政治笑话一
由于苏联特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笑话成为民 众表达政治见解、抒发感情的重要途径。
问:想象斯大林、政治局委员和他们的 全体跟班都在涅瓦河的一艘蒸汽船上。突然 船进水,迅速沉没,谁会得救?
————陈婉玲:《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一、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2.内容赫鲁晓夫检改测革学保习成留果了斯大林模式的什么内容?
农业 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 收购制 ,增谁加去农收民购收?入
②鼓励发展 家庭副业 ,扩大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经 重点 ③大规模 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 玉米 。
②军备竞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④注重发展 重工业 (与 军事 有关的工业部门)
③后期作风保守,1975 停滞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苏联政治笑话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19张PPT)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导入新课
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 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1986年)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要求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 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则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 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 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指导思想
相 具体 同 内容 点 结果
都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都在工农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整
都以失败而告终
内容
不 经济 同 成效
点 失败
原因
重点在农业 重点在工业 从所有制改革着手
取得一定的成效
未改变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
未见成效转而 进行政治改革
虽然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 变革经济体制,但因具体 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课堂小结
如果没有“斯大林模式”,如果赫 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深入一点,如 果戈尔巴乔夫改革更慎重一点,苏联可 能不会在69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走向坟墓,然而历史没 有假设。苏联盛极而亡的历史,令人扼 腕痛惜,也留给后人无尽的启迪,尤其 是对正在致力于改革、努力构建和谐社 会的中国更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问题 探究
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2. 赫 鲁 晓 经济方面 夫 改革内容 改 革 的 内 容
农业
取消 鼓励 开垦
工业
废弃 承认
,提高 ,扩大 ,提倡 ,权力下放
,调动
问题 探究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如何,原因何在?
材料 四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
多地①区违因背日照自量然不规够律,玉,带米不有能很成大熟的,造盲成目这性些;地区的饲料
高中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高中历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必要性:苏联斯大林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特别是农业的消极影响
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调整政策。
3)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
2、主要措施:
(1)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2)工业方面:扩大地方权力。
3、结果及原因:成效不大;
4、评价:
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改革的问题,与美国争霸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3、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4、改革的结果:失败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推行严重束缚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面临社会动荡、经济下降的局面3)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
2、改革的内容:
A、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共40张PPT)

重点
3、存在的问题失:败的原因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苏联传统的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结果: 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转向政治领域 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注材意料::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
1.代苏联科解学体的社原会因: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3内、容失败的原因: (1)企业管理方面:
结果,分析失败的原因?
没有突破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集中领导; ①坚仍持未集突中破计“划斯管大理林,模扩式大”经的营框自架主,权不;能根除体制的弊病(根本原因) (②2运)苏用工联经业推济方行手面霸段:权刺主激义企,业与经美营国管军理备。竞赛,经济负担加重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100页思考 改革的内容?重点?实质?出现的问题?
2、内容:
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 计划指标
(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 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4)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5)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复习提问:1、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有哪些?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哪些?
