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规划视角下的中国汉字改革
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

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工具,对于文学的发展与变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语言变革与文学现代转型的关系尤为密切。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语言和文学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调整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语言变革如何促进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并分析两者间的互动关系。
语言变革是指语言随着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而发生的改变。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语言不断涌现,促使传统语言向现代语言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更表现在语言的思想和观念上。
新的语言变革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语言层面的基础。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中叶,中国文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现代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逐渐成熟,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深入探讨了人性和社会问题,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语言变革与文学现代转型紧密相连。
一方面,语言变革为文学现代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作家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现代生活和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文学现代转型也促进了语言变革的深入发展。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思想、新文化和新价值观念不断丰富和拓展了语言的表达范畴,使得语言变革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具体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变革与文学现代转型的相互促进。
例如,在鲁迅的作品中,他运用西方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的作品不仅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束缚,也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与此同时,老舍则以浓郁的京味语言和讽刺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北京人民的生活和社会风貌,展示了现代文学多样化的风格。
全球化背景下运用语言规划提高汉语国际语言竞争力

全球化背景下运用语言规划提高汉语国际语言竞争力摘要: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从语言规划角度,使得汉语成为全球化强势语言呢,这里有若干可行性途径可供参考:对内,提升文化自觉,推进语文教育改革,调整英语教育权重并实行多语种教育,解决语言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缺失的问题;对外,使汉语国际传播法制化、本土化,与已有华文教育互为补充,做好孔子学院诸多方面规划,则可助力稳步提升汉语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汉语语言规划国际语言竞争力全球化1、背景介绍全球化是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过程,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标签。
区别于以往静态“言语社区”为常态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式,现今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需要以“移动”为常态范式,其理论核心是“移动性”,即人或语言符号在社会空间中的移动。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直接导致各种语言不平等而形成语言竞争。
既然存在竞争,必有强弱之分。
强势语言并非一成不变,且多半与国力的强弱有关。
在现代,英语由于大英帝国和美国的相继崛起,成为当今语言世界公认的领袖。
根据美国知名“全球语言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如今,全球有将近15.8亿人会说英语,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就汉语(普通话)的国际地位而言,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约9亿人在说汉语,且汉语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
根据《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已在至少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课堂,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
但与英语相比,其覆盖国家数量与人口都要少得多,仍处于弱势。
所以,本文就将从语言规划角度探讨如何高屋建瓴,从对内与对外整体来改善汉语国际竞争力。
二、语言规划可行性途径探讨各国政府对本国语言的使用和规范所采取的政策为语言规划。
我国语言规划不仅涉及中国汉语使用者,也针对全世界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
若细化,可分为地位规划、语言教育规划,声望规划和本体规划四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前两项。
(一)国内语言规划目前,潘文国、王蒙等学者对汉语前景深表忧虑。
2023年汉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023年汉语言文字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年。
汉语作为中国的国家语言和文化传承的核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汉语的教学和推广工作更加需要深化和创新。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2023年汉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对于促进汉语的传播和汉字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汉语教师。
2. 推广汉语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3. 加强汉字规范化管理,提高汉字应用水平。
4. 提升汉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三、工作计划1. 加强汉语教师培训(1)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2)加强国内外教师交流,促进教学经验和教材的共享。
2. 更新和推广汉语教材(1)对现有汉语教材进行评估和更新,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需求,推出适应不同学习层次和目标的教材。
(2)研发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教材,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3. 加大对汉字规范化的推进力度(1)加强对汉字的研究和整理工作,编纂汉字规范化手册,推动汉字的规范和标准化。
(2)加强对汉字应用的管理,提高对汉字使用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4.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1)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汉字与文化的相关问题。
(2)开展中国汉字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汉字文化。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2. 加大财力投入,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3.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汉语教学和汉字规范化的社会认可度。
4.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汉语教学和汉字规范化的相关软件和应用。
五、工作预期通过2023年的汉语言文字工作计划,预期能够有效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加强汉字的规范化管理,提升汉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汉语的传播和发展。
六、总结通过制定和实施2023年的汉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可以为汉语教学和汉字规范化提供系统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
汉字改革刍议

求 , 同样 要 改 革 。 次 , 放 后 已经 经 历 过 两 次 汉 字 改 革 , 也 其 解 一
次 成 功 一 次 失 败 , 这 两 次 改 革 都 对 社 会 造 成 了 很 大 的影 响 , 而 第 一 次 改 革 已被 广 大 人 民 接 受 ,第 二 次 虽 然 失 败 了 但 是 在 社
会 科 学版 ・ 7卷 ) 2 0 ( ) 第 。 0 6 1
我 们 称 他 为 废 弃 派 。 他 们 认 为汉 字 难 学 、 认 、 记 、 写 、 难 难 难 难 用 , 碍着 与世 界 的接 轨 , 化 的普 及 与 传 播 , 代 表 人 物 有 钱 阻 文 其
5裘 锡 圭 , 文 字 学 概 要 》 】 商务 印 书馆 , 9 0 . 《 f , M 19
W o c se :Bi i & S nsL m ie . 88 r et r l ng l o i td1 9 .
