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管网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流体输配管网教案设计

流体输配管网教案设计

流体输配管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流体输配管网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流体输配管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1.1 流体输配管网的定义1.2 流体输配管网的分类1.3 流体输配管网的组成2. 流体输配管网的design principles2.1 设计原则概述2.2 管网布置原则2.3 管网材料选择原则3. 流体输配管网的计算methods3.1 管道直径计算3.2 管道压力损失计算3.3 管网水力计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在工程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流体输配管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流体输配管网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流体输配管网的教学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流体输配管网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流体输配管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流体输配管网的定义、分类和组成。

3. 讲解设计原则:阐述流体输配管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讲解计算方法:讲解流体输配管网的管道直径计算、压力损失计算和管网水力计算。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流体输配管网在工程中的应用。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流体输配管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流体输配管网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七、教学拓展1. 流体输配管网的优化设计2. 流体输配管网的智能化管理3. 新型管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的优化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的优化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的优化设计摘要:管网工程是油气集输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设施,直接影响到油气集输的质量和效益。

对管网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油气生产的稳定性,提升油气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优化设计引言油气集输工程主要分别测量各单井原油、天然气和采出水的产值,并将其收集处理成产矿原油、天然气和天然凝液,然后通过一系列储存和计算后发送给用户。

但是目前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优化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了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优化设计为课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油气集输工程项目中管网布局优化的现实意义在整体油气开采的生产环节上,油气集输工程是生产环节中成本造价最高的部分,占到整体油田工程项目的70%以上的投资建设成本。

因此针对油气集输工程的管网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工程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方式。

在建设油气集输工程中需要投入的部分较多,包括中转站建设、脱水系统构建、连接管道和开发建造的其他生产费用等。

尤其在集输管道的铺设中,多种类型的原材料应用促使建设成本的增加,而且集输系也以能源消耗的方式完成油气输送。

因此,针对管网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才能在实际工程中将成本造价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当前我国对油气集输系统的管网布局采取环形集输管网与星形集输管网的布局。

但是多数会选择环形集输管网,因为这种类型的管网布局能够相对减少建设成本,同时对中转站数量要求不高,因此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建设成本。

2我国油气集输系统主要弊端与问题分析2.1集输系统落后,集输设备破损严重我国大部分的油田中采用的油气集输设备都年代比较久远,没有进行定期的更新,很多设备已经超出了其正常的使用寿命,设备老化,耗能较高,这些老化与破损的集输设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气集输的效率。

2.2油田的集输管道老化,造成油气的泄漏与环境污染在老油田中原有的集输管道因为常年失修,已经出现严重的损坏,在进行油气集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油气的泄漏,一方面是对油气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泄漏的油气很可能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引发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油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

油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

油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3长庆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榆林718616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油田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地面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而随着油田节能降耗生产模式的提出,油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加注重对工程建设成本以及地面集输管网实际运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鉴于此,本文针对油田的地面集输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油田;集输管网;优化设计1导言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油田地面集输。

油田地面集输是指收集,输送并处理油井所产生的油气,还要检查成品是否合格。

这项工程还需要油井井口,还需要处理油田地面上所产生的石油天然气成分,只有合格后才可以远距离地运输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并不是输送到相同的地方。

天然气会运输到液化气厂。

2油田地面集输的意义及概述2.1概述油田地面集输管网是油田集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开采过程中原油及天然气等从矿井到用户的主要传输通道,并使油田企业的开采油井、油库、中间功能站和各类工艺管道可以有效结合。

从功能上而言,油田地面集输管网共有两部分的主要功能,即原油及天然气的收集和运输。

按照油田集输管网的密闭程度,油田的地面集输管网可分为开放式集输管网和密闭式集输管网;按照集输管网是否需要加热又可分为加热式集输管网和伴热式集输管网;按照连接油井的管路数量,又可分为单管式集输管网、双管式集输管网和三管式集输管网;按照地面集输管网的形态又可分为树枝状集输管网、环状集输管网、辐射状集输管网及多井串联式集输管网等。

油田企业在建设地面集输管网时,需要根据油田开采规模、油井数量以及中转站和处理系统的设置状况统筹规划设计具体的管网形式,在我国油田的具体建设中,大多数都是多种形式进行综合应用以满足实际运行需求。

2.2意义对地面的管网进行优化,使它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

油田的地面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进行优化设计中也要考虑到,管网管线的平面设计的合理化,保证产量的同时也要保证利用率的最大化。

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设计优化阐述

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设计优化阐述

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设计优化阐述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摘要:在完成油气的地下开采工作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分离处理,也就是经过油气集输的生产过程中。

