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农作物品种(l)中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
(2)西周时期,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具有。
3.耕作方法和技术(l)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懂开沟排洪,除草树苗,迳新制肥料,治虫灭害。
(3)春秋战国:采用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垄作法。
(4)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西汉:实行二牛三人耦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6)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构成,南方水田也使用田耙技术。
3.耕作工具(1)刀耕火种:①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
②用石犁翻土播种。
③神农氏创制耒耜。
(2)石器钩耕:①商周时发生青铜农具农具,但很少采用。
②木制耒耜和石钩、石犁仍就是关键工具。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③东汉:使用藕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甜居多。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①战国:都江堰。
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①曹魏:翻车。
②唐朝:筒车。
③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④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6.经营方式(l)集体劳作:①原因:工具破旧,生产力水平很低。
②整体表现: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③条件:农民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蓄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④困难:经营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⑤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识记:中国农业的起源,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生产力的发展史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劳动者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农业从什么时候就出现的么?我国的传说非常多,农耕的出现也与传说中的一位人物有关,他就是神农氏。
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只遍体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谷物,谷物坠落在地上,神农氏把谷粒捡起来,种在地里,他把种植的技术教给人民,从此有了农耕。
神农氏因此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有人会说,这只是个传说,不可信。
那么实际上考古学家也给我们带来了我国早期农业产生的证据。
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一万年的稻谷。
这说明了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
我国的农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为什么说是“发达的古代农业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整体来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大家可以结合书本内容了解以下,我国早期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它与后来出现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早期农业的典型特点是刀耕火种。
它与精耕细作的农业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不同。
问:从早期农业到精耕细作的农业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上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答:生产工具得到不断的改进,耕作技术不断的进步。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D
5、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D
)
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谷子)
黍(黄米)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
神农氏塑像
神农尝百草
•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 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 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C
7、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B
8、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 影响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和粟的国家。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铁制农具
战 国 铁 农 具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优秀课件

图(一)
图(二)
A.我国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7. 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8.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 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都江堰 造福千秋
李冰父子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井渠法
郑 六辅渠
渠 国 白渠
为主
稻、黍、稷、 麦、菽(五 谷)桑、麻等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迁徙
定居
②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基本特征
耕作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 (使用和推广)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犁壁
耧车
代田法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
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人教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28张PPT)教育课件

凡事 都 是多 棱 镜, 不 同的 角 度会
凡 事都 是 多棱 镜 ,不 同 的角 度 会看 到 不同 的 结果 。 若能 把 一些 事 看淡 了 ,就 会 有个 好 心境 , 若把 很 多事 看 开了 ,就 会 有个 好 心情 。 让聚 散 离合 犹 如月 缺 月圆 那 样寻 常 ,让 得 失利 弊 犹如 花 开花 谢 那样 自 然, 不 计较 , 也不 刻意 执 着; 让 生命 中 各种 的 喜怒 哀 乐, 就 像风 儿 一样 , 来了 , 不管 是 清风 拂 面, 还 是寒 风 凛冽 , 都报 以 自然 的微 笑 ,坦 然 的接 受 命运 的 馈赠 , 把是 非 曲折 , 都当 作 是人 生 的定
阅读课本,说说商周时期农 业取得怎样的发展进步?
