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边塞军旅诗鉴赏-语文教案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诗》教案

不教胡马度阴山(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军旅诗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几类常见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形象、把握感情【核心任务】【内容归纳】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反映了边塞的战争和边关的生活。
一些有边塞生活切身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鼎盛时期的一朵奇葩。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又以初、盛唐边塞诗最为昂扬奋发,艺术性最强。
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内容是诗的主体,情感是诗的核心,掌握了内容情感,才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做题。
边塞诗的内容情感主要有:1.抒写将士昂扬向上、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相应的,也有报国无门的怨愤。
2.描绘戍守战斗场面,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苦,批驳朝政,表达反战主题。
3.描绘征人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表现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边塞人民的生活状况。
【关键手法】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烘托渲染: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对照: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故: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边塞的风光一般有四个字:雄、奇、寒、阔。
【常见意象】识别边塞诗的身份并不难。
作为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范围狭窄,多是和边塞、战争有关。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边塞诗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高中语文_边塞征战诗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四:典题引路
【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3.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沉痛悲愤的反战思考。
4.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5.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5.根据题干要求选用术语组织答案。
六、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①,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②女乐③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④金疮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余秋雨
确实,古典诗文时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寓所,而诗歌则是灵魂的最深处,它常响彻于你的生命,愉悦心灵,寄寓思想。今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这汗牛充栋如繁星般美丽而深沉的古典诗歌上,让我们共同走进边塞征战诗鉴赏。
二、1、复习学过的边塞征战诗:《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学案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2、边塞军旅诗景:人统治者:将士:友人:边塞诗(词)的艺术风格:①豪放旷达。
②雄奇壮美。
③豪壮悲慨。
④委婉清丽。
意境特点:雄健雄浑雄壮浑厚悲凉苍凉苍劲萧瑟奇寒奇丽辽阔壮阔【边练边悟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2015·全国卷Ⅰ)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边练边悟2】望蓟门祖咏〔唐代〕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
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
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
4.本诗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是()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三总复习边塞军旅诗鉴赏分解课件

情感表达与主题把握
情感表达
边塞军旅诗中常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对家乡的思念、对英勇将士的赞美等 情感。
主题把握
通过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把握边塞 军旅诗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战争 和边疆生活的态度。
艺术手法与技巧的运用
修辞手法
边塞军旅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高三总复习边塞 军旅诗鉴赏分解 课件
目录
边塞军旅诗概述
边塞军旅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边塞军旅诗是以边疆地区和军队生活 为题材的诗歌,主要反映边疆将士的 生活和思想感情。
特点
边塞军旅诗通常具有豪放、雄浑、悲 壮的风格,描写边疆的壮丽景色、战 争的残酷以及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 也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高适《燕歌行》
总结词
这首诗以边塞军人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的艰辛和悲壮,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详细描述
高适的《燕歌行》是一首描绘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以边塞军人的视角,描绘了战争的艰辛和悲壮。 诗中“君不见沙场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同 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边塞军旅诗的复习策略与 建议
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
精读经典边塞军旅诗
了解诗歌的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 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边塞军 旅诗的特点和内涵。
选择一些经典的边塞军旅诗,进行深 入阅读和赏析,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 力和审美水平。
积累诗歌语言知识
掌握常见的意象、典故、修辞手法等 语言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 言表达和深层含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边塞军旅诗活动单教师版

边塞军旅诗【学习目标】1.熟悉边塞军旅诗的常用意象、理解情感内容、明确常用手法。
2.掌握边塞军旅诗的解题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得分。
【活动一】例题引路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
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
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
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
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
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2)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
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活动二】归纳总结【活动三】实践运用(2004·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并在上表中补充相应信息。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阅读鉴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作者柳中庸为中唐诗人。
诗题已告诉读者诗的类别和感情基调。
全诗共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展开。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形象地表现,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2第二课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十.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边塞诗,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让学生在理解边塞诗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b. 对于手抄报,关注学生对边塞诗特点和地位的总结,以及版面设计、字体书写等方面的规范性。对于内容不全或设计不美观的手抄报,我将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对边塞诗的深入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c. 对于创作的边塞诗,我将关注学生对边疆生活和国家感悟的表达,以及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对于表达不清晰或诗歌质量不高的问题,我将给予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梳理边塞诗的相关知识,提高整理和表达能力。同时,思维导图的要求富有创意,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同时,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和启发,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
5.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边塞诗作品。通过阅读和鉴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2. 讲授新课(15分钟)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讲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同样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对比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词的异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 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反战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情感归纳: • 1)抒写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功
立业的雄心和豪情。 •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
一方面赞扬诸葛亮,一方面悲自己,诸 葛亮毕竟可以奋斗终身死而后已,而自 己年已暮年却壮志难酬,对比之中报国 无门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B 怀古伤今 •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
实的关切、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 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 由的时候。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 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 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 活、边塞风光。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 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3、时代特点 • 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2、形式标志: •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 后加“怀古”、“咏怀”等。(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3、结构特点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 其事,抒己志。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4、常见主题归纳: • A 怀古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古代诗歌--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关于咏史怀古诗歌
• 1、概念: •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等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 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 古之幽情。
•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也是借古人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生潦倒的悲愤。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
• 书愤 陆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光对。比失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落型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无前是其主调; • 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
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4、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 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
亲的主题。 •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
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5、鉴赏方法: • (1)把握意象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 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 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
关,单于、羌笛、胡笳、琵琶。
功立业的豪情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表现与亲人 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连,触发点 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同病相怜
• 说说下列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型
• 蜀 相 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地点:诸葛武侯祠 古人:诸葛亮 其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情感:盛赞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叹惋其未能完成自己的事业,
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
高三语文备课组
--边塞军旅诗鉴赏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关于边塞诗
• 1、产生根源——战争。(多民族,民族冲突) • 2、历史背景——盛唐气象。(进入黄金时期)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 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 高适、岑参(世称“高岑”)、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2)语言与艺术手法: • 1、边塞诗的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
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 2、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 实战演练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 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 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 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 样的情感? • 风吹一夜满关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 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 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 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 境,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