答案1:单一公有制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2:(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 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经济增长下降
材料二: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 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 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 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1.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改革重点放在农业2.农业内容: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3.工业内容:废弃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积极性4. 结果:缺乏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1964年下台,改革告终。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 对赫鲁晓夫政策的调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注重发展重工业,与美国军备竞赛,1975年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期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2.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了与国外合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不断滑坡3.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前言:1953年,赫鲁晓夫开始执政苏联,他认为通过大规模种植玉米,发展畜牧业,就能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
但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盲目种植玉米,结果只能导致颗粒无收。
总结:1.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最后归于失败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和“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 新经济政策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从基本国情出发,运用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利用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易错提醒
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 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 当的距离。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 模式”,故成效不大。
.苏联某领导人在他任期内,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
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
随堂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的 对比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 上台:1953 年 下台:1964 年
勃列日涅夫 上台:1964 年 下台:1982 年
随堂训练
材料二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 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 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 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身子,造成列 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 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 用如何? (2)材料二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 “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 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 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 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 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 米,产量很低。业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 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3. 影响
(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
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 成效
(2) 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 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 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1. 提出的战略目标(建成共产主义)超越实 际 2. 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指导 思想),带有很大的盲动性。 3.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个人作风急 噪,反复无常) 4. 1964年粮食减产,加速了赫鲁晓夫的下台
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 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D ) D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6、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 是( A)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导致了工农的不满 C、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不切实际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 2、时间:1985年 3、内容和问题:经济和政治领域 4、结果:失败 5、影响:苏联解体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问 题
经 济
政 治
重点:用经济管 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实质:承认市场对 经济的调节作用) 作为改革的重点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 转 向 政治领域
苏联剧变并最 放弃了马克思 终解体 主义、社会主 义、苏共领导
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 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 何成效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 A )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 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 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 自的国情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B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案 D、经济危机和政治 危机的发生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1. 改革内容:重点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
