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军旅类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太守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屯田词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

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

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

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蓟门行五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唐宋诗词鉴赏第二课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

唐宋诗词鉴赏第二课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

知人论世
天宝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 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 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 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 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 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 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 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 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 特色。有《岑嘉州集》。
表现边塞和战争生活,以及抒发自己对
战争的看法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样 的诗作统称为边塞军旅诗。
二、把握边塞军旅诗所蕴藏的情感
边 塞 军 旅 诗
1、描写并赞美塞外风景 2、表现并歌颂战争场景 3、表达开疆拓土的志向 4、反映战争创伤,同情战士
5、表达思乡之情
6、控诉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三、合作学习边塞军旅诗歌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知人论世 岑参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 原籍南阳,迁居江陵。汉族,去世之时56岁,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岑参像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 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 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 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 授兵曹参军。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学习目标
一、了解边塞军旅诗
二、把握边塞军旅诗所蕴藏的情感 三、合作学习边塞军旅诗歌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一、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单于;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四、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20 首边塞军旅诗,致敬军魂

20 首边塞军旅诗,致敬军魂

一、《边塞晨曲》在边塞的军营里,清晨的号角声响彻云霄,迎接新一天的训练和战斗。

士兵们整装待发,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挺拔和坚毅。

他们的决心和勇气将边塞守卫的工作进行到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二、《铁血边卫》站在边塞的岗哨上,我们能够看到铁血边卫的身影。

他们战斗着,守卫着边疆的安宁。

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是军魂的化身。

在戈壁滩上战风沙,他们坚守着,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他们用铮铮铁骨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铸就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铁血边疆。

三、《边塞风云》在边塞的风云之地,每一个军人都是一位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抵御着来自外敌的侵略。

在他们的身后,是家乡的亲人,是祖国的安危。

在边塞风云的岁月里,军人们展现出了无比的忠诚和勇气,他们是祖国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

四、《边塞卫士》每一个站在边塞的卫士,都是一名无畏的战士。

在边疆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毅然挺身而出,守护着家园,捍卫着国土。

他们用坚实的脊梁撑起了一片神圣的蓝天。

他们的军魂如同熊熊烈火,照亮了祖国的远方。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了一名真正的边塞卫士应有的风采和担当。

五、《军魂不朽》军魂在边塞的土地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在军乐队的奏响中,军人们高唱着不朽的军歌,铿锵有力的旋律在山间回荡。

他们的军魂在风雪中经受考验,逆行而上,永不后退。

他们以无畏和英勇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史诗,为祖国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六、《忠诚卫士》在边塞的军营里,站立着一支由忠诚卫士组成的军队。

他们的忠诚如同磐石一般坚不可摧,他们的责任如同江河一般奔流不息。

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与恐惧抗衡不屈。

忠诚卫士用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国土的安宁,守护着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铁血战歌。

七、《边塞卫士的誓言》在边塞的岗哨上,每一名卫士都曾发过誓言。

誓言是他们的灵魂之约,是他们坚定的信仰和坚决的决心。

他们发誓捍卫国土,誓言护卫家园,誓言决不放弃,誓言无怨无悔。

5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军旅诗

5古代诗歌分类鉴赏边塞军旅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边塞军旅诗【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将士艰苦生活;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

而且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代表的诗篇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各时期边塞诗】1、初盛唐边塞诗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2、盛唐边塞诗——四个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边塞诗及赏析

边塞诗及赏析

边塞诗及赏析引导语: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诗词非常的多,而对于边塞诗想必很多人都有接触过,那么接下来是店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边塞诗及赏析,欢迎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首《出塞》,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之一,明代“后七子”李攀龙评此诗为七绝诗压卷之作。

此诗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关心边防的主题。

诗的意象苍茫浑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赏析:此诗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边塞诗,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们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厚,感情悲壮。

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军中的酒宴是盛大欢乐的酒宴,全诗仅仅四句,用明快的语言,跳动的节奏,就给人带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

明代“后七子”王世贞又评此诗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清代王渔洋谓:七绝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无出此四章之右者矣。

而清末民初的章太炎也推王之涣的《凉州词》为绝句之首。

由此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盛名之大。

《凉州词》之二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此诗是王之涣作的《凉州词》组诗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写突厥首领小杀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赏析: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怎么能没有一首边塞诗歌呢,这首《从军行》就是李白的边塞诗之一。

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古诗词

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常常描绘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这些诗词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边塞地区的雄伟壮丽和军人的忠诚勇敢。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词,通过它们可以感受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魅力。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远和对黄河巍峨壮丽的描绘,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景象。

