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陈迪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精选17篇)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
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解读鉴赏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4、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4、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填写表格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训练能力指点方法五、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
巩固延伸板书设计:大江千古风流人物故垒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惊涛意境江月周郎风采功业向往古代英雄情感感慨壮志难酬《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大熊猫壹号书店为大家收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
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牛牛范文】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感知全文: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下面给大家分享《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聚】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随着这雄浑的旋律,我们似乎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在历史舞台上尽显风流,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令后人心惊魄动、热血澎湃的历史故事,而其中的赤壁之战更是流传千古的著名战役,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那火光冲天、呼喊动地的激烈。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壮阔的歌声,一起走进三国,走进赤壁之战,走进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诗词阅读“三看”(投影显示)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1、根据投影提示,指导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关注诗词的这三个部分。
2、学生讨论后交流看完这三部分的收获(教师加以指导,投影显示答案)看题目怀古主要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板书:写景叙事抒情)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典故。
(3)分析诗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意。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诗词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朗读。
2. 诗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典故的理解。
3. 诗的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意的深入解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 古典诗词创作技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历史知识、文学典故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合作探究等。
3. 实践法:诗词创作、表演、朗读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参考资料:有关赤壁战史、苏轼生平介绍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音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韵律。
3. 讲解诗文: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析生僻字词。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特点。
5. 课堂练习:挑选相关题材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欣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课堂拓展1. 介绍苏轼其他著名的诗词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local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 开展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八、课后作业1.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完成一篇关于诗中英雄人物事迹的练笔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_教案(精品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也就是说,一部作品最能够体现该作品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那么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他的作品中究竟有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呢?今天我们就要通过鉴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来体会一下这首词中所蕴含的奥妙。
(二)、作者简介:之前我们学过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大家对苏轼也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大家对苏轼有什么了解?(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三苏唐宋八大家)(三)、写作背景:《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去世前写的诗,这首诗正是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的真实写照。
神宗熙宁二年,整个国家都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浪潮之中,苏轼因在诗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被人安上“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的罪名,陷入“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而元丰年间,皇帝又支持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这使得苏轼又认为王安石变法中的可取之处是可以保留的,结果被贬到惠州,最后被贬到儋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贬官在黄州的时候游赤壁所作。
必修一我们学过苏轼所作的《赤壁赋》,对苏轼此时的精神困顿已有所了解。
(四)、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1、找一名同学朗诵全词,并纠正字音,点评朗诵技巧。
2、有一次苏轼问一个幕僚:“我词何如柳七?”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豪放词和婉约词味道大不相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
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教法:1、以诵读带动自悟。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阅读与启发结合。
4、讨论与探究为主。
学法: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这首歌让人听得激情满怀。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
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诗歌之风格朗读不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而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
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
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2、老师范读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看学生感受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同,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运用)四“读”:朗读,感受豪放(朗读形式)
研读,品味意境
精读,探究感情
诵读,感悟人生
存在问题
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改进措施
上传本节课相关资料和视频到空间,采用微课视频
三、读
(诵读会)
组织学生个性化诵读“苏词”,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配乐朗读)走入文本,以读促悟,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
个性化诵读苏词,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四、品
(辩论赛)
教师启发学生从文本入手,了解豪放体现在:所见之景,所忆之人,所抒之情。围绕豪放这个主问题设计了三组探究题。采用表格、辩论赛的形式突破重难点。
教学
难点
理解词人“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
教学
方法
诵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学生
学法
自主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教学过程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
课
时
一、备
(课前准备)
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教学资源整合,提供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光盘,补充了与课文相关的音、视频资料,通过红蜘蛛软件用材料包的形式发送了大家,同时开放网络,要求学生通过网上图书馆、慕课平台等多种途径查找苏轼及本首词相关的背景材料,拓宽学习空间,布置导学案。
采用自我评价、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多种评价方式对课堂活动进行评价
学生开展评价
与自我评价
激励语文基础有差异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主要特色
(实施)一体化:教、学、做、思、悟(教学模式)
(突出)两个活动:诵读会、辩论赛
(实现)三个提升: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中的“景”“人”“事”来鉴赏文本
二、过程与方法
在吟诵中体味,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在探讨中感悟,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领悟作者面对人生挫折的旷达情怀
教学
重点
解读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探析周郎的形象,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探讨中感悟,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和特点,领悟作者面对人生挫折的旷达情怀
五、悟
(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和特点。
学生思考,加深对对苏轼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情怀的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基础模块
(下册)
教材出版社
高等教育
出版社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年级
高一
授课类型
主题活动课
教材
分析
本次教学案例选择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篇借古抒情的佳作,堪称宋词豪放派的经典。全词借描写赤壁古战场、回忆三国英雄人物,抒发苏轼功业无成的感慨,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词风雄浑豪放,感情充沛丰富。《念奴娇·赤壁怀古》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它上承唐诗,下启唐代散文和清代小说,使本单元呈现出诗、词、文、小说融为一体的格局,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文学的神圣殿堂。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苏轼及本首词相关背景材料,完成课前发放的导学案,同时利用QQ群实现资源共享。
任务驱动,明确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二、导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展示“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段。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三国这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词的豪放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和理解
宏观概括,加深理解作者情感、把握词风、意境
六、练
(拓展迁移)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微博转发,评选优秀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微博展示,互评,推荐优秀作业
落实重点,强化难点,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七、板书设计
教师板书总结
学生反思、总结
通过小结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八、教学评价
学情Leabharlann 分析本次教学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年级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的能力较之其它专业强一些。专业优势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这首词年代久远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典诗词是最熟悉的陌生话,苏轼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积累和鉴赏能力,但对如何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常常会因为他们缺乏生活体验而难以深入。学生对赤壁之景的想象,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缺乏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