2. 结果(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 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 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执政后 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3. 改革失败原因:
(1)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
7、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其根本目的是( C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 (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 ki.me/ 知网查重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 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 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 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 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 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 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在叱咤一时。下台后 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 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 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 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2. 改革的主要措施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项目
内
容
农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 植玉米(玉米运动)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 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 动生产积极性。
墓碑上半白半 黑的对比,“其中包 含着永恒的矛盾— 光明的进步的因素 同反动因素之间的 斗争。……在彼此 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赫鲁晓夫的墓碑
列昂尼德· 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06年-1982年,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 年参与推翻赫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 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苏联 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 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 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 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 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 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 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 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 业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 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 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可能是 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 断改革来完善。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一度促进 对原有经济体 农业发展 制的修补 成为超级大国 问题
荡产,靠王府每各月发の那点儿例钱,她得还到猴年马月去呀。晓得咯那件首饰の价钱,领咯王爷下达の公事公办の命令,又暗自揣度咯壹番王爷の真实心 思, 现在,苏培盛面对着彩蝶,拿腔拿调地开口道:“彩蝶姑娘,回去告诉你家主子,那件贺礼呢,本总管已经寻咯价,最少市值五千两。”“五千两?不 是五百两?”彩蝶以为自己听错咯,啥啊首饰能值五千两银子!“对,就是这各价,五千两!而且本总管告诉你,这各价钱,还是最低最低の价钱,只会少 不会多,咱们府里又不是靠这各挣钱,所以没必要虚抬价钱。不过,你们也不用着急这几天,等侧福晋の腿脚好利落咯再办也不迟。”彩蝶连听都没有听说 过啥啊东西值五千两银子!这可是她这壹辈子连想都不敢想の东西,乖乖,能值五千两银子の物件,该是长啥啊样子啊!水清听到彩蝶报上来の首饰价格, 简直就是难以置信!习惯性地她又睁大咯眼睛,不相信似地再次问着彩蝶:“你说の是?五千两?”“回主子,苏总管就是这么说の。奴婢也不敢相信呢, 担心他是不是在蒙咱们,可是,大总管说这各价钱还是只少不多,奴婢也想问问您,要不要再找别の人去寻寻价?”壹听到五千两是千真万确の数目,水清 习惯性地咬咯咬嘴唇,继而毫无征兆地再次热泪长流,怎么擦试也是止不住,当即就把彩蝶吓坏咯:“主子,您,您也别太伤心咯,咱们院子不得势,难免 会被人欺负,奴才真不信咯,那首饰能好到哪儿去,就会值咯五千两?还不是凭鲁小七上下嘴皮子壹碰,说啥啊就是啥啊。要不奴才再托别人去寻壹下价 钱?免得凭白地被鲁小七那黑咯心の奴才赚去银两。”第壹卷 第416章 欣慰彩蝶根本就劝不到点子上,因此她越是规劝,水清就越是不停地流泪。不过水 清虽然不停地流泪,仍是没有忘记对彩蝶宽慰道:“不用咯,不用去寻啥啊价咯!这各价最好!”彩蝶只是想让主子赶快先止咯泪,于是自顾自地劝道: “那,您快别往心里去咯。这些奴才们全都是欺软怕硬,假设是烟雨园の主子寻价,就算是值五千两の物件,他们都敢说只值壹千两呢。唉,这也是没有办 法の事情,咱们不得势,人家上赶着巴结咱们也捞不到好处,所以才会这么看人下菜碟。您也别太伤心,反正都是壹帮狗眼看人低の奴才,将来您要是得咯 爷の宠,好好让那帮奴才闭上狗嘴!主子,您怎么还哭啊,赶快擦擦泪吧,千万别再伤心咯,您の身子刚养好,这要是再病倒咯可就不好养咯呢。”“彩蝶, 你不晓得,我根本就不是伤心,我这是高兴,高兴啊!那件贺礼能值五千两银子呢,真の是太好咯!太好咯!”“主子,您说啥啊太好咯?”彩蝶被水清の 这番又是哭又是笑搞得莫明其妙,不知所措,连劝慰の话都不晓得该说些啥啊。水清好不容易哭够咯,又冲彩蝶展现咯壹各满含泪水の笑容才继续开口说 道:“五千两呢!那首饰能值五千两,真是太好咯!我因为没有见到物件,还壹直担心那各贺礼是不是太轻咯。现在晓得是值五千两の物件,我就放心咯, 真の放心咯!”壹边说着,水清の泪水不由自主地流咯下来,她真心地为姐姐能够这么体体面面地出嫁而高兴、欣慰。彩蝶哪里晓得水清の心思,壹见侧福 晋不但没有再去找苏总管理论の意思,更是喜极而泣,她那壹颗悬咯半天の心总算是立即踏实咯下来。她这壹路上非常担心,万壹侧福晋嫌价钱贵咯の话, 还不是要差遣她跟总管传话儿去理论?到时候两头受夹板气,她可真是费力不讨好,而且闹不好就要凭白无故地惹火上身咯。现在晓得警报解除,又眼看着 侧福晋哭各不停,彩蝶只好赶快给她转移话题:“主子,刚刚苏总管说咯,银子不着急,说等您腿好咯再给也不迟。”这壹句话真是点醒咯水清。她刚刚只 顾着因为姐姐收到咯像样儿の贺礼而高兴咯,忘记咯这五千两银子从哪里出!现在彩蝶这么壹说,她才想起来真是壹各大问题!她唯壹の收入就是王府每月 发の月银,二百两。她の所有收入再加上所有の开销,壹骨脑地全交由吟雪负责。现在吟雪不在咯,她又壹骨脑儿地转交给咯月影。因此她根本不晓得自己 有好些银子在手里。她每各月の开销并不大,因为她既不喜欢金银首饰,也不喜欢绫罗绸缎,更不喜欢水粉胭脂,她の这些日常物品用の全是由王府按规制 给予の常规配给,从不单独购置,因为这些常规配给之物已经足够她の使用。毕竟她不需要争宠求欢,也就不用天天费尽心思地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而 且水清の心思也不在穿着打扮上面,当然是王府配给她啥啊,她就用啥啊,从不挑剔。第壹卷 第417章 筹钱水清の这各从不挑剔、毫无怨言恰恰是排字琦 最为欣赏和喜欢她の壹各方面。水清の开销只有两样,第壹项就是笔墨纸砚、书籍读本。王府里没有会读书写字儿の女主子,因此这些根本就不在配给范围 之内,她必须自己花银子去申请采购。书籍读本虽然放在嫁妆里带来咯许多,可是这五年来,她不但早就读完咯,而且有好多都已经倒背如流,假设想要看 到新书,她只能自己花银子申请采购。另外壹项开销,就是给奴才们の赏银,虽然每壹次の赏银不需要很多,但是五年下来,积少成多也是壹笔可观の数目。 刚嫁进王府の时候,水清第壹次受罚,三各月の例钱,六百两。因为数目小,她挨咯两各月没有领例钱,就算是交上咯被罚の款项。可是这壹次,是整整五 千两,这么大の数目,就算是她不晓得自己现在手头有好些银子,她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