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虞美人2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同步练习:3.7虞美人1 (苏教版必修4)含答案

13 虞美人一、基础知识1. 填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________”或“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2. 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段精读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⑴~⑵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⑴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⑵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虞美人》阅读练习1

《虞美人》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后人称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凤栖梧无名氏①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虞美人》同步练习

《虞美人》同步练习一、课内阅读1.(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
答:(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答: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胭脂泪,留人醉”一句中,“胭脂”本无泪,作者为何这样写?如何理解“留人醉”中的“醉”字?答: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二)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3~4题。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3.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4.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何处?答:(三)(2013·黄冈市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草子柳永秋暮。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
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5.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答:6.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答:三、语言应用1.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境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含有丰富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练习:第三专题+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Word版含答案.doc

词别是一家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任宣州团练判官时。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1.本诗尾联用了春秋时范蠡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登阁远眺,由五湖的美景,联想到隐居于此的范蠡,表现出对范蠡的艳羡之情。
B.从范蠡的故事推断,如果杜牧能够建功立业,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
C.宣州美丽的江南景致并不能带走诗人内心的忧伤,只能徒劳地怀想着范蠡的逍遥。
D.诗歌借范蠡的故事和六朝旧痕,抒写人世变易的感慨,为全诗渲染出浓重的沧桑感。
解析:B “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理解错误,杜牧慨叹的是没有范蠡的机遇。
2.古人认为杜牧的律诗有豪迈之气,请结合首联,分析此特点。
解析:注意结合“草连空”“今古同”等诗句从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时空结合,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1)今昔对比,昔日六朝的文物尽成今日“连空”的荒草,在对比中,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2)时空结合,“草连空”与“今古同”相对,将阔大的空间与悠长的时间融为一体,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
(二)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3~4题。
黑林①吴兆骞②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
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宵闻剑戟声。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
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
3.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看似突兀,实则气势雄浑。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11.虞美人、蝶恋花练习(附答案)

文本13~14 虞美人蝶恋花——聆听宋词的前奏曲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玉砌.(qì)强劲.(jìn) 订.正(dīnɡ) 择.菜(zhái)B.罗衾.(qīn) 似.的(sì) 露.骨(lù)挫.折(cuò)C.一晌.(shǎnɡ) 蜕.变(tuì)连累.(lèi) 马匹.(pǐ) D.崇.拜(chónɡ) 槛.菊(jiàn)编纂.(zuǎn) 模.糊(mó)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应犹在雕阑玉砌沏茶B.槛菊愁烟朱颜改不堪回首勘乱C.罗幕轻寒凋碧树彩笺尺素饯别D.山长水阔谙离别望尽天涯崖壁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了.(明白,懂得)B.雕阑玉砌.(台阶)C.只是朱颜..改(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你)4.下列摘自宋代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④⑥/②⑤5.下列对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在隋唐已经产生,晚唐五代渐渐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B.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曲子”“曲子词”等。
C.词有题目和词牌,词的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词的名称。
D.依据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文本阅读(一)阅读《虞美人》,回答6~7题。
6.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雕阑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备课精品:虞美人课件+教案+教学设计+同步练习等(9份)虞美

《虞美人》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苏轼、柳永、秦观、││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李清照│├─────────┼────────┼──────────┤│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师用书: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Word版含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本课话题——忧国忧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文物,都已丢失殆尽。
她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词中表现的是其因国破家亡、孤独凄凉而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块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心里点燃了忧国忧民的火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道出了乱世中陆游的心声。
陆游是宋朝众多爱国人士当中的一员。
陆游眼见着北宋王朝被金国消灭,南宋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渐渐忘却了收复故土的责任,心中难掩悲凉与愤怒,一心希望抗击金国入侵、恢复故土。
然而陆游一生官运不佳,多次被人弹劾下野。
但他依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思索着造福百姓、恢复国土的办法。
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写下了《示儿》一诗,表达决心收复失地的情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4.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虞.美人( ) 雕阑.( ) 玉砌.( ) 槛.菊( ) 不谙.( ) 彩笺.( ) 骤.雨( ) 都.门( ) 凝噎.( ) 今宵.( ) 暮霭.( ) 寻觅.( ) 戚.戚( ) 乍.暖( ) 堆.积( ) 【答案】 yú lán qì jiàn ān jiān zhòu dū yē xiāo ǎi mì qī zhà duī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知⎩⎪⎨⎪⎧往事知.多少( )知.明而行无过矣( )失其所与,不知.( ) (2)故⎩⎪⎨⎪⎧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暮去朝来颜色故.( ) (3)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信将疑(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4)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答案】 (1)动词,知道/名词,同“智”,智慧/形容词,同“智”,明智 (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缘故/连词,所以/动词,衰退,衰老 (3)动词,保养/副词,且,又/动词,扶/副词,将要/名词,将领 (4)动词,对付,抵挡/名词,敌人,仇人/动词,攻击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 (2)都门帐.饮无绪 ( )__________(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4)多情..自古伤.离别( )__________(5)寒蝉凄切..( )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吹进了东风(2)名词作动词设帐(3)动词使动用法使……凋零(4)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为动用法多情的人;为……忧伤(5)形容词作动词凄切地鸣叫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今义:没有头绪。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虞美人2 Word版含答案

