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最新:颈椎全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最新:颈椎全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引言微创化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
1986年,Kambin等⑴首次提出腰椎经皮技术,因其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目前全内镜微创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适应证得到了明显扩大[2~5]。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全内镜器械的发展,Ruetten等[6~8]于2007年~2009年应用全内镜微创技术分别从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但目前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并未像腰椎全内镜技术一样取得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笔者对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疗效、并发症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其遇到的发展瓶颈及远期前景。
瓶颈与展望目前应用最多的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仍是经典的AECD和PECFD,这两种技术对于局限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并发症少[6、8J0、20]o PECFD较AECD更加容易推广,主要是颈前方存在许多重要组织结构,术中穿刺定位风险高。
AECTcD和PEC1为新兴技术,适应证较AECD和PECFD广泛,且减压范围相对较大[13、24、25]o近年来,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报道,原有技术的部分缺陷已被克服,手术适应证也获得了扩大。
Deng等的研究团队于2018年改良PECFD技术,先后报道后'1amina-ho1e"[22]和〃TrenCh〃[23]入路治疗CDH,该技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完全保留了小关节,避免了术后颈椎不稳,拓宽了手术适应证。
Qiao等[29]首次报道了AECTcD技术治疗游离移位型CDH,并将自体骨回植修复骨通道,明显加快了骨通道的愈合速度。
1iu等[27]于2023年采用后入路颈椎全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引起的颈椎管狭窄症,拓宽了该技术的适应证。
颈椎前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手术后神经根清晰可见
第十四页,共25页。
PELD适应症选择
1. 保守介入无效椎间盘突出 2. 严重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出 3. 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返修 4. 颈椎椎间盘突出症 5. 短期突出膨出不是适应症
第十五页,共25页。
椎间孔
第十六页,共25页。
椎间孔镜组成
穿刺针和导丝 软组织扩张系统 椎间孔扩大系统 工作套筒
素可以给院内可节 省病床有效减少病
床紧张
不出血,视野清晰
适应症广
能处理几乎所有类 型椎间盘突出, 包括部分椎管和椎 间孔狭窄以及骨
化和钙化
扩展范围 广 颈椎境,治疗椎管狭窄 椎
间孔狭窄,器械椎间盘的 置换和融合与固定
第十三页,共25页。
C型臂下显示
椎间孔镜下看到
椎间孔镜下看到摘取髓核碎片 摘除的髓核碎片
今天,腹腔镜技术已经成为普外科医生最基本 的必备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第四页,共25页。
为什么选择脊柱微创 手术?
第五页,共25页。
传统手术缺陷
创口大:传统长切口,2-5cm,疤痕呈长线状,影响美观。
疼痛大:传统手术需要切除部分椎板,术后切口部位常伴有疼痛、 酸胀、麻木感。
恢复慢:传统手术由于切口大,且会造成切口附近肌肉、血 管和相应神经的损伤,有可能伴随某些组织感染并发症, 因此患者恢复速度慢。
第七页,共25页。
一、创口小:微小切口,5mm-7mm,基本不留疤痕,有“钥匙孔”之称 二、疼痛轻:患者疼痛感小,手术采取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的状态 下完成手术。 三、恢复快:不对骨质造成损伤,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 四、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24小时可下床,即刻可以进食,费 用相对降低。 五、出血少:术中几乎不出血。微创手术视野清楚,加上采用双极射频 等先进止血器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 通讯作者 xgliu@
2018疼痛8期定稿00.i
· 572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2018, 24 (8)
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49.4 个 月,结果发现 88.3% 的病人症状得到改善,无严重 的术后并发症。Tzaan[13] 等报道了经皮前路颈椎间 盘切除术治疗 107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平均术 后随访时间为 22.4 个月,优良率为 91%,仅有 2 例 出现了颈动脉损伤和术后头痛的并发症。陈亮 [14] 等国内学者报道了 28 例前路经皮内镜下颈神经根 减压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其中 25 例获得 18 ~ 24 个月(平均 19 个月)的随访,术后病人均 获得满意效果,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损伤或脑脊 液漏的并发症。Oezdemir[15] 等报道了 120 例前路颈 椎内镜病人的手术疗效,随访时间为 2 年,无并发 症发生,手术优良率 89%。
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 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 约占颈椎病的 60% ~ 70%,通常表现为神经根管狭 窄,神经根受压所致的根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而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该病的主要原因,颈椎 间盘退行性改变可以引起 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 如椎间盘侧后方突出,相邻椎体后缘及外侧缘的骨 赘形成,小关节及钩椎关节的骨性增生肥大,关节 突关节位置异常,椎间隙狭窄,黄韧带的增厚及向 椎管内形成褶皱等,这些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共 同存在,均可对颈神经根形成压迫,产生相应的 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经严格的保守治疗均可治 愈,仅有少部分症状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 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 ;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 不巩固、反复发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行神经根 管切开减压 [1]。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和进展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和进展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脊柱微创手术类型越来越多样,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吸引了全球脊柱外科界的关注。
