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农田灌溉过程中,根据农田的特点和作物的需水量,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喷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并且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精确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喷灌工程的设计、设备选型、操作管理、水质要求和维护保养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喷灌工程设计:1.1 灌溉区划设计: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坡度、作物类型等因素,合理划分灌溉区,确保灌溉水分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需水量。
1.2 喷灌器布置设计: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喷灌器的喷雾范围,合理布置喷灌器,确保喷雾水分均匀覆盖作物,避免出现干旱或过湿的情况。
1.3 灌溉管网设计:根据灌溉区的大小和喷灌器的数量,设计合理的灌溉管网,确保灌溉水流畅、压力稳定,并考虑灌溉管网的排水和冲洗。
二、设备选型:2.1 喷灌器选型: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区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喷灌器。
常见的喷灌器有喷头式喷灌器、喷雾式喷灌器和旋转式喷灌器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喷灌器。
2.2 管道和阀门选型:根据灌溉管网的设计和水流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和阀门,确保管道的耐压能力和阀门的流量控制能力。
2.3 水泵选型:根据灌溉区的海拔高度和灌溉水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泵,确保水泵的扬程和流量能够满足灌溉的需要。
三、操作管理:3.1 灌溉时间控制: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灌溉时间,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
3.2 灌溉量控制: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造成土壤水分过度或不足。
3.3 灌溉频率控制: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水分状况,合理控制灌溉频率,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
四、水质要求:4.1 水质检测:定期对灌溉水源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灌溉水的水质符合作物的生长需求。
4.2 水质处理: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水质处理措施,如除去悬浮物、调节pH值、去除重金属等,确保灌溉水的质量。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是一种现代化的灌溉方法,通过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到农田中,以满足作物的灌溉需求。
为了确保喷灌工程的高效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各项要求,包括设计、施工、设备选型、操作维护等方面。
二、设计要求1. 地形和土壤特征:在进行喷灌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和土壤特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坡度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土壤特征,合理确定喷头的布置和灌溉量。
2. 喷头选择: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面积,选择合适的喷头类型和数量。
喷头的选择应考虑喷雾范围、喷雾角度、喷雾强度等因素,以确保喷灌的均匀性和高效性。
3. 管道布置:管道布置应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管道的直径、材质和连接方式应根据灌溉系统的流量和压力要求进行选择,并考虑管道的防腐蚀和耐用性。
4. 水源供应:喷灌工程的水源供应是关键的一环。
应确保水源的稳定性和水质的合格性。
在设计喷灌工程时,应考虑水源的输送距离、水源的流量和压力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水源的供应。
三、施工要求1. 喷头安装:喷头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喷头的位置准确、稳固。
喷头的安装高度和角度应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喷头的喷雾范围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2. 管道敷设:管道的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管道的坡度和连接的坚固性。
在敷设过程中,应避免管道的弯曲和磨损,确保管道的通畅性和耐用性。
3. 控制系统安装:喷灌工程的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阀门和传感器等。
在安装控制系统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设备选型1. 喷头选型:根据作物类型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喷头类型和品牌。
喷头的选型应考虑喷雾范围、喷雾角度、喷雾强度等因素,并确保喷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2. 管道选型:根据灌溉系统的流量和压力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和材质。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农业灌溉领域中,对喷灌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进行规范化的要求。
喷灌系统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通过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在作物上,能够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从喷灌系统的设计、喷头的选择、水源的管理、运行维护和节水措施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喷灌系统的设计:1.1 确定灌溉区域的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量,结合降水情况和地形地貌,合理确定喷灌系统的设计方案。
1.2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合理设置喷头的布置密度和喷洒方式,确保作物能够得到均匀的灌溉。
1.3 根据灌溉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源情况,合理确定喷灌系统的管道布置和水源供应方式,确保水源充足并减少输水压力损失。
二、喷头的选择:2.1 根据作物的类型和生长特点,选择适合的喷头类型,如旋转喷头、喷雾喷头等,确保喷头能够实现均匀的喷洒效果。
2.2 根据灌溉区域的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水量,选择合适的喷头流量和喷洒半径,确保作物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2.3 定期检查和清洁喷头,防止阻塞和磨损,确保喷头的正常工作和喷洒效果。
三、水源的管理:3.1 确保水源的安全和水质的良好,定期对水源进行监测和检测,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盐碱化。
3.2 合理规划和管理水源的供水能力,确保喷灌系统能够得到稳定的供水。
3.3 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节约,采取措施减少水源的浪费,如灌溉定时定量、喷头调节等。
四、运行维护:4.1 定期检查和维护喷灌系统的各个部件,包括管道、阀门、喷头等,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灌溉效果。
4.2 对喷灌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测和调整,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温和候条件,合理调整喷灌系统的运行参数。