在登高远眺的过程中,诗人不断向上追求,表现了军人不畏艰险,志存高远的气概。

二、王昌龄《出塞》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以写塞上风光为线索,表现了战士出征的壮丽场面和对家国的忠诚。

诗中通过对龙城的描绘,展现了战士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体现了将士们不惧艰险、敢于战斗的精神风貌。

三、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兔裘薄。

诗中作者以婉转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塞外风光,用“白草折”、“飞雪”等诗句生动地写出了边塞的苦寒严酷,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描绘了塞外的无边无际和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塞外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军士舍生忘死、誓死保卫边疆的坚毅品格。

四、杜甫《蜀中九日》1.剡溪水深不可涉,蜀地春来多好物。

2.野花各自芳菲尽,百美争妍仍一色。

3.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融。

4.中庭地白树根空,西入长安蜀道通。

杜甫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蜀中的春景和蜀地物产的丰富。

在这首诗中,也暗示了关中的繁华和盛世。

这些景色与坦途暗合,凸显了军士千里迢迢征战的辛苦和不易。

让人感受到了军士在征战中的不易和努力。

五、杜甫《蜀道难》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王旌旗已卷西风。

这首诗是杜甫在蜀地征战期间创作的,诗中通过对蜀道难行的描写,表现了军士长途跋涉的艰辛困苦。

诗中暗示了战士们在艰难道路上征战的坚持和毅力,传达出了军人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画面、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 景写冬景,将眼前的冰天雪地幻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 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乐 观、开朗的情怀,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从情感的角度赏析:通过描绘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表达了 诗人的欣喜之情,乐观、开朗的情怀。
金戈铁马征战事, 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军旅类诗歌鉴赏

歌鉴
赏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背诵复习,实现流利背诵,准确默写。 2.通过梳理整合,认知边塞军旅诗。 3.通过探究分析,明确边塞军旅诗的常用意象、 情感。 4.通过中考真题训练,掌握边塞军旅诗的鉴赏方 法。
品 读诗 [题材特征]

边塞军旅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 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 颀、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也都 写过边塞诗。

任务二:知识铺垫,重视积累
读诗

常用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表达方式:描写(白描、异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 景、借情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渲染、衬托、对比、虚实结合、用典

任务二:知识铺垫,重视积累
读诗
歌 试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从炼
字、画面、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
长云、雨雪、风沙。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
北、西山、受降城。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戈矛、剑戟、
弓箭。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照,把将军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其次用“城南已
合数重围”来衬托将军,于重重包围之中,将军却
能射杀敌将杀出重围写出了将军的豪迈气概。
品 读诗

任务三:真题训练 对比提升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②牙璋:玉制的
品 读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任务一:夯实基础,挑战速度 默写到《全品特色专练》上,

任务二:知识铺垫,重视积累
读诗

初、盛唐边塞诗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基调昂扬,
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
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中晚唐时期,边塞诗中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
品 读诗

任务三:真题训练 对比提升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
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总结
诗歌赏析
内容画面+炼字赏析+写作手法+主旨情感
基础
思路
灵魂

作业
读诗

比较鉴赏古代诗歌(全品备考手册154页第1题)
(1)时令、环境。(2分)

任务二:知识铺垫,重视积累
读诗

边塞军旅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1)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 (壮志未酬:年华老
去,功业未就的苦闷与无奈。)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4)征人思乡的情愁。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兵符;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④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
城。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⑴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
内容是什么?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任务三:真题训练 对比提升
读诗
歌 ⑴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
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独”,独自之
意,将军独自领着剩下的将士归来,写出了将军力
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任务三:真题训练 对比提升
读诗
歌 ⑵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选材上写了一次败仗,而且是从败仗中写出豪气。
首先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百战沙场碎:真题训练 对比提升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⑴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⑵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任务三:真题训练 对比提升
读诗
歌 ⑴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碎”有破损之意,铁衣都因征战而破损足见将军
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
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知识分子的笔下,多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
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
国之愁多了。

任务二:知识铺垫,重视积累
读诗

这类诗的主要标志: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内容是什么?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雪使天色变得暗淡,军旗
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表现了出征战士冒
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
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品 读诗

任务三:真题训练 对比提升
⑵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
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忽”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 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 情。
从画面的角度赏析: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 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任务二:知识铺垫,重视积累
读诗
歌 试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从炼
(2)此诗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襟),
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的豪迈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借景抒情,以“山回
路转”“空留马蹄”抒写送别友人的情怀。(4分)
感谢观看,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