本文就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1 后外侧选择性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YESS)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完善的较先进的脊柱微创技术。
1997年Yeung研制出第三代脊柱内窥镜YESS系统,标志着这一微创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YESS手术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局麻下于棘突旁开8~12cm行腰椎侧后路经皮穿刺,采用经椎间孔内Kambin安全三角穿刺椎间盘置入导丝,将直径7.5mm的手术工作通道经椎间孔入路直接行椎间盘内或椎管内植入,并注入医用亚甲蓝染料,将变性的椎间盘组织染色。
工作套管逐级扩张,双极射频(60~65℃)止血和修复撕裂的纤维环。
手术在局麻下操作,术中不破坏腰椎骨关节韧带结构,对腰椎稳定性无显著影响,而且对椎管内神经组织无明显牵拉和骚扰,不会导致椎管内明显出血和粘连,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期短、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越性[1]。
该手术系统结合了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盘内窥镜(YESS镜)及ELLMAN射频机的双极电极和射频消融技术三者的优势。
2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TESSYS)2003年Hoogland针对YESS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套不同直径的椎间孔铰刀,通过逐级铰除部分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结构,扩大椎间孔,将工作导管直接到达椎管,在椎间孔内镜辅助下,经硬脊膜前间隙直视下取出突出、脱出或游离的椎间盘,理论上可以摘除任何部位的间盘突出,并且能处理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这一技术被称为TESSYS技术[2]。
Joimax椎间孔内窥镜的工作套管内径达6.5mm,内镜工作通道直径3.7mm,首先确定皮肤穿刺点:距离腰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12~15cm,正位透视下标定腰椎棘突中线和经椎间盘上缘的水平线,侧位透视下沿椎间隙倾斜方向标定一条经下位椎体后上缘的侧位线,该侧位线与上述水平线交点即为穿刺点。
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0年12月第13卷第12期Chin J Bone Joint Surg,Dec.2020,Vol.13,No.12∙综述∙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杨永龙1,2付凯3韩世杰1孙超1刘绪昌1夏大伟1,2丰荣杰1*(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脊柱外科,济南250014;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泰安271021;3.阳光融和医院脊柱外科,山东潍坊261000)【摘要】无论是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颈椎病,还是外伤所致的急性颈椎损伤或其他潜在的颈椎疾病,都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症状。
近年来,因颈椎病而行手术的患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常规开放手术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但存在一定缺陷,如创伤较大、邻近节段退变、活动度丢失等。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器械的不断创新和对脊柱生物力学认识的提高,微创颈椎技术不断得到发展。
为了给脊柱外科医师提供个性化的微创手术方案,本文对部分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做一阐述。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微创;显微镜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anterior cervic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YANG Yonglong1,2,FU Kai3,HAN Shijie1,SUN Chao1,LIU Xuchang1,XIA Dawei1,2,FENG Rongjie1*(1.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Jinan250014;2.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Tai'an271021,Shandong;3.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Sunshine Union Hospital,Weifang261000,Shandong,China)【Abstract】No matter cervical spondylosis due to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or acute cervical injury due to trauma or other under⁃lying cervical diseases,surgical treatment can be taken to improve symptoms.In recent years,the number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due to cervical spondylosis has been on the rise.