①工具: ②耕作技术: ③作物种类:
①工具: 耒 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③作物种类: 五谷
稻
黍
稷
麦
豆
麻
粟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 农业的起源 2. 商周时期的农业
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 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之前有个网友说自己现在紧张得不得了 ,获得 了一个 大公司 的面试 机会, 很不想 失去这 个机会 ,一天 只吃一 顿饭在 恶补基 础知识 。不禁 要问, 之前做 什么去 了?机 会当真 就那么 少?在 我看来 到处都 是机会 ,关键 看你是 否能抓 住。运 气并非 偶然, 运气都 是留给 那些时 刻准备 着的人 的。只 有不断 的积累 知识, 不断的 进步。 当机会 真的到 来的时 候,一 把抓住 。相信 学习真 的可以 改变一 个人的 运气。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生活得匆匆忙忙, 比房子 、比车 子、比 票子、 比小孩 的教育 、比工 作,往 往被压 得喘不 过气来 。而另 外总有 一些人 会运用 自己的 心智去 分辨哪 些快乐 或者幸 福是必 须建立 在比较 的基础 上的, 而哪些 快乐和 幸福是 无需比 较同样 可以获 得的, 然后把 时间花 在寻找 甚至制 造那些 无需比 较就可 以获得 的幸福 和快乐 ,然后 无怨无 悔地生 活,尽 情欢乐 。一位 清洁阿 姨感觉 到快乐 和幸福 ,因为 她刚刚 通过自 己的双 手还给 路人一 条清洁 的街道 ;一位 幼儿园 老师感 觉到快 乐和幸 福,因 为他刚 给一群 孩子讲 清楚了 吃饭前 要洗手 的道理 ;一位 外科医 生感觉 到幸福 和快乐 ,因为 他刚刚 从死神 手里抢 回了一 条人命 ;一位 母亲感 觉到幸 福和快 乐,因 为他正 坐在孩 子的床 边,孩 子睡梦 中的脸 庞是那 么的安 静美丽 ,那么 令人爱 怜。。 。。。 。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河 姆 渡 出 土 的 石 斧
放火烧山
• 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 饶;江南地广,或火 耕水耨。民食鱼稻, 以渔猎山伐为业,果 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 地理志》
பைடு நூலகம்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的含义
(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 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2、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 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 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 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 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 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 社会就产生了。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 (1)战国:都江堰; (2)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3)其它:芍陂、郑国渠等。 2、灌溉工具: (1)曹魏:翻车; (2)唐朝:筒车; (3)宋朝:高转筒车; (4)明清: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与井田制
课堂小结
时间 原始农业 商周时期 农作物 水稻、粟 粟、稻、黍、 稷、麦、桑、 麻等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 耒耜和石锄、 石犁(少量青 铜农具)
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排水、除草培 土、沤肥、治 虫等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铁农具、牛耕
耦犁、犁壁
垄作法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图文

筒车
• 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 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 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 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 岸来进行灌溉。筒车 (chinese noria)亦称 “水转筒车”。一种以水 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 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 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 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 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 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间。
3、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 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⑤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白渠
漕渠
曹魏 马钧-翻车
•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 旧时汉族民间灌溉农 田用的龙骨水车。为 世界上出现最早、流 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 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 水机械,是中国古代 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 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
宋朝-高转筒车
• • 高转筒车是古代汉族农用 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 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 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 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 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 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 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 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 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 可以很高。如下图为王祯 《农书》描绘的高转筒车, 属于提水机械...
4、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 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 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 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 动荡。
1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刀耕火种
河 姆 渡 石 斧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在原始社会即出现了农业生产,主要 农作物是粟和水稻。 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主要生产工具是木制、石制的耒、耜、锄、 犁等。 商周时期,“五谷”、“六畜”已经饲养 和种植。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4)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本课小结
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 长期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 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 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小农经济的弱点 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 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③脆弱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 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Ⅱ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发展 3.水利设施的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神3.《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 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 齐”,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责,说不 该将祭祀的牲畜用来耕地。材料主要反映 了 A.春秋时期牛耕已经出现 B.晋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齐国先进 C.传统的保守思想是先进技术传播的阻 碍 D.牛耕技术还不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 经炭化了的稻谷。 经炭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 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水稻; 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的国家。 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 罐中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 粟和菜籽。它说明, 粟和菜籽。它说明,我国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 家。
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农具主要用石器 人们经常迁徙 3、耒耜(松土农具)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耕作方法由“刀耕火种” 耜耕” 耕作方法由“刀耕火种” “耜耕” 4、商周农业的发展 • 农具 出现青铜农具(很少,主要还是用石器) 农具--出现青铜农具 很少,主要还是用石器) 出现青铜农具( • 技术 施肥(提高产量和土地的利用率)、灌溉、 技术--施肥 提高产量和土地的利用率)、灌溉、 施肥( )、灌溉 除草、 除草、治虫等 (技术进步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5、西周农业的发展 、 五谷 六畜 人们定居 从刀耕火种到开始精耕细作、从经常迁徙到逐 步定居,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导 言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 它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及水 利工程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 的。 它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 实践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 产体系。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自成体系, 、 独立发展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鱼嘴
筒车复原图
翻 车 复 原 图
现 代 筒 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 土地国有 集体耕作 2、春秋战国时期 土地私有 个体耕作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注意: 注意:
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替代是进步还是倒退? 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替代是进步还是倒退? 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民劳作对生产力发展 是否有利? 是否有利?