课时13 虞美人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1.《登高》的颔联:,。
2.《蜀相》的尾联:,。
3.默写《锦瑟》使用了典故和传说的诗句:,。
,。
4.《书愤》的颈联:,。
5.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既写出了良辰美景,又写出了时光的推移;继之以“何时了”,则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感伤。
B.二、三句写主人公难以承受回首往事的痛苦;月夜里,于“小楼”“东风”之中,却又不禁想起了往日“故国”里的帝王生活。
C.“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公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极写“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了忧愤。
二、语段精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词中的名句是,作简要分析。
答:7.“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答:8.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答:9.“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0.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是什么?答: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习题。
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11.上阕中“闲”字表达出怎样的一种意境?试结合上阕文句进行分析。
答:12.下阕作者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色?“人在舟中便是仙”反映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阅读宋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完成下面问题。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3.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在原词空缺处。
①烟未敛,楚山杳②五湖秋晓③何日归家洗客袍④旧院隔霜帘不卷⑤楼上帘招⑥金粉屏边醉倒14.作者让游子面对“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时,表达了什么心情?答:15.为什么是“流光”把人抛?这句与下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有什么关系?答:16.阅读下列的词,回答后面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3 虞美人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
1.《登高》的颔联:,。
2.《蜀相》的尾联:,。
3.默写《锦瑟》使用了典故和传说的诗句:,。
,。
4.《书愤》的颈联:,。
5.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虞美人》的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既写出了良辰美景,又写出了时光的推移;继之以“何时了”,则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感伤。
B.二、三句写主人公难以承受回首往事的痛苦;月夜里,于“小楼”“东风”之中,却又不禁想起了往日“故国”里的帝王生活。
C.“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公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极写“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了忧愤。
二、语段精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词中的名句是,作简要分析。
答:
7.“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答:
8.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答:
9.“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0.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答: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习题。
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11.上阕中“闲”字表达出怎样的一种意境?试结合上阕文句进行分析。
答:
12.下阕作者描写了一幅什么景色?“人在舟中便是仙”反映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阅读宋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完成下面问题。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3.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在原词空缺处。
①烟未敛,楚山杳②五湖秋晓③何日归家洗客袍④旧院隔霜帘不卷⑤楼上帘招
⑥金粉屏边醉倒
14.作者让游子面对“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时,表达了什么心情?
答:
15.为什么是“流光”把人抛?这句与下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有什么关系?
答:
16.阅读下列的词,回答后面问题。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2)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
...的一项是()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
(3)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答:
课时13 虞美人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赛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C。
“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公排遣心中的苦楚,分析有误。
“朱颜改”是说红润的脸色变得苍白、憔悴。
6.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
(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
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
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这首词可谓声情并茂,形象传达出李煜的满腹愁情。
7.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8.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9.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10.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11.诗的上阕写西湖的天光水色无限美好,各种景物都色彩鲜明,在这样美好的景色里,动物也悠闲自在安然入眠,西湖的歌管弦曲也不能影响它们了。
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描绘了月夜西湖恬静的风光。
12.下阕写月光皎洁,湖水与天光相映,月光下的西湖如一块巨大的碧玉,晶莹澄澈,似人间仙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还羡慕那神仙的生活呢,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13.⑤楼上帘招③何日归家洗客袍
14.对风雨飘摇的描写加入两个“又”字,表达了心中的恼恨,倦游思归,情急心躁,偏天公不作美,风吹雨淫,加重了游子的愁思,此处全无对春风春雨的欣赏喜欢。
15.“流光”是时光,这句以久客不归的焦躁引出对年华流逝的慨叹,后面樱桃,芭蕉颜色的变化也就具体形象的展示了时光的脚步,暗含对人生易老的感喟。
16.(1)喜悦(或欢乐、欢快等)失意(或失落、忧苦等)无奈(2)C
(3)参考角度:形象、对比、含蓄、线索、以实寓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