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but there are some defects like greater trauma,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nd loss of activity.With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techniques,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instrum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biomechanics,mini⁃mally invasive cervical spine technology has been constantly developed.In order to provide spine surgeons with personaliz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procedure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partial anterior cervic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Key word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Minimally Invasive;Microscope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髓手术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颈髓手术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颈髓手术的研究和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综述了神经影像学、手术时机、微创手术技术、术中图像引导技术、冷却和早期减压手术及减压或融合手术适应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神经影像学方面,磁共振成像(MRI)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术前评估的准确性。
在手术时机方面,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受伤后24小时内)和超早期手术(受伤后12小时内)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在微创手术技术方面,微创管状椎板切除术、微创脊柱治疗技术、内镜手术技术和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等方法减少了手术创伤,加快了恢复时间。
术中图像引导技术的发展,如基于CT的导航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冷却处理结合早期减压手术在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恢复中显示出积极效果。
减压或融合手术的适应症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质量。
综上所述,这些进展为颈髓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技术支持,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神经影像学的进步神经影像学在颈髓手术中的应用为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提供了精确的信息。
磁共振成像(MRI)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的进步,使得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定位更加准确。
Koyanagi等人(2001)的研究表明,这些影像技术不仅提高了术前评估的准确性,还显著改善了手术效果。
手术时机的重要性手术时机在颈髓手术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早期手术(受伤后24小时内)相较于延迟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Fehlings等人(2012)指出,早期手术有助于减少二次损伤,优化神经恢复。
Burke等人(2018)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超早期手术(受伤后12小时内)可以带来更好的神经恢复,患者的AIS评分改善更多。
微创手术技术的最新进展:1.微创管状椎板切除术微创管状椎板切除术在多节段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Roberti和Arsenault (2021)指出,这种技术能够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实现有效的脊髓减压和病变组织去除,适用于多种脊柱病变,包括多节段脊柱狭窄、椎间盘突出和脊椎滑脱等。
内镜辅助下前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以上。
第 1期
切 断 系 膜 , 下 时 结 肠 勿 扭 转 , 下 的结 肠 外 观 正 常 时 , 全 层 拖 拖 取 组 织 , 冰 冻 活 检 , 认有 正 常 神 经 节 细 胞 后 , 稍 上 方 切 断 作 做 确 在 为 吻 合 处 , 结 肠 壁 与 鞘 缝 合 固定 4~8针 , 结 肠 与 直 肠 黏 膜 将 将 用 吸收线 间断 缝合 , 鞘 放置 两 根 引流 管 , 肌 置入 肛 管, 手术 结 束。 2 3 并 发 症 及 注 意 事 项 ① 直 肠 肌 鞘 间 隙 感 染 : 肠 黏 膜 剥 . 直 离过程 中破 裂而污染肌鞘 , 术后 易感染 。预 防的方法为尽量 避 免 剥 离 黏膜 , 肠 肌 鞘 彻 底 止 血 , 时 肌 鞘 间 放 置 两 根 引 流 管 直 术 引流 , 术后 4 ~7 h拔除 , 8 2 本组 l 1例无感染 发生。②吻合 口狭 窄 : 术 式 为 结 肠 由 直 肠 肌 鞘 内 拖 出容 易 收 缩 狭 窄 , 防 方 法 本 预 为直 肠 肌鞘 后 纵 外 切 开 , 术 后 扩 肛 , 避 免 狭 窄 形 成 【 。 ③ 且 可 2 】 如 何 确 定进 入 腹 膜 反 折 处 : 前 钡 灌 肠 可 了 解 直 肠 的 长 度 , 术 游 离 黏 膜 鞘 时 , 松 动 容 易 时 ; 肠 黏 膜 鞘 6 c 时 , 人经根 、 脊髓 、 动脉等 而引起 的各 种症 椎 状 。保守治疗症状不能改善 , 部分病人症状逐渐加重 , 早期 手术 治 疗 效 果 理 想 。 常 规 手 术 方 法 为 前 路 颈 椎 间 盘 切 除 髂 骨 植 骨
钢 板 内 固定 术 , 用 内镜 辅 助 下 更 能 清 晰 、 确 的显 露 术 野 , 应 精 具 有 切 口小 , 压 充 分 , 发 症 少 , 后 恢 复 快 等 优 点 。 减 并 术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资料 选取 20 . 0 8年 1月 ~2 1 0 0年 6月 在 本 院 治 疗 单节段颈椎 间盘突出患者 3 2例 , 2 男 O例 , l 女 2例 ; 龄 3 ~ 年 8 7 5岁 , 均 5 平 6岁 。 所有 患 者 手 术前 均 行 颈 椎 正 侧 线 片 、 屈 过 过 伸 片 、 T、 I 查 , 断 为 单 节 段 椎 间盘 突 出 症 , I 示 颈 C MR 检 诊 MR 显 椎 间 盘 突 出 、 髓 前 方 受 压 , 伴 发 育 性 颈 椎 管 狭 窄 , 后 纵 韧 脊 无 无 带 及 黄 韧 带 骨 化 压 迫 脊 髓 。 颈 椎 问 盘 节 段 C ~ 3例 , 4 5O 34 C ~ 1 例 , ~l ,67 66例 c — 3例。所有 患者均有脊髓压迫症状 。
经皮内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刘伟平 ,贺新朱 ,雷永 松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 临床效果对 比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25(3):661—662. 王文广 ,胡颖 杰 ,张长庚 ,等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 的临床对 比 .中国处方药 ,2015,l3(8):110—1I1.
