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_教案教学设计_1
最新-《白鹭》教案语文五年级上册【优秀11篇】

《白鹭》教案语文五年级上册【优秀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读拼音,写字词。
1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 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 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教学设计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bull;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白鹭》教学设计教案

1.白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语言准确生动。
5.了解作者开头和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及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动物世界是一个奇妙世界,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的了解吗?(二)我们将一同走进动物世界,阅读郭沫若的《白鹭》,感受白鹭的奇妙吧。
(三)板书课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课文。
(一)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小组汇报交流。
(三)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指名回答)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义。
精巧、悠然、铿锵4.关于内容。
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与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1~3):概括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4~8):具体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9):总结全文,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再读课文。
(一)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二)小组讨论交流。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生字,理解词语。
(二)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朗读、欣赏。
(一)学生自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白鹭?突出白鹭的哪些特点?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描写白鹭。
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白鹭的特点。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1、《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入课文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这一情感的两句话。
精巧韵味无穷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二.自读课文,点击链接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三.交流“精巧”的交流:§5.白鹭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而意犹未尽,进一步写道——(齐读)这几句用一个词怎么形容?§2.这正对应了课文第二节所概括写的——(引读)§3.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白鹭形态之美。
指名读这一节。
白鹤大了,生硬了,朱鹭、苍鹭也嫌大,而且因为它们色彩太过艳丽,而不寻常了。
相比之下,白鹭色彩更为怡人,身段更为和谐。
以上种种,我们在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再读§5。
“韵味无穷”的交流:钓鱼图:漠漠水里,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的图画么?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寻绎难尽,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瞭望图:小树之颠,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
似乎在极目远眺,所以,人们有了“瞭望”之感,借用的'追问:“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白鹭虽孤独却悠然,是清晨的美景吸引了它,还是在等待早出将归的伙伴。
为我们留下了浮想的空间。
晚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
这时,你如果瞥见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空际,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本人呢?齐读——悠然地……小结:无论是水中的钓鱼,还是枝顶的了望,甚或暮色中的晚飞,都饱蕴着诗意,是无声的画,所以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接读)四.齐读全文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的语言也精美如诗,让我们以激情的朗读来感受这首诗。
五.作业给图片配上诗作。
2、《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入课文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鹭》是近现代诗⼈、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创作的⼀篇散⽂。
此⽂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鹭的⽣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优美的⽩鹭来表达⾃⼰的政治追求。
全⽂语⾔优雅,蕴含深意,⽤词准确,语⾔质朴,没有⼀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1课《⽩鹭》课⽂原⽂ ⽩鹭是⼀⾸精巧的诗。
⾊素的配合,⾝段的⼤⼩,⼀切都很适宜。
⽩鹤太⼤⽽嫌⽣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的苍鹭,也觉得⼤了⼀些,⽽且太不寻常了。
然⽽⽩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被⼈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的蓑⽑,那全⾝的流线型结构,那铁⾊的长喙,那青⾊的脚,增之⼀分则嫌长,减之⼀分则嫌短,素之⼀忽则嫌⽩,黛之⼀忽则嫌⿊。
在清⽔⽥⾥,时有⼀只两只⽩鹭站着钓鱼,整个的⽥便成了⼀幅嵌在玻璃框⾥的画⾯。
⽥的⼤⼩好像是有⼼⼈为⽩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于⼩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种嗜好。
⼈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鹭的低飞,更是乡居⽣活中的⼀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且具有⽣命了。
或许有⼈会感到美中不⾜,⽩鹭不会唱歌。
但是⽩鹭本⾝不就是⼀⾸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鹭实在是⼀⾸诗,⼀⾸韵在⾻⼦⾥的散⽂诗。
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郭沫若,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1课《⽩鹭》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能边读边想象画⾯。
3.联系课⽂内容,结合⽣活实际理解“⽩鹭是⼀⾸精巧的诗”这个句⼦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联系课⽂内容,结合⽣活实际理解“⽩鹭是⼀⾸精巧的诗”这个句⼦的意思。
部编版五上语文1《白鹭》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五上语文1《白鹭》优质精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白鹭》的背景和情节。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
3.学习语文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型和修辞手法。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2.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3.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
难点:1.学生对于课文的情感体验和抒发。
2.学生对于课文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热身:通过图片展示白鹭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于白鹭的兴趣。
2.引入课文《白鹭》: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第二课时:学习1.学习课文:分段阅读,重点解读关键词和句子。
2.分组讨论:学生围绕课文中的主题展开讨论,梳理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第三课时:拓展1.课文赏析: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创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创作,写一篇小故事或者诗歌。
第四课时:总结1.课文复述: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2.总结课文:回顾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外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2.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写下自己的感悟。
3.背诵课文中的一段内容,做朗读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创作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掌握得还不够牢固,需要设计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白鹭》教学设计