因此说油气集输工程的建设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到油田产量与效益,也就需要我国油气企业能够从多方面入手,做好油气集输工程的官网布局设计优化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油气分离处理需求,提升油气企业的生产水平与生产效益,本文主要就油气集输工程的管网布局设计优化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程;管网布局;优化在油气集中管网的布局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集输工艺等一系列要求,进行计量站、油站之间的链接与结合,从而保障油田气田的正常建设工作。

但是目前油气集输工程在管网布局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也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从实用性以及经济性角度出发,进行管网布局的设计优化,保障油气田各个工作之间的工作压力适度,从而满足油气田的正常运行需求。

一、油气集输流程设计的原则概述在进行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需要对能量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明确。

在进行油气资源的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进行各种生物资源的开发与收集工作,降低原油以及天然气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资源消耗情况。

此外因为每个油气田的内部压力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压力情况还会随着开采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油气集输流程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压力变化情况的监控力度,还需要在合适时间内进行压力的转换。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油气生产与作业成本,还能够促进作业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降低压力问题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

油气技术管网布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在进行管网优化布局过程中需要详细与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撑,并且涉及到了非常多的系统组合。

因此在进行油气运输管网布局的优化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设计优化,这样才能够获得最终的优化方案,使其能够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油田生产需求,为各项油气集输生产任务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

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

浅谈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工程事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油田地面工程中,集输管网系统的内容较为复杂,且在投资上也较大,如果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不仅能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推动石油工程建设的发展。

本文笔者就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关设计要求。

【关键词】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优化设计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作为石油工程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工程的整个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要引起石油工程企业的重视。

本文笔者就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相关优化设计思路和方法。

1 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概述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油井加热、油井计量、油气混混输以及油井掺液。

在实际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管道承压能力、集输站的工作能力以及管输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石油地面集输管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2 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2.1 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优化模型在石油地面集输管网设计中,笔者为了方便于计算,对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进行了以下假设:第一,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流动较为稳定;第二,每一条管道的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在集输管网系统的中的各条管道其温度可以有所不同;第三,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要忽略阀门、配件以及弯管的影响;第四,整个地面集输管网系统中的流体构成不变,创建一个地面集输管网系统的水力学模型以及优化数学模型。

通过该模型来计算管网的两相流系统以及单相流系统的流动特性。

其中两相流模型的形式为:2.3 石油地面集输管网系统中的参数优化模型和其他的优化设计所谓参数优化,就是立足油品粘度、含水量、含气量等基础数据,明确集输模式后,对集输管网的各站点数量、回压、集输温度、支管管径、壁厚等参数进行全局优化、,达到管网动力能耗、管网热力能耗、管网工程投资的最优化设计。

在石油地面集输管网优化设计上,通常选用的是一系列离散数值的管道外径壁厚,一般使用混合离散变量的优化设计方法,其主要是从有限离散点进行计算的,通过离散优化设计方法来计算出其函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大大提高了其效率。

油田集输管网及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油田集输管网及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油田集输管网及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发布时间:2022-11-09T10:32:38.652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3期作者:雷永刚李亚斌杨韬[导读] 油田集输管网是油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输管网的安全高效运行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雷永刚李亚斌杨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甘肃庆阳 745709摘要:油田集输管网是油田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输管网的安全高效运行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油田对于集输管网的运行管理大都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大量的资料、数据需要人工记录、查询,这使得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也无法进行合理规范的保存。

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集输管网进行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建设数字油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油田集输管网;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油田地面集输是把分散的各个油井采出的原油通过管网输送到各个计量站集中计量、再输送到集中处理站进行油气分离、脱水、除砂处理,得到国家标准合格产品——原油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地面集输工艺流程,它是由管网与设备组成。

由于生产运行、滚动开发及改扩建,呈现在油田采油厂油区地面及埋藏于地下的各类新建、改建、报废的管线犹如被打破的“蜘蛛网”般错综复杂,使得地面集输系统的管理滞后于原油产量不断增加的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

再则,地面工艺流程是通过管线连接的各种设备(集输的移动设备、静设备、辅助性的电力设备设施等)来实现、完成的,设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十分重要的。

一、油田地面集输管网及设备数字化系统的设计1、管网探测技术方案的制定。

制定油田采油厂地下管网探测技术方案,由测绘技术人员对油田地下管网进行探测、测绘,对各种设备确定坐标位置,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项目开发的技术路线,以及管网探测、测绘,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实现功能的技术要求、实施的目标以及针对该目标的实现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方法。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站内配管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站内配管设计