振进行诊断 ,得到 了广大临床医护人员 、患者 的高度认 可 _4 。
秦波 ,张辉 ,张兴 云 ,等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
核磁共振检查不仅 可以协助临床医师准确 的判断股骨头 坏死
患者 的具体病 情 ,而且 还能准确 的反应股 骨头坏死 的病理特
征。核磁 共振用 的是 电磁 波 ,不 需要使 用r f 造影剂 和 x射 线 , r ;
患者所遭 受的辐射更小
经 皮 内镜 下颈椎 前路椎 间盘 髓核摘 除术治疗 颈椎 间盘突 出症 的有效 性及 安全性 的 临床研 究
吴 沧 陆 张鑫 矗 李展 振
【摘要 】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颈椎前路椎问盘髓核摘除术 (PE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6例 单 节段 颈 椎 间盘 突出症 患者 ,均 行 PECD治 疗 。观察 患者手 术 时 间、术后住 院时 间、末次 随访 临床 疗 效 ,比较 术前 与术 后 1 d、1周 、1个月 、3个月 、6个 月 、1年颈 肩部视 觉模 拟评 分法 As)评 分。 结果 5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为 3O~60 min,平 均手术时间为 45 min;皮肤 切 口 2—4 mm ; 术后住 院时间 5—7 d;术 中及术后均 未出现食 管气 管鞘 、颈动脉鞘 、颈交感干 、椎动脉损伤 、硬脊膜撕 裂 的症 状。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 (MRI)示突 出的颈椎 问盘摘 除彻底 ,复查 x线片未发现颈椎失稳 ,椎 间 隙狭窄病例 。随访 1年 ,患者术后 1 d、1周 、1个月 、3个 月 、6个 月 、1年颈 肩部 VAS评 分均较术前 明显 改善 ,差 异具 有统计学 意义 fP<0.05)。术后 1年随访 时临床疗效优 49例 ,良 6例 ,可 1例 ,差 0例 。 结论 PECD作为微创治疗模式 ,具有安全性 和有 效性 ,在治疗 颈椎 间盘突 出症 中具有极 高的临床应用 价值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并发症低:创伤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低;术后不会在后方
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5.全程冲洗: 可将致痛的化学介质带出体外避免坏死组织残留、并发
症和后遗症极低。
6、安全性高: 局麻,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 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7、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 降低患者费用.
颈椎前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颈 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陈博来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
1857年Virchow在尸检中发现椎间盘破裂、 突出,归因于外伤,称椎间盘突出组织为 “椎管内内生软骨瘤”。 1934年美国Barr和 Mixter提出椎间盘突出症 这一疾病概念。 我国国内于1946年由骨科前辈方先之教授首 先开展了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
2.
3. 4. 5.