《白鹭》教学设计《白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二、赏读课文第二段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
(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
)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
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
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
语文教案设计《白鹭》

语文教案设计《白鹭》《白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白鹭》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课文语言优美、简洁,富有诗意,在描写白鹭时多处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将白鹭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平常事物中蕴含的内在美的独特发现与感受。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
但对于文中白鹭那种淡雅、清逸之美以及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他们对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赏析散文的语言艺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已经习惯了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流程,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鹭、嫌”等生字,会写“宜、鹤”等生字。
能正确读写“精巧、配合”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写等手法表现白鹭的美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预习、课堂生字词的讲解与练习,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 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感受白鹭的美。
-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外形美和神韵美。
-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描写等手法突出白鹭美的写作方法。
- 背诵课文。
- 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1.1 理解白鹭外形美和神韵美 - 结合教材中的描写- 在课文中,作者描写白鹭的外形,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里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突出了白鹭外形的精巧。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白鹭》教案 苏教版(1)

——《白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白鹭》享有三大美誉:“白衣少女”,“天使猎人”“模范夫妻”,同学们来猜猜看它们能享有这些美誉是因为什么呢?①白衣少女——白鹭属于珍稀鸟类。
它们体态苗条,颈部细而弯曲,嘴尖而长,一身雪白,飞行时姿态优美,被誉为“白衣少女”。
②天使猎人——白鹭爱吃鱼虾昆虫,在树木草丛中建巢,在浅滩,小溪等浅水处觅食。
它修长的双腿立于浅水中,显得漫不经心,可一旦发现食物,便迅速地用喙攻击,是个机敏的猎人。
③模范夫妻——白鹭夫妻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一雌一雄,终身相伴,在孵化期间,白鹭爸爸主动负责妈妈的食物,有时候,爸爸甚至还会亲自孵上一阵。
白鹭孩子破壳而出后,爸爸妈妈不辞辛劳地喂养它,教导它,直到孩子独立觅食为止。
郭沫若笔下《白鹭》向我们展示了白鹭什么样的形象呢?二、概括内容——形神兼备,写出不同寻常的“它”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概括作者写了白鹭的哪些内容明确:白鹭外形(2-5),白鹭钓鱼(6),白鹭瞭望(7),白鹭低飞(8)2、这些内容的安排是怎样的顺序?明确:形神兼备,写出不同寻常的“它”。
对所选之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三、赏析内容——组合画面,展示不同寻常的“它”1、这些文字我们细细读来,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了一幅幅画面,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幅从手法,语言等角度来赏析画面中的美。
按照这样的句式:我选择图,这幅画面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展示了白鹭的美。
(1)白鹭外形图——娴静优雅方法:运用了比喻,对比,引用的手法(2)白鹭钓鱼图——和谐自然方法: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鹭》
本文是关于《白鹭》,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白鹭》教案设计
设计者是徐州市新沂新安小学:孙庆博
课前交流:
引导背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诗词的魅力。
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白鹭
2、引导学生背诵关于白鹭的诗(要求学生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
3、在你的心目中,感觉什么是诗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诗是精炼的,是美好的,是我们的国粹。
要学会边读边想象(诗中要有画)
4、导入:白鹭明明是水鸟,而大文豪郭沫若却说它是…..(引:诗)是……(引:精巧的诗),是……(引韵味无穷的诗)白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自读感悟: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想一想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描写白鹭样子的句子.
指导:怎样读才能让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读,指名读(教师强调颜色和身段)
3、出示幻灯:(白鹭)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照图画来读。
读出白鹭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
4、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适宜、身段、精巧等)
整体又给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5、引导读书: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6---8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自由朗读。
7、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如果给画面起名字的话,你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读是思考
8、合作交流。
9、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悠悠钓鱼者:引导学生说,加什么语言才能使图画更没呢?
朗读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引导:蓝天、碧草、清水等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齐读再次体会。
(2)悠悠嘹望者:帮助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引导:白鹭的一种嗜好就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所以作者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悠悠飞行者:齐读: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怎样改能用在白鹭的飞行上呢?
10、出示图画:(几幅活动的图)这么美的白鹭,这么优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11、读全文,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课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发现想对大文豪说几句呢?
引导学生畅谈:
可以这样:(1)用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来夸夸同学或其衣服什么的。
(2)深化写作的背景:2天写出了3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等
(3)学会迁移应运:大文豪抄袭别人的文章: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设计者是徐州市新沂新安小学:孙庆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