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站内配管设计摘要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广安 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中站内管径及壁厚的设计。

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气井产量、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等数据,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从井口出来,前五口井到汇合管路,后两口井到冷却器作为第一部分;前五口井从汇合管路经节流阀进入计量分离器或生产分离器然后到汇管,后两口井从冷却器开始,到汇管作为第二部分;从汇管出来的天然气经过脱硫系统、分离器到天然气凝液回收系统为第三部分。

首先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

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

关键词:集气站工艺设计管径壁厚1 基本参数的确定1.1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气体组成(%):1C -85.33,2C -2.2,3C -1.7,4C -1.56,5C -1.23,6C -0.9,2H S -6.3,2C O -0.78由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公式:iiMy M ∑=即:12345622C C C C C C H S C O M M +M +M +M +M +M +M +M =天得出:M= 16×85.33﹪+30×2.2﹪+44×1.7﹪+58×1.56﹪+72×1.23﹪+86×0.9﹪+34×6.3﹪+44×0.78﹪=13.6258+0.66+0.748+0.9048+0.8856+0.774+2.142+0.3432 =20.08341.2空气相对分子质量查表得到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97。

2 第一段管道的设计(井口到汇合管路或井口到冷却器)2.1压缩因子的确定基础资料:每口井的产量、进站压力及进站温度。

对于干燥天然气,根据公式:5.169.1100100pZ +=2.1.1井号1、2、3、4、5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 为:对于井号1、2、3、4、5的进站压力相等,则根据公式可得它们的压缩因子也相同。

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

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

油气田地面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摘要:对于油田技术管网而言,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本着投资最低的标准来进行,但是,为了可以避免技术管网设计所造成的局部最优的后果,技术管网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要从全局优化的前提之下出发。

因此,必须要对油田的地面集输管网运行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及了解,与此同时,要对油田地面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相关理论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使油田地面集输管网的全面优化设计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油田;集输管网;优化设计;分析前言目前,自从进入了新世纪以来,油田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其更加注重对地面集输管网的优化设计,然而,伴随着油田节能降耗生产模式的提出,油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加注重对工程建设成本以及地面集输管网实际运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鉴于此,本文笔者针对油田的地面集输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油田集输管网运行的现状概述油田在生产作业的过程当中,油井、地面管线以及油田集输站相互间的结合,这样就共同的构建成了油田的地面集输管网,油田的地面集输系统是整个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油田在地面集输系统方面的投资占到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总投资的65%以上[1]。

进一步针对油田的地面集输管网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充分降低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的整体投资成本。

我国油田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油田的地面集输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导致在油田的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地面集输系统出现了不能满足油田实际生产作业的现象。

而当前形势下,针对油田集输管网进行的优化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充分保证油田生产作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缩减集输管网的运行成本,这样才能充分提升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油田进行地面集输管网建设的时候首先要充分保证其铺设路线的经济性,而且还不能对油气的顺利运输造成影响,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缩减投资成本的目的,同时还能充分保证油田生产作业的稳定、可靠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3月15日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1)(二)设计任务 (1)二、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方法 (3)(一)油气集输管网的常见流程 (3)(二)单管流程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步骤 (5)三、油气混输管线的工艺计算公式 (6)(一)热力计算公式 (6)(二)水力计算公式 (7)(三)混输管线中有关油气物性参数的计算 (9)四、PIPEPHASE软件 (12)(一)PIPEPHASE软件介绍 (12)(二)PIPEPHASE软件计算过程 (14)五、设计结果及分析 (21)(一)选择的基本参数 (21)(二)设计所得参数 (23)(三)结果分析 (34)结束语 (35)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一)设计的目的意义油气集输系统是将油田油井生产的油气产物加以收集、处理直至输送到用户的全过程的主体体现。

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集输处理系统的中心环节,是油、气在油田内部流向的总说明。

油气集输流程可分为集油、脱水、稳定和储运四个工艺段,其中集油部分是将分井计量后的油气水混合物汇集送到油气水分离站场,该部分是油田地面生产的投资大户与耗能大户,选择合理的集油工艺流程可为整个油气集输处理系统的节能、低耗和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油气集输集油管网一般包括井口至计量站及计量站至转油站的管线。

其工艺设计应解决下列问题:确定输油能力、输送工艺、敷设方式、管线埋深、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其中确定输油能力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指根据要求的输油量及其他已知条件,确定管径。