保守介入无效椎间盘突出 严重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出 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返修 颈椎椎间盘突出症 短期突出膨出不是适应症
椎间孔
椎间孔镜组成
穿刺针和导丝 软组织扩张系统 椎间孔扩大系统 工作套筒 内窥镜 摄像和光源系统
手术工具
C臂机
第八步:置入内镜
第九步:摘除突出的髓核
突出、游离的髓核组织
题。
并发症多:术中损伤牵拉肌肉,韧带,切除部分骨质,造 成椎体失稳、滑脱;术中创伤大,需要输血;损伤神经几 率大。
一、创口小:微小切口,5mm-7mm,基本不留疤痕,有“钥匙孔”之
称
二、疼痛轻:患者疼痛感小,手术采取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的状态
下完成手术。
三、恢复快:不对骨质造成损伤,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 四、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24小时可下床,即刻可以进食, 费用相对降低。 五、出血少:术中几乎不出血。微创手术视野清楚,加上采用双极射
椎间盘组织太大,只能与镜筒一起拖出来
第十步:双极射频消融、汽化椎间盘
松解神经根
1、微创:无论盘内还是盘外,均可通过前方入路到达目标区域。避
免传统后路手术对脊髓和神经的干扰。
2、目的直接: 手术效果与椎间盘手术的黄金标准---显微镜下椎间 盘切除术相一致; 3、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 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
8、病人满意度高: 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口服抗生素
即可,可行门诊手术;皮肤切口仅5--7mm,符合美学观点。 9、扩展范围广:结合经皮固定技术,此基础平台易于扩展至颈椎椎间
盘内窥镜手术。该套系统可常规处理脊柱结核和肿瘤活检,椎间孔镜
翻修手术.
谢 谢 大 家
创口大:传统长切口,2-5cm,疤痕呈长线状,影响美观。 疼痛大:传统手术需要切除部分椎板,术后切口部位常伴有 疼痛、酸胀、麻木感。
恢复慢:传统手术由于切口大,且会造成切口附近肌肉、血
管和相应神经的损伤,有可能伴随某些组织感染并发症, 因此患者恢复速度慢。
传统手术缺陷
住院时间长:术后24小时下床,7-15天出院,费用相对高。 出血多:传统手术分离组织广泛,出血量比较大。传统开刀 的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切口裂开,一直是无法避免的问
YESS
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
内固定
人工椎间盘置换 人工髓核置换
椎间孔境手术系统的介绍
微创 在CT或C臂下 目的直接 定位穿刺手术 可摘除任何椎 切口5-7mm 间盘的碎片直
接性减压
椎间孔镜 手术 系统
次日可下床,,口服抗生 局部麻醉,术中可 素可以给院内可节 与病人沟通,不伤 省病床有效减少病 床紧张 及神经和血管基本 不出血,视野清晰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
1963年,Smith等首先报道用木瓜蛋白酶进行髓核 化学溶解术治疗,揭开了微创技术治疗椎间盘疾 病的序幕。 1975年,Hijikata等报道了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1982年,瑞士Schreiber首次将内镜用于经皮后外侧 穿刺髓核摘除术,称之为椎间盘镜。 1996年,Ditsworth研制出经椎间孔入路的同轴内 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2000年,美国首次成功的利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 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摘除--修复--椎管狭窄--融合
5 4
颈椎间盘突出症阶梯治疗
3 2 1
卧床休息
处理几乎所有 的椎间盘突出 胶原酶 经皮切吸
激光 脊柱内窥镜 椎间孔镜 射频 臭氧 等离子 增生骨质
口服止痛药物
开放手术
传统保守 开放手术 推拿按摩 牵引 经皮介入 局部封闭 针灸
MED
椎管狭窄
神经孔狭窄
钙化的 B—Twin ຫໍສະໝຸດ 骨进行融合频等先进止血器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椎间孔镜的 优势
开放手术——经皮微创 全麻手术——局麻手术 直视手术——窥镜手术 椎板间孔——椎板间孔和椎间孔手术 空气介质——流水介质 器械摘除——器械/双极/激光/刨刀/磨钻 出血50毫升——5毫升 卧床4-6周——日间手术
独创的椎间孔镜下
腹腔镜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1987年,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 Mouret做了世界 上第一例胆囊切除手术 1991年,云南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荀祖武教 授完成中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今天,腹腔镜技术已经成为普外科医生最基 本的必备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为什么选择脊柱微创 手术?
传统手术缺陷
安全性 高
康复快满意度高
能处理几乎所有类 型椎间盘突出, 包括部分椎管和椎 间孔狭窄以及骨 化和钙化
适应症广
窄 椎间孔狭窄,器械 椎间盘的置换和融 合与固定
扩展范围 颈椎境,治疗椎管狭 广
C型臂下显示
椎间孔镜下看到
椎间孔镜下看到摘取髓核碎片 摘除的髓核碎片
手术后神经根清晰可
PELD适应症选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