1. O约翰 . 奎 利 著 , 光 沪 译 ,基 督 教 神 学 原 理 》 上 海 : 麦 何 《 ,
上 海 三 联 书 店 ,0 6( 1 20 1)
XUEZH0UKAN
次 . 会在进步 , 史在发展 , 社 历 复古 倒 退 是 不 现实 的 。 t
三 、 宇发 展 的 过 程 汉
语 言 . 是 产 生 改 革 的 需 要 , 世 界 文 字 史 上 是 数 见 不 鲜 的 事 于 在
情。 鲜 、 南 、 朝 越 日本 都 进 行 了文 字 的 改 革 。 们 现 在 用 的汉 字 我 如 果 已 经 不 适 应 现 代 汉 语 的 发 展 ,不 能 满 足 我 们 对 文 字 的 要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0 7 1 ) 2 0 ( 2
现代汉语(汉字改革及发展问题)

汉字的简化
汉字简化的目的 汉字简化的目的主要是减少汉字的笔 画。
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的源流 1)汉字简化古已有之
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中,同一个字都可以看出许多笔画或者部件简省的写法。 甲骨文中的大量异体字,其中有的繁复、有的比较简约。例如: 卫、西、朊、陷
2)篆书对汉字的简化
秦始皇推行篆书、实行“书同文”政策是对古文字的一次全面整理。篆书中有许多字选 择了比较简化的形体。例如: 方、弓、几、牛、女、安、富、木、乱、朊;
隶变对汉字的简化 对二古文字来说,隶变是一次根本的简化和改造。许多古文字的构形理性完全被打破了。 笔画由此形成幵确立。 “隶分”和“隶合”是汉字形体结构理性彻底突破的根本标志。 隶分就是许多在篆书中相同的结构部件,到了隶书中分化为丌同的结构部件。 例如: 水:浆、泰、清、益; 心:志、忆、恭; 又:父、史、友; 止:出、寺、封、是 隶合就是许多在篆书中丌同的结构部件,到了隶书中类化为相同的结构部件。例如: 文、方、齐、亦、交——亠 前、普、兼、首、差—— 鱼、燕、热、烹、羔——灬 春、秦、奉、奏、泰—— 要、贾、票、栗、覃——西 明、朊、朋、朕、朝——月 城、并、寺、走、袁——土
汉字简化的原则
约定俗成、稳步前迚。
1)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部门。 因此,既丌能操之过急,也丌能草率行亊。 2)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的觃律就是“约定俗成”。 汉字的简化也丌能违背这一觃律,要有一个学习、适应、完善的过程。
3)文字是记彔语言的符号系统。在书面上,具有代替语言迚行交际的重要功能。 尤其是财政、金融、司法、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文字符号的稳定性尤其重要。
汉字改革研究报告

汉字改革研究报告汉字改革研究报告汉字改革是指对汉字的结构、形态、数量等方面的改革,旨在提高汉字的书写规范性、标准化和简化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报告旨在探讨汉字改革的必要性、现状和影响。
首先,汉字的改革是必要的。
随着信息交流和技术发展的进步,汉字的书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人民生产效率和信息传递的一大瓶颈。
传统汉字繁琐的结构和复杂的笔画造成了书写速度低下、错误率高等问题。
因此,必须对汉字进行改革,以提高书写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现阶段的汉字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中国大陆,简化汉字已成为标准书写形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简化字大大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使汉字书写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此外,在电子化时代,通过电脑输入法等工具,汉字的书写也更加方便了。
然而,汉字改革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简化汉字丧失了原汉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他们指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简化汉字可能会导致文化的贫乏和流失。
因此,在进行汉字改革时,需要平衡保留传统文化和提高书写效率的需求。
汉字改革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对于个人而言,汉字改革提高了书写效率,减少了书写的负担,使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准确。
对于社会而言,汉字改革有助于提升整体书写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信息的流动和共享。
此外,简化汉字也为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学习汉字提供了更加简明易懂的方式。
综上所述,汉字改革是必要的,对提高书写效率和信息传递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进行汉字改革时,需要注意平衡保留传统文化和提高书写效率的关系。