4.3 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喷灌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五、节水措施:5.1 采用滴灌和微喷等节水喷灌技术,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5.2 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保水措施,如覆盖物料、保墒剂等,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渗漏。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农田灌溉中采用喷灌技术时,为了确保灌溉效果和节约水资源,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遵循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可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一、设计规范1.1 灌溉系统设计应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合理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方式。
1.2 喷灌系统设计应考虑灌溉水源、水质、水量和压力等因素,保证喷灌系统正常运行。
1.3 喷灌系统设计要合理设置喷头布局和灌溉区域,确保水分均匀分布,避免死角和浪费。
二、设备选型2.1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喷灌设备,如喷头、管道、泵站等。
2.2 考虑设备的耐用性、维护便捷性和节能性,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
2.3 根据灌溉面积和水源情况确定设备的数量和规格,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施工规范3.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测,确定灌溉系统的布局和设计方案。
3.2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管道连接牢固、喷头位置正确。
3.3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系统调试和检验,确保喷灌系统正常运行,无漏水和堵塞。
四、运行维护4.1 定期检查喷头和管道是否正常,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保证系统畅通。
4.2 根据季节和作物生长需要调整灌溉水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或不足灌溉。
4.3 定期清洗喷头和管道,防止水垢和杂质堵塞,影响灌溉效果。
五、水资源管理5.1 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减少对地表水的依赖,节约水资源。
5.2 采用节水喷灌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5.3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计划,保证农田灌溉的持续稳定。
结论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农田灌溉中的重要指导标准,遵循规范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农田灌溉从业者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不断完善和提高农田灌溉水平。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标题: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喷灌工程是一种灌溉技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农田或者园地上,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设计、施工和维护喷灌系统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喷灌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一、设计规范1.1 确定灌溉需求: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
1.2 确定喷灌系统布局:考虑农田形状、坡度、土壤渗透性等因素,确定喷头布置方式和管道走向。
1.3 选择适当的喷头类型:根据作物高度、喷洒距离和覆盖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喷头类型和喷灌角度。
二、施工规范2.1 土壤准备:确保土壤平整、排水良好,避免土壤坡度过大或者积水现象。
2.2 安装管道:使用耐腐蚀、耐高压的管材,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连接和固定。
2.3 安装喷头: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喷头安装位置,确保喷头喷水均匀、无漏水现象。
三、运行规范3.1 定期检查喷头:定期清洗和检查喷头,确保喷水正常、无阻塞。
3.2 控制灌溉时间: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合理控制灌溉时间和频率。
3.3 节水措施:采用雨水采集、土壤改良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
四、维护规范4.1 定期检修管道: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漏水、管壁是否有破损,及时修补或者更换损坏部份。
4.2 清洁过滤器:定期清洗过滤器,防止杂质阻塞喷头,影响灌溉效果。
4.3 定期校准喷头:校准喷头喷水角度和喷水量,确保灌溉均匀。
五、安全规范5.1 防雷防漏:安装避雷器和漏电保护装置,确保喷灌系统在雷电天气和漏电情况下安全运行。
5.2 防止地质灾害:避免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置喷灌系统。
5.3 防止水质污染:定期检测灌溉水质,避免使用污染严重的水源进行灌溉。
结语: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保障喷灌系统正常运行和作物生长的重要保障,惟独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才干确保喷灌系统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希翼农田管理者和工程师们能够重视喷灌技术规范,确保喷灌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喷灌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确保喷灌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提高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益。
本规范适合于农田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2.1 喷灌系统:指由喷灌设备、喷灌管网、供水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的整体灌溉系统。
2.2 喷灌设备:指喷头、喷嘴、喷头支架等用于喷灌的设备。
2.3 喷灌管网:指连接喷头或者喷嘴的管道系统,用于输送灌溉水。
2.4 供水系统:指供应灌溉水的水源、泵站、水泵等设施。
2.5 控制系统:指用于控制喷灌系统运行的自动化设备和仪器。
2.6 喷灌工程:指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总称。
三、设计要求3.1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
3.2 喷头或者喷嘴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灌溉周期和土壤的渗透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确定。
3.3 喷头或者喷嘴的布置应考虑到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地形条件,确保喷灌水能均匀覆盖作物的生长区域。
3.4 喷灌管网的设计应满足灌溉水的输送要求,管道的材质和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考虑到管道的防腐、防蚀和耐用性。
3.5 供水系统的设计应确保供水的稳定和可靠,水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质和水量的要求。
