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军旅诗内容及情感赏析

合集下载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

边塞诗词诗歌鉴赏5篇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雁门太守行朝代:唐朝|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屯田词朝代:唐朝|作者:戴叔伦春来耕田遍砂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屯田词》写边地屯田的人民在极艰苦的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农民无路可走的悲惨命运。

屯田是指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

本诗描述的是无田的农民应政府征召耕种屯田的情景。

前八句写农民屯田时的险恶环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灾,一年历尽辛苦,却仍是无衣无食,两手空空的农民眼望南天,凄然泪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们的无限怨愤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全诗语言朴实明快,对农民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的同情溢于言表。

蓟门行五首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其一】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典】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原作】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4~756),唐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开元末,获罪谪岭南,遇赦北归,为江宁丞。

天宝中,贬龙标尉。

安史乱起,避乱江淮,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诗长于七绝,以写边塞军旅生活最为出色,亦有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作。

诗作兴象玲珑,意境超妙,含蓄蕴藉,盛唐时最负盛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

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西宫春怨》、《长信秋词》、《闺怨》、《春宫曲》、《芙蓉楼送辛渐》等。

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故事】王昌龄曾几次到过边塞,对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在他的边塞诗中,生动描绘了边塞风光,歌颂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充满着积极昂扬的情调,从而博得了很多人,特别是戍边战士的喜爱,王昌龄也得到将士们的尊重和爱戴。

在当时,戍边将士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为他们歌唱的王昌龄,王昌龄的边塞诗许多人都能背诵。

有一年,王昌龄来到边塞,他想到将士们中间走走。

将士们驻扎在一座孤零零的小城里,王昌龄一到达,立即有几个战士认出了他,欢声叫道:“王昌龄来了,王昌龄来了!”一群战士围了上来。

大家请王昌龄正中坐下,七嘴八舌,有的问中原的气候现在怎么样,有的问家乡有什么变化,还有的想托王昌龄捎回家信,战士们显得十分高兴。

当他们知道王昌龄专门来看看他们,不少人激动得跳了起来,还有的哼起了谱过曲的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与战士们聊了好长时间,天色不早,他就起身准备离开,战士们都依依不舍。

突然,有一个战士说:“诗人啊,先别走,给我们写几首诗吧!”经他一提醒,大家都高声附和:“对,对,送给我们几首诗吧!”王昌龄看看一张张期待的脸,微笑着答应了。

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边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边塞诗: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唐代: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注释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

封大夫(dàf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

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

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

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匈奴:借指达奚部族。

《新唐书封常清传》:“达奚诸部族自黑山西趣(趋)碎叶,有诏还击。

边塞诗诗歌鉴赏

边塞诗诗歌鉴赏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 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你知道的边塞诗有哪些? 你知道的边塞诗有哪些?你还 记得其中的名句吗? 记得其中的名句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 。( 从军行》 《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四)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 王昌龄《出塞》 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 高适《燕歌行》 高适《燕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 王翰《凉州词》 王翰《凉州词》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 。( 曹松《己亥岁感事》 曹松《己亥岁感事》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 。( 陈陶《陇西行》 陶《陇西行》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 陆游《书愤》 陆游《书愤》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宋)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宋 。( 范仲淹《渔家傲》 范仲淹《渔家傲》
边塞诗欣赏
边塞诗简介
“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泛指边疆。 边塞” 边疆地区的要塞,泛指边疆。 顾名思义, 边塞诗” 顾名思义,“边塞诗”就是以边疆地 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其中一部分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 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 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 见闻来写成的; 见闻来写成的;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 题来进行翻新创作。 题来进行翻新创作。

边塞军旅诗鉴赏

边塞军旅诗鉴赏

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
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
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领贪功启衅腐败的怨恨,
或惊异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
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 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 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岑参“故 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宋代,仍洋溢着爱国热情,但因外辱不断,国难当
头,统治者软弱无能,便多些凄凉,多些惆怅。
报国无门的愤懑:如:
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归家无望的哀伤.如:
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13
边塞军旅诗鉴赏要领:
其次,要体味诗中不同的 思想感情。
.
14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这类诗作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 :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豪放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
.
22
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
1、形式标志:
题目中多出现“塞”、“征”、 “军”等字眼;
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
词》、《征人怨》、《关山月》、
《从军行》等;
.
23
边塞军旅诗艺术特点: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38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

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边塞,是古代中国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军旅生活、战争场景以及士兵们的情感世界。

以下是一些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它们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壮美。

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孤城的景象,以及羌笛的哀怨之声,表现了边疆将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激烈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捍卫国家尊严而奋勇杀敌的决心。

3、《塞下曲六首·其三》唐·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展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壮美,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4、《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以浓烈的色彩和紧张的氛围为背景,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惨烈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表达了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捍卫国家尊严而奋勇杀敌的决心。

5、《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边疆将士们的战斗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以上这些诗歌,通过描绘边疆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壮美,展现了边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也展现了人类对于家园、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忠诚。

在今天,这些诗歌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和平、家园、国家的思考和感悟。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与练习定义: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标志:(1)标题中往往有“行” “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边塞征战诗的内容:1、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事:民族交往,边关战事2、人:(1)统治者:穷兵黩武(2)将士:军旅艰苦;久戍边关,思乡念亲;记现实战事,以身报国或反战情绪。

(3)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闺怨思念。

边塞征战诗的思想感情:1、雄奇壮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壮志豪情。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单调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5、反映连年征战对百姓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批评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6、讽刺痛恨骄横无能的将军。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边塞征战诗常用的技巧: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象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经行岚州(唐)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杜审言于公元670年中进士后,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县西)尉,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这首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分析。

关于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关于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关于边塞征战诗的鉴赏关于边塞征战诗的鉴赏一、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的不平。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二、内容归纳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建功立业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劝勉赞美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三、艺术风格1、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李贺
1、主要内容 《雁门太守行》一开头便点明战争的危急形
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如乌云重重压下要 把城墙摧垮。接着极力渲染战场惨烈的气氛:号 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天寒霜重鼓声不扬,战士 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幕降临时映出紫色的霞 光。诗的末尾抒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2、表达的情感 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歌颂了守边
课后练兵
分析每首诗所抒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 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 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的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 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 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 发对战争的思考。
•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 悦和赞颂之情。
•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 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 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
• 4、征人思想的情愁。描写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 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 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 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 望归家的期盼等。
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沙碛、 阴山、楼兰、蓟北、受降城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胡羌、夷狄、 戎、越、番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
曲》)等。
初高中所学篇目中,要求背诵的 64篇文章里哪些属于边塞军旅诗:
《使至塞上》 《雁门太守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军旅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 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书写将 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 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感情主要表 现在初唐时期的作品中。
•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 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 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 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 险的牺牲精神。
《渔家傲》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分析这六首诗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
1、主要内容 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
塞外风光。
2、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
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 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 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弓箭矛盾
斧钺



旌旗
大漠
烽 矛火

楼兰古城
边塞军旅诗主要标志:
(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诗中常见意象 战事器具类:戈、矛、剑、戟、斧钺、弓箭、金 鼓、旌旗、烽火、战马、羌笛、胡琴、琵琶等。
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秋月、雪山、大漠、孤城、 边关、黄河、雨雪、风沙等。
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 心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主要内容及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 塞诗的代表作,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 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 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将士们 的苦寒生活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 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 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