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汉字改革,推动汉字继续发展和繁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与汉语现代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全球化时代的语言格局中,中国作家通过对汉语现代性的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重新思考产生了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觉;第二,在语言资源的问题上,对于民间语言的充分吸纳和对西方语言的互文,是这一时期中国作家与诗人的两种相当突出的语言实践;第三,个体语言策略的采用导致了文学语言的历史性变化。
这些变革,对于20世纪以来汉语现代性的又一次重建,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启示。
一全球化时代的汉语自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剧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还体现在与我们的精神/生存密切相关的文化/语言层面。
全球政治,不仅发生于民族国家之间,还发生于不同的经济集团、文化类型和语种之间。
所以说,全球政治,还是一种文化的政治、语言的政治。
但是,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图景中,拥有着全世界最多使用者的汉语,却处于相当明显的弱势地位。
面对这样的弱势处境,作为汉语最为重要的实践者,中国作家产生了相当突出的语言焦虑。
不过,完全不同于20世纪之初的中国作家面对世界所产生的语言自卑的是, 90年代以来中国作家的语言焦虑,却是对母语的敬惜与卫护,是一种在全球性的语言政治格局之中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信以及与此相应的丰富思考和历史承担。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中建立“汉语主体性”的语言自觉,在李锐那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他曾明确指出:“在这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这些后来者,要用自己的杰出作品建立起现代汉语的主体性,要用自己充满独创性的创作建立起现代汉语的自信心。
这是每个汉语写作者无法推脱的历史责任”。
在世界文学的总体格局之中,汉语文学应该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
在贾平凹那里,“汉语主体性”的诉求则以其所欲建立的“新汉语文学”作为表征。
他认为:“二十世纪末,或许二十一世纪初,形式的探索仍可能是很流行的事,我的看法这种探索应建立于新汉语文学的基础上”,汉语文学应有其“独特于西方的思维”。
文字改革和语言规范50年成绩巨大

文字改革和语言规范50年成绩巨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术研讨会”2006年3月31日到4月1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几十位语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文字学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中国辞书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9个全国性学术机构和团体联合举办。
3月31日上午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厅举行开幕式。
从下午开始,研讨会转移到北京礼士宾馆举行。
下面根据会议论文摘要文集,按照主题分类,用篇幅更加有限的语言摘述各位学者论文的主要学术观点:1.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语文出版社,陈章太: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又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是我国当代语言规划历史上的两件大事,对当时及以后我国的语言规划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标志着我国的语言规划进入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的新阶段,值得今天隆重纪念。
纪念是为了总结过去、推动未来。
回顾汉字简化和推广普通话经历的半个世纪的历程,成绩是很大的,也存在某些不足和问题。
1977年公布的不成熟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造成一些混乱,损害了语言规划的声望。
今后要注意:(1)客观全面评价汉字,巩固简化字成果,保持相对稳定;(2)加强汉语拼音的应用;(3)认真执行国家的语言政策、法律、规范,力争2050年前普及普通话;(4)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5)加强语言规范化和标准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宏开:1955年12月6日到15日,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在北京召开了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吴玉章、胡乔木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讨论并提出了一个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初步规划。
两年内,普遍调查少数民族语言;两三年内,完成那些需要创立、改进或者改革文字的民族的确定文字方案的工作。