3.6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喷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控制精度,选择合适的控制设备和仪器。
四、施工要求4.1 喷头或者喷嘴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固定坚固和喷洒方向正确。
4.2 喷灌管网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的连接应坚固可靠,管道的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
4.3 供水系统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泵和管道的连接应密封严密,泵站的建设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4.4 控制系统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设备和仪器的连接应正确可靠,控制程序的编写应符合实际运行需要。
五、运行和维护要求5.1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喷头或者喷嘴,确保喷洒效果良好。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确保喷灌工程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农田、果园、园林、草坪等喷灌工程。
二、术语和定义1. 喷灌系统:指由喷灌设备、输水管道、控制器、喷头等组成的整体系统。
2. 喷灌设备:包括喷灌泵、喷灌管、喷灌喷头等。
3. 输水管道:指将水从源头输送到喷灌设备的管道。
4. 控制器:用于控制喷灌系统的开关、时间、喷头等参数。
5. 喷头:用于将水喷洒到作物或者土壤表面的装置。
三、设计要求1.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作物类型、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
2.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水源可靠性、输水管道的流量和压力损失、喷头的喷洒范围和角度等因素。
3.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确保水分的均匀分布和适量供应。
四、施工要求1. 喷灌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输水管道的铺设应符合施工规范,保证管道的坚固性和密封性。
3. 喷头的安装应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喷洒需求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喷水的均匀性。
4. 控制器的安装和设置应符合操作说明,确保喷灌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五、运行管理1.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2.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调整,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的缺水或者过水。
3. 喷灌系统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报表,包括水量使用情况、设备维护记录等。
4. 喷灌系统的管理应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六、安全与环保1.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要求,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注意节水和减少水污染,避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
3. 喷灌系统的废水处理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七、验收标准喷灌工程的验收应符合以下标准:1. 设计文件的齐全和合规性。
2. 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喷灌系统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喷灌系统设计1.1 喷灌系统布局设计- 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类型,合理确定喷灌系统的布局,确保水分均匀分布。
- 考虑地形、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以及降雨情况,合理设置喷灌系统的喷头位置和喷洒范围。
1.2 喷灌系统管道设计- 根据农田的面积和坡度,合理选择管道材质和管道直径,确保水流的稳定和均匀。
- 考虑管道的水力损失和压力变化,合理设置管道的支线和主干线,保证水流的畅通和稳定。
2. 喷头选择和安装2.1 喷头类型选择-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喷头类型,如喷雾喷头、旋转喷头等。
- 考虑喷头的喷洒范围和喷水量,合理安排喷头的间距和数量,确保农田的水分均匀分布。
2.2 喷头安装要求- 喷头应安装在适当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喷洒范围和喷水量的准确性。
- 喷头与喷灌管道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防止漏水和水压损失。
3. 喷灌水源管理3.1 水源选择和保护- 选择可靠的水源,如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确保水质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
- 加强水源保护,严禁在水源周围进行污染性活动,保持水源的清洁和安全。
3.2 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的灌溉计划和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利用效率。
- 考虑降雨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调整灌溉水量和频次,确保农作物的需水量。
4. 喷灌系统运行和维护4.1 灌溉计划制定-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 考虑气候变化和降雨情况,灵活调整灌溉计划,确保农田的水分平衡。
4.2 系统运行监测- 定期检查喷头和管道的状况,及时修复漏水和堵塞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 监测喷灌水量和喷洒范围,调整喷头的角度和喷洒范围,确保水分的均匀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源工程
第5.2.1条取水建筑物的设计,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平移式喷灌机,其机行道的路面应平直、无横向坡度;若主机跨渠行进,渠道两旁的机行道,其路面高程应相等。
第三章喷灌技术参数
第3.0.1条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85%。
在缺乏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按照邻近地区的喷灌或地面灌的试验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确定日需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毫米);
T——设计灌水周期(日);
γ——土壤容重(公斤/厘米3);
h——计划湿润层深度(厘米);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η——喷洒水利用系数;
W——日需水量(毫米/日),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
.4米/秒,η=0.7~0.8。
注:湿润地区取大值,干旱地区取小值。
注:应将相差180°的两种风向作为等效风向进行统计。
式中Cu——喷灌均匀系数;
h——喷洒水深的平均值(毫米);
△h——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毫米)。
一、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相等时:
二、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不等时:
式中hi——某测点的喷洒水深(毫米);Si——某测点所代表的面积();n——测点数。
喷头组合间距
表3.0.8
注:①R为喷头射程;
②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
③在风向多变而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
