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4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复习知识点必修三

高二生物复习知识点必修三

高二生物复习知识点必修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生物复习知识点必修三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复习知识点必修三》,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生物复习知识点必修三篇一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1.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2.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二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高三年级生物必修三复习知识点篇三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三必背知识点与复习要点

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三必背知识点与复习要点

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三必背知识点与复习要点复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ù xí,指再一次复习全部科目,尤其是自己喜爱的科目,把以前遗忘的学问记起来,重复自己在脑海中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

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三必背学问点与复习要点,欢迎阅读与保藏。

高三同学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可以说,时间紧且任务重。

高效的记忆法能够提高记忆效率,也让同学有更多时间去做题检验学问把握程度。

我在整理了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三必背学问点与复习方法,盼望能关心到您。

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三必背学问点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0.9% 的NaCl。

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放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汲取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1. 族群的定义- 族群指的是生态学中相同物种的个体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一个族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 族群的结构- 族群的结构包括数量、密度和分布等方面。

- 族群数量指的是该族群中的个体数量。

- 族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 族群分布指的是该族群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3.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有关。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增加。

-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减少。

4. 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

-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部分。

5.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个体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态圈中个体数量的统计单位。

- 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是生态圈中物种数量的统计单位。

-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是生态圈中群落数量的统计单位。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6. 生态圈的能量流动- 生态圈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关系的链式结构。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在生态圈中通过生物的摄食和代谢产生、传递和消耗。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2-4

人教版高考总复习生物必修三2-4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特异性免疫 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基础
B细胞
T细胞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 被抗原侵入的宿
抗原
主细胞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过程
关系
对于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毒随血 液循环而散播,当病毒进入细胞后,先由细胞 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对 于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需要 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解析: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当
吞噬细胞缺陷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
中,并非所有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并非所
有抗原都要经过T细胞呈递,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正常小鼠产生的淋
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各种有关淋巴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生物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各种免疫细胞的比较
细胞 名称
来源
吞噬 细胞
造血干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骨髓中发育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胸腺中发育
功能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 原抗体结合体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 胞、记忆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 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区 别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 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 时间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含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必修三历年高考试题一.选择题。

(每空2分,共68分)1.(2006上海生物-8)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体液C.组织液 D.细胞内液C2.(2006广东生物-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和葡萄糖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③葡萄糖、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2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A3.(2005广东生物-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主要从肺排出C.、以重汲取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4.(2001年上海生物-17)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5.(2005年全国理综Ⅱ-1)糖尿病患者简洁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D6.(2000年上海生物-8)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C.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削减C7.(2001年上海生物-1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A8.(2005年全国理综Ⅱ-4)当人处于燥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兴奋D9.(2002年上海生物-25)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削减,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削减,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上升B10.(2006广东生物-12)生物爱好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第一章
一.内环境的组成
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细胞内液(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液
细细 胞胞 内外 液液
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液体: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
3.三种细胞外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毛细血管壁
血浆
组织液
(渗透)
淋巴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 渗透压: 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吸水越强。血液渗 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反射过程: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
刺 激
感 受 器
传神 入经 神中 经枢
传 出 神 经
效 应 器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
• 实验现象
+
+
-
+
+
-
+
+
a
b
(1)
• 结论:
a
b
(2)
a
b
(3)
a
b
(4)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 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小结:
①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 ②传导过程: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
→局部电流。 ③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怎样进行?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直接相连,每一神经元
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 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 触
突触的类型: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突触前膜: 轴突膜 突触后膜: 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同步试卷讲义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同步试卷讲义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

章末检测试卷(四)(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我国为保证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对进口的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B.减少农业转基因技术和治疗性克隆的研发C.成立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D.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答案 B解析我国成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C不符合题意;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以保证生物技术伦理性等,D不符合题意。

2.(2023·安徽安庆高二期末)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而与日俱增。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作物转入了外源基因后,其营养成分可能发生改变B.应该严格地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以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C.为了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法规和政策D.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态答案 D解析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态,D错误。

3.(2023·河北保定高二检测)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生物制药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哺乳动物本身变成“批量生产药物的工厂”B.对于基因制药,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评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C.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牛凝乳酶基因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大肠杆菌基因组,获得能生产凝乳酶的工程菌D.针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及预警机制答案 C解析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然后再将含牛乳酶基因的重组载体导入其中,获得能生产凝乳酶的工程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综合复习第Ⅰ卷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3.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素和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核中DNA含量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0.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的明暗B.地形的起伏C.温度的高低D.种群的特征11、不会传染爱滋病的行为是:()A.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B.与爱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爱滋病患者拥抱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12.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部分体液免疫功能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1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可以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15.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6.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17.以下可以口服的是()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抗体 D.甲状腺激素1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19.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20.右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C.吞噬细胞 D.癌细胞21.如果母鸡长出公鸡的鸡冠和羽毛,并好斗,那么发生这种变化的最大可能是()A.注射了生长激素B.除去了母鸡的卵巢C.移植了睾丸D.除去卵巢,移植了睾丸22.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C.除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D.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分布所致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24. 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D.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25.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A. 种间竞争、种内斗争B. 共生、寄生C. 寄生D. 种内斗争26.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的平稳,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于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A. 长期低温B. 连续阴雨C. 植被破坏D. 品种退化27.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 造血干细胞B. T淋巴细胞C. B淋巴细胞D. 吞噬细胞28.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29.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A. 以木本植物为主B. 土壤肥沃C. 不施农药D. 植物体有明显的分层结构30.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31.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32. 人受惊吓后,体内某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比正常时要高,这种物质很可能是()A. 激素B. 血糖C. 酶D. 抗体33.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34.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的()A. CO2B. O2C. 硝酸盐D. 磷酸盐35.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36、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37、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长素由②→①移动B 、生长素由④→③移动C 、生长素由①→③移动D 、 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38. 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 .光照强度较弱B .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低C .湿度较高D .温度较高39、人们常用注射垂体制备物的方法来促使鱼排卵,这是由于垂体能分泌( )A 、性激素B 、促性腺激素C 、催乳素D 、生长激素40.图示扦插的四种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的是 ( )41.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所有生物集合起来组成一个( )A .群落B .种群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42.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 、能量与营养级B 、能量与个体大小C 、能量与个体数量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4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和染色体B 、叶绿体和线粒体C 、叶绿体和核糖体D 、线粒体和内质网44. 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

该实验设计缺少 ( )A .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 .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 .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D .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45.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 、B 、C 、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46.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47.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B .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C .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D .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48.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B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49.下列不属于抗原特性的是A.异物性B.大分子性C.多样性 D.特异性50.依靠抗体的免疫是A.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51.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52.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53、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C、摘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D、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5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55、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被抑制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D、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56、在置于暗室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是胚芽鞘将()A、向右弯曲B、向左弯曲C、向前弯曲D、直立生长57、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58、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生长C、促进果实发育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59、对4株具顶端优势的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四种处理,有一株长出侧芽,指出是哪种处理A、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上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B、去顶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C、不去顶D、不去顶,在侧芽涂以低浓度的生长素60、切开凸凹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61、茶农每年秋季修剪茶树的主要目的是()A、使树冠扩大,增加下年采摘量B、减少养料消耗C、防止病虫害和冻害D、除去无采摘价值的枝条,方便采摘62、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63、下列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乙烯C、细胞分裂素D、秋水仙素64、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A、杨树顶芽的生长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65、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移植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在移植过程中能()A、破坏根的顶端优势B、促进侧根的生长素形成C、促进侧根细胞分裂D、破坏侧根的生长素形成66、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下生长,和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