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通知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
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
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实验步骤:
1.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2.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通知单

器材套数
8
实验备注
实验通知单
学校
班级
3年级1-8班
教师
实时间
2022.3.15
实验名称
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实验
实验类别
A.分组实验
B.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食盐.小苏打.天平.称量纸.烧杯.玻璃棒
器材套数
8
实验备注
实验通知单
学校
班级
3年级1-8班
盛满水的水槽.钩码.橡皮筋.直尺
器材套数
8
实验备注
实验通知单
学校
班级
3年级1-8班
教师
实验时间
2022.5.10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因素有关的实验
实验类别
A.分组实验
B.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测力计.木块.木板.毛巾
器材套数
8
实验备注
实验通知单
学校
班级
3年级1-8班
教师
实验时间
2022.5.17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试管两只.烧杯.碘酒.淀粉液.滴管.吸管.37℃左右的水等
器材套数
8
实验备注
实验通知单
学校
班级
3年级1-8班
教师
实验时间
2022.5.31
实验名称
比较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的实验
实验类别
A.分组实验
B.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澄清的石灰水.集气瓶.玻璃导管.注射器.橡胶导管等
器材套数
8
实验备注
实验通知单
学校
班级
3年级1-8班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DOC)

目录
1.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 1
2.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2
3.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3
4.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4
5.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5
6.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6
7.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7
8.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8
9.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一览表┄┄┄┄┄┄┄┄┄┄┄┄┄┄┄┄9
1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一览表┄┄┄┄┄┄┄┄┄┄┄┄┄┄┄ 11
1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一览表┄┄┄┄┄┄┄┄┄┄┄┄┄┄┄12
1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一览表┄┄┄┄┄┄┄┄┄┄┄┄┄┄┄14
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一览表┄┄┄┄┄┄┄┄┄┄┄┄┄┄┄16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三年级上册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三年级下册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实验一览表
20。
三年级下册科学1、1运动和位置实验报告单(教科版)

学校
厚川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1、1运动和位置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用方向和距离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实验器材
软尺、自制方向盘实验Fra bibliotek程(1)将方向盘摆放在地上,摆放时需要与实际方位相吻合。
(2)一名学生站在方位盘中心,手拿这软尺的零刻度一端紧缩在胸前,另一名
同学站在方向盘外,手拿着软尺另一端紧缩在胸前。
结论:轨道形状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
实验器材
蓝色球和红色球各一个,一条带槽的直线轨道、一条带槽的曲线轨道。
实验过程
(1)把蓝色球和红色球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让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先尝试这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再分别利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击球。画一画,比较两种轨道中蓝色球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轨道形状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
(3)让站在方向盘外的同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用方向和距离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结论: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根据轨道形状的不同,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
三年级下册科学1、4物体在斜面的运动-实验报告单(教科版)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
蓝色球和红色球各一个,一条带槽的直线轨道、一条带槽的曲线轨道。
实验过程
(1)将几块小木块竖着搭起来,形成一个类似桥墩的立柱在立柱上搭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形成一个斜面。
(2)把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3)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4)观察身边更多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结论: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3)再将பைடு நூலகம்一个小球放入轨道,重复上述过程。
(4)每个小球至少测量3次。
(5)记录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整理实验器材。
(6)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说出判断依据,最终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在相同距离内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结论:在相同距离内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结论: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滚动。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研究同一条轨道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
实验器材
直线轨道、黄色小球、红色小球、秒表、记录单
实验过程
(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操作员、一名计时员、一名发令员和一名记录员。
三年级下册科学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实验报告单(教科版)

观察到的现象: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结论: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速度越快。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1、1运动和位置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用方向和距离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实验器材
软尺、自制方向盘
实验过程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明确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相同时间内,行走距离越远,距离越快。
实验器材
软尺、秒表
实验过程
(1)两名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行走时要用一只脚的脚跟接着另一只脚的脚尖,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2)听到第2次口令时停止行走。
(3)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பைடு நூலகம்同学运动得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依据,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1)将方向盘摆放在地上,摆放时需要与实际方位相吻合。
(2)一名学生站在方位盘中心,手拿这软尺的零刻度一端紧缩在胸前,另一名
同学站在方向盘外,手拿着软尺另一端紧缩在胸前。
(3)让站在方向盘外的同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自己的位置。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用方向和距离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结论: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通知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通知单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实验通知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

..柏林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下册实验时间第组实验者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种子实验目的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时豆、南瓜、实验器材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面形态特色;实验过程2、依照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展望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
3、解剖种子,观察内部构造。
蚕豆外面有种皮,解剖后有2瓣,叫胚、内部有胚实验现象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玉米的构造分种皮、胚、胚乳种子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实验结论不同样样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各不同样样。
评定等级评准时间..柏林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下册实验时间第组实验者实验名称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目的懂得播种的方法,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实验器材小铲、土壤、凤仙花种子、透明玻璃杯、纸巾等。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
实验过程3.往土壤中浇适合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实验现象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是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根总是向实验结论下生长,根的。
生长速度很快。
评定等级评准时间..柏林学校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下册实验时间第组实验者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实验目的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实验器材一段新鲜芹菜、烧杯、红色水、小刀、解剖盘、放大镜1. 取一段新鲜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 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实验过程3. 将烧杯放在阳光下晒两小时左右,观察芹菜的变化。
4. 拿到实验室实验。
观察烧杯中的水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5. 将芹菜茎用清水冲洗后,用小刀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此后纵切,观察切面。
将芹菜放入烧杯中,发现水逐渐减少了。
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实验现象它的横切面有一些小红点,很像红水流经的一个个导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 小学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1. 植物新生命的 开始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种子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规范操作要点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备注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小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2.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
水纸等。
规范操作要点
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备注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小学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实验名称 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
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规范操作要点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备注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小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4.种子变成了幼苗 实验名称 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
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规范操作要点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备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小学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5、茎越长越高 实验名称 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
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规范操作要点
(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备注 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小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6.开花了,结果了 实验名称 解剖花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全班两人1组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
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规范操作要点
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备注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小学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3.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名称 观察温度计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 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
规范操作要点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备注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小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3.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 全班: 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
规范操作要点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备注
科学概念: 1、 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小学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3.3水结冰了 实验名称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规范操作要点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备注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小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课题 3.4.冰融化了 实验名称 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班级 三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小组: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 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规范操作要点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备注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