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ppt课件
12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 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 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 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
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 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 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 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 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答案表述不准答案来源不清答题内容不明定向词分类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材料教材材料教材设问间的递进关系答案肯定在设问间递进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1概括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 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6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A
科技
原因、条件、 目的
内容、表现、 特点
B
影响、作用、经验、 教训
7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 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 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 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 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 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 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 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历史答题技巧》PPT课件

《历史答题技巧》PPT课件
1、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 2、用历史学科术语表述材料蕴含的意思。
3、根据提问作答。即“问什么答什么”
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1、(2007上海)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 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 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 C.美国的国会山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 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 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9、(2009全国文综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 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重大变革。 一一摘自温家宝十届全国人大会第四 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⑵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 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l0分)
11、(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 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12.(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 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13、(2009山东基本能力,40-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 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 应该是

高三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课件

高三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课件

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 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 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 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 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 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 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 (1949—)
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 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 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③确定能 力考查的方向。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 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 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 字。
⑴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 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 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 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 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 以轻心。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二 中国所制炮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 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 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 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甲午中日战争》下

初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PPT课件

初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PPT课件

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
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
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
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
2020比年9较月28分日 析,确定正确选项。
7
A 下列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拿破仑是独裁者 ②拿破仑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审题,包括审题 目、审题干、审题肢。在复习中对基础的知识、基本原理 和一些易混淆的知识要掌握的准确、扎实、到位。
2020年9月28日
6
3、题型介绍
( 1 )、组合型选择题
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 合的选择题。 【例】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
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3 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 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从题干结构上 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不 是”“不包括”“没有”“不正确”“错误的”“无 关”“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 【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 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意图来看,下面四个选项中与
势力,也侵略了别的国家 ③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
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④拿破仑从未打过败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题:1、选基:4肯定错误 2、排除:凡是有4的都错误
【方法小结】方法:选基法+排除法,先选定一 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 除法
2020年9月28日
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
辑关系的选项。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

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

(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1) 从材料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2) 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3) 从材料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材料题设问结构——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分类定向词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定法词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指出、列举等定位词原因、条件、目的、容、影响、实质等注意:一般来说,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限定词,提供答题的信息。

答案来源不清: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答案表述不准: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答题容不明: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1、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3、比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4、说明:(原因、容、影响、特点)5、评析:(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6、列举:(列举、举出、哪些< 史实>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原因、条件、目的容、表现、特点影响、作用、经验、教训一、读——是解答的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 .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

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探讨课件(共24张PPT)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探讨课件(共24张PPT)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问题: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 么?(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 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 (2分)
(二)答题要规范化,避免错别字
例4、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 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 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例1、材料一
图一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图二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问题: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 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械是什么?(2分)
第四关:答问题关(解题的落脚点)
(一)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答案做
到要点化、序列化、条理化。
例3、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 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 革命中独占鳌头。
(1)导致图一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1)北方战乱;(1分)
第三关:链教材关(解题的依托)
(一)材料里的关键词句(或问题里会有信息)
告诉我们链接教材的什么知识点
例2、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
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
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摘自人教版九上历史教科书 问题: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法典》颁布的作 用。(3分)
(二)找出材料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总分式、分总式、总分 总、并列式)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 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 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 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 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土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关于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共97张PPT)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关于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共97张PPT)

例:统计图表 图11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⑵观察图示,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分析 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8分)
(注意:此类题中数据本身作用不太大 )
例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统计资料
1913年
1937年
1913年
1937年
俄国和苏联在世界的比重
俄国和苏联工、农业比重
明治维新前日本制造业基础薄弱,中国则雄厚; 中国洋务运动成效不如日本明治维新; 英国开始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分析原因?
1958年的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 运动,使国 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 国民经济处 于严重的困 境之中。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 材料?说明理由。(3)材料丙.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 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例4:下表是1860年至1900年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比例。
中国 英国 美国 日本
1860年 17.9% 19.9% 7.2% 2.6%
1900年 6.2% 18.5% 23.6% 2.4%
结合所学,此表格可 以说明哪些问题?
1.确定比较项
中日比较;英美比较
2.运用此时期中外经济方面的史实,解释数据的变化
结论1:苏联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13年
1937年
俄国和苏联工、农业比重
第三步:分析第二组数据:
1913年俄国农业:58%;工业:42% 1937年苏联农业:23%;工业:77%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图四 航海家郑和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父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为什么不生火?” 父:“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文字材料
子: “为什么买不起?”
父:“因为爸爸失业了。”
不同点:
选择题侧重考查: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新情境下知识运用的能力
材料分析题侧重考查:
阅读概括能力
解读材料能力 提取信息能力 分析归纳能力
解 决 问 题
范例写作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

历史表述能力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历史考试对能力的要求:
注重考查在具体时空条件下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强调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 突出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考查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解决问题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历史知识 学科思维 答题方法
北京初三历史中考复习 中考材料题解析方法指导 讲座PPT优秀课件
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
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
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 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 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 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 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 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 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
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 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 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 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 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 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综合上述材料 回答
设问间的 递进关系
答案肯定在设问间递进关系中 ,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 和结论
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1、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 )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 ) 3、比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 ) 4、说明:(原因、内容、影响、特点 定)法词既承担命题人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方法 的考查5、,评又析为:学(生你正认确为解、题有提何供认思识路启和发方等法 ) 6、列举:(列举、举出、哪些<史实> )
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 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 思路清晰明确。
•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 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 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 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 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 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 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
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 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 “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 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
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 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 巧
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 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
(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
A
科技
原因、条件、 目的
内容、表现、 特点
B
影响、作用、经验、 教训
•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 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 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
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 高要求,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 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 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 决。
(二)材料题设问结构——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 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分类
定向词
定法词
定位词
根据材料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 知识回答
概括 分析 比较 说明 评析 指出 列举等
原因 条件 目的 内容 影响 实质等
注综意合:上一述般材来料说回,答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限定词, 提供答题的信息。
答案来源不清 答案表述不准 答题内容不明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 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 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 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 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 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 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 “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 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 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 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根据定向词 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定法词 确定答题思路
利用定位词 确定答案表述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定向词分类
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
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 问不受教材束缚
根据所学知识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
回答
教材 过是个引题
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回答
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 材料+教材 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 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
省一点;不能置分值言只 语。
•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