管线的管径直接影响管线的建造费用和经营成本。

一般加大管径可使介质输送压力降低而减少动力消耗,对于热输管线来说可增大散热,但从总效应来看,虽使运营费用降低了,但管材消耗增多,建造费用高。

因此,合理选择管径,使管线具有经济、合理的输油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油气集输集油管网的工艺设计,了解油气集输管线的作用及分类,管线设计的一般问题;掌握油气集输管线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力计算及水力计算;熟悉油气集输管网工艺设计的过程;熟悉油井产量、油品物性、运行参数、管线保温方式等已知条件的确定;利用PIPEPHASE软件,计算出管网设计得出的各段集输管线的管径,并对温降与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设计任务1.基础数据(1)物性参数ρ油=865.4kg/m3;ρ气=0.86kg/m3;ρ水=1000kg/m3。

(2)单井参数(见附表)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比容:0.45~0.5kcal/kg⋅℃;油品黏度:7.9cp(50℃),9.9cp(20℃)。

(3)单井管线长度:200~500米(自己在井位图中测量并按照比例尺计算出实际长度);传热系数:1.38W/m2⋅℃。

(4)管径系列(mm)φ48×3.5,φ60×3.5,φ76×4.5,φ89×4.5,φ114×4.5,φ159×6,φ219×6,φ273×7。

(5)环境温度t0=-8℃2.设计任务大庆油田某区块有40口油井,一个转油站。

各油井基础数据见附表,集输管网如图所示。

现拟在该区块设计4~5个计量间,请据已知条件完成管网设计。

097班设计单管环状掺水流程。

二、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方法(一)油气集输管网的常见流程油气集输流程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中心环节。

采用什么样的流程,主要取决于各油田地质条件、油井产量、原油的物理性质、自然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

国内外油气集输流程的发展趋势基本是小站计量,大站集中处理,密闭输送,充分利用天然资源。

总的有两种流程:高凝、高粘原油的加热输送流程,单管或双管不加热密闭混输流程。

1.单管热输流程在井场设加热炉提高油井流温度后,沿出油管线流入计量站。

被计量油井井流先经加热后进入计量分离器,在分离器内分成气、液两相并在计量后重新汇合。

不计量的油井井流在计量站管汇处混合后,经加热并和计量油井井流混合送往下游。

(1)流程优点:1)井口设水套炉,除用来加热井口原油外,还可用于热油循环清蜡;2)节省管道投资;3)计量站设备规模小;对不同类型油品的适用范围广。

(2)流程缺点:1)停井或作业期间管道易堵塞;2)加热炉分散,管理难度大;3)能耗高;4)对于无气或少气的油井,需敷设供气管道。

2.单管冷输流程在出油、集油、输油管线中输送油气水混合物、含水原油和出矿原油,以及在集气、输气管线中输送未经处理和出矿天然气时,采用不需加热的连续输送工艺,一般适用于稀油油田开采初期及中期,辽河油田稀油区块应用较多。

(1)流程优点:1)流程简单,节省投资,施工速度快,投产见效早;2)计量站流程简单,设备小。

(2)流程缺点:1)对油品要求条件高;2)井口回压高。

3.双管掺活性水流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分出的油井采出水在供热站加热、增压后通过单独的管线送至计量站,经计量站阀组分配、输送到各井井口。

热水由井口掺入油井出油管线。

热水提高井流温度、降低液相粘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出油管线的出量。

从井口到计量站有两条管线,一条是出油管线,一条是热水管线,属双管流程。

(1)流程优点:1)对集输困难的油井适应性强;2)投产容易,停产简单,管理方便,生产安全;3)不设加热炉,能耗低;4)井口流程简单,易实现油井集中控制和自动化;5)井口回压低。

(1)流程缺点:1)各井掺水量不易控制;2)计量工艺复杂。

4.双管掺稀油流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分出的油井采出热油在供热站加热、增压后通过单独的管线送至计量站,经计量站阀组分配、输送到各井井口。

热油由井口掺入油井出油管线。

热水提高井流温度、降低液相粘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出油管线的出量。

从井口到计量站有两条管线,一条是出油管线,一条是热油管线,属双管流程。

(1)流程优点:1)对集输困难的油井适应性强;2)投产容易,停产简单,管理方便,生产安全;3)不设加热炉,能耗低;4)井口流程简单,易实现油井集中控制和自动化;5)井口回压低。