•我国早期农业生产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它与 后来的精耕细作农业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早期农业的典型是刀耕火种; 早期农业的典型是刀耕火种;区别在于耕作技 术和生产工具的不同 •从早期农业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 具发展上呈现的趋势是什么? 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农业 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生产不断发展 •从早期农业到精耕细作耕作形式、土地制度和 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耕作形式:由集体到个体;土地制度: 耕作形式:由集体到个体;土地制度:由土地 国有到土地私有;生活方式: 国有到土地私有;生活方式:由迁徙到定居
5、小农经济的评价 积极评价
(1)小农经济之下,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和 生产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 (2)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 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 促进农业发展。 (3)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 繁荣和政权的安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经济基础。(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在 农业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回转不便,到东汉被轻便的一牛挽犁代替
犁壁(开沟、起垄、碎土一气呵成)
耧车(开沟、播种)----见书上图片
•注意:春秋战国出现的铁犁牛耕,到汉朝后逐渐成为中 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但长期没有革命性进步.
牛耕图 铁制农具 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西汉)。
曲辕犁 唐朝 江东
←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 云南的刀耕火种。 骨 耜
五谷
黍
稷
麦
粟
稻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二、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铁犁牛耕的出现(春秋战国)和推广 、铁犁牛耕的出现 和推广(汉代逐渐普 和推广 及到全国) 意义—农业生产力的大提高(牛耕是农用动力的革命) 2、铁犁牛耕的改进完善 、 耦犁(“二牛抬杠” 节约人力)--西汉赵过
3、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A、生产力提高(工具、技术的进步)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小农经济形成的基本特征(特点): 小农经济形成的基本特征(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生产目的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缴 纳赋税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农业灌溉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漕渠、白渠、 漕渠、白渠、龙首渠 坎儿井 翻车(人力) 翻车(人力) 筒车(水力) 筒车(水力) 高转筒车(水力) 高转筒车(水力) 风力水车(风力) 风力水车(风力)
意义: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 农业的发展
都江堰全景
悯农二首·唐 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四海无闲田, 农夫忧饿死. 农夫忧饿死. 锄禾日当午,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粒粒皆辛苦.
西汉·晁错: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 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 子孙以偿责者。
有犁评调节犁耕的深浅 灵巧 适用于水田和小块 土地(如梯田) 至此耕犁基本完善定型
3、耕作技术的进步 A、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垄作法(春秋战国); 垄作法(春秋战国); 代田法(西汉赵过); 代田法(西汉赵过); 耕耙( 技术(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 耕耙(耱)技术(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 B、耕作制度 两汉—一年一熟 两汉 一年一熟 宋朝—一年两熟( 一稻一麦) 宋朝 一年两熟(江南 一稻一麦) 一年两熟 有些地方一年三熟 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消极评价(弱点、弊端、消极影响)
(1)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自给自足, 相互间缺乏交流合作,具有分散性和封闭性。 (2)小农经济在沉重的自然灾害(天灾)和封建剥削 (人祸)面前具有脆弱性。 (3)小农经济以相对简单的工具、长期不变的技术、容 易满足的心态,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因此具有落后性。 (4)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5)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封建社会发展 缓慢和长期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