④表中风速是指地面以上10米高处的风速。
第3.0.9
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表3.0.9-2
第
种类值
蔬菜及花卉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
牧草、饲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4000~5000 3000~4000 2000~3000
注:①hP为喷头工作压力水头;
②d为喷头主喷嘴直径。
第条设计日净喷时间宜符合下列规定:
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2小时;
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0小时;
移动管道式和定喷机组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8小时;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宜少于16小时。
一、任何喷头都必须在国家标准对该种喷头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内工作;
二、任何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90%;
三、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工作压力差应在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20%以内。
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
第一节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
第4.1.1条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喷灌系统设计流量(/时);
qi——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喷头流量(/时);
n——同时工作的喷头数目。
式中H——喷灌系统设计水头(米);
Zd——典型喷点的地面高程(米);
Zs——水源水面高程(米);
hs——典型喷点的竖管高度(米);
hp——典型喷点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米);
——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米);
——由水泵吸水管至典型喷点的喷头进口处之间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米)。
,应根据灌区或压力区最不利的灌水情况,按下式计算:
式中Hz——自压喷灌支管首端的设计水头(米);
Zz——支管首端的地面高程(米);
Hfz——支管的沿程水头损失(米);
Hjz——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米)。
第五章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
第一节设备选择
第5.1.1条喷头的选择应符合喷灌系统设计要求。
灌溉季节风大的地区或树下喷灌的喷灌系统,宜采用低仰角喷头。
第四节管网
第5.4.1条喷灌管道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应符合喷灌工程总体设计的要求。
二、应使管道总长度短,有利于水锤的防护。
三、应满足各用水单位的需要,管理方便,有利于组织轮灌和迅速分散流量。
四、在垄作田内,应使支管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
在丘陵山区,应使支管沿等高线布置。
在可能的条件下,支管宜垂直主风向。
五、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减少折点;有起伏时应避免产生负压。
第六章工程施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喷灌工程施工、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应经设计部门同意,必要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一、施工放样:
施工现场应设置施工测量控制网,并将它保存到施工完毕;应定出建筑物的主轴线或纵横轴线、基坑开挖线与建筑物轮廓线等;应标明建筑物主要部位和基坑开挖的高程。
二、基坑开挖:
必须保证基坑边坡稳定。
若基坑挖好后不能进行下道工序,应预留15~30厘米土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三、基坑排水:
应设置明沟或井点排水系统,将基坑积水排走。
四、基础处理:
基坑地基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时,必须进行基础处理。
五、建筑物砌筑:
应符合现行《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规范的要求:
六、回填:
砌筑完毕,应待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回填土应干湿适宜,分层夯实,与砌体接触密实。
第四节管网施工
第6.4.1条管道沟槽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根据施工放样中心线和标明的槽底设计标高进行开挖,不得挖至槽底设计标高以下。
如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土壤填补夯实至接近天然密实度。
沟槽底宽应根据管道的直径与材质及施工条件确定。
二、沟槽经过岩石、卵石等容易损坏管道的地方应将槽底至少再挖15厘米,并用砂或细土回填至设计槽底标高。
三、管子接口槽坑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管及管件安装完毕,应填土定位,经试压合格后尽快回填。
二、回填前应将沟槽内一切杂物清除干净,积水排净。
三、回填必须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严禁单侧回填,填土应分层夯实。
四、塑料管道应在地面和地下温度接近时回填;管周填土不应有直径大于2.5厘米的石子及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半软质塑料管道回填时还应将管道充满水,回填土可加水灌筑。
第八章管道水压试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8.1.1条施工安装期间应对管道进行分段水压试验,施工安装结束后应进行管网水压试验。
试验结束后,均应编写水压试验报告。
对于较小的工程可不做分段水压试验。
一、检查整个管网的设备状况:阀门启闭应灵活,开度应符合要求;排、进气装置应通畅。
二、检查地埋管道填土定位情况:管道应固定,接头处应显露并能观察清楚渗水情况。
三、通水冲洗管道及附件:按管道设计流量连续进行冲洗,直到出水口水的颜色与透明度和进口处目测一致。
第二节施工期间验收
第9.2.1条喷灌系统的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有条件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4条文中应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
结构设计—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 附录三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对照和换
算表
附录三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对照和换算表
量的名称法定计
量单位
习用的
非法定
换算关系
计量单
位力;重
力
压力;应力牛〔顿〕
帕〔斯
卡〕
公斤力
公斤力
/厘
1牛〔顿〕
=0.1公斤
力
1兆帕〔斯
卡〕=10公
斤力
/厘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参加单位:湖北、河南、安徽、北京省(市)水利厅(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农田灌研究所、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江苏工学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机耕所、吉林省农机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四川省水利电力研究所、
广东、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武汉市水利局、太原市喷灌技术研究所、西安市水利勘测设计队、湖北省咸宁地区水利局、湖南省洞口县水利电力局、山东省栖霞县、湖北省云梦县和天门县水利局、四川省新津县喷灌工程公司
主要起草人:窦以松魏永曜朱尧洲陈进禄孙万弟马启祥刘忠潮施钧亮王云涛丁希泉李英能梁文经陈学敏史群李世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