(2)流程缺点:1)各井掺水量不易控制;2)计量工艺复杂。

5.三管伴热流程这种流程与掺热水流程相似,热水从供热站通过单独的管道,增压后送到计量站,再经阀组分配输送到井口。

从井口返回时热水并不掺入集油管线中,回水管道与集油管线保温在一起,一直伴随到计量站进而到接转站,利用两管之间的换热,达到安全集油的目的。

(1)流程优点:1)对集输困难的油井适应性强;2)井场简化、集中计量、集中管理,便于实现油井集中管理及自动化;3)停井和作业方便,不会堵塞管道;4)比掺液流程计量简单。

(2)流程缺点:1)投资大;2)运行费用高;3)受伴热系统限制,油井集输半径短。

(二)单管流程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步骤1.油气集输系统任务由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中物流流经的装置、设备、管网等构成的流程网络。

从井口收集油井产出液(油、气、水),并把它们输送到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进行计量、分离、净化等工作,最后输送到油库用于原油外输。

2.单管流程油气集输管网的设计步骤(1)根据油井的数量估算出所需计量间个数。

(2)根据油井分布采取就近和互不交叉原则,在图纸上画出转油站和计量间的大致位置。

(3)适当调整计量间位置,尽量确保管线长度在200至500m之间。

(4)将设计完的管网在PIPEPHASE中建模,适当调整掺水率和管径以确保温度和压力在规定范围内。

Gcd T⎰ K π Dd l = ⎰ T - T O t - t 0 K π D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三、油气混输管线的工艺计算公式(一)热力计算公式1. 舒霍夫公式的推导:设管路的起、终点油温分别为 T o 和 T z 。

周围 i 介质的自然温度为 T o (℃),距 管路起点 1 米处油温将为 T ℃,在该处向前长为 d l 的管段内原油温度降低了 d T ℃。

原油的质量流量为 G (公斤/秒),比热为 C [焦耳/(公斤·℃)]。

原油与周围介质温差 1℃ 下每秒时间内原油经 1 平方米管路外表面积向周围介质散失的热量为 K 焦耳,在 稳定传热过程中,如不考虑油流的摩擦热,则 d l 管段的热平衡关系为:K πD (T - T o )d l = -GcdT(3-1)K 称为油流至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设 K 为常数,原油流经长为 L 的管段后温度降为 T L 则L T LO TQ式中: t 1,t 2 —— 管线起终点温度,℃;t 0 —— 周围介质的自然温度, ℃;K —— 油流至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W/(m 2·℃); C —— 介质热容,J/kg·℃; G m —— 介质质量流量, kg/s ; D—— 管道外径, m 。

2. 传热系数 K 的经验值(大庆油田)(1)埋地沥青绝缘管:3.4W/(m 2·℃) 或 3kcal/(m 2·h·℃);(2)埋地泡沫塑料保温管: 1.51~1.86W/(m 2·℃) 或 1.3~1.6kcal/( m 2·h·℃); (3)泡沫黄夹克保温:0.9~1.1kcal/( m 2·h·℃);G (1+ w ) - A d 1 2 G L p d η ρ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3. 井口出油温度:T = + DB + CG (1+ w )式中: w ——含水率;G ——单井产液量,t/d ;A=2.24,B=5.3,C=0.0673,D=23.3。

(二)水力计算公式(3-4)P 2P 2= 8.56η0 (103+η0 ) G 2L 5⨯10-16(3-5)∆p = 4.27η0 (103 +η0 )2 5 ⨯10-6(3-6)式中: p 1,p 2 —— 管线起终点压力,MPa ;△p —— 起终点压降, MPa ;P —— 管线平均压力, MPa ; η0 —— 气油(液)比,m 3/t ; G —— 液相质量流量,t/d ; L —— 管线长度,km ; d—— 管线内径,m 。

G m = 1000 86400 G (1 + η 0 ρ a ρ) = 0.0139 G (1 + a) (3-7)式中: G m —— 油气混合物的质量流量,kg/s ;d —— 管线内经,m ; L—— 管线长度,m 。

η = ηa ρaρ(3-8)式中: η —— 气、油质量比,kg/kg ;ρa —— 20o C 下空气的密度,kg/m 3; ρ —— 原油密度,kg/m 3。

Sd 2 ρ Sdp - p 2 = 138.6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1. 对于高粘原油的油气混输计算公式:p 1 - p 2 = 23387μT η0G 1L4(3-9)式中: p 1,p 2 —— 管线起、终点压力(绝对),Mpa ;μ —— 气液混合物粘度,Pa·s ;Z —— 气体压缩系数;T —— 管线平均温度(绝对),K ; S —— 气体相对密度; G 1 —— 液体质量流量,kg/s ; L —— 管线长度,m ; d —— 管线内经,m ; λ—— 水力摩阻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