上海教育出版社,唐发铙:语言在外国的推广并非被动的,是本国国力上升的副产品,其实也是本国的政府、团体、军队乃至民众刻意推波助澜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l3 N o 1 I .0 2
S p e b r2 1 e tm e 0 0
● 语 言 学 研 究 ●
语 言 规 划 视 角 下 的 中 国 汉 字 改 革
张 文 清
( 国矿 业 大 学 外 文 学 院 , 苏 徐 州 2 1 0 ) 中 江 2 0 8
摘 要 : 汉 字 改革 是 我 国语 言 规 划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本 文 首 先 分 析 语 言 规 划 的定 义 , 析 了影 响语 言 分 规 划 的 多种 因素 , 过 分 析 大 众对 汉 字 改 革 方 案 的反 应 , 明 汉 字 改 革 应 适 应 社 会 大 众 的 要 求 与 需要 。 通 说 关 键 词 : 汉 字 改革 ; 言 规 划 ; 会 因 素 语 社
地 位 规 划 和 语 言 的 本 体 规 划 。语 言 文 字 的 地 位 规 划 就 是
和 法 规 ; 者 是 对 某 种 语 言 的 本身 据需 要 所 进行 的规 范化 和改 造 。 根
二 、 响 语 言 规 划 的 各 种 因 素 影
改 革 是 在 秦 朝 统 一 六 国后 , 行 “ 同 文 ” 统 一 了 全 国 文 实 书 ,
中 国近 3 O年 来 语 言 规 划 的 研 究 主 要 有 两 条 线 索 : 一 是 对 国外语 言 规 划 理论 的 译 介 , 是 根 据 国 内语 言 实 况 进 一
行 规 划 研究 。后 者 在 我 国语 言 规 划 研 究 中 占主 要 地 位 。 与 其他 尚 未 成熟 的学 科 一 样 , 们 对 于“ 言 规 划 ” 人 语 这
中 图分 类 号 : H1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2 文 章 编 号 : 1 0 —21 72 1 ) 0 0 4 一O 07 8 (0 0 1 - 0 5 2
一
、
语 言 规 划 的 概 念
( 划) 计 。前 者 的 行 为 主 体 是 政 府 与 国家 机构 , 的 主 要任 它
一
字 。以 后 随 着 时 代 的 变 迁 , 字 形 体 基 本 是 在政 府 主 导 下 汉
出 现 多 次 变 化 从 而 形 成 现 有 的 字 形 字 体 。 14 99年 以 后 ,
中 国大 陆 和 台湾 对 于 汉 字 改 革 的不 同 观 点 也 源 于 政 治 层 面 。解 放 前 , 民党 曾计 划 将 汉 字 化 繁 为 简 , 在 退 守 台 国 就
方 的 努 力 。 () 言 规 划 旨 在 发 现 和 解 决 交 际 问 题 , 些 3语 这
问 题 既 有语 言学 的 , 有 非 语 言 学 的 。 ( ) 言 规 划 要 解 也 4语
系起 来 , 决 抵 制 简 化 字 , 倡 繁 体 字 。 这 是 政 治 因 素 影 坚 提
响汉 字 改 革 的又 一 有 力 证 明 。
语 言 规 划 包 括 制 定 和 实 施 语 言 文字 改革 的方 针 政 策 , 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 , 文字 改 革 不 可避 免 的受 到
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
1 治 因素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 治 因 素 直 接 影 响 文 字 . 政 政 改 革 。在 中 国 漫 长 的 历 史 中 , 于 政 权 更 迭 、 治 干 预 所 由 政
决 定 某 种 语 言 文 字 在 社 会 交 际 中 的地 位 ; 言 文 字 的本 体 语 规 划 就 是 对 语 言 文 字本 身 的 改 造 和 完 善 , 也就 是语 言 文 字 的规 范 化 和 标 准 化 问 题 。
引 起 的 语 言 政 策 变 化 多 次 发 生 。最 早 一 次 大 规 模 的 文 字
决 的 是全 国性 问题 , 需 要 较 长 时 间 评 估 并 在 一 定 社 会 中 故
解 决这 些 问题 。 ( ) 言 规 划 要 有 一定 的 理 论 框 架 指 导 。 5语 ”
2专 家 因 素 。 语 言 文 字 的 改 革 是 一 件 非 常 专 业 的 工 .
作 , 有一 定 的语 言 文 字 修 养 , 难 提 出 相 应 的改 革 方 案 。 没 很
务 是 为 解 决 国内 语 言 的交 际 问 题 而 确 定 必要 的方 针 、 策 政
国外 最 先 提 出“ 言规 划 ”1 gaepann) 语 ( n ug l ig的学 者 是 a n
美 国 哥 伦 比亚 大 学 的著 名 语 言 学 家 Ur l iri , 于 i ne h 他 e We c 1 5 年 在 一 次 研 讨 会 上 首 先 使 用 了 这 个 词 。此 后 , 着 97 随 研 究 的增 多 , 语 言 规 划 ” 渐 成 为 一 个 使 用 较 为 广 泛 的术 “ 逐 语 在语 言 规 划 学 界 确 定 下 来 。 语 言 规 划 是 人 类 对 语 言 发 展 进 行 的 有 意 识 的 干 预 活 动 。德 国语 言 学 家 克 洛 斯 将 语 言 规 划 分 为两 大 类 : 言 的 语
学 科 的定 义 和研 究 范 围 有 许 多 不 同 的 看 法 。 有 学 者 认
湾 后也 曾准 备 推 行 简体 字 。然 而 , 为 中 国共 产 党 在 大 陆 因
推行 了汉 字 简 化 方 案 , 湾 当 局 把 文 字 改革 与 政 治 斗 争 联 台
为 : ( ) 言规 划 是 有 意 识 的努 力 。 ( ) 涉 及 私 人 和 官 “ 1语 2它
第 2 卷 第 1 期 3 0
21 0 0年 l 月 0
高等函授学报( 学社会科学版) 哲
J un l fHih rCo rs o d n e E u ainPhls p ya dS ca ce c s o ra g e re p n e c d c t ( io o h n o ilS in e )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